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氧-苯甲醯奎尼酸類化合物及其藥物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23:03:45 2
專利名稱::5-氧-苯甲醯奎尼酸類化合物及其藥物用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化學、藥物化學和藥理學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5-氧-苯甲醯奎尼酸類化合物和其關鍵中間體以及它們的製備方法和醫藥用途,該類化合物被發現有抑制B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複製和降低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達的功能;可以用於治療相關的B肝病毒感染性疾病。
背景技術:
:病毒感染引起人和動物多種疾病,嚴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約60%的傳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迄今,全世界發現的病毒已經達3000多種,新的病毒不斷被發現。20世紀80年代醫學家發現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愛滋病是危害性極大,死亡率很高的傳染病。2003年又發現了一種由新的冠狀病毒所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ome,SARS),具有高度傳染性,致死率高。然而目前對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仍缺乏專屬性強的藥物,理想的抗病毒藥物應是僅幹擾病毒的複製而不影響正常細胞的代謝,但是由於病毒和宿主細胞相互作用的複雜性,大多數抗病毒的藥物在發揮治療作用時,對人體易產生毒性,或者藥物本身抗病毒作用較低而無法達到抑制的作用。因此,尋找和發現新的選擇性高的強效抗病毒藥物是世界範圍內的研究熱點。我們也致力於抗病毒藥物的研究。乙型病毒型肝炎(HepatitisB)是中國多發和常見重型傳染性疾病,其病原體是B型肝炎病毒(HBV)。全國約1.2億HBV攜帶者,每年死於原發性肝癌的15萬人中,絕大多數與B型肝炎感染有關。目前,臨床上對HBV病患的治療方案只能達到抑制HBV複製和繼發感染,最主要藥物仍是核苷類藥物如拉米呋啶(3-TC)、恩替卡韋、阿德福韋(ADV)等,它們雖然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但一則售價昂貴,二則長期使用均可出現耐藥性,以及不同程度的反跳,三是長期使用核苷類藥物出現的較為明顯的眾所周知的不良作用。所以從民族民間長期使用的藥物中發現新的非核苷類B肝病毒抑制劑有著很大的意義,尋找非核苷類B肝病毒抑制劑主要的判斷指標在於該類新穎的非核苷類藥物必須具有對B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和/或B肝表面抗原(HBsAg)的抑制活性。5-氧-沒食子醯奎尼酸(5-O-galloylquinicacid)是一類生理活性很強的化合物,其被陸續發現和報導出的活性包括病毒轉錄酶抑制劑(MedicinalChemistryResearch,1997,7(3),168-179);脂肪酶抑制劑(WO2006022227);對體外培養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株之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活性(SaengyakHakhoechi,2004,35(2),157—163);抗氧化(FreeRadicalResearch,2004,38(1),97—103;Bioscience,Biotechnology,andBiochemistry,2003,67(2),396—401;PhytotherapyResearch,1998,12(3),159—162)等。1995年,臺灣學者ChangChia-wen報導3,4,5-氧-三沒食子醯奎尼酸對HIV逆轉錄病毒的ICs。抑制濃度為0.08nM(Chang,C.W.;Lin,M.T.;Lee,S.S.;Liu,K.C.S.C.;Hsu,F丄.;Lin,J.Y.,1995,AntiviralResearch,27,367-374)。考慮到抗HIV藥物和HBV藥物的高同源性,因此本發明對這類化合物進行了合成和結構改造,並測試了其對HBVDNA和域HBsAg的抑制活性,以期尋找對B肝病毒複製產生更強抑制作用的苯甲醯奎尼酸及其類似物。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類5-氧-苯甲醯奎尼酸類化合物I及其可藥用鹽,具有一下結構通式其中取代基R,',R2',R3',R4鄰R5'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別選自氫,羥基,滷素,巰基,硝基,氰基,含18個碳的烷基,含18個碳的烷氧基,含18個碳的烷胺基,115碳的不飽和烴基,1~15碳的不飽和烴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垸氧基,含1~8個碳的醯氧基,含18個碳的垸氧烷氧基;其條件是當R,'和R5'同時為氫時,R2',R3',RV不能同時是羥基;當R,',R2',RV和R5'同時為氫時,R3'不能是羥基或是苄氧基。本發明優選的化合物I及其可藥用鹽或溶劑化物列舉如下-工一a.5-氧-(4-甲氧基苯甲醯)-奎尼酸;I-b.5-氧-(3-氯苯甲醯)-奎尼酸;I一c.5-氧-(3,5-二羥基苯甲醯)-奎尼酸;
