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08:39:55

本實用新型涉及低壓配電系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
背景技術:
在低壓配電系統領域,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能夠檢測剩餘電流,並將剩餘電流值與基準值比較,當剩餘電流值超過基準值時,其主電路觸頭的機械開關電器即斷開,在提高用電安全和防止用電人員安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一般由以下結構組成,其包括斷路器殼體、設置在斷路器殼體內部的電路及機械機構,電子組件板以及電子組件板罩殼;其中電子組件板作為剩餘電流採集和放大的重要部件,由於是由許多精密電子元器件組成的,因此需要裝在一個起保護作用的電子組件板罩殼內;再者,精密電子元器件在長時間工作狀態下,已發生高溫燒損,因此電子組件板罩殼需具有良好的通風散熱功能。
目前,常見使用的電子組件板罩殼在斷路器中的安裝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電子組件板罩殼的兩邊各打一枚自攻螺絲,這種方式能將其相對穩定的緊固在斷路器基座上,但是,裝配時操作相對繁瑣,成本相對較高;第二種為在罩殼的一端打一枚自攻螺絲,此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難度與成本,但是仍然相對繁瑣,且穩固性也相應下降;
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斷路器殼體和電子組件板罩殼的結構改進,使得斷路器殼體安裝更加簡便,成本更加低廉,穩固性和散熱效果更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簡便,且穩固性和散熱效果更佳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所述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其包括斷路器殼體以及設置在所述斷路器殼體內部的電子組件板罩3,電子組件板罩3內設有電子組件板,所述斷路器殼體包括基座1以及與所述基座配合使用的蓋體2;所述基座1左側壁設置有至少一個定位裝置11,所述定位裝置11包括擋塊111以及設置在所述擋塊111和基座1的側壁之間的連接筋113,所述連接筋113兩側設置定位槽114;所述蓋體2側壁內設置至少一條用於抵住所述電子組件板罩3上部的定位筋21;所述電子組件板罩3包括至少一個設置於其左側壁下部的與定位裝置11配合的定位孔31、設置於所述電子組件板罩3前側壁的線孔32,以及設置於所述電子組件板罩3前、後側壁的散熱柵33,設置在所述電子組件板罩3前、後側壁的散熱柵33形成一條與斷路器殼體的輸入接線側到輸出接線側相一致的散熱通路;所述電子組件板罩3通過定位孔31插接在定位裝置11的定位槽114內,蓋體2與基座1固定連接時所述定位筋21壓在電子組件板罩3上。
作為優選的,所述定位裝置11上部設置避讓電子組件板的斜面112。
作為優選的,所述定位裝置11與所述基座1為一體式注塑結構。
作為優選的,所述定位裝置11上部設置方便所述定位孔31與之配合的導引斜面115。
作為優選的,所述連接筋113的寬度與所述定位孔31的寬度相匹配;所述連接筋113的高度與所述定位孔31的高度相匹配;所述連接筋113的長度與所述定位孔31的深度相匹配;所述擋塊111的高度大於連接筋113的高度。
作為優選的,所述蓋體2輸入接線側和輸出接線側的側壁上均設置通風柵。
作為優選的,所述定位孔31為U型定位孔,U型定位孔的頂部為圓弧形。
作為優選的,所述的線孔32設置在電子組件板罩3的前側板上,位於電子組件板罩3的前側板與右側板交界處。
作為優選的,所述蓋體2內部設置一條豎直連接筋,連接筋下端連接一條與豎直連接筋垂直連接的橫向連接筋,二者呈T型結構,豎直連接筋和橫向連接筋構成定位筋21,橫向連接筋可抵住電子組件板罩上部。
本實用新型的斷路器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定位裝置與定位孔配合使用,在水平方向上對電子組件板罩進行固定,定位筋從上部壓住電子組件板罩,從而實現豎直方向的固定,達到電子組件板罩以及其中的電子組件板的全方位固定,避免電子組件板在運輸及使用中受外力影響而損傷;電子組件板罩的前、後側壁均設置散熱柵,且形成了與斷路器殼體相一致的散熱通路,使得其散熱效果更好,從而有效地降低電子組件板罩內的溫度,避免元器件因溫度過高而失效。