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讀後感
2023-09-15 06:52:10 3
篇一:《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鋼琴師》看完了,這過去整整一周了,心裡還是為電影情節耿耿與懷
我們都說這部電影影響了我們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時候就開始想1900為什麼執著的就是不選擇離開大海呢?這麼一個天才選擇一個有界的輪船生活一輩子,鋼琴是他的一生,不對,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對,那麼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麼?我現在還是想不明白他心裡的那個信念到底是什麼,居然能讓這麼單純的人一直堅守自己的信念,沒有人能改變他的生活,一直都沒有,就算是死亡。1900從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導這個天才小孩,可是沒有人知道從來沒有碰過鋼琴的1900可以彈出讓人感動的音樂,這又是為什麼?單純是觸不可及的,我們這些在複雜的社會中浪蕩了20年的人來說確實想不明白到底為什麼
1900也有愛情,他的愛情更是單純的想讓人發笑,他沒有去勇敢的為愛而改變,但這是我欣賞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決定,既然性格決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變,否則還是自己的生活麼,對吧!
篇二:《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今天看了一個電影,是講的關於一個海上出生的人,他從出生到死亡都在船山。但是他是天才,在他能摸到鋼琴的時候,開始就會彈鋼琴的,也許這就是天才。他鋼琴彈的很好,連當時最厲害的爵士樂創造者都敗在了他的手下,讓當場的人們都驚呆了。
但是這個人的結局很悲慘,他因為不能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最後和他出生的船,也是他生命結束的船,一起沉入了大海。他不能走下旋梯。他害怕這個世界。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不知道怎麼去找老婆,不知道怎麼去尋找一棟房子,一塊他的土地。最後他選擇了離開這個大船,這個不會談的鋼琴——世界。最後伴隨他離開的是6。5噸炸藥,他帶走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
他曾經經歷了一段短暫的愛情也許如果這段感情可以改變他的一生,但是他沒有能把握住,讓人很遺憾。這是一個很悲涼的結局。
篇三:《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有人說,這是一個悲劇。而我卻以為,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髒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鬱鬱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豔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於那裡。不屬於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裡,這才是個悲劇。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可以說水裡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於水,人屬於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說:「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後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裡太純淨。他說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知道路該往哪裡走。
看到這裡,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髒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著,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為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乾淨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著純淨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說:「兩條右臂能彈出什麼音樂,希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屬於人間,即使在這裡,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如果可以的話,他寧願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直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起炸毀,如此,海上會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曾經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篇四:《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太容易受感動的人,因為能使我落淚的電影很少,但是有一部電影能夠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為之落淚。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鋼琴師》。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孤兒,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丹尼收養,這位燒爐工用當時的年份為孤兒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8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後,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
影片使我感動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燒爐工與1900的對話,
1900:「丹尼,什麼是孤兒院呢?」
丹尼:「孤兒院就像一個大的監獄,沒孩子的大人都會被關在裡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起你就會進孤兒院嗎?」
丹尼:「你說得對,乖,所以我要謝謝你。」
這段對話真的很溫暖,丹尼為了不讓1900有心理上的陰影於是編制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使1900認為自己很重要。丹尼真是一個好父親。
「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這句話是1900說過的話,1900明白欲望永無止盡,如果走下了這艘船,他可以憑藉精湛的琴藝獲得金錢,權利以及愛情,但是他會失去對於音樂的靈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選擇與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這是我對於1900的理解,一個沒有根而終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獨特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使得他處在一個獨立的世界裡。他與這個社會只有一段很短的距離——一塊甲板;他與這個社會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一個世界! 他用音樂解讀一生,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篇五:《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為觀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在一艘來往於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油輪上,誕生了一個鋼琴天才,他是一個棄嬰,被黑人鍋爐工收養,取名「1900」。1900漸漸長大,一個深夜裡他來到輪船的豪華大廳,坐在鋼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鍵上跳動,美妙的音樂流動出來,吸引了船上的人們。從此,1900成了海上鋼琴師。從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斷的送走又迎來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過這些人看這個世界。多年過去,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他心愛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這艘比他還年老的大船也即將報廢了,人們把成噸的炸藥運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東西,準備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卻斷定1900還在船上,他固執地說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尋找,終於在廢墟中發現了1900。但是他卻拒絕下船,最後在一聲巨響後告別了這個世界!
1900沒有戶口,一生漂泊於海上,又悄悄離開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和他同臺演奏多年的小號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與消失。看完這個故事讓人覺得心酸和惋惜。雖然他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人們無暇顧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樂、他的故事卻提醒人們這位偉大的鋼琴師曾經那麼真實地給人們帶來過歡樂。
他是那樣的善良而富有個性,他用琴聲表達著自己豐富的情感。人們是否會驚訝:這樣一位音樂天才為什麼會選擇與一艘舊船一起被炸毀卻不和好朋友下船尋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從小生活在海上,適應了船上的生活,陸地上的生活對於他來說是未知的,這就是導致他選擇生命終結的根本原因。就好象從小掉進狼群裡的孩子喪失了人的本性一樣,也許與生俱來的東西並不能代替環境的影響,1900恐懼這未知的世界。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鯊魚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來的鯊魚,兇猛異常。被關在海洋館等待馴化,訓獸員把他放在玻璃罩著的大水池裡,水池外面是另一個水池,裡面有許許多多的魚。一開始,鯊魚拼命的撞擊玻璃,企圖遊過去覓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勞。日子久了,它慢慢放棄了這個愚蠢的念頭,開始等待訓獸員的餵養。又過了很久,隔著兩個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兩個水池變成了一個,可是鯊魚卻從不肯遊到那邊。可見,多年的生活環境一旦改變,適應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影片不僅構思有其獨到之處,以感人至深的友情為主線,還貫穿著優美的音樂。
當鋼琴師愛上漁夫女兒時,那段抒情鋼琴曲是最為經典的,從鋼琴師深情的眼眸跟隨女孩遊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細流在鋼琴師指尖下流淌,是那麼的純淨,清新。又是那麼的纏綿,溫柔。此時,無須語言,音樂表達了一切!電影結束時這段音樂再次響起,是他的小號手朋友拿著破留聲機坐在即將炸毀的廢墟中播放的,音樂再無先前那般清澈,美好。似乎預示著鋼琴師必將與音樂一起永遠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樣的悽涼。給觀者傳達了無限的哀思……
無論是經典的音樂還是其故事情節,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觀看的同時我由衷的被導演與演員的音樂才華和表演能力所折服。尤其對於喜歡音樂的朋友來說,影片一定會達到引人落淚的藝術效果!因為從主人公用音樂詮釋著內心的喜與悲,讓我們能從中發現一種悽涼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