發明內容5I-d.5-氧-(4-溴苯甲醯)-奎尼酸;I-e.5-氧-(2-乙氧基苯甲醯)-奎尼酸;I-f.5-氧-(4-硝基苯甲醯)-奎尼酸;I-g.5-氧-(3,5-二硝基苯甲醯)-奎尼酸;I-h.5-氧-(4-氯苯甲醯)-奎尼酸;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製備化合物I的關鍵中間體化合物II以及其可藥用鹽,具有以下結構式COOHCOOH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其中取代基R,',R2',R3',R4鄰R5'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別選自氫,羥基,滷素,巰基,硝基,氰基,含18個碳的烷基,含18個碳的烷氧基,含18個碳的垸胺基,1~15個碳的不飽和烴基,1~15個碳的不飽和烴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垸氧基,含18個碳的醯氧基,含1~8個碳的烷氧垸氧基;其條件是當R,鄰R5'同時為氫時,R2',R3',R4'不能同時是羥基;當R,',R2',R4'和R5'同時為氫時,Ry不能是羥基或是苄氧基。本發明優選的化合物II包括II-a.5-氧-(4-甲氧基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II-b.5-氧-(3-氯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II-c.5-氧-(3,5-二羥基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5-氧-(4-溴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II-e.5-氧-(2-乙氧基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II-f.5-氧-(4-硝基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化合物I在製備抗B肝病毒藥物中的應用。所述藥物中加入藥用賦形劑,添加劑及載體。本發明的有益之處是本發明涉及的5-氧-苯甲醯奎尼酸類化合物及其關鍵中間體5-氧-苯甲醯丙酮叉奎尼酸類化合物具有抑制B型肝炎病毒DNA複製和降低B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達的功能。該類化合物來源於對天然產物5-氧-沒食子醯奎尼酸的結構改造,而沒食子酸類類化合物對於正常細胞的毒性較低,且經過結構改造後的化合物及重要中間體都具有較好的抑制B肝病毒活性,可以預期作為防治病毒性B型肝炎藥物用途。本發明涉及的化合物合成方法簡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本發明的化合物I及其關鍵中間體化合物II或其可藥用鹽對B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及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根據本發明,該類化合物或其可藥用鹽可以與藥學上常用的輔料或載體結合,製備得到可以用於防治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藥物組合物。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給出了代表性化合物的合成及相關結構鑑定數據以及部分活性數據。必須說明,下述實施例是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便、反應條件溫和產率較好、成本較低,因此具有較可行的市場化前景。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結合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由中間體化合物II製備化合物I的合成工藝路線特徵是奎尼酸與丙酮在酸性條件下縮合生成丙酮叉保護的奎尼酸內酯化合物,在氫氧化鈉的作用下內酯環打開所得化合物再與各種取代的苯甲酸在縮合劑如1,l'-羰基二咪唑(CDI)和1,8-二氮雜雙環[5,4,0]11垸-7-烯(DBU)存在下通過酯化反應製備得到化合物n,將其酸性條件下水解得到化合物i。優選的式I化合物的具體製備過程如下所示氫氧化鈉,二氧六環鹽酸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8根據本發明的實質對本發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於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範圍。