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08:05:05 1
專利名稱: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原水的過濾淨化領域,具體設計一種對原水過濾淨化的沉澱池的加氯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
背景技術:
沉澱池是應用沉澱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築物。沉澱池在廢水處理中廣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內水流方向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平流式沉澱池由進、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汙泥鬥三個部分組成。平流式沉澱池多用混凝土築造,也可用磚石圬工結構,或用磚石襯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澱池構造簡單,沉澱效果好,工作性能穩定,使用廣泛,但佔地面積較大。若加設刮泥機或對比重較大沉渣採用機械排除,可提高沉澱池工作效率。平流式沉澱池由流入裝置,流出裝置,沉澱區,緩衝層,汙泥區及排泥裝置組成。池子東西長90米,南北長21米,水深設計為3. 7米,採用機械排泥,真空管吸泥裝置。該池前端與柵條反應池相連,沉澱池分成5條廊道,末端設三角溢流堰。由於池身較長,在配水井處加氯後,水流至池長一半時餘氯已揮發乾淨,加之近幾年,水廠源水富營養化,有機物含量增加,導致下遊V型濾池池內壁上生長大量藻類,經常需要人工清理,給水廠運行管理帶來不少麻煩;同時藻類大量會使濾池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藻毒素和增大出廠水的氣味等。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淨化效果好、氯水擴散均勻、氯水起效時間長的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包括網格柵條絮凝池、與網格柵條絮凝池相連通的平流沉澱池、設置在平流沉澱池內的橋式刮泥機和三角溢流堰,所述的平流沉澱池的進水端設置有加氯管,加氯管與加氯支管相連通,在加氯支管上均勻開設有擴散孔。所述的加氯支管設置在平流沉澱池水面以下2. 5米的平流沉澱池廊道的內壁上。所述的加氯支管上開設的擴散孔之間的間距為0. 5米。所述的擴散孔為圓孔,其直徑為0. 005米。所述的加氯管為DN50工程塑料管。所述的加氯支管為DN25工程塑料管。所述的加氯支管為10根。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積極效果本產品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它包括網格柵條絮凝池、與網格柵條絮凝池相連通的平流沉澱池、設置在平流沉澱池內的橋式刮泥機和三角溢流堰,所述的平流沉澱池的進水端設置有加氯管,加氯管與加氯支管相連通,在加氯支管上均勻開設有擴散孔,直接將氯水深入到平流沉澱池內,通過擴散孔均勻擴散到水中,有效的解決了氯的提前揮發問題;[0013]所述的加氯支管設置在平流沉澱池水面以下2. 5米的平流沉澱池廊道的內壁上, 保證了加氯支管排放氯水時有充足的反應時間和反應空間;所述的加氯支管上開設的擴散孔之間的間距為0.5米,所述的擴散孔為圓孔,其直徑為0. 005米,保證了氯水的均勻擴散,提高了反應的充分性;
所述的加氯管為DN50工程塑料管,所述的加氯支管為DN25工程塑料管,能夠使氯水在管道中穩定的流通,所述的加氯支管為10根,保證了反應的充分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加氯管與加氯支管設置位置及連接關係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加氯支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一種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包括網格柵條絮凝池1、與網格柵條絮凝池1相連通的平流沉澱池2、設置在平流沉澱池2內的橋式刮泥機3和三角溢流堰 4,所述的平流沉澱池2的進水端設置有加氯管5,加氯管5與加氯支管6相連通,在加氯支管6上均勻開設有擴散孔7。所述的加氯支管6設置在平流沉澱池2水面以下2. 5米的平流沉澱池廊道8的內壁上。所述的加氯支管6上開設的擴散孔7之間的間距為0.5米。所述的擴散孔7為圓孔,其直徑為0.005米。所述的加氯管5為DN50工程塑料管。所述的加氯支管6為DN25工程塑料管。所述的加氯支管6為10根。如圖1、3所示,本產品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它包括網格柵條絮凝池1、與網格柵條絮凝池相連通的平流沉澱池2、設置在平流沉澱池內的橋式刮泥機3和三角溢流堰4,所述的平流沉澱池2的進水端設置有加氯管5,加氯管5與加氯支管6相連通,在加氯支管6上均勻開設有擴散孔7,直接將氯水深入到平流沉澱池內,通過擴散孔均勻擴散到水中,有效的解決了氯的提前揮發問題;如圖1、2所示,所述的加氯支管6設置在平流沉澱池2水面以下2. 5米的平流沉澱池廊道8的內壁上,保證了加氯支管排放氯水時有充足的反應時間和反應空間;如圖3所示,所述的加氯支管上開設的擴散孔之間的間距為0.5米,所述的擴散孔為圓孔,其直徑為0. 005米,保證了氯水的均勻擴散,提高了反應的充分性;所述的加氯管為DN50工程塑料管,所述的加氯支管為DN25工程塑料管,能夠使氯水在管道中穩定的流通。本產品從加氯間引一根DN50工程塑料管加氯管至平流沉澱池2進水端,沿每個平流沉澱池廊道8內壁引出DN25加氯支管,共計10根,用管卡固定在平流沉澱池廊道8內壁水面下2. 5m處,管子每隔0. 5m開一直徑0. 005米的擴散孔7,以利於氯水擴散,經過此次改造後,由於整個廊道從頭至尾均有氯水擴散,運行一周後,發現後續V型濾池內壁不再有藻類生長,圓滿解決了藻類生長問題,這種方法實用簡單。
權利要求1.一種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包括網格柵條絮凝池(1)、與網格柵條絮凝池(1)相連通的平流沉澱池(2)、設置在平流沉澱池(2)內的橋式刮泥機(3)和三角溢流堰(4),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平流沉澱池(2)的進水端設置有加氯管(5),加氯管(5)與加氯支管(6)相連通,在加氯支管(6)上均勻開設有擴散孔(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氯支管(6)設置在平流沉澱池(2)水面以下2. 5米的平流沉澱池廊道(8)的內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氯支管(6)上開設的擴散孔(7)之間的間距為0. 5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擴散孔(7)為圓孔,其直徑為0. 005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氯管(5)為 DN50工程塑料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氯支管(6)為 DN25工程塑料管。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氯支管(6)為 10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流式沉澱池加氯裝置,本產品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它包括網格柵條絮凝池、與網格柵條絮凝池相連通的平流沉澱池、設置在平流沉澱池內的橋式刮泥機和三角溢流堰,所述的平流沉澱池的進水端設置有加氯管,加氯管與加氯支管相連通,在加氯支管上均勻開設有擴散孔,直接將氯水深入到平流沉澱池內,通過擴散孔均勻擴散到水中,有效的解決了氯的提前揮發問題。
文檔編號C02F1/76GK202161845SQ20112024822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4日
發明者宋豐明, 張奎, 朱偉萍, 李長有, 毛豔麗, 肖曉存, 郭一飛 申請人:河南城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