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細長件用的捲筒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2:39:30
專利名稱:搬運細長件用的捲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搬運細長件用的捲筒,其時捲筒是由一對圓盤中間用一軸套連接在一起而組成的。細長件如柔性帶、線和鏈被繞在軸套上以便搬用到使用的場所。在現場,可將一根軸插入到軸套的中心孔內使捲筒旋轉,從而使細長件從其上鬆開。
這種捲筒廣泛用來將工業上使用的細長件卷繞在其上並從其上松卷。圓盤的尺寸、一對圓盤之間的距離及連接它們的軸套的直徑應和細長件的變化的尺寸匹配。通常,卸下細長件的空捲筒在現場被收集並被送回給供應商以便再用。
不僅使用過的捲筒,還有從卷製造商發出的新捲筒也都是空的,但它們卻和裝有細長件的捲筒一樣在裝運的貨物內要佔用同樣大的空間。因此增作出過一些建議,使空捲筒或新捲筒能被拆開並重新裝配,這樣空捲筒就可拆散裝運,它們所佔用的空間就可減少。
這種可拆捲筒的一種目前可供的型式如圖20中所示。它有多個從軸套3A的端面上伸出的箭狀凸塊。而在圓盤2A上制出的小孔10A可與凸塊接合,只要強制其長體部克服彈性而作暫時的擺動即可,其方式如圖中虛線C所示。這個結構只是依靠所說部分的彈性復位來使凸塊保持與小孔接合。當要將圓盤從空捲筒的軸套上卸下時,凸塊又須作一次擺動。另外,這種彈性凸塊8A應該作用在圓盤2A上,使當捲筒操作時圓盤2A不能相對於軸套3A而旋轉。這樣,由於所說凸塊的機械性疲勞,彈性復位的作用很快就會變弱。結果,捲筒的裝配狀態就變得不太牢固和不太可靠,從而使這種捲筒不再能重複使用。
有鑑於上述問題,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搬運細長件用的捲筒,它具有一種新的結構,使它能容易而便捷地反覆裝拆,而不會使圓盤與軸套之間的接合變得不太牢靠。
本發明所提供的搬運細長件用的捲筒具有一對基本上為平而圓的盤;一個由外筒和內筒組成的軸套;這兩個筒都被安排在一個穿透內筒的軸向孔的周圍並與它同心,內筒與外筒用系板互連,內外筒都被安插在兩個圓盤之間並把它們連接在一起。具有鉤頭和鉤體的每一個鉤都被固定在軸套外筒的內周邊上;每一個圓盤設有至少一個彈性卡爪,每一個卡爪都有一個鎖緊端和一個卡爪體;各鉤頭都彎折到與各該鉤體垂直,朝向同一圓周方向,並都從軸套的敞開端伸出到每一個圓盤的外表面之外;卡爪的鎖緊端被設置在外筒內並與它鄰近,卡爪的鎖緊端可沿軸套的軸向或徑向彈性地和暫時地移動;在每一圓盤上制出的槽可與鉤的各該鉤頭接合;在每一圓盤上還制出至少一個小孔,它能與彈性卡爪的鎖緊端接合。
在第一個較優的實施模式中,彈性卡爪的鎖緊端可沿軸套的軸向彈性地移動。鉤體及卡爪體與軸套的內周製成一個整體。
在第二個較優的實施模式中,彈性卡爪的鎖緊端可沿軸套的徑向彈性地移動。在這個模式中每一個卡瓜體都沿外筒的軸向延伸並與它平行。因此,適當的導引裝置是必不可少的,以便當圓盤相對於軸套旋轉時用來強制每一個彈性卡爪的鎖緊端與小孔接合。每一彈性卡爪的鎖緊端可相對於其卡爪體而將尺寸縮小。
在第三個較優的實施模式中,彈性卡爪的鎖緊端可沿軸套的軸向彈性地移動。卡爪體可沿軸套的徑向延伸並通過所說卡爪體的軸向延伸段間接地與內筒連接,或者也可直接與內筒連接。作為替代,卡爪體可沿外筒而在軸套的軸向上延伸,這時就可通過卡爪體的徑向延伸段與內筒連接。在任一種情況下,彈性卡爪的鎖緊端最好都附設擋止塊以便阻止所說鎖緊端在反方向旋轉,因為在該方向上圓盤將從軸套上鬆脫。
