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拾取機構及使用其的進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3 04:04:10 4
專利名稱:紙張拾取機構及使用其的進紙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紙張拾取機構,特別是影像形成設備的進紙器的紙張拾取機構。 該影像形成設備包含掃描儀、複印機、印表機、傳真機或多功能事務機。
背景技術:
傳統進紙器具有拾取機構,其用以將置放在置紙匣上的一疊紙張逐一地饋入該進紙器 內部。
拾取機構包括抓紙滾輪紙及分紙滾輪。馬達提供扭力給分紙滾輪。齒輪組配置在抓紙 滾輪的轉軸及分紙滾輪的轉軸間傳遞扭力。當執行進紙時,分紙滾輪與抓紙滾輪往進紙方 向轉動;當停止進紙時,分紙滾輪的轉軸及抓紙滾輪的轉軸朝相反進紙方向轉動。
值得注意的是,扭力彈簧安裝在抓紙滾輪的轉軸上,所以當抓紙滾輪的轉軸朝相反進 紙方向轉動,扭力彈簧會產生側向力使抓紙滾輪被舉起以遠離置紙匣。然而,拾取機構停 止進紙時,馬達不但要提供驅動分紙滾輪的轉軸的扭力,還要提供舉起抓紙滾輪的扭力, 所以馬達必須耗費較大功率且必須持續反轉才能使拾取機構維持升起狀態。
另外,拾取機構可以配置單向裝置或機構及摩擦輪。當分紙滾輪的轉軸朝相反進紙方 向轉動,則單向裝置或機構呈鎖住狀態,並通過摩擦輪提供摩擦力來舉起抓紙滾輪。然而 摩擦力的大小不容易控制,所以不容易控制舉起抓紙滾輪的時機。
已知專利案,例如美國專利6, 390463,披露紙張拾取機構具有兩個彈簧式單向離合器。 兩個離合器串聯地設置在分紙滾輪的轉軸上且位於框架的外側。轉軸具有多個分開的區段 以分別與兩個單向離合器結合。由於兩個單向離合器以不同的環繞方向設置在轉軸上,所 以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當分紙滾輪的轉軸朝相反進紙方向轉動,單向離合器及多段式轉 軸產生作用力以舉起抓紙滾輪及框架。
然而,因為離合器位於框架外側,所以離合器與影像形成設備或進紙器的組件之間會 造成組配幹涉的情形;其次,兩個串聯的單向離合器不容易與多區段式的轉軸組接結合
實用新型內容
基於解決上述先前技術所披露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新的紙張拾取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進紙器的紙張拾取機構,其能夠在分紙滾輪 的轉軸相反於進紙方向轉動時立即地舉起抓紙滾輪。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進紙器的紙張拾取機構,其能夠在分紙滾輪 的轉軸無持續轉動下,仍然保持抓紙滾輪被舉起。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進紙器的紙張拾取機構,其因為兩個單向離 合器互相平行地設置在拾取機構內部,所以兩個離合器不佔空間且不與其它組件造成組配 幹涉。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披露的紙張拾取機構包括傳動軸,分紙滾輪設置在該傳 動軸上,抓紙滾輪可轉動地設置在進紙方向,以及齒輪組配設在分紙滾輪與抓紙滾輪間用 以傳遞扭力。又第一單向離合器配設於該傳動軸上,第二單向離合器與齒輪組結合且與第 一單向離合器平行。當分紙滾輪朝相反該進紙方向轉動,則第一單向離合器與第二單向離 合器驅動齒輪組產生行星齒輪式的轉動模式並藉此舉起抓紙滾輪。
以下即依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功效及結構組態,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
圖1A是本實用新型配置及進紙狀態示意圖。
圖1B是本實用新型配置及停止進紙狀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外觀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4A是本實用新型樞軸及第二環套組配示意圖。
