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骨科專用骨釘的製作方法
2023-09-13 10:25:0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骨科螺釘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骨科專用骨釘。
背景技術:
隨著Liss、LC-DCP和PC-fix鋼板等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接骨板與螺釘固定已經成為目前治療骨幹骨折最常用的方式,而AF和RF椎弓根內固定系統也成為治療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手段,在臨床中大量應用。隨著內固定技術的不斷應用,也出現了一些併發症,其中因接骨板螺釘出現損壞導致其無法通過常規方法取出的問題,在手術過程中日益受到重視。
就目前而言,骨科醫師在行螺釘取出術時,經常遇到一些螺釘難以取出的問題,通常是加壓接骨板或留存體內時間過長的螺釘,無論是一字型接骨板螺釘還是內六角接骨板螺釘,在擰動過程中螺絲刀頭常常由螺釘凹槽中滑出,出現打滑、彎曲等現象並磨損凹槽,導致螺釘無法正常取出。或是接骨板螺釘在病人體內出現了斷裂的情況,使臨床醫師常常感到困難,術者在此類手術中束手無策,甚至可造成手術失敗,導致再骨折的發生。骨科手術中遇到螺釘難以取出的情況,骨科手術醫生往往會求助於醫學工程人員,採取環鑽、鑿或人為製造出凹槽的方式,想辦法將螺絲釘取出。雖然通過這些工程學的方法有時也可以解決遇到的問題,但容易對病人的骨組織造成更大的損害,增加了手術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骨科專用骨釘,能夠有效防止螺釘在擰動過程中打滑,同時也能在螺釘尾部斷裂的情況下輕鬆取出螺釘。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骨科專用骨釘,包括外螺釘和內螺釘,所述外螺釘由六邊形螺釘尾部和設置有外螺紋的絲杆組成,所述外螺釘從螺釘尾部端面沿徑向設置有盲槽,所述盲槽分為螺紋段和橫截面為六邊形的光滑段,所述螺紋段靠近外螺釘的尖端;
所述內螺釘由「一」字形凹槽螺釘和外側為正六邊形的套管組成,所述螺釘分為螺紋部和光滑部,所述套管套在光滑部上,所述光滑部兩端設置有防止套管脫落的擋塊,套管可繞螺釘旋轉;
所述螺紋部與螺紋段相對應,所述套管的形狀與光滑段相對應,使得內螺釘通過螺紋部和螺紋段的配合安裝在盲槽內。
達到的技術效果是:使用本方案設計的骨釘時,首先將內螺釘和外螺釘組合安裝,然後用於病人,取釘時先將內螺釘從外螺釘的盲槽內取出,此時盲槽就成了內六邊形的凹槽,可以用與之相應的螺絲刀將外螺釘取出,由於盲槽深度較大可以避免出現打滑現象,同時及時螺釘尾部斷裂依然不影響盲槽的結構,還是可以輕鬆方便的取出。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釘的「一」字形凹槽深度為3~10毫米。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紋段和螺紋的螺紋圈數為3~5圈。
將內螺釘的的螺釘「一」字形凹槽凹槽設計較大的深度以及減少內螺釘與外螺釘的螺紋圈數,可以使得內螺釘和外螺釘之間的拆卸更加容易。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螺釘和內螺釘的端面齊平。該設計的目的在於減少螺釘伸出骨面的體積。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紋部的直徑大於光滑部的直徑,螺紋部與光滑部的交界處形成斷面,該斷面與螺釘的螺釘尾部共同作為限制套管脫落的擋塊。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盲槽的深度大於外螺釘長度的二分之一,盲槽的光滑段延伸至外螺釘中部。根據力學常識可以知道,當扭矩著力點位於螺釘中部時是最省力的,因此可以進一步防止骨釘取出過程中打滑。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絲杆的外螺紋與盲槽螺紋段的螺紋方向相反。其目的是進一步改進骨釘的取出方式,可以直接通過螺釘上的的「一」字形凹槽將骨釘取出,該結構克服了傳統骨釘因凹槽深度過大破壞骨釘結構且容易造成斷裂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傳統的骨釘相比較,本方案設計的骨釘在不破壞骨釘穩定的結構下將骨釘設計成由內螺釘和外螺釘組成的結構,組合後骨釘的整體受力強度與同等型號的傳統骨釘受力強度相同,內螺釘與外螺釘之間通過少量的螺紋連接,使得彼此間的拆卸方便,同時內螺釘拆卸以後所形成的六邊形盲槽則可以作為螺絲刀的著力點,且附著穩定不易打滑,也解決了因骨釘螺釘尾部斷裂無法取出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螺釘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螺釘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組裝後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圖3所示:
一種骨科專用骨釘,包括外螺釘和內螺釘,所述外螺釘由六邊形螺釘尾部 11和設置有外螺紋的絲杆12組成。
上述六邊形螺釘尾部11的厚度與傳統「一」字形凹槽螺釘尾部的厚度大致相同。
所述外螺釘從螺釘尾部11端面沿徑向設置有盲槽,所述盲槽分為螺紋段14 和橫截面為六邊形的光滑段13,所述螺紋段14靠近外螺釘的尖端。
上述盲槽由螺釘尾部11的端面一直向內開設,靠近出口端的部分是光滑段 13,另一端為螺紋段14,其中光滑段13的長度大於螺紋段14的長度。
其中,盲槽的深度大於外螺釘長度的二分之一,盲槽的光滑段13延伸至外螺釘中部。
如圖2所示:
所述內螺釘由「一」字形凹槽螺釘21和外側為正六邊形的套管22組成,所述螺釘21分為螺紋部211和光滑部,所述套管22套在光滑部上,所述光滑部兩端設置有防止套管22脫落的擋塊,套管22可繞螺釘21旋轉。
具體的,上述螺紋部211的直徑大於光滑部的直徑,螺紋部211與光滑部的交界處形成斷面,該斷面與螺釘21的螺釘尾部共同作為限制套管22脫落的擋塊。
即斷面與螺釘21的螺釘尾部之間安裝套管22,套管22可以在該部分上轉動,套管22的端面大小與盲槽的光滑段13的端面大小相同。
上述螺紋部211與螺紋段14相對應,所述套管22的形狀與光滑段13相對應,使得內螺釘通過螺紋部211和螺紋段14的配合安裝在盲槽內。
螺紋部211的長度、直徑、螺紋方向與螺紋段14相配合,使之可以實現螺紋連接,組合安裝時,先將內螺釘插入外螺釘的盲槽內,實現套管22與光滑段 13的重合,此時在用螺絲刀擰動螺釘21,螺釘21與套管22發生相對運動然後螺紋部211與螺紋段13吻合,實現了內螺釘和外螺釘的組合安裝,組裝後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釘21的「一」字形凹槽深度為3~10毫米。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紋段14和螺紋部211的螺紋圈數為3~5 圈。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螺釘和內螺釘的端面齊平。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絲杆12的外螺紋與盲槽螺紋段14的螺紋方向相反。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