在上面總結的任一模式中,最好軸套和圓盤都用一種或多種合成樹脂模壓而成,並且每一個圓盤都能用一種手動鬆開工具從軸套上卸下來,該鬆開工具具有多個突出部可與至少一個彈性卡瓜的鎖緊端接合,當鬆開工具被夾持在圓盤的正確位置上時,突出部可強制使鎖緊端從小孔中脫出。
下面簡要說明附圖
圖1為提供作為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例的捲筒的透視圖,所示為拆開狀態;圖2為以裝配狀態示出的捲筒的透視圖;圖3為圖2中沿A-A線切取的放大的剖面圖;圖4為作為第一實施例的第二例的拆開的捲筒的透視圖,有些零件只是不完全地示出;圖5為提供作為第一實施例的第三例的包括在捲筒內的軸套的透視圖;圖6為提供作為第一實施例的第四例的包括在捲筒內的軸套的透視圖;圖7為提供作為第二實施例的第一例的捲筒的透視圖,所示為拆開狀態,有些零件不完全地示出;圖8為圖7中沿B-B線切取的放大的剖面圖;圖9為圖7中沿C-C線切取的放大的剖面圖;圖10a至10e為在第二實施例中說明將圓盤連接到軸套上並將圓盤從軸套上卸下的各個接續步驟的示意圖;圖11為提供作為第二實施例的第二例的包括在捲筒內的軸套的透視圖;圖12為提供作為第三實施例的第一例的捲筒的透視圖,所示為其裝配狀態;圖13為圖12中沿A-A線切取的放大的剖面圖;圖14為提供作為第三實施例的第一例的拆開的捲筒的放大的透視圖,有些零件不完全地示出;圖15為包括在圖14所示捲筒內的軸套的另一個放大的透視圖;圖16為一適宜用來拆開圖12所示捲筒的手動鬆開工具;圖17為與圖14相應的透視圖,但所示為提供作為第三實施例的第二例的捲筒;圖18為提供作為第三實施例的第三例的包括在捲筒內的軸套的剖面圖;圖19為與圖15相應的透視圖,但所示為提供作為第三實施例的第四例的捲筒;
圖20為現有技術的捲筒的不完全的剖視圖。
需要說明的是,結合附圖在下面說明而在本發明的數個實施例中提供的捲筒並不打算用於鉤魚線或紡織紗線但可用於其他工業用的細長件。捲筒1具有一對相互面對的圓盤2,它們被一軸套3連接起來,軸套可用作卷繞細長件的芯軸。
〔第一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每一彈性卡爪的鎖緊端可沿軸套的軸向彈性地移動。每一鉤體及每一卡爪體都與軸套的內周製成一個整體。在圖1至3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例中,軸套3被安插在兩個平而圓的盤2之間。
軸套3具有一個外筒4、一個內筒5和一塊系板6。該板6牢固地將外筒4連接到內筒5上。有一軸向孔7延伸穿過內筒。軸套3為每一圓盤配有六個鉤8和兩個彈性卡爪9。其時鉤從軸套的兩個對置的敞開端向上和向下突出(如圖)。每一鉤8有一從鉤頭向內延伸的鉤體8a,該鉤體與外筒4的內周和系板6成為一個整體。與此相似,每一彈性卡瓜9有一卡爪體9a從所說卡爪的鎖緊端向內延伸,也與所說內周和所說板成為一體。這樣,鉤8和卡爪9便可牢固地被夾持在軸套3內的它們沿軸向延伸的體的位置上。鉤8的鉤頭8a被彎折到垂直於各該鉤體8a並都朝向同樣的圓周方向。安排在同樣圓周方向上的每一個卡爪的鎖緊端從整體上說是垂直於所說卡爪體而向一側伸出的,但在過渡到卡爪體9a時有一成為梯級的薄區9a。這樣,由於這些薄區的彈性的和暫時的移動,彈性卡爪就能在上下方向(如圖)擺動。
每一圓盤2有一與軸套的軸向孔7對準的中心孔13。圓盤的外周邊用一圓形肋12來增強。每一圓盤上製成的槽10打開用來與鉤8的各該鉤頭接合,而每一圓盤上制出的小孔則打算用來與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接合。標號6a(最好從圖4看)指出板6上有一缺口,這個缺口是為便於模壓製成鉤和卡爪而設的。
