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01:48:55 2
專利名稱: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隧道施工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
背景技術:
目前,在隧道的施工中,需要在隧道的斷面上分兩次鋪設無防布和防水板,已達到防止巖層中的水向隧道內滲漏的目的,國內外大多採用腳手架來施工,這一系列得施工方式都很難滿足施工的要求和加速施工的進度,同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勞動強度大,效益低下,故綜合經濟利益低;當然隧道防水板的鋪設方法一般還有三種,1、錨釘固定法(熱熔墊錨固焊接);2、掛設塑料防水板的無錨釘鋪設法;3、暗扣繫結掛設法(系帶懸吊法);這三種方法的共同點就是防水板的吊掛都是也採用人工把防水板貼到初期支護表面,勞動強度相當大且費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快速實現隧道鋪設防水板的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包括拱形架、門架和行走輪架,所述門架由支撐、立柱和斜支架組成,所述拱形架的下部設有所述支撐,該支撐下部的兩端分別設有所述立柱,在所述支撐和立柱之間通過所述斜支架固定,所述行走輪架上設有電機、減速機和車輪,其中電機與減速機連接,所述減速機通過鏈條與所述車輪連接,所述立柱經螺栓固定在所述行走輪架上,其要點是所述拱形架由上部拱形架以及分別鉸接在該上部拱形架兩端的左下部拱形架和右下部拱形架構成,在所述左下部拱形架和靠近該左下部拱形架的所述立柱之間連接有左液壓千斤頂,在所述右下部拱形架和靠近該右下部拱形架的所述立柱之間連接有右液壓千斤頂,在所述拱形架上均有安裝有若干滑輪, 在該拱形架上設有掛塊,該掛塊通過鋼絲繩與卷揚機相連,並所述鋼絲繩經過所述滑輪連接所述卷揚機,所述卷揚機設置在所述左下部拱形架和靠近該左下部拱形架的所述立柱之間。採用以上結構,將拱形架設置成上部拱形架、左下部拱形架和右下部拱形架構成, 在所述左下部拱形架和靠近該左下部拱形架的所述立柱之間連接有左液壓千斤頂,在所述右下部拱形架和靠近該右下部拱形架的所述立柱之間連接有右液壓千斤頂,如此,可以根據隧道的結構調節左液壓千斤頂和右液壓千斤頂,從而使得左下部拱形架和右下部拱形架向外擴張或者向內收縮,故而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夠適用範圍廣,同時,在掛塊上夾緊防水板,卷揚機工作,卷揚機帶動鋼絲繩,從而使鋼絲繩帶動掛塊在拱形架上運行,從而使得防水板鋪設在整個拱形架上,再對防水板進行固定後,電機工作,本實用新型就會移動,進行下一段隧道中防水板的鋪設。在所述上部拱形架與左下部拱形架的鉸接處以及所述上部拱形架與右下部拱形架的鉸接處分別固定有第一過渡鋼板和第二過渡鋼板,所述第一過渡鋼板和第二過渡鋼板均呈「L」字形結構,所述第一過渡鋼板一部固定在所述右下部拱形架上,另一部與所述右下部拱形架平行,所述第二過渡鋼板一部固定在所述上部拱形架上,另一部與所述上部拱形架平行。採用以上結構,在左下部拱形架和右下部拱形架向內回縮過程中,拱架鉸接點處會產生一個1公分的縫隙,這個縫隙可能會對防水板的吊掛產生影響,比如掛塊被縫隙卡住、 防水板被縫隙損壞等,為此,在鉸接點的設置了第一過渡鋼板和第二過渡鋼板,故而能夠實現掛塊的可靠通過以及防水板不會被卡住。在所述上部拱形架兩端以及左下部拱形架和右下部拱形架的上端均設有支耳,位於所述上部拱形架兩端的支耳分別與位於所述左下部拱形架和右下部拱形架上端的支耳經銷子進行連接,採用以上結構,能夠可靠的實現各拱形架的鉸接。為了方便對鋪設的防水板進行固定,在所述門架一側固定有組合爬梯。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採用能夠實現隧道內防水板鋪設的自動化,提高了防水板鋪設的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具有成本低、結構簡單、可靠性好、易於推廣等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橫斷面結構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縱斷面結構意圖;圖3為圖1中A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請參見圖1、圖2和圖3 —種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包括拱形架1、門架2和行走輪架3,所述門架2由支撐加、立柱2b和斜支架2c組成,所述拱形架1的下部設有所述支撐加,該支撐加下部的兩端分別設有所述立柱2b,在所述支撐加和立柱2b之間通過所述斜支架2c固定,所述行走輪架3上設有電機3a、減速機北和車輪3c,其中電機3a與減速機北連接,所述減速機北通過鏈條3d與所述車輪3c連接,所述立柱2b經螺栓固定在所述行走輪架3上,所述拱形架1由上部拱形架Ia以及分別鉸接在該上部拱形架Ia兩端的左下部拱形架Ib和右下部拱形架Ic構成,在所述左下部拱形架Ib和靠近該左下部拱形架Ib的所述立柱2b之間連接有左液壓千斤頂4,在所述右下部拱形架Ic和靠近該右下部拱形架Ic的所述立柱2b之間連接有右液壓千斤頂5,在所述拱形架1上均有安裝有若干滑輪6,在該拱形架1上設有掛塊7,該掛塊7通過鋼絲繩8與卷揚機9相連,並所述鋼絲繩 8經過所述滑輪6連接所述卷揚機9,所述卷揚機9設置在所述左下部拱形架Ib和靠近該左下部拱形架Ib的所述立柱2b之間。