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傳統活動內容(中秋節前話民俗)
2023-09-14 21:41:06 1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文/記者 石喻涵 圖/記者 馬昭)為什麼要把農曆的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中秋除了和月亮相關,也和蟾蜍有關;唐代的月餅和絲綢之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秋節前夕,在曲江第十五小學的階梯教室裡,陝西省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民俗專家王智通過一個個道具,為這裡的小學生們帶來了一次「沉浸式」中秋民俗科普。
活動一開始,王智將不同造型的動物道具交給了幾位同學。「這些是什麼?」「兔子!青蛙!」「對,這個是兔子。一提起中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玉兔。看,這個穿著鎧甲的兔子出現在北京、河北等地,我們叫它『兔兒爺』。」「這個是蟾蜍。我們把月宮叫蟾宮,所以有蟾宮折桂一詞。如果我說你們學習好,就可以用這個詞。」同學們在熱烈的互動中,聽得津津有味。「來,我考考你們,和月亮有關的詞語還有哪些呢?」「嫦娥奔月」「吳剛伐桂」「花好月圓」……大家踴躍發言。「對,你們說的都對!給你們留個作業,回去以後和爸爸媽媽比賽,看誰說的月亮的詞語最多。」王智笑著說。
接著,他指著另一位同學手中的稻穗說:「秋天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所以中秋節是一個豐收的節日,我們為了慶祝五穀豐登,才有了這樣的節日。」一位男生手中舉著幾片樹葉,這又有什麼含義?王智神秘一笑:「這是梧桐葉,有個成語叫一葉知秋,意思就看到葉子落了,說明秋天來了。古人認為這是吉祥的象徵。」
那麼,中秋到底是怎麼來的?王智解釋:「中秋,就是把秋天分成一半。誰知道秋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9月,10月和11月。」幾位同學在臺下搶答。「你們說的這個月份是公曆曆法,這樣算,秋天的一半應該是10月15日,不是我們常說的八月十五。」看著臺下同學露出不解的表情,王智啟發著,「我們經常說到二十四節氣,秋天的中間就是我們常說的『秋分』節氣。不過,這似乎也不是八月十五,對不對。」臺下大家開始議論,對於中秋節的來歷好奇不已,這時王智「揭秘」:「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七夕?這就是按照我國的農曆計算的。中國的傳統節日多是按照農曆,中秋節也是如此。」
王智告訴大家:「古人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來指導生活和耕作。一個月中,月亮最圓的時候一定是每月的十五或者十六。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年有12個月圓之夜,比如元宵節就是正月十五。但為什麼八月十五是中秋呢?因為秋天是豐收前後,12個月圓之夜中,只有中秋這天月亮是最美的,天宮最皎潔,最容易引發人們的遐想。」
王智還提到了月餅做法與歷史,他表示唐代月餅與絲綢之路有關。根據史料記載,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根據當地人的做法,做出了一種胡桃仁餡的圓形餅,名為「胡餅」。
近40分鐘的科普小課堂結束後,同學們顯得意猶未盡,紛紛圍著王智,請教這個諮詢那個,好不熱鬧。大家都說,這樣的民俗課堂真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