這種可拆捲筒1的大小取決於所要卷繞細長件的長度。通常,圓盤2的直徑可為300-600mm,厚為3-10mm。軸套的直徑可為100-250mm,寬為40-180mm。
在裝配捲筒時,首先將向上和向下(圖中)突起的鉤8的鉤頭插入到槽10內,隨後將上圓盤2按順時針向扭轉一個小的角度(對下圓盤則按反時針向)。跟著,鉤頭8的空邊就可與相應槽10的徑向邊接合,同時卡爪的彈性薄區9b使其鎖緊端按壓到小孔11內。結果,圓盤2就可固定在軸套3上,得出裝配好的捲筒如圖2所示。鉤8的鉤頭和卡爪9的端部都不突出到包括環形肋12在內的平面之外,因此捲筒能夠相互緊貼地堆疊。圖1和3中的標號5a指出在內筒端面周圍形成的環形肩。形成中心孔的周邊就配合在這個肩上,使圓盤2不能相對於軸套3而作徑向移動。
按上述方式裝配的捲筒立即可用於要卷繞的細長件;如果捲筒與細長件相配的話。如果兩者不相配,就可用任一個具有不同直徑的圓盤與任一個具有不同寬度的軸套組合。已經完全卸下細長件的空捲筒可拆散成組件。為此,可用一帶尖的工具如改錐去推動並強制卡爪9與小孔脫離接合,其時將上圓盤按反時針向扭轉的這樣拆散的捲筒可緊湊地包裝以便送回到卷繞工場。
圖4放大地示出第一實施例的第二例的捲筒。其中彈性卡爪9的薄區9b在圓周上伸出的方向正好與鉤頭8從鈞體上伸出的方向相反。標號5a指出用來支撐每一圓盤中心部的軸向肋。
圖5示出第一實施例的第三例。其中鉤體8a和卡爪體9a具有的形狀不同於第一和第二例中鉤8和卡爪9所具有的形狀。這時鉤體和卡爪體成為沿徑向從外筒的內周向內突出。另外,卡爪9的鎖緊頭成為短圓柱,內筒5附有三個在外面的軸向脊。在本例中每一圓盤採用的鉤8的數目不再是六而是四。
圖6示出第一實施例的第四例。其中軸套3隻有一個與上述實施例中外筒對應的圓筒4。換句話說,內筒5和系板6都被省掉了。在圓盤2上制出的中心孔13就作為這個捲筒的軸向孔。另外在某些使用情況下,這些圓盤甚至可沒有中心孔。位在上面和下面(圖中)各有一對鉤頭8,一個上鉤頭和一個下鉤頭成為一組,與一個鉤體相連;該鉤體又與軸套3的內周連成一體。
將可知道,在兩個鉤8之外只要加用一個卡爪9就能足夠好地將一個圓盤暫時固定在軸套上。
〔第二實施例〕在第二實施例中,每一彈性卡爪的鎖緊端可在軸套的徑向上彈性地移動。每一卡爪的卡爪體沿著外筒平行地延伸。本實施例的鉤8在側立視圖上也是L形的,它從軸套的兩個對置的敞開端向上和向下(圖中)伸出。
在第二實施例的第一例中,每一面對一個圓盤的鉤8和面對另一圓盤的另一個相應的鉤8用一根肋條連在一起,而該肋條又與外筒4的內周連成一個整體。在這樣一對鉤8中,它們的鉤頭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彎折,使它們從整體上看成為Z形。在每一圓盤2上的所有鉤頭被彎折到相同的圓周方向。每一彈性卡爪9都與基體9a連成一體,基體9a從軸套一個敞開端的外筒4的周邊部向內伸去。卡爪9也從一個敞開端延伸到另一個敞開端,這樣來形成一個能相對於外筒而在軸套的徑向上擺動的鎖緊端。最好從圖7看,彈性卡爪9的兩個基體9a以對角的關係設置在軸套3的一側,而另外兩個基體9a則以對角關係設置在軸套的另一側。
每一圓盤都有一個中心孔13以便配裝在內筒5上。每一圓盤設有六個槽以便用來與鉤8的各該鉤頭接合。每一圓盤還設有兩個可進入的小孔11以便用來接納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當要用手動方法迫使鎖緊端鬆開從而將圓盤從軸套上卸下時,這些小孔11可允許工具插入。在本實施例中設有兩個導引凸輪14作為上面提到的導引裝置。這些能夠分別與彈性卡爪的鎖緊端滑動接觸的凸輪與每一圓盤2的內表面製成一體並從其上突出。每一導引凸輪14都貼近地設置在與其相應的可進入的小孔11的旁邊,前者的內邊與後者的內邊對齊而相切;這從圖7的下部可看到。
