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地開溝的製造方法
2023-12-10 20:14:57 1
一種工地開溝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工地開溝機,屬於建築【技術領域】,包括開溝機構,所述開溝機構包括反鏟臂和鬥杆,反鏟臂和鬥杆通過輪軸板相連接,輪軸板上設有滑輪孔,反鏟臂和鬥杆均設於滑輪孔內,鬥杆的下端連接有開溝刀,鬥杆的半徑為5—25mm通過滑輪孔連接反鏟臂和鬥杆,採取活動連接的的方式,鬥杆的下端連接有開溝刀,降低工作裝置的各部件之間的摩擦,保護各部件,帶來很多方便。
【專利說明】
—種工地開溝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地開溝機,屬於建築【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開溝機是一種高效實用的新型鏈條式開溝裝置,其主要由動力系統、減速系統、鏈條傳動系統和分土系統組成。柴油機經過皮帶將轉動傳遞到離合器後,驅動行走變速箱、傳動軸、後橋等來實現鏈條式開溝機的向前或向後的直線運動,申請號為CN201220385799.7的實用新型專利,開溝的過程中只需牽引機械帶動,開溝較直,不需人力推動,減少人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時間,且開溝更加美觀,但是工作裝置的各部件之間的摩擦會造成各部件的損壞,也需要經常維修,帶來很多不便。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可調節開溝方向的工地開溝機。
[0004]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工地開溝機,包括開溝機構,所述開溝機構包括反鏟臂和鬥杆,反鏟臂和鬥杆通過輪軸板相連接,輪軸板上設有滑輪孔,反鏟臂和鬥杆均設於滑輪孔內,鬥杆的下端連接有開溝刀,鬥杆的半徑為5—25mm。
[0006]所述鬥杆連接有拉杆,拉杆與開溝刀相連接。
[0007]所述開溝刀上設有調節筒。
[0008]所述調節筒的半徑為8—15mm。
[0009]所述開溝刀為「L字形」。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中反鏟臂和鬥杆通過輪軸板相連接,輪軸板上設有滑輪孔,反鏟臂和鬥杆均設於滑輪孔內,通過滑輪孔連接反鏟臂和鬥杆,採取活動連接的的方式,鬥杆的下端連接有開溝刀,降低工作裝置的各部件之間的摩擦,保護各部件,帶來很多方便;鬥杆連接有拉杆,拉杆與開溝刀相連接,方便取下開溝刀清洗,開溝刀上設有調節筒,用於調節開溝方向。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工地開溝機的主視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工地開溝機開溝刀的側視圖;
[0013]圖中:1、反鏟臂 2、鬥杆 3、輪軸板 4、滑輪孔 5、開溝刀 6、拉杆7、調節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5]一種工地開溝機,包括開溝機構,所述開溝機構包括反鏟臂I和鬥杆2,反鏟臂I和鬥杆2通過輪軸板3相連接,輪軸板3上設有滑輪孔4,反鏟臂I和鬥杆2均設於滑輪孔4內,鬥杆2的下端連接有開溝刀5,鬥杆2的半徑為5 — 25mm,通過滑輪孔4連接反鏟臂I和鬥杆2,採取活動連接的的方式,鬥杆2的下端連接有開溝刀5,降低工作裝置的各部件之間的摩擦,保護各部件,帶來很多方便。
[0016]所述鬥杆2連接有拉杆6,拉杆6與開溝刀5相連接,方便取下開溝刀5清洗。
[0017]所述開溝刀5設有調節筒7,用於調節開溝方向,調節筒7的半徑為8 — 15mm,開溝刀5為「L字形」。
[0018]本實用新型中反鏟臂I和鬥杆2通過輪軸板3相連接,輪軸板3上設有滑輪孔4,反鏟臂I和鬥杆2均設於滑輪孔4內,通過滑輪孔4連接反鏟臂I和鬥杆2,採取活動連接的的方式,鬥杆2的下端連接有開溝刀5,降低工作裝置的各部件之間的摩擦,保護各部件,帶來很多方便。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工地開溝機,包括開溝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開溝機構包括反鏟臂(I)和鬥杆(2),反鏟臂(I)和鬥杆(2)通過輪軸板(3)相連接,輪軸板(3)上設有滑輪孔(4),反鏟臂(I)和鬥杆(2)均設於滑輪孔(4)內,鬥杆(2)的下端連接有開溝刀(5),鬥杆(2)的半徑為5——25mm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工地開溝機,其特徵是:所述鬥杆(2)連接有拉杆(6),拉杆(6)與開溝刀(5)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工地開溝機,其特徵是:所述開溝刀(5)上設有調節筒(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工地開溝機,其特徵是:所述調節筒(7)的半徑為8—1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工地開溝機,其特徵是:所述開溝刀(5)為「L字形」。
【文檔編號】E02F5/02GK203924167SQ201420242620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3日
【發明者】陳茹茹, 徐向飛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