實施例2:化合物3,4-丙酮叉奎尼酸內酯的製備反應瓶中,加入奎尼酸(500mg,2.6mmol),無水硫酸鈉(2.5g,17.6mmol),15mL無水丙酮,攪拌數分鐘,再向反應瓶中滴加3微升濃硫酸,加熱回流5小時。冷卻到室溫,加入碳酸氫鈉調節pH約為7,抽濾除去不溶物,濾液濃縮。脫溶所得固體分散在3毫升氯仿和3毫升蒸餾水中,水層再用氯仿萃取3次(5毫升x3),合併所有有機相,用水洗,飽和食鹽水洗滌數次,無水硫酸鈉乾燥。減壓蒸餾除去溶劑得白色固體,在乙酸乙酯中重結晶得白色粉末350mg,產率為63.2%。熔點120122。C。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氖代甲醇)51.29(3H,s),1.46(3H,s),2.002.49(4H,m),4.27(1H,dd),4.50(1H,m),4.65(1H,dd)。實施例2:化合物5-羥基-3,4-丙酮叉奎尼酸的製備在15mL的二頸瓶中加入丙酮叉保護的奎尼酸內酯(100mg,0.47mmol),溶解在5mL二氧六環中,滴加稀氫氧化鈉溶液一滴,於室溫下反應5小時。減壓蒸去溶劑,氬氣保護置於乾燥器中待用。產率為90.5%。實施例3:化合物1I-a[5-氧-(4-甲氧基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的製備向反應瓶中加入對甲氧基苯甲酸(90mg,0.58mmo1),羰基二咪唑(190mg,1.17mmo1),無水四氫呋喃8mL,加熱回流反應2小時,再向其中加入5-羥基-3,4-丙酮叉奎尼酸(109mg,0.47mmol),1,8-二氮雜雙環[5,4,0]11烷-7-烯(DBU)(90mg,0.58mmo1),整個溶液在回流反應8小時。脫溶得到淡黃色粘稠狀固體,經HPLC分離得到白色固體63mg,產率為36.4%。熔點8384°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75;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氖代甲醇)S1.34(3H,s),1.41(3H,s),2.162.36(4H,m),3.93(3H,s),4.26(1H,dd),4.55(1H,m),4.98(1H,dd),7.04(2H,s),8.06(2H,s)。下面列出表一中各化合物的理化數據化合物II-b:白色固體,熔點79~80°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48;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氖代甲醇)S1.39(3H,s),1.45(3H,s),2.09~2.43(4H,m),4.19(1H,dd),4.38(1H,m),5.06(1H,dd),7.30(1H,m),7.46(1H,d),7.91(1H,d),8.03(1H,s)。化合物II-c:白色固體,熔點68~70°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15;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氖代甲醇)S1.38(3H,s),1.50(3H,s),2.18-2.46(4H,m),3.78(1H,dd),4.10(1H,m),4.93(1H,dd),6.56(1H,s),7.06(2H,s)。化合物II-d:白色固體,熔點90~92。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41;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氖代甲醇)S1.41(3H,s),1.53(3H,s),2.50~2.69(4H,m),3.98(1H,dd),4.33(1H,m),5.37(1H,dd),7.50(2H,s),7.65(2H,s)。化合物II-e:白色固體,熔點75~77°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43;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氖代甲醇)S1.33(3H,t),1.40(3H,s),1.56(3H,s),2.062.22(4H,m),3.75(1H,dd),3.98(2H,q),4.12(1H,m),5.23(1H,dd),7,00(1H,s),7.13(1H,s),7.37(1H,s),7.98(1H,s)。化合物II-f:白色固體,熔點96~98。C,Rf(氯仿/甲醇/甲酸50/2/h0.34;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氘代甲醇)S1.36(3H,s),1.53(3H,s),2.162.36(4H,m),3.78(1H,dd),4.13(1H,m),5.21(1H,dd),8.29(2H,s),8.40(2H,s)。實施例9:化合物I-a[5-氧-(4-甲氧基苯甲醯)-奎尼酸]的製備在二頸瓶中加入化合物II-a[5-氧-(4-甲氧基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50mg,0.136mmol),加入5mL四氫呋喃,再滴加lmLlN鹽酸,在室溫下反應72小時,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食鹽飽和,用氯仿萃取,合併氯仿層用大量水洗,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經HPLC分離得到白色固體26mg,產率為58.7%。