在圖1和圖3中還可以看出在所述上部拱形架Ia與左下部拱形架Ib的鉸接處以及所述上部拱形架Ia與右下部拱形架Ic的鉸接處分別固定有第一過渡鋼板10和第二過渡鋼板11,所述第一過渡鋼板10和第二過渡鋼板11均呈「L」字形結構,所述第一過渡鋼板10 —部固定在所述右下部拱形架Ic上,另一部與所述右下部拱形架Ic平行,所述第二過渡鋼板11 一部固定在所述上部拱形架Ia上,另一部與所述上部拱形架Ia平行;在所述上部拱形架Ia兩端以及左下部拱形架Ib和右下部拱形架Ic的上端均設有支耳12,位於所述上部拱形架Ia兩端的支耳12分別與位於所述左下部拱形架Ib和右下部拱形架Ic上端的支耳12經銷子進行連接。請參見圖2 在所述門架2 —側固定有組合爬梯1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如將汽車輪胎代替軌輪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包括拱形架(1)、門架(2)和行走輪架(3),所述門架 (2)由支撐(2a)、立柱(2b)和斜支架(2c)組成,所述拱形架(1)的下部設有所述支撐(2a), 該支撐(2a)下部的兩端分別設有所述立柱(2b),在所述支撐(2a)和立柱(2b)之間通過所述斜支架(2c )固定,所述行走輪架(3 )上設有電機(3a)、減速機(3b )和車輪(3c ),其中電機(3a)與減速機(3b )連接,所述減速機(3b )通過鏈條(3d)與所述車輪(3c )連接,所述立柱(2b)經螺栓固定在所述行走輪架(3)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拱形架(1)由上部拱形架(Ia) 以及分別鉸接在該上部拱形架(la)兩端的左下部拱形架(lb)和右下部拱形架(Ic)構成, 在所述左下部拱形架(Ib)和靠近該左下部拱形架(Ib)的所述立柱(2b)之間連接有左液壓千斤頂(4),在所述右下部拱形架(Ic)和靠近該右下部拱形架(Ic)的所述立柱(2b)之間連接有右液壓千斤頂(5 ),在所述拱形架(1)上均有安裝有若干滑輪(6 ),在該拱形架(1)上設有掛塊(7 ),該掛塊(7 )通過鋼絲繩(8 )與卷揚機(9 )相連,並所述鋼絲繩(8 )經過所述滑輪 (6 )連接所述卷揚機(9 ),所述卷揚機(9 )設置在所述左下部拱形架(Ib)和靠近該左下部拱形架(Ib )的所述立柱(2b )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其特徵在於在所述上部拱形架 (Ia)與左下部拱形架(Ib)的鉸接處以及所述上部拱形架(Ia)與右下部拱形架(Ic)的鉸接處分別固定有第一過渡鋼板(10)和第二過渡鋼板(11),所述第一過渡鋼板(10)和第二過渡鋼板(11)均呈「L」字形結構,所述第一過渡鋼板(10) —部固定在所述右下部拱形架 (Ic)上,另一部與所述右下部拱形架(Ic)平行,所述第二過渡鋼板(11) 一部固定在所述上部拱形架(Ia)上,另一部與所述上部拱形架(la)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其特徵在於在所述上部拱形架(la)兩端以及左下部拱形架(lb)和右下部拱形架(Ic)的上端均設有支耳(12),位於所述上部拱形架(la)兩端的支耳(12)分別與位於所述左下部拱形架(Ib)和右下部拱形架 (Ic)上端的支耳(12)經銷子進行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門架(2)—側固定有組合爬梯(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隧道防水板自動吊掛臺車,包括拱形架、門架和行走輪架,所述拱形架由上部拱形架以及分別鉸接在該上部拱形架兩端的左下部拱形架和右下部拱形架構成,在所述左下部拱形架和靠近該左下部拱形架的所述立柱之間連接有左液壓千斤頂,在所述右下部拱形架和靠近該右下部拱形架的所述立柱之間連接有右液壓千斤頂,在所述拱形架上均有安裝有若干滑輪,在該拱形架上設有掛塊,該掛塊通過鋼絲繩與卷揚機相連,並所述鋼絲繩經過所述滑輪連接所述卷揚機,所述卷揚機設置在所述左下部拱形架和靠近該左下部拱形架的所述立柱之間。本實用新型的採用能夠實現隧道內防水板鋪設的自動化,提高了防水板鋪設的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E21D11/04GK202090925SQ20112019796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4日
發明者胡家玲, 範曉春 申請人: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