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海上升降平臺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7:30:22 1

本發明涉及海洋作業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海上升降平臺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對於海洋開發的不斷發展,各種裝置被普及應用,在海洋開發過程中通常需要應用海上升降平臺系統。
目前,對於海上升降平臺系統應用過程中的耐用性和降低故障率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提高耐用性,同時降低故障率成為海上升降平臺系統的設計目標。
現有技術中,海上升降平臺系統在應用過程中需要進行按需的升降操作,升降平臺在樁腿支撐的基礎上,還能夠沿樁腿進行豎向的位置升降轉換,這一過程中,由於樁腿和升降平臺的配合結構中,既需要保持結合結構的尺寸精度,同時還需要在升降過程中保佑一定的間隙以保證相對運動的順利進行,這導致了在升降過程中,因間隙設置過小,在局部彎曲變形的狀態下,結構間發生相對摩擦和相抵限位的狀態,這將影響海上升降平臺系統的耐用性,同時在長期使用的狀態下,易造成零部件的損壞和磨損過量,引起故障的發生。
以上現有技術中,海上升降平臺系統的耐用性低,以及故障率高等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海上升降平臺系統,通過本發明的應用將顯著提高海上升降平臺系統的耐用性,同時降低故障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海上升降平臺系統,包括平臺和用於支撐所述平臺的樁腿,還包括安裝於所述平臺的圍阱,所述圍阱包括用於對所述樁腿徑向限位的限位孔段,以及包括用於容置所述樁腿撓度變形的容置孔段,所述限位孔段與所述容置孔段同軸,且所述限位孔段設於所述圍阱的縱向端部,所述容置孔段設於所述圍阱的縱向內部,所述容置孔段的內徑大於所述限位孔段的內徑。
可選地,在所述圍阱的縱向頂端和縱向底端分別設有所述限位孔段,所述容置孔段設於兩端的所述限位孔端之間。
可選地,所述圍阱還包括設於所述限位孔段內側的貼板,所述圍阱通過所述貼板構成所述限位孔段。
可選地,所述貼板能夠拆卸地安裝於所述圍阱的內側。
在一個關於海上升降平臺系統的實施方式中,海上升降平臺系統包括平臺、用於支撐平臺的樁腿,在平臺上安裝有圍阱,樁腿嵌於圍阱內,且圍阱與樁腿之間能夠保持嵌套結構關係的發生軸向的相對移動,由於樁腿是固定在海底位置的,則這種相對的移動便實現了平臺的升降移動。本實施方式中,圍阱包括用於對樁腿進行徑向限位的限位孔段,以及包括用於容置樁腿撓度變形的容置孔段,限位孔段與容置孔段同軸,且限位孔段設於圍阱的縱向端部,容置孔段設於圍阱的縱向內部,限位孔段的內徑小於容置孔段的內徑。通過以上結構設置,樁腿嵌於圍阱中,並被限位孔段限制徑向的位移或翻轉角度,這使得樁腿能夠保持其與圍阱的軸向相一致,與此同時,由於樁腿自身的重力,以及樁腿支撐平臺的重力,使得樁腿結構易產生局部的撓度變形,此撓度變形將可能對於樁腿在圍阱中進行豎向相對移動產生摩擦阻礙的效果,而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設置容置孔段,因容置孔段的內徑大於限位孔段的內徑,由此,在圍阱的縱向端部設置了限位孔段以限位樁腿徑向位置的基礎上,使得樁腿因受力而產生的局部撓度變形能夠被內徑相對較大的容置孔段所容納,也就是說,撓度變形的偏移局部結構能夠容納在容置孔段的內部較大的空間內,這使得在容置孔段的空間中,樁腿雖有局部變形,而並未與圍阱的容置孔段發生結構的相抵,這在樁腿在圍阱內,相對於圍阱發生縱向移動,將避免圍阱內壁因與撓度變形的樁腿發生相抵擠壓而造成的移動受阻,也就避免了摩擦磨損的發生。所以,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海上升降平臺系統能夠在升降過程中更舒暢,顯著提高海上升降平臺系統的耐用性,同時降低了因摩擦損壞而導致的故障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申請結構總體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結構局部剖視圖;
圖1和圖2中:平臺—1、樁腿—2、圍阱—3、限位孔段—31、容置孔段—32、貼板—4。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海上升降平臺系統,通過本發明的應用將顯著提高海上升降平臺系統的耐用性,同時降低故障率。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申請結構總體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結構局部剖視圖。
根據圖中所示,海上升降平臺系統包括平臺1、用於支撐平臺1的樁腿2和安裝於平臺1的圍阱3,圍阱3包括用於對樁腿2徑向限位的限位孔段31,以及包括用於容置樁腿2撓度變形的容置孔段32,限位孔段31與容置孔段32同軸,且限位孔段31設於圍阱3的縱向端部,容置孔段32設於圍阱3的縱向內部,容置孔段32的內徑大於限位孔段31的內徑。由此設置,樁腿2在嵌於圍阱3的嵌套結構中,通過圍阱3縱向端部的限位孔段31的設置,使得限位孔段31能夠對樁腿2的對應位置進行相抵接觸,對樁腿2限制徑向偏移,同時,在圍阱3的厚度區域內,即圍阱2的縱向結構中,在縱向內部通過設置容置孔段32,使得樁腿2因承載受力而發生的局部撓度變形能夠被容置孔段32所容納,具體結構為,因局部撓度變形,樁腿2朝向徑向發生局部的凸出,此凸出的彎曲部分未與容置孔段32的內壁發生相抵擠壓,而是由於容置孔段32的內徑大於限位孔段31的內徑,使得容置孔段32在徑向具有更多的容置空間,此更多的容置空間能夠避免因樁腿2變形,向徑向彎曲凸出的結構部分與容置孔段32的內壁發生相抵擠壓,這意味著,在圍阱3與平臺1同步進行升降移動時,特別是在起始移動的狀態下,容置孔段32中的撓度變形的樁腿2未受到容置孔段32內壁的擠壓,而能夠自由移動,由此,必然使海上升降平臺系統在應用過程中,特別是在平臺1升降移動過程中的耐用性得到顯著提高,同時降低了因磨損導致的事故率。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具體設置在圍阱3的縱向頂端和縱向底端分別設有限位孔段31,將容置孔段32設於兩端的限位孔端31之間。本實施例中,應用物理規律中兩點決定直線的原理,在上下分別設置對於樁腿2徑向限位的限位孔段31,則樁腿2的縱向位置便實現了確定,而將中部的容置孔段32用於對樁腿2的撓度變形進行容納,這在平臺1和圍阱3升降移動過程中的移動自由,以及在位置固定狀態下的樁腿2豎直姿態都得到了保障,進一步提高了耐用性。
另一實施例中,設置還包括設於限位孔段31內側的貼板4,通過貼板4構成限位孔段31的限位空間,實現對樁腿2的徑向限位。在樁腿2與圍阱3進行長期相對移動的狀態下,用於限位的貼板4逐漸發生磨損,則在貼板4磨損消耗的狀態下,避免了樁腿2對於圍阱3的限位孔段31中其它結構的磨損,同時,在貼板4磨損消失的狀態下,能夠通過設置新的貼板4而繼續使用,這使得耐用性進一步得到提高。
進一步地,設置貼板4能夠拆卸地安裝在圍阱3的內側,則在貼板4因故使用損壞的狀態下,能夠通過拆卸而更換新的貼板4,這使得樁腿2能夠處於位置準確的限位姿態,進一步降低了海上升降平臺系統整體的故障率。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