熔點120~123°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29;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氖代甲醇)S2.162.36(4H,m),3.90(3H,s),3.78(lH,dd),4.10(1H,m),4.93(1H,dd),7.04(2H,s),8.06(2H,s)。根據實施例9相同的方法製備得到表二所示實施例10-16化合物表二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下面列出表二中各化合物的理化數據:化合物I-b:白色固體,熔點109~110°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23;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氖代甲醇)52.09~2.28(4H,m),3.93(1H,dd),4.09(1H,m),4.93(1H,dd),7.32(1H,m),7.49(1H,d),7.89(1H,d),8.04(1H,s)。化合物I-C:白色固體,熔點90~92°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氘代甲醇)S2.162.36(4H,m),3.78(1H,dd),4.10(1H,m),4.93(1H,dd),6.56(1H,s),7.06(2H,s)。化合物I一d:白色固體,熔點132~135°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28;核磁共振氫i普(400MHz,氖代甲醇)S2.502.69(4H,m),3.98(1H,dd),4.33(1H,m),5.17(1H,dd),7.52(2H,s),7.64(2H,s)。化合物I一e:白色固體,熔點8588°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29;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氘代甲醇)S1.33(3H,t),2.062.22(4H,m),3.75(1H,dd),3.98(2H,q),4.12(1H,m),4.93(1H,dd),7.00(1H,s),7.13(1H,s),7.37(1H,s),7.98(1H,s)。化合物I-f:白色固體,熔點100~103°C,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19;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氘代甲醇)S2.16-2.36(4H,m),3.78(lH,dd),4.10(1H,m),4.93(1H,dd),8.28(2H,s),8.36(2H,s)。化合物I-g:白色固體,熔點143145TX氯仿);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24;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氘代甲醇)52.13~2.93(4H,m,H-2,6),3.85(1H,dd,H-4),3.88(3H,s,C00CH3),3.91(1H,m,H-5),4.27(1H,ddd,H-3),9.19(2H,s,H-2',6'),9.25(1H,s,H-4')。化合物I-h:白色固體12mg,熔點148~150°C(氯仿);Rf(氯仿/甲醇/甲酸=50:2:1):0.28;核磁共振氫譜(400MHz,氖代甲醇)52.10~3.08(4H,m,H-2,6),3.46(1H,dd,H-4),3.75(1H,m,H-5),3.82(3H,s,COOCH3),4.12(1H,ddd,H-3),7.41(2H,d,J=8.8Hz,H-3',5'),7.98(2H,d,J=8.8Hz,H國2',6')。本發明的式I和式II化合物或其可藥用鹽具有抑制B型肝炎病毒(HBV)複製,降低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達的功能;可以用於治療相關的B肝病毒感染性疾病。該藥物可以與藥學上常用的輔料或載體結合,用製藥領域中的常規技術製備得到具有抗病毒活性從而可以用於防治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藥物組合物。上述各類藥物組合物可以採用注射劑、片劑、膠囊劑、氣霧劑、栓劑、膜劑、滴丸劑、外用搽劑、軟膏劑等劑型藥物。本發明的化合物i和化合物n或其可藥用鹽可以與現已上市的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藥物如拉米呋啶(lamivuding)、阿德福韋及其二匹伏酯(adevovir/adevovirdipivoxil)、恩替卡韋(entecavir)、恩曲他濱(emtricitabine)、克來福定(clevudine)、泛昔絡韋(famciclovir)、洛布卡韋(lobucavir)、幹擾素(IFN)等聯合使用,製備得到具有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藥物或者保健品。