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升降臺的製作方法
2023-09-14 20:59:15
專利名稱:一種電動升降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升降臺,尤其是一種電動升降臺。
背景技術:
現有的剪刀式升降臺在操作使用的過程在存在較大的定位誤差,測量的精度低,重複性差,啟動力矩大,升降係數為非線性等問題。而導柱式升降臺則存在體積較大,初始聞度聞,重複定性差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相對初始高度低、升降平穩的電動升降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電動升降臺,包括升降臺底板,位於所述升降臺底板上的絲槓、後擋板和底部楔形塊,所述底部楔形塊的上方設有頂部楔形塊,所述底部楔形塊與頂部楔形塊的接觸面都是斜面;所述底部楔形塊上設有驅動螺母,所述驅動螺母安裝在絲槓上,所述絲槓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頂部楔形塊的上方設有升降臺臺面;所述升降臺底板與底部楔形塊之間和底部楔形塊與頂部楔形塊之間設有交叉滾珠導軌。所述頂部楔形塊與後擋板之間設有深溝球軸承,所述深溝球軸承與頂部楔形塊之間設有牽引彈簧。所述升降臺臺面下方與後擋板之間設有護罩。所述絲槓與升降臺底板之間設有軸承。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動升降臺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動升降臺,結構緊湊、高承載、相對初始高度低,升降係數為線性,定位精度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動升降臺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動升降臺,包括升降臺底板1,位於所述升降臺底板I上的絲槓10、後擋板3和底部楔形塊2,所述底部楔形塊2的上方設有頂部楔形塊7,所述底部楔形塊2與頂部楔形塊7的接觸面都是斜面;所述底部楔形塊2上設有驅動螺母9,所述驅動螺母9安裝在絲槓10上,所述絲槓10連接有驅動電機12 ;所述頂部楔形塊7的上方設有升降臺臺面8 ;所述升降臺底板I與底部楔形塊2之間和底部楔形塊2與頂部楔形塊7之間設有交叉滾珠導軌13。所述頂部楔形塊7與後擋板3之間設有深溝球軸承4,所述深溝球軸承4與頂部楔形塊7之間設有牽引彈簧6。所述升降臺臺面8下方與後擋板3之間設有護罩8。[0014]所述絲槓10與升降臺底板I之間設有軸承1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動升降臺的工作原理如下:驅動電機12產生動力,通過聯軸器,及軸承11支撐,將迴轉運動傳導至絲杆10 ;驅動螺母9與底部楔形塊2緊固,底部楔形塊2與升降臺底板I由交叉滾珠導軌13連接,將絲杆10的迴轉運動轉化為底部楔形塊2的水平移動;底部楔形塊2與頂部楔形塊7由交叉滾珠導軌13連接;頂部楔形塊7上固定有深溝球軸承4與牽引彈簧6,牽引彈簧6產生回復力,使頂部楔形塊7在無動力驅動時,有靠緊後擋板3的運動趨勢;而通過深溝球軸承4與後擋板3,形成頂部楔形塊7沿後擋板3產生垂直升降效果。底部楔形塊2與頂部楔形塊7之間存在特殊角度,可使得底部楔形塊2沿遠離驅動電機12方向每移動2mm,頂部楔形塊7將沿後擋板3向上移動1mm。這樣的升降比不隨著水平方向的移動量的增加而變化,即呈線性1: 2的關係。這種升降機制也產生減速機的效果,在產生固定升降比的同時,將放大推升力矩,使得這種結構的升降臺的載重更大。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升降臺,其特徵在於:包括升降臺底板,位於所述升降臺底板上的絲槓、後擋板和底部楔形塊,所述底部楔形塊的上方設有頂部楔形塊,所述底部楔形塊與頂部楔形塊的接觸面都是斜面;所述底部楔形塊上設有驅動螺母,所述驅動螺母安裝在絲槓上,所述絲槓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頂部楔形塊的上方設有升降臺臺面;所述升降臺底板與底部楔形塊之間和底部楔形塊與頂部楔形塊之間設有交叉滾珠導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升降臺,其特徵在於:所述頂部楔形塊與後擋板之間設有深溝球軸承,所述深溝球軸承與頂部楔形塊之間設有牽引彈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電動升降臺,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臺臺面下方與後擋板之間設有護罩。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電動升降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絲槓與升降臺底板之間設有軸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相對初始高度低、升降平穩的電動升降臺,包括升降臺底板,位於所述升降臺底板上的絲槓、後擋板和底部楔形塊,所述底部楔形塊的上方設有頂部楔形塊,所述底部楔形塊與頂部楔形塊的接觸面都是斜面;所述底部楔形塊上設有驅動螺母,所述驅動螺母安裝在絲槓上,所述絲槓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頂部楔形塊的上方設有升降臺臺面;所述升降臺底板與底部楔形塊之間和底部楔形塊與頂部楔形塊之間設有交叉滾珠導軌。本實用新型的電動升降臺,結構緊湊、高承載、相對初始高度低,升降係數為線性,定位精度高。
文檔編號B66F7/00GK203033711SQ20122075198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王秉稷 申請人:北京微納光科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