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長延緩劑處理的盆栽辣木的矮化與施肥方法與流程
2023-09-15 02:21:15 1
本發明屬於辣木種植
技術領域:
,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通過噴施生長延緩劑矮化辣木以及合理的施肥提高辣木產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辣木是辣木科辣木屬多年生常綠或落葉喬木,是起源於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因其具有產量高、營養豐富、適應性廣及藥用價值高等獨特的經濟價值而被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種植,在國際上享有「奇蹟之樹」和「植物鑽石」的美譽。辣木全身是寶,其葉片和嫩果莢可作為蔬菜食用;幹種子和根可打成粉做調味料;辣木花帶有芳香氣味,可泡茶飲用。盆栽辣木與地栽辣木相比,具有不受條件的限制,由於搬動靈活可使其適應自然條件的變化,防止凍害、高溫等危害。但是,由於盆栽土壤容量有限,限制根系活動,難以滿足辣木作為速生樹種對養分的要求。傳統盆栽辣木由於沒有及時進行水肥控制,易導致辣木生長過快而枝幹過細軟容易倒伏,通過人工修剪的矮化方法可以改善此問題,但因辣木生長過快,需要經常修剪並在每次修剪後施肥,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傳統盆栽辣木通常施加肥料有效成分單一或用量不合理,難以滿足辣木不同時期對養分的需求和用量,影響辣木吸收營養物質以合成葉綠素,從而導致葉色偏黃、葉形小巧、易脫落等現象。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通過噴施生長延緩劑矮化辣木以及合理的施肥提高辣木產量的方法。有效解決了盆栽辣木枝幹單一、枝幹過高不易採摘、易倒伏,以及盆栽辣木枝葉稀少易脫落、葉形小巧、易倒伏且葉色偏黃等問題。本發明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生長延緩劑處理的盆栽辣木的矮化與施肥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S1.催芽:挑選無蟲蛀、無損壞的飽滿辣木種子,用40~43℃水浸泡10~12h,並用0.1%的多菌靈現配溶液消毒10~15min,將種子播種在伴有體積比為泥炭土:蛭石=3:1的基質的營養杯中,將營養杯置於苗盤中,置於30~32℃光照培養箱培養,保持光照16h,黑暗8h,相對溼度為75Rh%,使種子發芽;S2.澆水與施肥:當種子發芽一周後,也就是苗高達到10~13cm,長出2~4根枝條時,撤去苗盤,每株澆100ml由含有硝酸鉀、硝酸銨、七水硫酸鎂、磷酸二氫鉀和二水氯化鈣的營養液,澆灌頻率為7天/次;澆水頻率為7天/次,澆透至營養杯底下滴水為止;S3.移栽:當辣木苗的地徑達到4~4.5mm,高度達到25~30cm時移栽到體積比為泥炭土:蛭石:珍珠巖=3:1:1的基質的50cm*50cm花盆,並澆水至花盆底下滴水為止,置於溫室中,於第二天每株澆500ml的營養液,同時調節溫度和溼度,增加燈管補光並延長光照時間;S4.定幹:當辣木苗平均地徑達到6~8mm,高度達到60~70cm的時候定主杆,用枝剪控制主杆高度為40~41cm,定幹後每株施肥1L的營養液;S5.噴施生長延緩劑:配製矮壯素濃度為400~1300mg/L,多效唑濃度為200~1000mg/L,對辣木苗期間隔10天/次進行葉面噴施和根施,共施三次,環境溫度為29~30℃,相對空氣溼度為60~70Rh%;S6.追肥:每株施加60~80g的複合肥7天/次,並同時葉面噴施2%的硝酸銨與硝酸鉀的混合液。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長延緩劑處理的盆栽辣木的矮化與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S1中所述催芽過程中要保持苗盤始終有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長延緩劑處理的盆栽辣木的矮化與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S2中所述的種子發芽一周後撤去苗盤,減少澆水為7天/次。