上述各類藥物組合物或者保健品均可以採用注射劑、片劑、膠囊劑、氣霧劑、栓劑、膜劑、滴丸劑、外用搽劑、軟膏劑等劑型藥物。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實質,下面分別用藥理實施例的形式簡述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對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對B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抑制試驗的藥理實驗結果,說明其在抗病毒藥物開發領域中的用途。藥理實施例給出了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的部分活性數據。同樣必須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是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根據本發明的實質對本發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於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範圍。藥理實施例1:化合物I-c對HepG2.2.15細胞分泌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抑制作用1.1細胞培養將HepG2.2.15細胞培養於含10%滅活胎牛血清,100U/ml青黴素和100pg/ml鏈黴素,100pg/mlG418的DMEM培養基中,置37。C,5%C02,100%相對溼度的培養箱中培養。1.2採用MTT法測定化合物I-c對HepG2.2.15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取對數生長期的HepG2.2.15細胞,用培養基將細胞稀釋成1X105/ml,接種於96孔細胞培養板,每孔100微升,在37。C,5%C02,100%相對溼度的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後加入用培養基稀釋的化合物I-c,濃度分別為100(ig/ml,20pg/ml,和"ig/ml,每孔200微升,每個濃度設三個復孔,置於37°C,5%C02,100%相對溼度的培養箱中培養,培養72小時後,每孔加入5mg/mlMTT試劑IO微升,繼續培養4小時,棄去培養基,每孔加入DMSO200微升,用振蕩器振蕩20分鐘,在570nm波長下用酶標儀測定OD值。以只加培養基的培養孔為對照孔。實驗重複三次。抑制率(%)=(對照孔OD值-實驗組OD值)/對照孔OD值X100。/。測定化合物I-c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抑制作用。取對數生長期的HepG2.2.15細胞,用培養基將細胞稀釋成1X105/ml,接種於96孔細胞培養板,每孔100微升,在37'C,5%C02,100%相對溼度的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後加入用培養基稀釋的化合物I-c化合物,濃度分別為100(ag/ml,20ng/ml禾口4pg/ml,每孔200微升,每個濃度設三個復孔,置於37。C,5%C02,100%相對溼度的培養箱中培養,每4天換含相同濃度樣品的培養基,將同一樣品同一濃度的換出的培養基等體積混勻,作為待測樣品。用酶聯反應ELISA試劑盒測定培養基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濃度,以P/N表示;以拉米呋啶(3-TC)為陽性對照。1.3實驗結果實驗結果如表三所示,化合物I-c有顯著的抑制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作用。其對HepG2.2.15細胞的生長無明顯抑制作用,但對HepG2.2.15細胞分泌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高、中、低劑量下抑制活性都高於拉米呋啶。表三.化合物I-c對HepG2.2.15分泌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抑制率(%)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a表示無抑制活性。1.4結果說明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抑制率是判斷B型肝炎病毒感染重要標誌,有效抑制HBsAg分泌並使HBsAg反應轉陰是治療B型肝炎的目標之一。化合物1-c在第八天對HepG2.2.15細胞分泌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可預期發展為降低B型肝炎表面抗原、控制病毒性B型肝炎症狀的藥物。