圖4B是本實用新型樞軸及第二環套組配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進紙狀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停止進紙狀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環套釋放扭力動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A,進紙器10內部配置拾取機構20。當進紙器IO執行自動進紙,拾取機
構20可以將置放在置紙匣12的一疊紙張14逐一地饋入進紙器10的饋紙通道16。請參閱
圖1B,當進紙器10停止進紙,拾紙機構20 —端遠離置紙匣12。
請參閱圖2、 3,拾紙機構20包含框架22、分紙滾輪32、抓紙滾輪42以及齒輪組52。 該框架22具有兩個相對的壁部24和26。該分紙滾輪32設置在兩個壁部24和26之
間,傳動軸34 —端穿過分紙滾輪32及兩個壁部24和26。傳動軸34的另一端接受馬達(未
顯示)輸出的扭力。
抓紙滾輪42及抓紙滾輪轉軸44的組合配設於兩個壁部24和26之間。以進紙方向為 參考方向,該抓紙滾輪42位於分紙滾輪32上遊。
齒輪組52包含分紙滾輪齒輪54、抓紙滾輪齒輪56及傳遞齒輪58。其中分紙滾輪齒 輪54設置在傳動軸34上;抓紙滾輪齒輪56設置在抓紙滾輪轉軸44上;傳遞齒輪樞軸59 結合傳遞齒輪58且樞設於框架22的壁部26,且使得傳遞齒輪58分別嚙合分紙滾輪齒輪 54及抓紙滾輪齒輪56。
第一單向離合器62與第一環套63分別組合配設在傳動軸34且位於框架22內側。第 一單向離合器62套設於傳動軸34。第一環套63的一端鄰接分紙滾輪32的一端,另一端 組配/穿置在第一單向離合器62內部。
第二單向離合器64與第二環套65分別配設在該傳遞齒輪樞軸59上且位於該框架22 內側。第二單向離合器64套設於傳遞齒輪樞軸59。第二環套65—端組配/穿置在第二單 向離合器64內部。
值得注意的是,該第一單向離合器62與該第二單向離合器64為線圈形式的離合器, 因此通過改變離合器轉動方向,可以使離合器產生緊收或開放的作用。
第一單向離合器62與第二單向離合器64分別以相同的環繞方向設置在傳動軸34及 傳遞齒輪樞軸59且互相平行。因為分紙滾輪齒輪54與傳遞齒輪56嚙合,所以第一單向 離合器62與第二單向離合器64的轉動方向相反。也就是說,當第一單向離合器62為緊 縮,則第二單向離合器64為放鬆;或當第一單向離合器62為放鬆,則第二單向離合器64 為緊收。
請參閱圖4A及圖4B,傳遞齒輪樞軸59表面形成有兩個相對的平面72,第二環套65 內面形成有多個凸塊74a、 74b、 74c和74d。傳遞齒輪樞軸59穿設於第二環套65,且該 凸塊74a和74b夾合平面72。當傳遞齒輪樞軸59的扭力小於平面72與凸塊74a和74b之
間的摩擦力,則傳遞齒輪樞軸59與第二環套65可以形成同步轉動。
請參閱圖5及圖1A,傳動軸34朝進紙方向轉動,則第一單向離合器62也朝該進紙方 向轉動並且夾合第一環套63,使第一環套63及分紙滾輪32朝進紙方向轉動。
又,分紙滾輪齒輪54將傳動軸34的扭力傳送到傳遞齒輪58,且分紙滾輪齒輪54與 傳遞齒輪58的轉向相反,所以第二單向離合器64鬆開,使得傳遞齒輪58能夠轉動且輸 出扭力至抓紙滾輪齒輪56並驅動抓紙滾輪42朝進紙方向轉動。
請參閱圖6及圖1B,傳動軸34朝相反進紙方向轉動,則該第一單向離合器62也朝相 反進紙方向轉動,此時第一單向離合器62放鬆且分紙滾輪32不轉動。
分紙滾輪齒輪54驅動傳遞齒輪58使得第二單向離合器64緊收夾住該第二環套65及 傳遞齒輪樞軸59,因此傳遞齒輪58不能轉動。
由於傳動軸34朝相反進紙方向轉動時,分紙滾輪齒輪54轉動而傳遞齒輪58不轉動, 所以傳遞齒輪58形成分紙滾輪齒輪54的行星齒輪,也就是說,傳遞齒輪58會繞著分紙 滾輪齒輪54的周邊轉動,且同時舉起框架22及抓紙滾輪42。當馬達停止轉動,傳遞齒輪 58仍嚙合分紙滾輪齒輪54,所以抓紙滾輪42及框架22不會落下。在抓紙滾輪轉軸44上 亦可設置扭簧(請標示符號)以增加抓紙滾輪轉軸44與框架22之間的摩擦力,使得傳動軸 34可更有效率地舉起抓紙滾輪42。
請參閱圖7,雖然傳遞齒輪樞軸59與第二環套65通過凸塊74a和74b夾合平面72產 生同步運動。然而,當傳遞齒輪樞軸59所承受的扭力大於平面72與凸塊74a和74b之間 的摩擦力,則平面72與凸塊74a和74b便會產生相對運動。換言之,第二環套65會轉動 且凸塊74c和74d夾合平面72,並且第二環套65轉動時釋放扭力以避免對馬達造成過大 負載。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單向離合器62與第二單向離合器64配置成互相平行,且單向離合 器62和64的環繞方向的互相配合,使得馬達在輸出相反於進紙方向的扭力時,該抓紙滾 輪42及框架22會被同時抬起,而且馬達不必持續轉動也能夠將抓紙滾輪42及框架22保 持在上抬的狀態。因此本實用新型所披露的拾取機構具有耗用較小功率的功效。
