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夾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11:44:00 2

本發明涉及機械工裝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快速夾緊裝置。
背景技術:
快速夾緊裝置是一種常見的機械定位和鎖定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和夾緊方便的優點,在生產加工和試驗測試等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對於傳統的快速夾緊裝置,大都存在操作複雜,夾緊費時費勁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提高夾緊效率和穩定性的快速夾緊裝置。
一種快速夾緊裝置,包括:
定位機構,包括用於承載工件的底座,設置在所述底座上並對所述工件在第一方向上定位的第一定位組件,及對所述工件在第二方向上定位的第二定位組件;及
抵緊機構,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固定座,與所述固定座滑動配合併能夠抵緊所述工件的抵緊件,及帶動所述抵緊件滑動的驅動組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驅動杆,安裝在所述驅動杆上並與所述固定座轉動連接的轉軸,及連接在所述抵緊件與所述固定座之間的彈性件;
其中,當所述驅動杆抵緊所述抵緊件並壓縮所述彈性件時,所述抵緊件遠離所述工件,當所述彈性件伸長時,所述抵緊件靠近並抵緊所述工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包括壓縮彈簧或彈性墊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杆包括能與所述抵緊件接觸的抵接部,及與所述抵接部連接的動力部,所述轉軸設置在所述動力部與所述抵接部的連接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如下中的任意一個:
所述動力部與所述抵接部成銳夾角;
所述動力部遠離所述抵接部的一端設置有手柄。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頂板,與所述頂板連接並相對設置的兩塊第一側板,與所述第一側板連接並相對設置的第二側板和第三側板,所述頂板、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二側板和所述第三側板共同圍成一個安裝腔,所述第二側板上設置有與所述抵緊件配合的滑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板的截面為l型,所述第一側板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裝部,及同時連接所述頂板和所述安裝部的連接部,所述安裝部上設置有用於安裝螺栓的腰型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如下中的任意一個:
所述第三側板與所述第一側板可拆卸連接;
所述第三側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驅動組件對應的容置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抵緊件包括與所述固定座滑動配合的滑動部,與所述滑動部連接並相對設置的兩個凸起部,及連接在所述兩個凸起部之間並能與所述驅動組件相抵緊的連杆;所述滑動部和兩個所述凸起部共同圍成一安裝槽,所述連杆位於所述安裝槽內,所述凸起部上設置有用於限制所述滑動部滑動距離的限位臺階。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組件包括與所述工件一側對應的第一固定定位塊,及與所述固定定位塊相對設置的活動定位塊;
所述第二定位組件包括與所述抵緊機構對應的第二固定定位塊。
本發明提供的快速夾緊裝置,由於夾緊裝置包括抵緊機構,抵緊機構包括固定座、抵緊件和驅動組件,只需通過帶動驅動組件運動,繼而使抵緊件抵緊或遠離工件,以實現對工件的快速夾緊,同時能對加工完畢的工件快速鬆開,在保證裝夾穩定性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了工件的裝夾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提供的夾緊裝置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示意圖;