藥理實施例2:II-c對HepG2.2.15細胞分泌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抑制作用2.1細胞培養將HepG2.2.15細胞培養於含10%滅活胎牛血清,100U/ml青黴素和100嗎/ml鏈黴素,100|ig/mlG418的DMEM培養基中,置37t:,5%C02,100%相對溼度的培養箱中培養。2.2採用MTT法測定化合物II-c對H印G2.2.15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取對數生長期的HepG2.2.15細胞,用培養基將細胞稀釋成1X105/ml,接種於96孔細胞培養板,每孔100微升,在37。C,5%C02,100%相對溼度的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後加入用培養基稀釋的化合物II-c,濃度分別為100pg/ml,20嗎/ml,和4ng/ml,每孔200微升,每個濃度設三個復孔,置於37。C,5%C02,100%相對溼度的培養箱中培養,培養72小時後,每孔加入5mg/mlMTT試劑10微升,繼續培養4小時,棄去培養基,每孔加入DMSO200微升,用振蕩器振蕩20分鐘,在570nm波長下用酶標儀測定OD值。以只加培養基的培養孔為對照孔。實驗重複三次。抑制率(%)=(對照孔OD值-實驗組OD值)/對照孔OD值X100。/。。測定化合物II-c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抑制作用,方法同藥理實施例l,以拉米呋啶(3-TC)為陽性對照。2.3實驗結果實驗結果如表四所示,化合物II-c有顯著的抑制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作用。其對HepG2.2.15細胞的生長無明顯抑制作用,但對HepG2.2.15細胞分泌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高、中、低劑量下抑制活性都高於拉米呋啶。表四.化合物II-c對HepG2.2.15分泌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抑制率(%)樣品編號濃度^g/mL)第4天第8天10027.6845.92II-c2019.2124.044嚴8.3310012.1211.373-TC20//4//表示無抑制活性。2.4結果說明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抑制率是判斷B型肝炎病毒感染重要標誌,有效抑制HBsAg分泌並使HBsAg反應轉陰是治療B型肝炎的目標之一。化合物II-c在第八天對HepG2.2.15細胞分泌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可預期發展為降低B型肝炎表面抗原、控制病毒性B型肝炎症狀的藥物。藥理實施例3:化合物II-c對H印G2.2.15細胞分泌的B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抑制作用3.1儀器與試劑PE7700自動螢光PCR儀,美國PerkinElmer公司生產;HBVDNA螢光定量檢測試劑盒由中山醫科大學達安基因診斷中心提供,胎牛血清、DMEM、G418、胰蛋白酶均購自Gibco公司。3.2細胞培養將HepG2.2.15細胞接種於DMEM培養液(含10%胎牛血清,380ug/mLG418),置5%C0237。C培養箱中培養,具體方法同藥理實施例1。3.3採用MTT法測定化合物II-c對HepG2.2.15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方法同藥理實施例l。3.4測定化合物I1-c對B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複製的抑制作用取對數生長期的HepG2.2.15細胞,用培養基將細胞稀釋成1X105/ml,接種於96孔細胞培養板,每孔100微升,在37。C,5%C02,100%相對溼度的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後加入用培養基稀釋的化合物II-c,濃度分別為100pg/ml,20jig/ml和4pg/ml,每孔200^1,每個濃度設三個復孔,置於37*€,5%(202,100%相對溼度的培養箱中培養,每4天換含相同濃度樣品的培養基,將同一樣品同一濃度的換出的培養基等體積混勻,作為待測樣品。第8天時用HBVDNA定量PCR儀測定培養基中HBVDNA濃度。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50微升反應體積中含30微升反應緩衝液,5微升氯化鎂,5微升引物和探針,7微升樣品處理上清液和3微升Taq酶。各反應管放入PCR儀中,按下列條件擴增92°C2分鐘預變性,然後按93i:45秒—55°C120秒,共40個循環。反應結束後,由自動分析軟體計算出結果。以拉米呋啶(3-TC)為陽性對照,實驗結果說明於表五。結果顯示,化合物II-c具有強效的抑制B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複製的作用。表五.