其次,第一單向離合器62與第二單向離合器64配置成互相平行的組態且皆位於框架 22內側,所以不會改變進紙器內部的其它組件的位置,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不佔用空間及 組裝簡便的功效。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設計圖式,這些較佳實施例以及設計圖式僅是舉
例說明,並非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權利範圍,凡以均等的技術手段、或被下述權利要求 內容所涵蓋的權利範圍而實施的,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範疇而屬於申請人的權利範圍。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io進紙器12置紙匣
14紙張16饋紙通道
20拾取機構
22框架24、 26壁部
32分紙滾輪34傳動軸
42抓紙滾輪44抓紙滾輪轉軸
52齒輪組54分紙滾輪齒輪
56抓紙滾輪齒輪58傳遞齒輪
59傳遞齒輪樞軸62第一單向離合器
63第一環套64第二單向離合器
65第二環套72平面
74a、 74b、 74c、 74d凸塊
權利要求
1.一種紙張拾取機構,其特徵在於,包含傳動軸,提供進紙方向及相反進紙方向的扭力;分紙滾輪,設置在所述傳動軸上;抓紙滾輪,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進紙方向上;齒輪組,包含設置在所述傳動軸上的分紙滾輪齒輪,設置在所述抓紙滾輪上的抓紙滾輪齒輪,以及設置在傳遞齒輪樞軸上且分別嚙合所述分紙滾輪齒輪及所述抓紙滾輪齒輪的傳遞齒輪;第一單向離合器,套設在所述傳動軸上;以及第二單向離合器,套設在所述傳遞齒輪樞軸上且於所述第一單向離合器平行;其中,所述分紙滾輪朝相反所述進紙方向轉動,所述第一單向離合器松放且所述第二單向離合器緊收,所述傳遞齒輪成為所述分紙滾輪齒輪的行星齒輪,以使所述抓紙滾輪被同步地舉起。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拾取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含框架,所述分紙滾輪及所 述抓紙滾輪設置於所述框架內,所述齒輪組配設於所述框架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單向離合 器及所述第二單向離合器互相平行地設置於所述框架內。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拾取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含第一環套,所述傳動軸穿 設於所述第一環套,所述第一環套一端鄰接所述分紙滾輪,另一端設置於所述第一單向離 合器內。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拾取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含第二環套,所述傳遞齒輪 穿設於所述第二環套,所述第二環套的一端設置於所述第二單向離合器內。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紙張拾取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分紙滾輪朝相反所述進紙方 向轉動,所述第二單向離合器緊收於所述第二環套上。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紙張拾取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單向離合器緊收使所述 傳遞齒輪樞軸承受扭力,當所述扭力大於所述傳遞齒輪樞軸與所述第二環套之間的摩擦 力,所述第二環套與所述傳遞齒輪樞軸產生相對運動。
