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送帶式柔性連接軌道扭力傳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09:23:50

本發明屬於交通工程設施領域,涉及船岸軌道銜接,尤其是利用傳送帶實現扭力傳動。
背景技術:
在鐵路軌道和鐵路輪渡運輸線路中,採用固定軌道與道岔實現路軌變換或船岸銜接。專利CN101962923提出了採用輕軌中間鉸接型柔性連接軌道,這種軌道方式解決柔性軌道連接問題,並為實現軌道的整體彎轉,提出了採用螺絲結構進行扭力傳動,設計簡單,安裝方便,但缺點是力傳動過程中損失較大,螺紋長期受力易出現滑絲且因柔性軌道相鄰軌道間存在夾角,造成了螺紋內外側受力不均。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為了提高柔性連接軌道彎轉時的扭力傳動效率及設備的耐久性,本發明提出了傳送帶式柔性連接軌道扭力傳動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傳送帶式柔性連接軌道扭力傳動裝置,包括若干個鋼製輕軌、扭力傳動轉子、鋼絲柔性纜繩和傳動皮帶;
所述鋼製輕軌之間鉸連接,所述鋼製輕軌的兩端均設有扭力傳動轉子,所述扭力傳動轉子通過鋼絲柔性纜繩與相鄰鋼製輕軌連接,所述傳動皮帶呈波浪形繞在鋼製輕軌同一端的扭力傳動轉子上。
進一步,所述扭力傳動轉子上設有上層立柱和下層立柱,所述上層立柱位於下層立柱的上方,所述上層立柱位於靠近鋼製輕軌端部的一側,所述下層立柱位於遠離鋼製輕軌端部的一側;所述鋼製輕軌的兩端均設有外側立柱和內側立柱,所述外側立柱與上層立柱位於同一側,所述內側立柱與下層立柱位於同一側;
所述鋼製輕軌分為奇數鋼製輕軌和偶數鋼製輕軌;所述偶數鋼製輕軌上的扭力傳動轉子的上層立柱通過鋼絲柔性纜繩與其左側相鄰的奇數鋼製輕軌的內側立柱連接,同一扭力傳動轉子的下層立柱通過鋼絲柔性纜繩與其右側相鄰的奇數鋼製輕軌的外側立柱連接。
進一步,所述鋼製輕軌的兩端沿豎直方向設有供扭力傳動轉子插入的圓柱形空間;所述圓柱形空間外側的鋼製輕軌上設有2個凹槽,分別位於外側立柱和內側立柱處;所述鋼絲柔性纜繩位於凹槽內。
進一步,所述上層立柱和下層立柱位於扭力傳動轉子的上部;所述扭力傳動轉子的中部為齒輪,所述傳動皮帶繞在齒輪上。
進一步,所述扭力傳動轉子包括上夾板、下夾板、齒輪、中心柱和底座;所述中心柱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中心柱上從上到下依次套設有上夾板、下夾板和齒輪,所述上夾板、下夾板和齒輪均與中心柱固定連接;所述上夾板與下夾板之間形成第一空間,所述下夾板和齒輪之間形成第二空間;所述上夾板上設有上層立柱,所述上層立柱的底部插入下夾板中,所述下夾板上設有下層立柱,所述下層立柱的底部插入齒輪中。
進一步,所述齒輪的直徑大於中心柱的直徑。
進一步,所述鋼絲柔性纜繩的兩端均設有套環,所述鋼絲柔性纜繩一端的套環套設在外側立柱上,另一端的套環套設在下層立柱上,或一端的套環套設在內側立柱上,另一端的套環套設在上層立柱上。
進一步,所述外側立柱、內側立柱、上層立柱和下層立柱均為可拆卸的螺栓。
進一步,所述傳動皮帶為雙面帶齒的(橡膠)同步傳送帶。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的傳送帶式柔性連接軌道扭力傳動裝置具有以下優勢:
本發明所述的柔性連接軌道扭力傳動裝置利用傳送帶驅動所有扭力傳動轉子同步運動,轉子轉動帶動柔性纜繩纏繞至轉子上預留的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上,從而拉近相連軌道端部距離,實現柔性連接軌道的彎轉。與之前設計扭力傳動裝置相比,本發明是採用傳送帶方式帶動轉子運動,通過轉子轉動實現扭力傳遞效率高,且較為耐用,一旦發生損害時部件更換便捷。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傳送帶式柔性連接軌道扭力傳動裝置總體示意圖;
圖2是扭力傳動示意圖;
圖3是鋼製輕軌端部縱剖面圖;
圖4是轉子正視圖;
圖5是轉子左視圖;
圖6是轉子俯視圖;
圖7是螺栓示意圖;
圖8是雙面齒同步帶示意圖;