化合物II-c對HepG2.2.15脫氧核糖核酸的百分抑制率以及第12天對細胞生長的百分抑制率樣品編號濃度(pg/mL)HBVDNA抑制率(%)12天的MTT(%)8天12天化合物n-c10038.8661.6610.212025.5141.077.27422.2027.773.34拉米呋啶10081.2583.569.772072.8576.316.13437.2737.814.223.5試驗結果說明第八天和第十二天化合物II-c對HBVDNA均顯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雖然比陽性對照藥品拉米呋啶對HBVDNA的抑制活性要弱,但屬於有較強活性的HBVDNA抑制劑。3.6結論化合物II-c能顯著抑制HBVDNA的複製,可以預期發展成為治療病毒性B型肝炎疾病的藥物。18權利要求1.一種5-氧-苯甲醯奎尼酸類化合物I及其可藥用的鹽,其特徵是具有以下結構式其中取代基R1′,R2′,R3′,R4′和R5′相同或不同,分別選自氫、羥基、滷素、巰基、硝基、氰基、含1~8個碳的烷基、含1~8個碳的烷氧基、含1~8個碳的烷胺基、1~15碳的不飽和烴基、1~15碳的不飽和烴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氧基、含1~8個碳的醯氧基、或含1~8個碳的烷氧烷氧基;其條件是當R1′和R5′同時為氫時,R2′,R3′,R4′不能同時是羥基;當R1′,R2′,R4′和R5′同時為氫時,R3′不能是羥基或是苄氧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I及其可藥用的鹽,其特徵是選自下列化合物I-a.5-氧-(4-甲氧基苯甲醯)-奎尼酸;I-b.5-氧-(3-氯苯甲醯)-奎尼酸;I~c.5-氧-(3,5-二羥基苯甲醯)-奎尼酸;I-d.5-氧-(4-溴苯甲醯)-奎尼酸;5-氧-(2-乙氧基苯甲醯)-奎尼酸;I-f.5-氧-(4-硝基苯甲醯)-奎尼酸;I-g.5-氧-(3,5-二硝基苯甲醯)-奎尼酸;I-h.5-氧-(4-氯苯甲醯)-奎尼酸;3.—種5-氧-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類化合物II及其可藥用的鹽,其特徵是具有以下結構式R4'II其中取代基Ri',R2',R3',R4鄰R5'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別選自氫,羥基,滷素,巰基,硝基,氰基,含18個碳的垸基,含18個碳的垸氧基,含18個碳的垸胺基,1~15個碳的不飽和烴基,1~15個碳的不飽和烴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氧基,含18個碳的醯氧基,含18個碳的烷氧烷氧基;其條件是當R,'和R5'同時為氫時,R2',R3',R4'不能同時是羥基;當R,',R2',R4鄰R同時為氫時,R3'不能是羥基或是苄氧基。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n,其特徵是選自下列化合物II-a.5-氧-(4-甲氧基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II-b.5-氧-(3-氯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II-c.5-氧-(3,5-二羥基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II-d.5-氧-(4-溴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II-e.5-氧-(2-乙氧基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II-f.5-氧-(4-硝基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5-氧-苯甲醯奎尼酸類化合物及其可藥用鹽在製備抗乙型病毒性肝炎藥物中的應用。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5-氧-苯甲醯-3,4-丙酮叉奎尼酸及其可藥用鹽在製備抗乙型病毒性肝炎藥物中的應用。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藥物,其特徵是所述藥物的製劑形式為注射劑、片劑、膠囊劑、氣霧劑、栓劑、膜劑、滴丸劑、外用搽劑,控釋或緩釋劑或納米製劑中的一種。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5-氧-苯甲醯奎尼酸類化合物I及其可藥用的鹽,所述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具有抑制B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複製和降低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表達功能,具有抗病毒活性,可用於製備治療相關的B肝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藥物。本發明化合物I的結構通式為上式。文檔編號A61K31/343GK101318904SQ20081006301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申請日期2008年7月4日優先權日2008年7月4日發明者於榮敏,張麗娟,蘇曾,楊雷香,王曉雨,驊白,胡利紅,昱趙,郝小江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