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變過後的魅族 2018年究竟能否順風順水
2025-01-20 11:40:11
提起魅族這個品牌我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從曾經的一家「小而美」的廠商到如今的年出貨量超2000萬臺的「大」廠,魅族的這幾年雖然看上去過得還算不錯,但私底下的痛,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1月17日,魅藍將會發布新的S6手機了,我們也藉此機會來聊一聊魅族這個我們熟知的品牌。
我相信2018年對於魅族來說是充滿著希望的,畢竟之前黃老闆已經在社區裡正式公布了魅族15周年大作--15 Plus。對於這款黃章親自打造的產品,其實魅友們還是非常期待的,黃老闆的手藝在業內可以說是覺得的大佬級別啊,之前的魅族MX到MX3這幾款產品的極致美學已經充分說明了問題。
而且和高通的關係日益緩和了之後,魅族也有了更大的希望去拿到高通驍龍高端系列平臺的訂單,不會再局限於聯發科或者三星這樣的相對「非主流」的晶片平臺。從去年發布的魅藍Note 6手機來說,搭載的高通625平臺已經成功的讓很多魅友回心轉意了,看到了未來使用更多高通平臺的可能性。
雖然2018年的魅族讓人們期待,但是回首剛剛過去的2017年對於魅族來說可是不太友好。首先就是產品層面的衝擊,全年能夠讓用戶記住的產品只有兩款:魅族Pro 7和魅藍Note 6,。前者在市場上的口碑和用戶評價相信我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被譽為「年度跳水幅度最大旗艦機」的魅族Pro 7在上市之後因為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不足而連續多次降價。目前為止魅族Pro 7的官方售價已經比剛發布的時候低了近1000元,而現在也僅僅距Pro 7發布會過去了半年的時間,不知道那些剛發布就購買的用戶們心裡怎麼想。
但是身為魅藍事業部的魅藍Note 6手機卻讓人非常意外,因為這大概是近兩年裡魅族公司推出過的少有的受到用戶和市場稱讚的產品。而這種稱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其採用了高通驍龍的平臺,讓人們看到了魅族和高通關係緩和的曙光。
除了產品之外就是公司的人事調整了,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公司的人事調整是最拖累公司發展的,因為一切都相當於打碎重新組裝,對於公司決策和領導層的適應都是一個挑戰。而且魅族在2017年還進行了兩次組織架構的調整。
一次是年中的時候,由白永祥負責魅族事業部、李楠負責魅藍事業部、楊彥負責Flyme事業部。第二次則是去年的十二月份,魅族此次結構調整主要是新增了海外事業部、配件事業部和電商事業部。其中海外事業部由新任命的魅族事業部副總裁郭負責;配件事業部由郭萬喜負責,楊彥為主理人;電商事業部則是也歸屬在了楊彥的旗下。要知道配件和電商這兩個事業部原本都是有李楠負責帶隊的,此次被權力移交也讓李楠可以更加專心地整理魅藍部分的產品內容;而原魅族事業部總裁的白永祥此次並沒有具體負責哪個部門的工作,而是變成了協調,不知道對他來說是好是壞。
除了負責人的權利問題,這一次的變更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論哪個事業部,最後都是向黃章匯報工作,也就是說黃章這一次是徹底的將所有的公司再次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親自操刀為魅族的15周年準備。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2018年黃章帶隊的魅族,成則成,如若不成則只能靠魅藍來保證保底銷量了。
其實回看魅族這兩年所經歷的的,一多半都和產品有關係。2016年演唱會式的發布了14款產品,但是不論外觀還是硬體上都幾乎相同。2017年雖然產品數量減少,但是魅族Pro 7的設計理念卻沒有跟上時代的列車,所以最後的失利也幾乎是可以預見的。2018年初,魅藍S6就要發布了,作為2018年第一款正式發布的產品,相信S6也可以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不論是從公司角度還是產品角度,都希望可以讓行業和市場對魅族再次產生信心,讓魅友們再次對這個曾經熱愛的品牌充滿希望。
本文編輯:白沛然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