此外,所述擋塊上部設置斜面,有效節省電子組件板罩的內部空間,也降低了擋塊與電子組件板的接觸機率;限位裝置上部設置方便定位孔與之配合的導引斜面,使得電子組件板罩的安裝更加便捷;限位裝置與基座採用一體式注塑結構,也有效的簡化了產品加工程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斷路器殼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基座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基座的A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子組件板罩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蓋體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標記均為:1基座、11定位裝置、111擋塊、112斜面、113連接筋、114定位槽、115導引斜面、2蓋體、21定位筋、3電子組件板罩、31定位孔、32線孔、33散熱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至6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殼體的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殼體不限於以下實施例的描述。
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包括斷路器殼體以及設置在斷路器殼體內部的電子組件板罩3,電子組件板罩3內設有電子組件板,所述斷路器殼體包括基座1以及與基座1配合使用的蓋體2;所述電子組件板罩3位於斷路器殼體內部一角處,其具有開口的下部與基座1的底面緊密配合,其左側壁與基座1的左側壁緊貼,通過電子組件板罩3上的定位孔31插接在基座1的左側壁的定位裝置11上;蓋體2與基座1固定連接時設置於蓋體2內部的定位筋21下部抵住電子組件板罩3的上部(圖中未示出);所述定位裝置11與定位筋21配合,將電子組件板罩3牢固的固定;在斷路器殼體內部設置有互感器,電子組件板與穿過互感器的各相接線片電連接,電子組件板罩3與互感器平行設置。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構成本實用新型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的各構成部分進行一一描述;
如圖3和4所示,所述基座1內部設置一個與其為一體式注塑結構的定位裝置11,定位裝置11包括擋塊111以及設置在擋塊111和基座1的側壁之間的連接筋113,所述連接筋113兩側設置定位槽114。優選的,擋塊111上部設置避讓電子組件板的斜面112;在定位裝置11上部還設置有方便定位孔31與之配合的導引斜面115。所述擋塊111的高度等於或略大於連接筋113的高度,擋塊111寬度大於連接筋113的寬度;所述連接筋113兩側設置定位槽114,連接筋113的寬度、高度和長度分別與定位孔31的寬度、高度和深度相匹配,如此,方可實現定位孔31和定位裝置11的緊密配合,避免電子組件板罩3在使用或運輸過程中發生晃動,進一步的,斜面112的存在也節約了電子組件板罩3內部的空間,有效降低本實用新型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在使用或運輸過程中電子組件板和定位裝置發生碰撞的機率。
在安裝所述電子組件板罩3時,只需將定位孔31對準連接筋113,並使電子組件板罩3的左側壁與基座1的側壁緊貼下行,在導引斜面115的輔助下,即可輕鬆實現定位孔31和定位裝置11的配合,從而實現電子組件板罩3在水平方向的固定;
如圖6所示,所述蓋體2內部設置兩條與其為一體式注塑結構的定位筋21,定位筋21為均勻長條,在蓋體2輸入接線側和輸出接線側的側壁上均設置通風柵,形成本實用新型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的風路,從而高效散失內部熱量。
當然,定位筋21不限於兩條,可以為一條或者,更多條。例如,所述蓋體2內部設置一條與其一體式注塑結構的定位筋,定位筋為均勻長條,在本實用新型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中,定位筋的下部抵住電子組件板罩左側上部的中間位置;或者,所述蓋體2內部設置一條豎直連接筋,連接筋下端連接一條與之垂直連接的橫向連接筋,二者呈T型結構,豎直連接筋和橫向連接筋構成定位筋21,所述豎直連接筋和橫向連接筋與蓋體2均為一體式注塑結構,在本實用新型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中,橫向連接筋將抵住電子組件板罩左側上部。
如圖5所示,所述電子組件板罩3包括一個設置於其左側壁下部中間位置的定位孔31、設置於電子組件板罩3前側壁下部與右側板交界處的線孔32,以及設置於電子組件板3前、後側壁上部的散熱柵33;所述定位孔31為U型定位孔,其上部為圓弧形,在其與定位裝置11的配合中,允許連接筋113的高度存在一定範圍的尺寸工差,從而使得定位孔31和連接筋113的配合更加協調;或者所述定位孔31為矩形定位孔,該孔的高度略高於連接筋113的高度以符合上述目的;每一個所述散熱柵33包括至少3條散熱孔,以保證電子組件板罩3的散熱效果;尤其是,設置在電子組件板3前、後側壁上部的散熱柵33形成一條散熱通路,該通路與設置在蓋體2輸入接線側和輸出接線側的側壁上的通風柵所形成的風路相一致,此舉有利於利用外界自然空氣流動帶走電子組件板罩3內部的熱量,從而有效控制電子組件板罩3內部的溫度,防止電子組件板上的電子器件因溫度過高而失效;所述線孔32設置更加靠近斷路器殼體的中央位置,為本實用新型的剩餘電流動作斷路器的布線提供便捷。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