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纜放線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00:21:05

本實用新型涉及調節放出、卷繞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纜放線結構。
背景技術:
在電力施工或者電線電纜生產過程中,放線裝置或者結構的作用是使線盤中的電線以一定的張力勻速拉出,現有的放線結構或者裝置的工作方式是以頂尖支起線盤旋轉放線,是依靠電線的自身拉力驅動線盤旋轉放線,也稱被動放線,這容易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從而降低生產效率;另外,放線張力大小的調整則是依靠調節固定在頂尖上的摩擦盤摩擦力的大小來實現的,這種方式因為頂尖心軸支撐軸承摩擦力及線盤偏心等一系列問題,如有張力的最小值限制,摩擦性能使張力大小產生較大的波動性,這些現象會嚴重影響電力施工或者電線電纜生產過程中電線線芯被拉細的問題,導致線芯收到損傷,而不利於高壓供電。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國專利文獻CN204185006U公開了一種可調節速度的放線裝置,該裝置操作方便可行,可以調節放線速度,不僅能滿足適應施工過程中對放線速度的要求,而且能儘可能避免電線在放線過程中因為拉力驅動而帶來的損傷。這種裝置包括放線架和驅動電機,所述放線架具有一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上設有轉軸,轉軸兩端分別設有左頂尖和右頂尖,左頂尖與右頂尖之間設有線盤,所述左頂尖上還設有皮帶輪,所述驅動電機通過掛合在皮帶輪上的三角帶與放線架連接在一起,所述驅動電機還連接有電氣控制器,所述放線裝置還包括擺杆式張力調節機構,所述擺杆式張力調節機構包括分別設在所述底部支架兩側的固定板,所述兩固定板的內側分別設有一固定杆,兩固定杆的末端設有固定導輪,所述兩固定板的外側分別設有兩個偏心凸輪及與偏心凸輪分別連接的兩個擺動杆,所述偏心凸輪的下方設有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連接著所述電氣控制器,所述兩個擺動杆的末端設有擺動導輪,所述擺動杆的中間位置還設有氣缸組件。所述氣缸組件包括氣缸杆和氣缸,所述氣缸杆一端設在擺動杆的中間位置,另一端插入在所述氣缸內部,所述氣缸壁上設有空氣入口。
上述技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電線在放線過程中因為拉力驅動帶來的損傷,但是,因為固定導輪的設置,同時因為線盤具有一定的寬度,使得電線在拉動過程中在兩固定杆的末端產生一定的斜度,導致會產生多餘的拉力,使電氣控制器根據拉力判斷的範圍產生偏差,最終使驅動電機的驅動力產生不連貫性,使電線在使用或者製作中拉傷或擠傷。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現有技術的現有技術中固定導輪和擺動導輪會引起電纜在移動過程中引起的牽引力產生角度導致電纜損傷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纜放線結構,包括放線架、驅動電機和擺杆式張力調節結構,所述放線架包括一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上設有轉軸,且在轉軸上設有左頂尖和右頂尖,在所述左頂尖和所述右頂尖之間設有線盤,所述驅動電機能夠驅動所述左頂尖進行轉動,所述驅動電機還連接有電氣控制器,所述電氣控制器內部設置有比較單元和控制單元;所述擺杆式張力調節結構包括設在所述底部支架兩側的固定板,所述兩固定板的內側分別設有一固定杆,兩固定杆的末端之間設有與所述線盤軸中心線平行的第一軸杆,所述第一軸杆上設有移動導輪,所述兩固定板的外側分別設有兩個偏心凸輪及與所述偏心凸輪分別連接的兩個擺動杆,所述偏心凸輪的下方設有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連接著所述電氣控制器,所述兩個擺動杆的末端之間設有與所述線盤軸中心線平行的第二軸杆,所述第二軸杆上設有擺動導輪,所述擺動杆的中間位置還設有氣缸組件;所述移動導輪和所述擺動導輪能夠分別沿所述第一軸杆和所述第二軸杆進行滑動動作。
進一步,所述移動導輪包括兩個第一導輪,在兩個第一導輪的中心孔內分別設置有第一軸承,且兩個第一軸承的內環連接設置,同時,在兩個第一軸承的內環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與設置在所述第一軸杆上的第一滑槽相配合;所述擺動導輪包括第二導輪及在第二導輪的中心孔內設置的第二軸承,所述第二軸承的內環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二滑塊,其與設置在所述第二軸杆上的第二滑槽相配合。
進一步,所述氣缸組件包括氣缸杆和氣缸,所述氣缸杆一端設在擺動杆的中間位置,另一端插入在所述氣缸內部,所述氣缸壁上設有空氣入口。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電纜放線結構,通過設置第一軸杆和第二軸杆,且在其上分別設置移動導輪和擺動導輪,在所述電纜防線結構工作時,在電纜牽引的作用下,根據電纜在所述線盤上纏繞的情況,每一層電纜在沿所述線盤中心線移動的過程中,所述移動導輪和擺動導輪能夠分別沿所述第一軸杆和第二軸杆進行滑動動作,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固定導輪和擺動導輪會引起電纜在移動過程中引起的牽引力產生角度導致電纜損傷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的電纜放線結構,所述移動導輪包括兩個第一導輪,在兩個第一導輪的中心孔內分別設置有第一軸承,且兩個第一軸承的內環連接設置,這樣,兩個所述第一導輪可以分別轉動;同時,在兩個第一軸承的內環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與設置在所述第一軸杆上的第一滑槽相配合,這樣所述第一滑塊可以沿第一滑槽滑動;所述擺動導輪包括第二導輪及在第二導輪的中心孔內設置的第二軸承,所述第二軸承的內環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二滑塊,其與設置在所述第二軸杆上的第二滑槽相配合,這樣所述第二滑塊可以沿第二滑槽滑動,進而通過所述移動導輪和擺動導輪的滑動,使電纜與所述移動導輪在牽引方向上始終處於一條線,使電纜的牽引受力均勻。