圖9是鋼絲柔性纜繩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鋼製輕軌;2-扭力傳動轉子;3-鋼絲柔性纜繩;4-傳動皮帶;5-外側立柱;6-內側立柱;7-圓柱形空間;8-凹槽;9-上夾板;10-下夾板;11-齒輪;12-中心柱;13-底座;14-上層立柱;15-下層立柱;16-套環;17-齒;18-第一空間;19-第二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一種傳送帶式柔性連接軌道扭力傳動裝置,包括若干個鋼製輕軌1、扭力傳動轉子2、鋼絲柔性纜繩3和傳動皮帶4;
所述鋼製輕軌1之間鉸連接,所述鋼製輕軌1的兩端沿豎直方向設有圓柱形空間7,所述圓柱形空間7內設有扭力傳動轉子2;
所述扭力傳動轉子2包括上夾板9、下夾板10、齒輪11、中心柱12和底座13;所述中心柱12的底部固定在底座13上,所述中心柱12上從上到下依次套設有上夾板9、下夾板10和齒輪11,所述上夾板9、下夾板10和齒輪11均與中心柱12固定連接;所述齒輪11的直徑大於中心柱12的直徑;所述上夾板9與下夾板10之間形成第一空間18,所述下夾板10和齒輪11之間形成第二空間19;所述上夾板9上設有上層立柱14,所述上層立柱14的底部插入下夾板10中,所述下夾板10上設有下層立柱15,所述下層立柱15的底部插入齒輪11中;所述上層立柱14位於靠近鋼製輕軌1端部的一側,所述下層立柱15位於遠離鋼製輕軌1端部的一側;
所述鋼製輕軌1的兩端均設有外側立柱5和內側立柱6,所述外側立柱5與上層立柱14位於同一側,所述內側立柱6與下層立柱15位於同一側;
所述鋼製輕軌1分為奇數鋼製輕軌和偶數鋼製輕軌;所述鋼絲柔性纜繩3的兩端均設有套環16,所述偶數鋼製輕軌上的扭力傳動轉子2的上層立柱14通過鋼絲柔性纜繩3的套環16與其左側相鄰的奇數鋼製輕軌的內側立柱6連接,同一扭力傳動轉子2的下層立柱15通過鋼絲柔性纜繩3的套環16與其右側相鄰的奇數鋼製輕軌的外側立柱5連接。
所述圓柱形空間7外側的鋼製輕軌1上設有2個凹槽8,分別位於外側立柱5和內側立柱6處;所述鋼絲柔性纜繩3位於凹槽8內;
所述傳動皮帶4呈波浪形繞在鋼製輕軌1同一端的扭力傳動轉子2的齒輪11上,所述傳動皮帶4為為雙面帶齒17的橡膠同步傳送帶。
所述外側立柱5、內側立柱6、上層立柱14和下層立柱15均為可拆卸的螺栓。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講述該裝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過程:
將扭力傳動轉子2自鋼製輕軌1的底部安裝到圓柱形空間7內,將鋼絲柔性纜繩3一端的套環16套到偶數鋼製輕軌上的扭力傳動轉子2的上層立柱14上,並擰緊上層立柱14,另一端的套環16套到與其左側相鄰的奇數鋼製輕軌的內側立柱6上,並擰緊內側立柱6;另取一根鋼絲柔性纜繩3,其一端的套環16套到同一扭力傳動轉子2的下層立柱15上,並擰緊下層立柱15,另一端套到與其右側相鄰的奇數鋼製輕軌的外側立柱5,並擰緊外側立柱6,其他依次進行連接,這樣,使得每隔一個鋼製輕軌1上的扭力傳動轉子2的連接方式相同。然後將傳動皮帶4呈波浪形繞到每一個扭力傳動轉子2的齒輪11上,且齒輪11與傳動皮帶4上的齒17相互嚙合,傳動皮帶4一端固定在柔性連接軌道的一端,另一端通過電機控制卷至齒輥上,整個柔性連接軌道有兩個電機和兩個齒輥,分別位於柔性連接軌道一端的兩側。
當柔性連接軌道需要彎轉時,開啟需要轉彎一側的電機,傳動皮帶4不斷卷至該側的齒輥上,扭力傳動轉子2在傳動皮帶4的帶動下發生轉動,與偶數鋼製輕軌上的扭力傳動轉子2的上層立柱14連接的鋼絲柔性纜繩3纏繞到該扭力傳動轉子2的第一空間18內的中心柱12上,與該扭力傳動轉子2的下層立柱15連接的鋼絲柔性纜繩3纏繞到該扭力傳動轉子2的第二空間19內的中心柱12上,此時偶數鋼製輕軌上的扭力傳動轉子2對鄰位的奇數鋼製輕軌產生拉力,拉近轉彎一側的鋼製輕軌1端部的距離,使柔性連接軌道產生彎轉;同時,相對面的電機不作業,且相對面的齒輥上的傳動皮帶4會隨著該側扭力傳動轉子2轉動逐漸放開。
傳動皮帶4在運動時,所有奇數鋼製輕軌上的扭力傳動轉子2所起作用為保證偶數鋼製輕軌上的扭力傳動轉子2的角速度方向一致以及擴大雙面齒橡膠同步傳送帶與扭力傳動轉子2的咬合接觸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