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線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21:44:44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纜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包線支架。
背景技術:
電纜在生產加工後,束成圈狀運輸使用,需要在電纜外層包裹絕緣層,防止電纜圈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壞。
在對電纜圈進行包裹時,電纜圈重量過大,容易導致工人在轉動電纜圈時費勁和不方便,工人們在滾動電纜圈進行包裹時,電纜圈也不夠穩定,因此需要一種可以固定電纜圈,轉動方便,不影響包線的包線支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包線支架,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包線支架,其關鍵在於:包括底座(4),所述底座(4)上並列設置有第一滾筒(3)和第二滾筒(9),所述第一滾筒(3)和第二滾筒(9)均與所述底座(4)轉動連接,所述底座(4)上至少設有一組夾線裝置,所述夾線裝置位於所述第一滾筒(3)和第二滾筒(9)之間,每組所述夾線裝置均包括兩根豎直設置的夾線杆(5),兩根所述夾線杆(5)分別靠近所述第一滾筒(3)的兩端,且兩根所述夾線杆(5)均與所述底座(4)滑動連接。
線圈在兩個滾筒上受力,轉動時更省力,通過夾線杆使線圈在滾動上固定不會歪倒。
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為:
所述底座(4)上設置有至少一組限位裝置,每組所述限位裝置包括至少兩個限位槽(7),兩個所述限位槽(7)分別靠近所述第一滾筒(3)的兩端,且每個所述限位槽(7)均沿所述第一滾筒(3)的軸線方向設置;
每根所述夾線杆(5)的下端設有支撐座(11),兩根所述夾線杆(5)一側相對設置,且兩根所述夾線杆(5)另一側均設置有支撐杆(13),所述支撐杆(13)一端與所述支撐座(11)連接,所述支撐杆(13)另一端與所述夾線杆(5)連接;
所述支撐座(11)下端面設置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第一端與所述支撐座(11)連接,所述限位杆(8)第二端穿過並伸出所述限位槽(7),所述限位杆(8)第二端設有止動螺母,所述限位杆(8)與所述限位槽(7)滑動配合。
支撐座和支撐杆使夾線杆的可承受力度更大,防止夾線杆因為受力過大發生變形彎曲,通過限位螺母和限位杆使夾線杆可以調整夾線圈的鬆緊程度。
所述第一滾筒(3)的軸心上設有轉動把手(10),所述轉動把手(10)帶動所述第一滾筒(3)轉動。
所述夾線杆(5)上套設有第三滾筒(12)。套設第三滾筒減小了夾線杆與線圈之間的摩擦力。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整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相對於傳統的包線方式,工人不用費勁去轉動線圈,減小的工人們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包線的效率,使其本實用新型應用適應性更強,應用範圍更加廣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包線支架,包括底座(4),所述底座(4)上並列設置有第一滾筒(3)和第二滾筒(9),所述第一滾筒(3)和第二滾筒(9)均與所述底座(4)轉動連接,所述底座(4)上至少設有一組夾線裝置,所述夾線裝置位於所述第一滾筒(3)和第二滾筒(9)之間,每組所述夾線裝置均包括兩根豎直設置的夾線杆(5),兩根所述夾線杆(5)分別靠近所述第一滾筒(3)的兩端,且兩根所述夾線杆(5)均與所述底座(4)滑動連接。
所述底座(4)上設置有至少一組限位裝置,每組所述限位裝置包括至少兩個限位槽(7),兩個所述限位槽(7)分別靠近所述第一滾筒(3)的兩端,且每個所述限位槽(7)均沿所述第一滾筒(3)的軸線方向設置;
每根所述夾線杆(5)的下端設有支撐座(11),兩根所述夾線杆(5)一側相對設置,且兩根所述夾線杆(5)另一側均設置有支撐杆(13),所述支撐杆(13)一端與所述支撐座(11)連接,所述支撐杆(13)另一端與所述夾線杆(5)連接;
所述支撐座(11)下端面設置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第一端與所述支撐座(11)連接,所述限位杆(8)第二端穿過並伸出所述限位槽(7),所述限位杆(8)第二端設有止動螺母,所述限位杆(8)與所述限位槽(7)滑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