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燒傷、燙傷特效藥膏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3:43:20 1
專利名稱:一種燒傷、燙傷特效藥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外傷的中醫藥領域,具體說是一種燒傷、燙傷特效藥膏,適用於各種原 因引起的燒傷、燙傷創面,以及外科小面積皮膚缺損之創面。
背景技術:
燒傷、燙傷是常見病,又是突發病。輕者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重者影響內臟 器官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市場上治療燒燙傷的藥物主要分西藥、中藥兩大類,各有 特點,但能治療深度燒傷、燙傷的特效藥物卻很難找到。
創面的存在是燒傷、燙傷疾患的固有特徵;創面的修復是治療燒傷燙傷的根本問題。它 不僅貫穿於燒傷、燙傷治療的全過程,還影響著病人的病理、生理變化,以及傷愈後肢體功 能和外觀、容貌的恢復等康復質量。在深度燒傷燙傷的情況下,醫生往往推薦植皮來治療深 度燒燙傷創面。植皮是一種手術治療,風險大,費用高,病人痛苦難熬,治癒後留有明顯疤 痕和色素沉著,患者往往望而卻步。所以,發明一種好的燒傷、燙傷藥膏,不僅能減輕患者 的痛苦,防止病症惡化,還能減輕疤痕,縮短治療期,節省治療費用,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 發明創造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醫療技術上的缺陷,提供一種能代替植皮治癒深度燒傷、燙傷的有效治 療方法和藥物。本品具有抗感染、痛苦少、療程短、癒合快、輕度燙傷無疤痕、使用方便, 特點。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燒傷、燙傷特效藥膏的配方含有
冰片2—12%;乳香3.5—12.5%;沒藥2.5—11.5%;凡士林25—45 %;樟丹1—12.5%;煅石 膏3—18%;麻油10—30%;蜂蠟適量;密陀僧適量;硼酸適量;其它輔助藥物。
1. 用於燒傷、燙傷前期治療的優選配方為冰片、樟丹、乳香、凡士林、麻油等。
2. 用於燒傷、燙傷中、後期治療的最佳配方為冰片、乳香、沒藥、凡士林、煅石膏、密 陀僧等。
本藥膏治療深度創面的理論依據是-
皮膚燒傷、燙傷後一般傷及表皮和真皮。深度的燒傷、燙傷創面損傷往往深達網狀層及
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其病理變化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微循環血栓形成。
皮膚深度燒傷、燙傷後立即出現三個同心圓環狀地帶,內環為凝固帶,中間環為淤滯帶, 外環為充血帶。淤滯帶的位置因燒傷、燙傷的深度不同而異,淤滯帶的發展與燒傷燙傷深度的 發展有關;淤滯帶位於真皮深層者為深二度燒傷燙傷,若淤滯帶繼續深入擴展,將引起全層皮 膚血流停止和壞死,就形成了三度燒傷、燙傷創面;反之若能改善淤滯帶的血液循環,就可 避免深二度創面向三度創面過渡。此外,淤滯帶常隨燒傷燙傷的局部條件或全身狀態及時間的 變化而變化,燒燙傷傷後4小時屬病理前期,及時採取一些有效措施可改善這一病理過程。
本發明依據上述原理,配方中的乳香,沒藥,煅石膏等有效成份具有活血、化瘀、生肌 等功效,在燒傷、燙傷早期治療使用本品,疏通和改善淤滯帶的血液循環,能復甦和激活殘 存的網狀層細胞,從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救活皮膚附屬器官—汗腺、毛囊、皮脂腺及殘剩的 上皮細胞,為創面修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扭轉創面向深度發展這一病理變化。本品在止痛、 活血、消腫、減少滲出液的基礎上,能激活殘存的上皮細胞,促使成纖維細胞大量增殖,修 復創面。使深度燒傷、燙傷患者不植皮治癒創面變成可能。
燒傷、燙傷主要的危險是創面感染,由於創面微血管栓塞,微循環障礙,臨床上通過血 液循環輸送的抗菌素等藥物很少能達到創面部位,抗體、補體、血細胞等免疫物質均不能有 效到達創面,因此,常規的藥物抗感染效果不夠理想。本藥膏在疏通微循環的同時,及抗感 染的措施控制創面感染,促進焦痂和壞死細胞組織液化,與健康組織脫離,隨換藥時清除,促 進肉芽組織生長。同時在藥膏的作用下,創面會形成乳白色、稠軟、半透明、有一定通透性 的蛋白膜,具有保護創面的功能,減少了病人痛苦,有利於創面癒合。
適應症
用於受高溫、熱液、蒸汽、火焰、硫酸等熱能和化學物質所傷的一度、二度及小面積三 度創面;也可用於外科小面積皮膚缺損之創面。
本品具有止痛、活血、消腫、生肌、止癢、抗炎、分離壞死組織、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 之功效。
本發明在修復燒傷、燙傷創面上有如下優點-
1. 止痛迅速;
2. 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塗於創面即可;