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長延緩劑處理的盆栽辣木的矮化與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S3中所述的溫度為30~32℃,溼度為50~60Rh%,所述燈管補光為2000~2100lux,光照時間延長16~18h。優選地,步驟S4中所述枝剪用酒精擦拭消毒,修剪後的枝幹的傷口用0.1%的多菌靈噴灑;所述施肥方式為環狀溝施,距離植株18~22cm,溝深4~5cm。優選地,步驟S2、S3和S4中所述營養液中硝酸鉀:硝酸銨:七水硫酸鎂:磷酸二氫鉀:二水氯化鈣的質量比為100:100:20:9:22。優選地,步驟S5中所述的噴施生長延緩劑的環境溫度為29~30℃,相對空氣溼度為60~70Rh%。優選地,步驟S6中所述的追肥方式為環狀溝施,在花盆內距離植株18~22cm處剷出一圈溝,溝深6~8cm。優選地,步驟S6中所述複合肥為含氮15%、磷15%、硝態氮6.5%、鉀15%、銨態氮8.5%的硫酸鉀型複合肥。優選地,步驟S6中所述的葉面噴施是硫酸銨和硝酸鉀的質量比為1:1的混合液用噴壺均勻噴灑葉背面,直至液滴下流。本發明通過使用生長延緩劑不僅縮短了植株的節間距,採用多效唑1000mg/L根施處理得到的節間距是清水處理植株的十分之一;同時也降低了植株的高度,多效唑1000mg/L根施對株高的矮化效果最好,相比清水根施對照植株提高了18.07~19.30%;而且也增加了植株葉綠素含量、提高了光合速率,淨光合速率相比對照植株提高了2.89倍,增加分支數與枝條數量,與清水對照相比,枝條數目最高可達4.17倍,並通過施肥增加辣木苗地徑,提高辣木苗的抗倒伏能力,此方法能使盆栽辣木苗生長快速且粗壯,株形矮化且飽滿,葉片深綠大片。通過增加燈管補光和延長光照時間,有利於辣木葉子營養生長中營養物質的積累。本發明得到的葉寬是傳統技術葉寬的2.4~3.36倍,枝繁葉茂,操作簡單,有利於盆栽辣木的推廣與研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通過生長延緩劑有效解決了盆栽辣木枝幹單一、枝幹過高、易倒伏等問題,本發明得到的多效唑1000mg/L根施處理能有效地矮化辣木植株,得到的植株高為清水根施對照的18.07~19.30%。枝條數是清水對照的4.17倍,使得矮化後的植株達到枝繁葉茂的效果。2.本發明通過葉面噴施和根施結合有效的提高了植物對肥料的吸收,增加葉片葉綠素的合成,葉片顏色深綠亮澤;不同配比的基質和不同容量的營養液以及不同的施肥方式滿足辣木各個時期對養分的需求,葉片營養物質得到有效積累,葉寬是清水對照葉寬的2.4~3.36倍;解決了盆栽辣木枝葉稀少易脫落、葉形小巧、易倒伏且葉色偏黃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生長延緩劑對辣木植株高度的影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內容,但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若未特別指明,實施例中所用的技術手段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手段。除非特別說明,本發明採用的試劑、方法和設備為本
技術領域:
常規試劑、方法和設備。1.生長延緩劑處理的盆栽辣木的矮化與施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S1.催芽2016年3月24日,挑選無蟲蛀、無損壞的飽滿辣木種子,用40℃溫水在水浴鍋內浸泡12h,並用0.1%多菌靈現配溶液消毒10min,活水衝洗種子表面的多菌靈。再將種子播種在伴有泥炭土:蛭石=3:1的基質的20cm*20cm的營養杯中,將營養杯置於苗盤中(為保證營養杯中基質溼潤,每天倒1L水到秒盤中,使得營養杯中基質自然吸水),置於32℃光照培養箱培養,16h光照,8h黑暗,溼度為75Rh%,3月27日,種子陸續發芽。S2.