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3:58:17 1
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包括設於樓棟供熱主管線上的第一電動調節閥,設於室內的室內無線採集器,設於室外的室外無線採集器,設於樓棟供熱主管線上的樓棟熱量表,與所述樓棟熱量表連接的讀表裝置,分別與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室外無線採集器及樓棟熱量表通過無線通信網絡連接的分時分溫控制器,以及與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連接的控制終端,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電動調節閥的開度;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節能、便於管理、安裝調試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暖計量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改革開發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與此同時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生態平衡等一系列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針對我國資源與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式,中共中央出臺《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作為構建社會注意和諧社會的九大目標任務之一,專門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0003]節能減排是涉及全民生存環境改善的現實問題。目前我國全民參與節能減排的意識相對偏弱,民眾節能環保意識與發達國家比較還有差距,特別是地方政府和企業領導忽視節能減排,對經濟社會各項指標的「增」與「長」等有現實利益的事都不遺餘力:對關係公眾利益和長遠發展的「降」與「減」,則考慮欠缺,不很積極。地方政府重⑶P增長、重招商引資,政績考核上偏重於經濟增長指標,加之長期以來對資源利用和汙染物排放採取低稅收政策,形成了一種資源依賴型的發展環境,以資源消耗換取增長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由此可見,面對這一狀況,加強「兩型社會」建設是我國當前社會的歷史必然,建築節能已經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
[0004]而作為一種較為新型公建計量方案一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不僅可以解決以上需求,而且在實際運用中更具有可靠性和適用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節能、便於管理、安裝調試方便的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包括
[0007]第一電動調節閥,設於樓棟供熱主管線上,用於調節樓棟供熱主管線上流量大小;
[0008]室內無線採集器,設於室內,用於採集室內溫度,並將溫度數據傳送給分時分溫控制器;
[0009]室外無線採集器,設於室外,用於採集室外溫度,並將溫度數據傳送給分時分溫控制器;
[0010]樓棟熱量表,設於樓棟供熱主管線上,用於計量樓棟總耗熱量;
[0011]讀表裝置,與所述樓棟熱量表連接,用於讀取所述樓棟熱量表的數據;
[0012]分時分溫控制器,分別與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室外無線採集器及樓棟熱量表通過無線通信網絡連接,用於收集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室外無線採集器及樓棟熱量表數據並發送到控制終端,以及控制所述第一電動調節閥的開度;
[0013]控制終端,與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連接,用於收集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發送的信息,通過分攤計算得出每戶用熱量,同時可遠程控制電動調節閥的開度。
[0014]進一步地,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包括相互連接的控制晶片和供用戶對室內溫度進行設定的溫度設定裝置。
[0015]進一步地,還包括分別設於每戶的供熱支管上第二電動調節閥,所述第二電動調節閥與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連接,用於調節每戶的供熱支管上流量大小。
[0016]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晶片將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採集到的溫度數據與所述溫度設定裝置接收的溫度設定裝置進行比較,並根據比較結果調節所述第一電動調節閥或第二電動調節閥的開度。
[0017]進一步地,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為每個房間設置一個。
[0018]進一步地,所述無線通信網絡採用ZigBee協議。
[0019]進一步地,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通過GPRS網絡與所述控制終端連接。
[0020]進一步地,所述樓棟熱量表安裝在供暖系統的回水管上。