7.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紙張拾取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傳遞齒輪樞軸表面形成平行 軸向的平面,所述第二環套的另一端形成多個凸塊夾合所述平面,使所述第二環套結合所 述傳遞齒輪樞軸,且所述第二環套與所述傳遞齒輪樞軸能夠產生相對運動。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紙張拾取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傳遞齒輪樞軸承受的扭力大 於所述凸塊與所述平面之間的摩擦力,則所述第二環套與所述傳遞齒輪樞軸之間產生相對 運動。
9. 一種進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 饋紙通道;以及紙張拾取機構,用以將紙匣上的紙張饋送至所述饋紙通道中,所述紙張拾取機構包含 傳動軸,提供進紙方向及相反進紙方向的扭力; 分紙滾輪,設置在所述傳動軸上; 抓紙滾輪,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進紙方向上;齒輪組,包含設置在所述傳動軸上的分紙滾輪齒輪,設置在所述抓紙滾輪上的 抓紙滾輪齒輪,以及設置在傳遞齒輪樞軸上且分別嚙合所述分紙滾輪齒輪及所述抓紙滾輪 齒輪的傳遞齒輪;第一單向離合器,套設於所述傳動軸上;以及第二單向離合器,套設在所述傳遞齒輪樞軸上且平行所述第一單向離合器; 其中,所述分紙滾輪朝相反所述進紙方向轉動,所述第一單向離合器松放且所述第二 單向離合器緊收,所述傳遞齒輪成為所述分紙滾輪齒輪的行星齒輪,以致於所述抓紙滾輪 被同步地舉起。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含框架,所述分紙滾輪及所述 抓紙滾輪設置於所述框架內,所述齒輪組配設於所述框架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單向離合器 及所述第二單向離合器互相平行地設置於所述框架內。
11.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含第一環套套設於所述傳動軸 上,所述第一環套一端鄰接所述分紙滾輪,另一端設置於所述第一單向離合器內。
12.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含第二環套套設於所述傳遞齒 輪樞軸上,所述第二環套的一端設置於所述第二單向離合器內。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紙滾輪朝相反所述進紙方向 轉動,所述第二單向離合器緊收於所述第二環套上。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單向離合器緊收使所述傳 遞齒輪樞軸承受扭力,當所述扭力大於所述傳遞齒輪樞軸與所述第二環套之間的摩擦力, 所述第二環套與所述傳遞齒輪樞軸產生相對運動。
15.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傳遞齒輪樞軸表面形成平行軸 向的平面,所述第二環套的另一端形成多個凸塊夾合所述平面,使所述第二環套結合所述 傳遞齒輪樞軸,且所述第二環套與所述傳遞齒輪樞軸能夠產生相對運動。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傳遞齒輪樞軸承受的扭力大於所述凸塊與所述平面之間的摩擦力,則所述第二環套與所述傳遞齒輪樞軸之間產生相對運 動。
全文摘要
一種進紙器的紙張拾取機構,包含抓紙滾輪與抓紙滾輪轉軸的組合,分紙滾輪與傳動軸的組合,以及齒輪組與傳遞齒輪樞軸的組合。兩個單向離合器分別設置在傳動軸及傳遞齒輪樞軸,且兩個單向離合器互相平行。當傳動軸朝相反進紙方向轉動,齒輪組受兩個單向離合器的作用而形成行星齒輪模式並舉起抓紙滾輪。
文檔編號B65H3/06GK101372290SQ200710045268
公開日2009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4日
發明者盛少瀾, 鄭松柏, 陳谷名 申請人:虹光精密工業(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