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得到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電纜防線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放線架與驅動電機的連接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移動導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左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擺動導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左視圖;
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線盤;2-偏心凸輪;3-位置傳感器;4-固定板;5-氣缸;6-空氣入口;7-氣缸杆;8-擺動導輪;9-上下擺動方向;10-驅動電機;11-擺動杆;12-牽引速度方向;13-移動導輪;14-電纜;15-放線速度方向;16-固定杆;17-小帶輪;18-三角帶;19-大帶輪;20-左頂尖;21-右頂尖;22-電機底板;23-電氣控制器;24-第一軸杆;25-第二軸杆;131-第一導輪;132-第一軸承;133-第一滑塊;81-第二導輪;82-第二軸承;83-第二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居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1
如圖1-圖6所示,一種電纜放線結構,包括放線架和驅動電機10,所述放線架包括底部支架,所述驅動電機10和所述放線架連接設置在一起,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架主要包括一個U型結構和所述驅動電機存放結構,所述驅動電機存放結構包括一電機底板22,在U型結構上設有轉軸,且轉軸上分別設置有左頂尖20和右頂尖21,在所述左頂尖20和所述右頂尖21之間架設有線盤1,在所述左頂尖20上還設置有大帶輪19,所述驅動電機10通過輸出端上設置的小帶輪17及與所述小帶輪17和大帶輪19驅動連接的三角帶19帶動所述左頂尖20轉動,進而帶動所述線盤1轉動,為電纜放線提供動力;所述驅動電機10還連接有電氣控制器23,所述電氣控制器23內部設有比較單元和控制單元,所述放線結構還包括擺杆式張力調節結構,所述擺杆式張力調節結構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底部支架兩側的固定板4,所述兩固定板4的內側分別設置有一固定杆16,兩固定杆16的末端之間設置有與所述線盤1軸中心線平行的第一軸杆24,所述第一軸杆24設有移動導輪13,所述移動導輪13包括兩個第一導輪131,在兩個第一導輪131的中心孔內分別設置有第一軸承132,且兩個第一軸承132的內環連接設置,具體通過連接件焊接而成,這樣,兩個所述第一導輪131可以分別轉動;同時,在兩個第一軸承132的內環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一滑塊133,所述第一滑塊133與設置在所述第一軸杆24上的第一滑槽(圖中未示出)相配合,這樣所述第一滑塊可以沿第一滑槽滑動,這樣所示移動導輪13既可以轉動的同時可以在所述第一軸杆24上滑動;所述兩固定板4的外側分別設置有兩個偏心凸輪2及與所述偏心凸輪2分別連接設置的兩個擺動杆11,所述偏心凸輪2的下方設有位置傳感器3,位置傳感器3連接著所述電氣控制器23,所述兩個擺動杆11的末端之間設有與所述線盤1軸中心線平行的第二軸杆25,所述第二軸杆25上設有擺動導輪8,所述擺動導輪8包括第二導輪81及在第二導輪81的中心孔內設置的第二軸承82,所述第二軸承82的內環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二滑塊83,其與設置在所述第二軸杆25上的第二滑槽(圖中未示出)相配合,這樣所述帶動導輪8可以轉動的同時沿所述第二軸杆25滑動;所述擺動杆11的中間位置還設有氣缸組件,所述氣缸組件包括氣缸杆7和氣缸5,所述氣缸杆7一端設在擺動杆11的中間位置,另一端插入在所述氣缸5內部,所述氣缸5壁上設有空氣入口6.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需要先將電纜14從線盤1中伸出,沿放線速度方向15在所述第一導輪131纏繞,接著向下纏繞所述第二導輪81,接著向上纏繞剩下的第一導輪131,最後沿牽引速度方向12伸出,使所述擺動導輪8可以沿上下擺動方向9因電纜14纏繞力的大小而上下運動;然後在所述氣缸5壁的空氣入口6送入壓縮空氣,對擺動杆11有向下的拉力,之後啟動驅動電機10,放線架開始正常工作,工作過程中,前方有對電纜14的牽引拉力,這樣擺動杆11就會不斷的擺動在不同位置,偏心凸輪2與位置傳感器3之間的距離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並能以不同的電壓值形式輸入到電氣控制器23中,所述電氣控制器23中的比較單元將採集到的信號與設定值進行比較判斷後輸出電壓電流,並通過控制單元控制驅動10的轉速。
至於所述第一滑塊133、第一滑槽和第二滑塊83、第二滑槽的結構,只要能夠實現移動導輪13和擺動導輪8在轉動的同時又能沿第一軸杆24、第二軸杆25滑動,優選,所述第一滑塊133和第二滑塊83的截面,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為相配合的三角形;優選,所述第一導輪131的外徑為所述第二導輪83的1.5-2倍,這樣效果最好,尤其是2倍。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範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