[0021]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終端為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
[002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在室外安裝一個採集溫度的室外無線採集器,在室內安裝一個或多個採集溫度的室內無線採集器,並將採集到的溫度發送給分時分溫控制器,分時分溫控制器通過對收集到的室內節點溫度與設置的溫度做對比,來調節第一電動調節閥的開度,達到樓棟恆溫和節能的目地;通過對室外節點的溫度變化,以及實際檢測供/回水溫度與用戶設定溫度的偏差,通過PI/PID方式輸出DC0-10V信號控制閥門的開度,即通過調節一次側冷/熱媒流量達到控制出水/送風溫度的目的,自動調整一次側供水流量,間接控制二次側供水溫度,通過量調節控制,達到調節的目的,最大化的節約能源,克服室外環境溫度變化造成的室內溫度波動,達到節能、舒適之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信號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7]如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包括第一電動調節閥5、室內無線採集器2、室外無線採集器3、樓棟熱量表4、讀表裝置比
7、分時分溫控制器8和控制終端9 ;所述第一電動調節閥5設於樓棟供熱主管線I上,用於調節樓棟供熱主管線I上流量大小,以達到樓棟恆溫和節能的目的,且能防凍,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2設於室內,用於採集室內溫度,並將溫度數據傳送給分時分溫控制器8,優選地,不同房間的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2設於室內中心相對統一的內牆上,所述室外無線採集器3設於室外,用於採集室外溫度,並將溫度數據傳送給分時分溫控制器8,所述樓棟熱量表4設於樓棟供熱主管線I上,用於計量樓棟總耗熱量,所述讀表裝置比7與所述樓棟熱量表4連接,用於讀取所述樓棟熱量表4的數據,所述讀表裝置比7可識別國內外各類廠家的熱表協議,實用性及操作性強,通過自行研發軟體進行調整,利用在IC中STC12C5620AD寫入自製軟體,可以自動識別轉化成統一協議,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8分別與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2、室外無線採集器3及樓棟熱量表4通過無線通信網絡連接,用於收集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2、室外無線採集器3及樓棟熱量表4數據並發送到控制終端9,以及控制所述第一電動調節閥5的開度,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8能實時查詢每個測量點的實時溫度和樓棟總熱量,所述控制終端9與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8連接,用於收集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8發送的信息,通過分攤計算得出每戶用熱量,且計量只需通過控制終端9上網處理,足不出戶便可全面了解用戶供熱質量和用熱量。
[0028]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在室外安裝一個採集溫度的室外無線採集器3,在室內安裝一個或多個採集溫度的室內無線採集器2,並將採集到的溫度發送給分時分溫控制器8,分時分溫控制器8通過對收集到的室內節點溫度與設置的溫度做對比,來調節第一電動調節閥5的開度,達到樓棟恆溫和節能的目地;通過對室外節點的溫度變化,以及實際檢測供/回水溫度與用戶設定溫度的偏差,通過PI/PID方式輸出DC0-10V信號控制閥門的開度,即通過調節一次側冷/熱媒流量達到控制出水/送風溫度的目的,自動調整一次側供水流量,間接控制二次側供水溫度,通過量調節控制,達到調節的目的,最大化的節約能源,克服室外環境溫度變化造成的室內溫度波動,達到節能、舒適之目的。
[0029]在本實用新型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的實施例中,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8包括相互連接的控制晶片和供用戶對室內溫度進行設定的溫度設定裝置,所述溫度設定裝置可以為通過控制所述觸控螢幕實現的虛擬控制調節裝置,即用戶通過與觸控螢幕的交互來實現對溫度的控制;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溫度設定裝置也可以為其他的實現形式,例如,可以通過遙控來設定溫度。
[0030]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還包括分別設於每戶的供熱支管上第二電動調節閥6,所述第二電動調節閥6與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8連接,用於調節每戶的供熱支管上流量大小,優選地,可在每一層連接分集水器的主管道上安裝分時分溫控制器8,通過每層的分時分溫控制器8精確控制每層的溫度,也可在每個房間設置分時分溫控制器8,以此實現分室控溫的效果;也就是說,所述各個供熱支管上的第二電動調節閥6可通過總的分時分溫控制器8控制,也可通過設置在各層的與所述第二電動調節閥6對應的分時分溫控制器8控制。[0031]所述控制晶片將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2採集到的溫度數據與所述溫度設定裝置接收的溫度設定裝置進行比較,並根據比較結果調節所述第一電動調節閥5或第二電動調節閥6的開度,例如,如果室內無線採集器2採集到的室內溫度比客戶設定溫度低,所述控制晶片發送指令給所述第一電動調節閥5或第二電動調節閥6,將所述第一電動調節閥5或第二電動調節閥6開度開大,直到室內溫度與用戶設定溫度相等。