當裝配捲筒時,首先將圖7中向上和向下伸出的鉤8的鉤頭插入到槽10內。隨後將上圓盤2按順時針向扭轉一個小的角度(對下圓盤則按反時針向扭轉)。這樣就可使每一鉤頭8的空邊與相應槽10的徑向邊接合。圖7中的虛線示出按照上述方式首先將鉤頭8a、8b和8c分別插入到槽10a、10b和10c內的情況。當圖7上部所示的圓盤2按順時針向被扭轉時,這些鉤頭就疊置在槽的徑向邊上並牢固地與它接合。
與這掛鈎過程同時進行的是,導引凸輪14將作用在各自的彈性卡爪9上,其接續起作用的方式如圖10a至10e所示(其中為了較易理解起見採用圖7中最下部所示的凸輪14作為例子)。當將鉤8插入到槽10內時,凸輪14和卡爪9處在圖10a所示的位置。隨著捲筒3的按順時針向扭轉,卡瓜的鎖緊端將與凸輪14的斜面14a滑動接觸如圖10b和10c所示,因此所說鎖緊端將在圖中被迫向下。當卡爪9的鎖緊端滑過斜面14a時,由於卡爪的彈性恢復力,前者將被按壓到可進入的小孔11內而處在休止位置如圖10d所示。在這狀態下,圓盤2不再能繼續進行相對於軸套3的角位移,因為凸輪14的後表面14b抵靠在傾向反轉的卡爪上。
除了這個可防止軸套3和圓盤2相對旋轉的機構外,鉤8可保護圓盤不使它在軸向上移動離開軸套。這樣裝配好的捲筒就可處在穩定狀態,一般地如圖2所示。
當捲筒業已用空,不希望在同一工地繼續使用時便可將它拆開,拆開的方式如圖10e所示。可用一帶尖的工具如改錐或任何專用工具插入到每一個可進入的小孔內使彈性卡瓜9按圖10e中箭頭所示方向移動,當這樣使卡爪脫開凸輪14時,便可使圓盤2在一與上述方向相反的角度方向上旋轉一直到鉤8從各自的槽10中脫開為止,從而便可使圓盤與軸套在軸向上分離。
圖11示出第二實施例的第二例所提供的捲筒。這個捲筒的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在圓周方向上的尺寸做得較小,但它仍有足夠的強度可以阻止圓盤在反方向旋轉。由於與導引凸輪接觸的鎖緊端縮小,與第一例比較,圓盤便只須扭轉一個小得多的角度。其他特徵都與第一例所採用的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第三實施例〕在第三實施例中,彈性卡爪的鎖緊端可在軸套的軸向上彈性地移動。在這個實施例的第一例和第二例中,卡爪體沿軸套的徑向延伸並通過卡爪體的軸向延伸段間接地連接到內筒上。在第三實施例的第三例中,每一卡爪的這樣一種徑向卡爪體被直接地連接到所說內筒上。在第四例中,每一卡爪的卡爪體是在外筒上沿軸套的軸向延伸,因此通過所說卡爪體的徑向延伸段與內筒連接。
在圖12至圖15所示的第一例中,與以前的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各個例子相似,軸套3具有一個外筒4、一個內筒5和一個系板6。該系板6位在軸套的中間高度上(如圖)以便牢固地將外筒4連接到內筒5上。有一軸向孔7沿軸向延伸並穿過內筒。軸套3設有六個鉤8和兩個彈性卡爪9,各自附有與本實施例的每一個圓盤共同作用的擋止塊9A。在側立視圖上呈L形的鉤8從軸套的兩個對置的敞開端向上和向下(圖中)伸出。
