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幼苗移栽填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03:38:2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植物幼苗移栽填坑裝置。
背景技術:
在移栽中植物幼苗的時候,先是要每隔一定間距挖出一個種植坑,然後將植物幼苗放入種植坑內,最後再將種植坑填平。目前的填坑操作都是由工人來完成,增大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植物幼苗移栽填坑裝置,結構簡單,替代工人進行填坑,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植物幼苗移栽填坑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行走輪、四個傾斜設置且沿周向均布的滑槽和支撐有四根與所述滑槽一一對應的轉軸,所述滑槽內設有一沿滑槽長度方向滑動的齒條,所述齒條的下端沿縱向設有一推土板,所述轉軸橫向設置,每根轉軸的兩端分別套設有一錐齒輪,四根轉軸通過兩端的錐齒輪首尾相連、且形成傳動配合,轉軸的中間套設有一與所述齒條嚙合的從動齒輪,四個從動齒輪中的一個由一主動齒輪驅動,所述主動齒輪由填坑電機驅動。
進一步地,在任一齒條上設有一擋塊,與所述齒條對應的滑槽的下端設有一限位開關,所述擋塊在其移動軌跡內可觸發限位開關,所述限位開關與電機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植物幼苗移栽填坑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行走輪、四個傾斜設置且沿周向均布的滑槽和支撐有四根與所述滑槽一一對應的轉軸,所述滑槽內設有一沿滑槽長度方向滑動的齒條,所述齒條的下端沿縱向設有一推土板,所述轉軸橫向設置,每根轉軸的兩端分別套設有一錐齒輪,四根轉軸通過兩端的錐齒輪首尾相連、且形成傳動配合,轉軸的中間套設有一與所述齒條嚙合的從動齒輪,四個從動齒輪中的一個由一主動齒輪驅動,所述主動齒輪由填坑電機驅動。該結構的植物幼苗移栽填坑裝置,結構簡單,替代工人進行填坑,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在所有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類似的附圖標記標識。附圖中,各元件或部分並不一定按照實際的比例繪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2所示,一種植物幼苗移栽填坑裝置,包括機架(附圖未示出),所述機架上設有行走輪(附圖未示出)、四個傾斜設置且沿周向均布的滑槽1和支撐有四根與所述滑槽1一一對應的轉軸4,行走輪由行走電機驅動,從而使整個裝置方便地移動,四根轉軸4圍成一個正方形,所述滑槽1內設有一沿滑槽1長度方向滑動的齒條2,所述齒條2的下端沿縱向設有一推土板3,所述轉軸4橫向設置,每根轉軸4的兩端分別套設有一錐齒輪5,四根轉軸4通過兩端的錐齒輪5首尾相連、且形成傳動配合,轉軸4的中間套設有一與所述齒條2嚙合的從動齒輪6,四個從動齒輪6中的一個由一主動齒輪7驅動,所述主動齒輪7由填坑電機8驅動,填坑電機8固定在機架上。使用時,先使整個裝置移動到放置有植物幼苗的種植坑內,然後啟動填坑電機8,使得從動齒輪6帶動齒條2斜著向下移動,推土板3也跟著傾斜向下移動,當推土板3的下端與泥土接觸時開始將泥土向種植坑內推動,當四塊推土板3抵接在一起時,此時種植坑內不僅填滿了泥土,而且植物幼苗莖部周圍也圍了一層泥土,且這一層泥土在一定程度上被壓實。接著通過控制填坑電機8反轉,從而使得齒條2向上移動,以便對下一個種植坑進行填坑。當然,填坑前,種植坑內已經放好了一株植物幼苗。該結構的植物幼苗移栽填坑裝置,結構簡單,替代工人進行填坑,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在任一齒條2上設有一擋塊21,與所述齒條2對應的滑槽1的下端設有一限位開關9,所述擋塊21在其移動軌跡內可觸發限位開關9,所述限位開關9與電機電連接。通過設置限位開關9,可以控制齒條2向下移動的距離,進而間接控制四塊推土板3的移動距離,以調節四塊推土板3向種植坑內推入的泥土量及對植物幼苗莖部周圍泥土的壓實程度。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