3. 與創面不粘連,解決換藥之痛苦;
4. I度及部分II度燒傷、燙傷創面使用本品後不留疤痕5. 本品成本低廉,適合大眾消費;
6. 外科小面積皮膚缺損,使用本品能迅速癒合;
7. 能治癒小面積m度燒傷、燙傷創面。
8. 經臨床800多例患者使用無毒性反應。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按如下配方
冰片7克;乳香8克;沒藥7克;樟丹8克;煅石膏8克;硼酸適量;蜂蠟適量;麻油30克、
凡士林30克、密陀僧適量。
本發明的配製方法是
1. 將上述藥物研碎、細篩;
2. 按藥物特性,先溶解凡士林和蜂蠟,再加入麻油,加熱;
3. 再加入乳香、沒藥、煅石膏、密陀僧,保溫一定時間後,冷卻至50—80'C,加入備好的冰 片、樟丹、硼酸等藥物均勻混合;
4. 滅菌、冷卻、灌裝、備用。密閉貯藏在遮光、陰涼、乾燥處。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是
本藥膏在常溫下是固體,使用時須加熱到4crc左右使藥膏呈粘稠油膏狀並散發麻油清香,
將創面作常規消毒後,將本品塗敷復蓋於創面上(藥厚度約2mm),每日更換一次,創面換 藥可以根據不同的部位和當時的溫度選擇暴露療法和包紮療法。直到創面癒合為止。
經過800多例門診治療的統計數據,分別採用包紮和暴露療法,平均治癒時間為8.98天。 治癒汽油燒傷35%面積的患者,其中深二度燒傷12%,三度燒傷3%,淺二度燒傷20%,治癒時 間為52天。由此可見,燒傷、燙傷因深度不同,面積大小不同,患者年齡不同,平均治癒時 間差別較大。
臨床典型病例
目前本發明己獲得800多個臨床治癒病例(發明人有多個治療過程的照片)。
病例一
謝狗法,男,74歲。不慎被開水燙傷小腿,在鎮衛生院輸液治療十餘天后,創面感染加重,
壞死組織覆蓋整個創面。轉入紹興市級醫院燒傷專科治療六天,診斷已屬III度燙傷,建議植 皮治療。患者拒絕植皮手術,經朋友介紹到發明人處治療,經燒傷、燙傷特效藥膏及抗感染 措施治療幾天後,壞死組織與正常組織分離,成纖維細胞逐漸增多,創面縮小,疼痛減輕, 經過45天後,創面癒合。患者非常滿意。(發明人有治療過程照片) 病例二
謝佳音,女,13個月。不慎被開水燙傷頸部、胸部及左手,燙傷面積約6%。傷後送至紹興 市級醫院燒傷專科住院治療九天,因創面感染嚴重,已屬III度燙傷,需植皮手術治療。患者 家屬拒絕植皮手術,經熟人介紹,到發明人處治療。經燒傷、燙傷特效藥膏治療後,疼痛明 顯減輕,感染控制;經過50餘日創面癒合。患者家屬非常感激。(發明人有治療過程照片) 病例三
孫海芳,女,8歲。玩火取暖時不慎被火燒傷臉部,在當地衛生院輸液治療四天後,創面化 膿,腫脹明顯,疼痛難忍。經朋友介紹至發明人處治療,當時創面屬深兩度燒傷,經燒傷、 燙傷特效藥膏及創面抗感染措施等治療,兩天後腫脹消退,壞死組織脫落,新生表皮;八天 後創面癒合(發明人有治療過程照片)。
權利要求
1. 一種燒傷、燙傷特效藥膏,其特徵在於其配方含有冰片2—12%;乳香3.5—12.5%;沒藥2.5—11.5%;凡士林25—36%;樟丹1—12.5%;煅石膏2—15%;麻油10—30%;硼酸適量;蜂蠟適量;密陀僧適量;其它輔助藥物。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燒傷、燙傷特效藥膏配方,其特徵在於用於燒傷、 燙傷前期治療的優選配方為冰片、樟丹、乳香、凡士林、麻油等。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燒傷、燙傷特效藥膏配方,其特徵在於用於燒傷、 燙傷中後期治療的最佳配方為冰片、乳香、沒藥、凡士林、煅石膏、密陀僧等。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燒傷、燙傷特效藥膏,其特徵在於其配製方法是 將藥物研碎、細篩、加工,按藥物特性,先溶解凡士林和蜂蠟,再加入麻油後加熱,再加入乳香、沒藥、煅石膏保溫一段時間後,冷卻至50—8(TC,加入備好的冰片、樟丹、硼酸等藥物均勻混合,滅菌、冷卻、灌裝、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燒傷、燙傷特效藥膏的配方和製備方法。適用於一度、二度及小面積三度創面;也可用於小面積皮膚缺損之創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抗感染、無痛苦、癒合快、無疤痕、使用方便的燒傷、燙傷特效藥膏,用來替代風險大,費用高,病人痛苦的植皮手術。本發明的配方為冰片2-12%;乳香3.5-12.5%;沒藥2.5-11.5%;凡士林25-45%;樟丹1-12.5%;煅石膏3-18%;麻油10-30%;蜂蠟適量;密陀僧適量;硼酸適量;其它輔助藥物。其配製方法是1.將上述藥物研碎、細篩;2.按藥物特性,先後加入和溶解藥物;3.滅菌、冷卻、灌裝。
文檔編號A61K33/06GK101380349SQ20081006350
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23日
發明者徐建華 申請人:徐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