圖3為圖1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圖1所提供的夾緊裝置中抵緊機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5為圖1所提供的夾緊裝置中抵緊機構某一視角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所提供的夾緊裝置中抵緊機構另一視角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6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6中固定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內」、「外」、「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同時參閱圖1至圖3,一種快速夾緊裝置,包括定位機構100和抵緊機構200。定位機構100包括底座110、第一定位組件120和第二定位組件130,底座110用於承載工件300,工件300可以為手機主板等。第一定位組件120從第一方向(x軸方向)對工件300進行定位,第二定位組件130從第二方向(y軸方向)對工件300進行定位。抵緊機構200與底座110連接,抵緊機構200起到對工件300的夾緊作用,抵緊機構200包括固定座210、抵緊件220和驅動組件230,固定座210安裝在底座110上,抵緊件220與固定座210滑動配合,抵緊件220用於抵緊工件300。驅動組件230帶動抵緊件220相對固定座210滑動。
當第一定位組件120和第二定位組件130對工件300定位完畢後,抵緊機構200對工件300進行夾緊。具體的,當驅動組件230帶動抵緊件220靠近並與工件300抵緊時,工件300被裝夾在夾緊裝置上,從而可以對工件300進行下一步加工,工件300加工完畢後,驅動組件230帶動抵緊進遠離工件300,夾緊裝置解除對工件300的裝夾,可以將加工完畢的工件300從夾緊裝置上轉移至下一工位。
驅動組件230可以由人工或機械動力驅動,在該夾緊裝置中,只需通過帶動驅動組件230運動,繼而使抵緊件220抵緊或遠離工件300,以實現對工件300的快速夾緊,同時能對加工完畢的工件300快速鬆開,在保證裝夾穩定性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了工件300的裝夾效率。
同時參閱圖4至圖7,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組件230包括驅動杆231、轉軸232和彈性件233。轉軸232與驅動杆231固定連接,轉軸232的中部穿設在驅動杆231上,轉軸232的兩端分別與固定座210轉動連接。彈性件233為壓縮彈簧233a,當然,彈性件233也可以為彈性墊塊,例如橡膠墊塊等。壓縮彈簧233a的一端與抵緊件220連接,壓縮彈簧233a的另一端與固定座210連接。
參閱圖4,驅動杆231包括抵接部231a和動力部231b,抵接部231a能與抵接件接觸,動力部231b與抵接部231a連接,轉軸232設在動力部231b與抵接部231a連接處。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杆231的整體輪廓為v型的彎曲結構,即動力部231b與抵接部231a相交形成銳夾角;當然,兩者可以形成直角甚至鈍角,驅動杆231也可以為非彎曲的直線型結構,即動力部231b和抵接部231a兩者基本位於同一條直線上。
參閱圖4,動力部231b遠離抵接部231a的一端設置有手柄231c,手柄231c為平板狀,當採用人工帶動驅動組件230運動時,平板狀的手柄231c具有較大的受力面積,方便操作者對驅動杆231施加作用力。
參閱圖4和圖7,驅動杆231在初始位置時,壓縮彈簧233a處於自然狀態,當在外力的作用下帶動驅動杆231的動力部231b繞轉軸232正轉、從而使驅動杆231的抵接部231a對抵緊件220施加壓力時,抵緊件220克服壓縮彈簧233a的彈力遠離工件300運動,此時,抵緊件220解除對工件300的抵緊作用,壓縮彈簧233a被壓縮在抵緊件220和固定座210之間而存儲能量。當動力部231b上的外力撤銷時,處於壓縮狀態的壓縮彈簧233a恢復原狀並釋放能量,壓縮彈簧233a推動抵緊件220靠近直至抵緊工件300,最終實現夾緊裝置對工件300的裝夾,同時,抵緊件220對驅動杆231的抵接部231a產生推力並帶動整個驅動杆231反轉至初始位置。
參閱圖4至圖7,圖9,固定座210包括頂板211、第二側板212、第三側板213和兩個第一側板214,固定座210的大致形狀為帶有空腔(安裝腔210a)且一端開口的長方體。兩塊第一側板214連接在頂板211的其中一相對兩端上,兩塊第一側板214相對並平行設置,第二側板212和第三側板213分別與頂板211的另一相對兩端對應,第二側板212和第三側板213相對並平行設置,第二側板212靠近工件300設置,第二側板212同時與頂板211和兩個第一側板214連接;第三側板213遠離工件300設置,第三側板213可以同時與頂板211和兩個第一側板214連接,也可以只與兩個第一側板214連接。
頂板211、第一側板214、第二側板212和第三側板213共同圍成一個固定座210的安裝腔210a,事實上,壓縮彈簧233a、轉軸232、驅動杆231的抵接部231a和驅動杆231動力部231b上的一部分均位於該安裝腔210a內,第二側板212上開設有滑孔212a,抵緊件220與該滑孔212a滑動配合,