面對一個圓盤的每一鉤8與面對另一個圓盤的另一個相應鉤用一根肋條連接在一起,該肋條又與外筒4的內周連成一個整體。在這樣一對鉤8中,它們的鉤頭被彎折朝向不同的方向,因此就整體而言成為一個Z形。在每一個圓盤2上的所有鉤頭被彎折朝向一個相同的圓周方向。每一彈性卡爪9有一徑向的可擺動的卡爪體9a一直向內延伸到一個豎立的延伸段9b上並與它連成一體。這個延伸段9b是從系板6上靠近內筒5的部分沿軸向延伸的,然後在其上端或下端沿徑向彎折成直角從而形成可擺動的卡爪體9a,該卡爪體一直延伸到外筒4的內周附近。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為在可擺動卡爪體的外端上制出的一個小凸塊,它從外筒4的敞開端上突起一個微小的距離。因此,本實施例的彈性卡爪9能在軸套3的軸向上擺動。從圖15可最好地看到,兩個彈性卡爪9按對角關係設置在軸套3的一側,另有兩個彈性卡爪9也是對角地設置在軸套的另一側,它們分別設置在與第一次提到的兩個卡爪所設位置接近的位置上。每一個擋止塊9A都設在與相應的彈性卡爪9接近的地方。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就好象在鉤頭和鉤體8之間存在的位置關係那樣。從外筒4的內周向心地伸出的肋條狀凸塊有一從軸套3的敞開端向外突起的端頭,凸塊的這個端頭就是上面提到的擋止塊。
每一圓盤2都有一個中心孔13以便配裝在內筒上,如同放大的圖14所示。在每一個圓盤上環繞中心孔制出六個槽準備與鉤8的各個鉤頭接合。在每一個圓盤上還制出兩個可進入的小孔11準備接納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連同擋止塊9A)。另外,在每一個圓盤上還制出一個小孔19和多個窗口15。這個孔19用來插入手動鬆開工具所具有的細小的突出部,後面還要說明。圓盤2的邊緣、每一個槽10、每一個可進入的小孔11、中心孔13和每一個窗口15都分別用向外突起的肋圍住。在每一個槽10周圍的肋的內側還制有一個肩部10a以便用來與每一鉤8的鉤頭接合。
當裝配捲筒時,首先將圖14中向上和向下伸出的鉤8的鉤頭插入到槽10內,並將擋止塊9A插入到可進入的小孔11內。隨後,將上圓盤2按順時針向扭轉一個小的角度(對下圓盤則按反時針向扭轉)。這樣便可使每一鉤8的鉤頭的空邊與連結在槽10上的肩部10a接合。
與這個將鉤8接合到槽10上的掛鈎過程同時進行的是,彈性卡爪9將被圓盤2的內表面推動向內,沿軸套的軸向進行暫時的彈性變形,如同圖13中的虛線所示。當圓盤2隨後按順時針向被扭轉時,卡爪的鎖緊端9便可從被強制與圓盤內表面接觸的狀態下解脫出來而被按壓到可進入的小孔11內,以致圓盤不再能相對於軸套而向前旋轉。在這種狀態下,圓盤2相對於軸套3而作的進一步角位移就被阻止,因為被小孔11的後壁在反方向上壓迫的卡爪9的鎖緊部馬上就抵靠在擋止塊9A上了。
除了彈性卡爪9本身這個效果以及擋止塊9A與彈性卡爪合作可阻止軸套3和圓盤2之間的相對旋轉外,鉤8可保護圓盤不使它作任何從軸套上離開的軸向移動。以這樣的穩定狀態裝配好的捲筒如圖12所示。
當捲筒不再需要在同一場所重新使用時可用圖16所示的手動鬆開工具20將捲筒1拆開。操作者可緊握鬆開工具的柄23將它挾帶到一個位置上使其小突出部21與圓盤2的小孔配合,並使鬆動工具的中間凸塊22配合在內筒的軸向孔內。然後將鬆開工具的凸部23壓入到可進入的小孔11內使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向圓盤2內收縮並從小孔上脫開。當鬆開工具被保持在這個狀態時,操作者可按反時針向(圖4)轉動它,使鉤8從各該槽10內脫開,這樣便可使圓盤2與軸套分離。如果沒有這種手動鬆開工具,可用任何一種帶尖的工具如改錐插入到小孔11內,以上面剛剛說過的同樣方式將圓盤從軸套上卸下。
圖17所示的第二例與第一例不同之處僅在於每一個彈性卡爪9隻有其本身可與一個可進入的小孔11接合。詳細點說,彈性卡爪9從軸套3的敞開端向外伸出,設在卡爪鄰近的擋止塊9A,其外端被包括在所說軸套的敞開端的一個平面內。在這情況下,每一個擋止塊9A能夠抵靠在卡爪9上的、位在其鎖緊端後面的卡爪內體部上。因此,可進入的小孔11的尺寸只是足夠單單接納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在所有其他結構上第二例都和第一例相同,這裡就不再說明了。