澆水與施肥4月5日,開始施肥和減少澆水,當苗高為10~13cm,長出2~4根枝條時,撤去苗盤,減少澆水為7天/次(即5日、12日、19日澆透水),澆透直至營養杯底下滴水為止,每株澆100ml由(硝酸鉀(KNO3)1000mg/L、硝酸銨(NH4NO3)1000mg/L、七水硫酸鎂(MgSO4·7H2O)200mg/L、磷酸二氫鉀(KH2PO4)90mg/L、二水氯化鈣(CaCl2·2H2O)220mg/L)組成的營養液,7天/次(澆營養液的時間與澆水時間錯開,即6日、13日、20日)。S3.移栽4月19日,拌基質,基質配比為泥炭土:蛭石:珍珠巖=3:1:1,並澆透水用於隔天移栽。4月20日,辣木苗地徑由達到4~4.5mm,高度達到25~30cm時移栽到50cm*50cm花盆,置於溫室中培養,剛移栽要澆透水。並打開溫室風機和水簾,控制溫室溫度為30~32℃,溼度為50~60Rh%,增加燈管補光2000lux,延長光照為日照時間16h。4月21日,移栽後追肥,有利於植株快速生長,施肥方式為環狀溝施,溝深4~5cm,每株澆500ml的營養液。S4.定幹4月30日,當辣木苗平均地徑達到6~8mm,高度達到60~70cm的時候定主杆,控制主杆高度為40~41cm,並用現配的多菌靈溶液噴灑切口。定幹後每株環狀溝施1L營養液,溝深4~5cm。S5.生長延緩劑處理5月4日,當辣木苗平均冠幅為40*50時,選用矮壯素(CCC)和多效唑(PP333)兩種植物生長延緩劑水溶液,對辣木苗期進行葉面噴施和根施,多效唑濃度為200mg/L、600mg/L、1000mg/L,矮壯素濃度為400mg/L、850mg/L、1300mg/L,間隔10天/次(即5月4日、5月14日、5月24日),共施三次。每次噴施前統計樹高和節間距,6月3日統計樹高、節間距、枝條數量以及葉寬。每次噴施前統計樹高、地徑和節間距,第三次噴施後第10天統計樹高、地徑、節間距、分枝數、枝條數量和葉寬。S6.追肥追肥方式為環狀溝施,在花盆內用小鐵鏟產出一圈溝,溝深6~8cm,均勻撒入70g的複合肥。葉面噴施溫度為29~30℃,空氣溼度達到70~75Rh%,用噴壺向葉背面均勻噴灑2%的硝酸銨與硝酸鉀(質量比為1:1)混合液,直至葉面滴水為止。2.統計與結果分析圖1為生長延緩劑對辣木植株高度的影響。其中,C代表矮壯素,D代表多效唑,Y代表葉面噴施,G代表根施,S5-0代表步驟S5中噴施前測量結果,S5-1、S5-2、S5-3分別代表步驟S5中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噴施後第十天的測量結果。測試結果表明:(1)採用1000mg/L的多效唑根施辣木對其株高的矮化效果最好,相比清水根施對照提高了18.07~19.30%。對辣木而言,不管是葉面噴施還是根施,多效唑的矮化效果都比矮壯素好。(2)多效唑根施對縮短節間距的效果最好,不同生長延緩劑處理的植株與對照的葉寬沒有顯著差異,表明生長延緩劑對葉寬沒有影響,而與不施肥處理對照比較,葉寬明顯加大,表明本發明的施肥有利於加寬辣木葉子。表1為生長延緩劑噴施對辣木節間距和葉寬的影響。測量的節間距為頂芽下第一節的節間長度,其中,C1Y、C2Y和C3Y分別代表濃度為400mg/L、850mg/L和1300mg/L的矮壯素葉面噴施,C1G、C2G和C3G代表濃度為400mg/L、850mg/L和1300mg/L的矮壯素根施,D1Y、D2Y和D3Y代表濃度為200mg/L、600mg/L、1000mg/L的多效唑葉面噴施,D1G、D2G和D3G代表濃度為200mg/L、600mg/L和1000mg/L的多效唑根施,CKY代表清水葉面噴施,CKG代表清水根施,CK為不施肥不做生長延緩劑處理作為對比實施例。從表1中可以得出不同濃度的多效唑和矮壯素葉面噴施和根施處理都能縮短辣木節間距,其中多效唑1000mg/L根施得到的節間距是清水根施處理的十分之一,顯著的縮短了節間距。如表1所示,採用不同生長延緩劑和處理方式對葉寬沒有顯著影響,但是與清水對照相比葉寬明顯增加,提高了2.4~3.36倍。表1.生長延緩劑噴施對辣木節間距和葉寬的影響編號節間距(cm)葉寬(mm)C1Y1.0736.20C2Y0.7332.08C3Y0.9032.74C1G2.0239.21C2G1.4044.51C3G1.744.78D1Y1.2739.06D2Y1.7340.63D3Y0.7339.82D1G0.339.89D2G0.3739.94D3G0.2736.16CKY2.5341.38CKG2.7341.14CK2.9013.34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並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