第一側板214的截面為l型,第一側板214包括安裝部214b和連接部214a,連接部214a可以與頂板211垂直連接,連接部214a的上端與頂板211連接,連接部214a的下端與安裝部214b連接,安裝部214b可以與連接部214a垂直並與頂板211平行,安裝部214b沿遠離安裝腔210a的方向延伸。安裝部214b上可以設置腰型孔210b,安裝部214b與底座110採用螺栓連接,通過改變螺栓在腰型孔210b中的相對位置,可以調節安裝部214b相對工件300的距離,從而改變整個抵緊機構200相對工件300的相對距離,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可以調節抵緊機構200對工件300抵緊力的大小。
頂板211,第一側板214和第二側板212可以一體成型,第三側板213與第一側板214之間可以採用螺栓連接等可拆卸連接的方式固定,便於通過拆卸第三側板213以對抵緊機構200進行維護。當然,頂板211,第一側板214、第二側板212和第三側板213同樣可以採用一體成型的方式。第三側板213設置有容置槽213a,容置槽213a沿第三側板213的高度方向(豎直方向)延伸,驅動杆231上的動力部231b與容置槽213a配合,通過容置槽213a的限位作用,可以規範驅動杆231的運動軌跡,即保證驅動杆231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防止驅動杆231相對豎直平面產生偏轉,確保驅動杆231順利推動抵緊件220運動,避免卡滯現象發生。
參閱圖4,抵緊件220包括滑動部221、兩個凸起部222和連杆223。滑動部221與第二側板212上開設的滑孔212a配合,兩個凸起部222的一端分別與滑動部221的端部連接,凸起部222始終位於固定座210的安裝腔210a內,抵緊件220與固定座210之間可以設置兩個壓縮彈簧233a,即兩個壓縮彈簧233a的一端分別與兩個凸起部222遠離滑動部221的一端連接,兩個壓縮彈簧233a的另一端與固定座210上的第三側板213連接。
參閱圖4和圖8,滑動部221和兩個凸起部222共同圍成一安裝槽220a,該安裝槽220a可以為u型槽結構,該安裝槽220a沿滑動部221的運動方向延伸,連杆223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凸起部222連接,連杆223可以與安裝槽220a的延伸方向垂直(即連杆223橫置在安裝槽220a中),凸起部222的橫截面尺寸大於第二側板212上滑孔212a的尺寸,在抵緊件220的滑動過程中,凸起部222不能通過滑孔212a。事實上,凸起部222上設置有限位臺階222a,該限位臺階222a相對滑動部221的表面凸出一定的高度,當抵緊件220朝向工件300運動到極限位置時,凸起部222上的限位臺階222a與第二側板212的內表面相牴觸,從而阻止滑動部221在滑孔212a中向工件300方向繼續滑動,這樣可以控制抵緊件220對工件300的抵緊力。
驅動杆231上抵接部231a的端部伸入安裝槽220a中一定距離,抵接部231a的端部剛好位於連杆223靠近滑動部221的一側,即抵接部231a的端部位於連杆223、凸起部222和滑動部221所共同圍成的空間內,驅動杆231繞轉軸232順時針轉動時,抵接部231a的端部對連杆223產生朝向第三側板213的推力,在該推力的作用下,整個抵緊件220遠離工件300滑動,壓縮彈簧233a壓緊在第三側板213和抵緊件220的凸起部222之間。當壓縮彈簧233a釋放能量而伸長時,壓縮彈簧233a對抵緊件220的凸起部222產生朝向工件300的推力,繼而使連杆223推動抵緊部繞轉軸232逆時針轉動、並帶動整個驅動杆231返回初始狀態。
抵緊機構200的數量可以為兩個,兩個抵緊機構200分居工件300的相對兩側,即與工件300的兩長邊相對應。
第一定位組件120包括第一固定定位塊121和活動定位塊122,第一固定定位塊121與活動定位塊122相對設置,第一固定定位塊121與底座110固定連接,用於定位工件300的一條短邊。活動定位塊122相對底座110的位置可以調整,用於定位工件300的另一條短邊。第二定位組件130包括與抵緊機構200對應的第二固定定位塊131。抵緊機構200的數量為一個,抵緊機構200與第二固定定位塊131對應。當然,抵緊機構200的數量可以為兩個,兩個所述抵緊機構200分居工件300的相對兩側,例如,兩個抵緊機構200與工件300的長邊相對應。當然,活動定位塊122也可以由抵緊機構200替代。
工作時,將工件300放置在底座110上,並使工件300的長邊和短邊分別抵緊第一固定定位塊121和第二固定定位塊131,在調整活動定位塊122,以實現工件300在x軸方向的夾緊,然後,在驅動杆231上的手柄231c上施加作用力,帶動驅動杆231的抵接部231a推動抵緊件220上的連杆223,從而帶動抵緊件220遠離工件300,便於工件300放置在抵緊機構200和第二固定定位塊131之間,最後,解除手柄231c上的作用力,在壓縮彈簧233a彈力的作用下,推動滑動部221在y軸方向上抵緊工件300,從而實現夾緊裝置對工件300進行夾緊。工件300加工完畢後,重新對手柄231c施加作用力並使壓縮彈簧233a收縮,進而使滑動部221遠離工件300,解除抵接機構對工件300的抵緊作用,便於工件300的取出。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