在圖18所示的第三例中,第一例中的徑向的可擺動的卡爪體9a在這裡被直接連接到外筒5的外周上並與它連成一個整體。
在圖19所示的第四例中,可擺動的卡爪體9a並不是沿軸套的徑向而沿軸向延伸。在第一例中的可擺動體9a在這裡被沿軸套3的軸向延伸的可擺動體9c所取代。這個可擺動體9c也在其自由端形成鎖緊端並靠近而且沿著軸套3的外筒的內周延伸,它是通過一個延伸段9a與內筒連接的。但這個第四例中的延伸段在製造時作為系板6的一部分,然後再與系板分開只是其內端還和系板連在一起。
將可知道,至少一個彈性卡爪9加上至少兩個鈞8便可足夠好地將一個圓盤暫時而又牢固地固定在軸套上。
上述實施例及其例子在確保零件的功能和總體結構的效果來達到所提目標的條件下可按任何方式加以改動。
總之,兩個圓盤和一個軸套都是分開製備的,現在便能用連接機構把它們組合起來形成一個耐用而穩固的捲筒並可在需要時立即將它拆開。作為在軸套上制出的零件用來構成所說機構的鉤設有從鉤端向側邊伸出一小距離的鉤頭。還有也是在軸套上制出用來作為另一種連接件的至少一個彈性卡爪能夠相對於軸套而在軸向或徑向上擺動。這些鉤與在圓盤上制出的槽接合可有效地保護圓盤使它免受卷繞在軸套上的細長件所施加在圓盤上的巨大的向外壓力的損害。在另一方面,與圓盤上制出的小孔接合的卡爪可以阻止圓盤使它不能環繞軸套而作角位移,這是因為卡爪能夠進行彈性移動的方向正好與圓盤傾向旋轉的圓周方向垂直。鉤和卡爪各自起著性質不同的作用,而上面提到的這些方向又是相互垂直的。這個特徵的有利點在於,即使捲筒的裝拆操作重複許多次,這些零件也不會過早疲勞,這樣便可顯著提高其耐用性。
在第二個實施例中,彈性卡爪具有與它連成一體的卡爪體並沿軸套的軸向延伸,當卡爪體被迫擺動時,這些卡爪的鎖緊端可橫越所說軸套而擺動一個較大的距離,從而可以提高這些卡爪的鎖緊效果。
另外在第三個實施例中,位在外筒鄰近的彈性卡爪是用徑向卡爪體或用軸向卡爪體的徑向延伸段連接到內筒上的,這些卡爪的鎖緊端當卡爪體被迫擺動時能沿軸套的軸向擺動一個更要大得多的距離,從而這些卡爪的鎖緊效果可進一步提高。
這種可拆捲筒可立即改動其圓盤間的距離和其有效直徑,只要選擇具有所需直徑的圓盤,將它們與一具有合適直徑和適當寬度的軸套組合起來即可。製造具有槽和小孔的圓盤和製造具有鉤和卡爪的軸套用的模具能採用比較簡單的結構,因此本發明能夠容易而有效地製造出來。
權利要求
1.一種搬運細長件用的捲筒具有一對基本上為平的圓盤(2、2);一個由外筒(4)和內筒(5)組成的軸套(3);這兩個筒(4、5)都安排在一軸向孔(7)的周圍且與它同心,該軸向孔穿透內筒(5),該內筒用一系板(6)與外筒(4)連接,這兩個筒都被安插在兩個圓盤(2、2)之間以便把它們連接在一起;各具有一個鉤頭和一個鈞體(8a)的鉤(8)被固定在軸套的外筒(4)的內周上;每一個圓盤(2)設有至少一個彈性卡爪(9),每一卡爪各有一個鎖緊端和一個卡爪體(9a);多個鉤頭都被彎折到與各自的鉤體(8a)垂直,並都朝向相同的圓周方向,還都從軸套(3)的敞開端伸出到每一圓盤(2)的外表面之外;卡爪(9)的鎖緊端設在外筒(4)之內並與它接近,還可在軸套(3)的軸向或徑向上彈性地和暫時地移動;在每一圓盤(2)上制出的槽(10)用來與鉤(8)的各該鉤頭接合;及也在每一圓盤(2)上制出的至少一個小孔(11)能與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接合。