[0032]在本實用新型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的實施例中,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2為每個房間設置一個,已達到精確控制每個房間溫度的目的;所述無線通信網絡採用ZigBee協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採用無線自組網技術,並利用2.4G無線頻段,接收與發送功能模塊分開,獨立工作,信號互不幹擾,方便設備安裝,保證數據傳輸穩定可靠;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8通過GPRS網絡與所述控制終端9連接;所述樓棟熱量表4安裝在供暖系統的回水管上,所述控制終端9為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
[003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分時段溫度控制滿足了對環境控制較高的要求,在不同的時間段達到不同的環境溫度,滿足了用戶不同時間的溫度要求,又有節能效果,它的特點充分體現了現代溫度控制領域內的新概念:舒適、節能分時段控制在一天內最多可以分為8個時段來控制8個不同的溫度,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完成:
[0035]白天和夜晚溫度自動轉換:白天設定一個溫度(舉例:20°C),晚上設定一個溫度(舉例:10°c),那麼白天的溫度就是20°C,到了晚上分時分溫控制器8會自動切換到10°C ;幾個時間段溫度自動切換:6點到9點設定一個溫度(18°C),9點到17點設定一個溫度(20°C) 17點到6點設定一個溫度(18°C),最多可以設定8個時間段來自動切換;
[0036]採用微電腦控制,即控制晶片,來調節電動調節閥的開度,自動化控溫更精準,微電腦控制器是專門為工業、農業、養殖業生產自動化控制而設計的新型智能控制器,採用雙四位LED數碼管顯示溫度,現場的數據均通過單片機採集處理,按照用戶設定的程序對其進行自動化管理,控制器在停電時能自動保存數據,來電時自動復位;
[0037]分時分溫控制器8與控制終端9數據雙向傳輸,可實現現場與控制終端9雙控制;
[0038]防凍:室內室外同時測溫,當室外溫度低於某一溫度值時,分時分溫控制器8自動調節第一電動調節閥5或第二電動調節閥6開度,使室內溫度達到人體舒適度。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電動調節閥,設於樓棟供熱主管線上,用於調節樓棟供熱主管線上流量大小; 室內無線採集器,設於室內,用於採集室內溫度,並將溫度數據傳送給分時分溫控制器; 室外無線採集器,設於室外,用於採集室外溫度,並將溫度數據傳送給分時分溫控制器; 樓棟熱量表,設於樓棟供熱主管線上,用於計量樓棟總耗熱量; 讀表裝置,與所述樓棟熱量表連接,用於讀取所述樓棟熱量表的數據; 分時分溫控制器,分別與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室外無線採集器及樓棟熱量表的讀表裝置通過無線通信網絡連接,用於收集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室外無線採集器及樓棟熱量表數據並發送到控制終端,以及控制所述第一電動調節閥的開度; 控制終端,與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連接,用於收集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發送的信息,通過分攤計算得出每戶用熱量,同時可遠程控制電動調節閥的開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包括相互連接的控制晶片和供用戶對室內溫度進行設定的溫度設定裝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分別設於每戶的供熱支管上第二電動調節閥,所述第二電動調節閥與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連接,用於調節每戶的供熱支管上流量大小。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晶片將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採集到的溫度數據與所述溫度設定裝置接收的溫度設定裝置進行比較,並根據比較結果調節所述第一電動調節閥或第二電動調節閥的開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室內無線採集器為每個房間設置一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無線通信網絡採用ZigBee協議。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時分溫控制器通過GPRS網絡與所述控制終端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樓棟熱量表安裝在供暖系統的回水管上。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築供熱計量分時分溫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終端為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
【文檔編號】F24D19/10GK203785082SQ201320794517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明者】李華 申請人:深圳市蔚華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