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脹式軸瓦移動裝置的使用方法與流程
2023-12-11 08:36:07 2

本發明涉及軸瓦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膨脹式軸瓦移動裝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軸類零件通常是起傳遞扭矩作用的,在連接處通往會使用到軸瓦。然而在軸瓦的加工過程中,通常需要經過一些列的車削、磨削等工序,特別是對於軸瓦的內壁加工,通常都需要進行磨削工作。由於軸瓦自身的特性,整體呈半圓柱形,在磨削完畢後,在移動時比較麻煩。因為若直接採用夾持軸瓦外壁,有可能會出現,因夾持力度過大,導致軸瓦發生變形。然而直接夾持軸瓦的側壁來進行移動,軸瓦的內壁可能會被夾傷。目前主要還是對軸瓦進行外壁夾持為主,為了避免夾持過程中夾持力度過大,通常在兩個夾爪之間安裝復位彈簧,以解決夾持力度不好把控的問題,然而卻存在在夾持過程中,軸瓦易出現掉落的情況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避免軸瓦內表面劃傷,且移動過程中不會出現軸瓦掉落的移動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為:膨脹式軸瓦移動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基準定位:關閉氣壓閥,環形彈性囊處於非膨脹狀態;氣壓缸工作,活塞杆從氣壓缸的缸筒中伸出,夾持座隨活塞杆移動到軸瓦所在的圓周中心處;
第二步,加壓夾持:打開氣壓閥,氣壓缸繼續工作,夾持座向軸瓦的內表面靠近,環形彈性囊逐漸膨脹;當環形彈性囊上的彈性摩擦球與軸瓦的內表面接觸,彈性摩擦球變形時,關閉氣壓閥;
第三步,移動軸瓦:氣壓缸繼續工作,軸瓦隨環形彈性囊一起移動到指定位置;
第四步:夾具復位:打開氣壓閥,然後氣壓缸逆向工作,環形彈性囊收縮,環形彈性囊與軸瓦分離,活塞杆收回到氣壓缸的鋼筒中。
本方案的優點在於:採用同一個動力系統即氣壓缸,一方面節省了動力設備,另一方面降低整套裝置的佔用空間。本方案通過環形彈性囊膨脹,導致環形彈性囊外表面的彈性摩擦球與軸瓦的內表面接觸,當彈性摩擦球變形時,彈性摩擦球與軸瓦接觸緊密,彈性摩擦球與軸瓦採用摩擦連接方式。由於彈性摩擦球,自身的彈性,克服了剛性接觸產生劃傷工件的問題。另外,彈性摩擦球發生變形,足以體現彈性摩擦球與軸瓦的接觸連接情況。在軸瓦的移動過程中,軸瓦不會輕易從環形彈性囊上掉落。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第二步,加壓夾持的步驟中,環形彈性囊逐漸膨脹,密閉腔室內的壓力增大,導向杆從導向孔中伸出,使導向杆的底端與操作臺上的導向槽接觸。在軸瓦的移動過程中,通過導向杆,更加增加了軸瓦移動的精準性,將原有的懸臂結構變為兩點支撐結構,減小移動過程中,出現的晃動。
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方案:第二步,加壓夾持的步驟中,彈性摩擦球變形,摩擦凹槽內氣體被擠出,形成負壓槽。本方案的優點在於,彈性摩擦球上設有摩擦凹槽增加了彈性摩擦球與軸瓦內表面的接觸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膨脹式軸瓦移動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圖3是圖1中B處放大圖;
圖4是圖1中彈性摩擦球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氣壓缸10、連接座11、夾持座20、上板21、環形彈性囊22、下板23、彈性摩擦球24、導向杆25、拉簧26、鋼球27、摩擦凹槽28、支撐柱30、氣流道31、氣壓管32、連接杆33、軸瓦40。
實施例基本如圖1和圖2所示:膨脹式軸瓦移動裝置,包括氣壓缸10和夾持座20,該氣壓缸10的活塞杆端部安裝有連接座11。夾持座20包括上板21、環形彈性囊22和下板23,上板21、環形彈性囊22和下板23形成密閉腔室,該密閉腔室內安裝有連接杆33,該連接杆33的兩端分別連接在上板21和下板23上,該環形彈性囊22的外表面設有與之一體成型的若干彈性摩擦球24。如圖4所示,彈性摩擦球24表面設有摩擦凹槽28。
上板21安裝有支撐柱30,該支撐柱30的一端固定在連接座11上,另一端與上板21固定;支撐柱30上設有與密閉腔室連通的氣流道31;支撐柱30上安裝有使氣流道31與氣壓缸10連通的氣壓管32,氣壓管32上安裝有氣壓閥。
如圖1和圖3所示,下板23上設有與密閉腔室連通的導向孔,該導向孔內設有導向杆25,該導向杆25的尾端設有連接塊,連接塊位於密閉腔室內,該連接塊上設有復位件,該復位件的一端連接在連接塊上,另一端與下連接板連接,該復位件為拉簧26。導向杆25的底端嵌有鋼球27。
具體使用本移動裝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基準定位:關閉氣壓閥,環形彈性囊22處於非膨脹狀態;氣壓缸10工作,活塞杆從氣壓缸10的缸筒中伸出,夾持座20隨活塞杆移動到軸瓦40所在的圓周中心處;
第二步,加壓夾持:打開氣壓閥,氣壓缸10繼續工作,夾持座20向軸瓦40的內表面靠近,環形彈性囊22逐漸膨脹;密閉腔室內的壓力增大,導向杆從導向孔中伸出,使導向杆的底端與操作臺上的導向槽接觸,當環形彈性囊22上的彈性摩擦球24與軸瓦40的內表面接觸,彈性摩擦球24變形時,關閉氣壓閥;
第三步,移動軸瓦:氣壓缸10繼續工作,軸瓦40隨環形彈性囊22一起移動到指定位置;
第四步:夾具復位:打開氣壓閥,然後氣壓缸10逆向工作,環形彈性囊22收縮,環形彈性囊22與軸瓦40分離,活塞杆收回到氣壓缸10的鋼筒中。
重複以上步驟,實現多個軸瓦40連續移動。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