2.按照權利要求1的捲筒,其特徵為,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可在軸套(3)的軸向上彈性地移動,並且鉤(8)的鉤體(8a)和卡爪(9)的卡爪體(9a)都與軸套的外筒(4)的內周製成一個整體。
3.按照權利要求1的捲筒,其特徵為,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可在軸套(3)的徑向上彈性地移動,並且卡瓜的卡爪體沿著外筒平行地延伸,另外還具有一個導引裝置以便當圓盤(2)相對於軸套而旋轉時用來強制使每一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與小孔(11)接合。
4.按照權利要求3的捲筒,其特徵為,所說導引裝置為一在圓盤(2)的內表面上制出並位在每一小孔(11)鄰近的導引凸輪(14)。
5.按照權利要求3或4的捲筒,其特徵為,每一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相對於其卡爪體而被縮小。
6.按照權利要求1的捲筒,其特徵為,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可沿軸套(3)的軸向彈性地移動,並且卡爪(9)的卡爪體(9a)沿軸套(3)的徑向延伸,還通過所說卡爪體的軸向延伸段(9b)間接地連接到內筒(5)上。
7.按照權利要求1的捲筒,其特徵為,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可沿軸套(3)的軸向彈性地移動,而卡爪(9)的卡爪體沿軸套(3)的徑向延伸並直接連接到內筒(5)上。
8.按照權利要求1的捲筒,其特徵為,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可沿軸套(3)的軸向彈性地移動,而卡爪(9)的卡爪體則沿軸套(3)的軸向並沿外筒(4)延伸以便通過所說卡爪體的一個徑向延伸段(9c)連接到內筒(5)上。
9.按照權利要求6至8中任一項的捲筒,其特徵為,彈性卡爪(9)的鎖緊端附有這樣一種擋止塊(9A),該擋止塊可阻止鎖緊端在反方向上旋轉,在該方向圓盤將相對於軸套(3)而被鬆開。
10.按照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的捲筒,其特徵為,軸套(3)和圓盤(2)由一種或多種合成樹脂模壓而成,圓盤(2)能夠用手動鬆開工具(20)從軸套(3)上卸下,該鬆動工具具有凸部可與至少一個彈性卡爪的鎖緊端接合,以便迫使它們從小孔(11)內脫出,這時鬆開工具須放在圓盤上的正確位置上。
全文摘要
搬運細長件用的捲筒具有一對扁平圓盤(2)和一個安插在其間使它們相連的軸套(3)。在軸套(3)的內周上固定著多個鉤(8)和一個或多個彈性卡爪(9)。鉤(8)的鉤頭被彎折到與各自的鉤體垂直並都朝向同一圓周方向。卡爪(9)的鎖緊端可彈性地和暫時地沿軸套的軸向移動。在每一圓盤上設有多個槽(10)以便與各該鉤頭接合,還設有至少一個小孔(11)以便與卡爪的鎖緊端接合。這樣捲筒就能容易地立即拆裝,因此在捲筒空載時可將它拆開,緊湊地裝箱並運走。
文檔編號B65H75/18GK1168858SQ9612156
公開日1997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1996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1995年12月18日
發明者松添智穗 申請人:高爾土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