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氣取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04:46:4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取水領域,特別是一種空氣取水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極大便利,乾旱地區的開發越來越受到各個國家的關注,水是生命之於源,乾旱地區水資源極度匱乏,嚴重製約著乾旱地區經濟的發展。科研人員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大量研究,探究出從空氣中獲取淡水資源這一新思路,簡稱空氣取水。
當前對乾旱地區空氣水資源進行利用的裝置,其中冷凝裝置採用電能驅動,需要消耗較多的能源。中國專利文獻CN 105887971 A提供了一種乾旱地區用水利收集裝置,包括裝置本體、上蓋、導氣管和水箱;裝置本體左側設置有抽風機,且抽風機右側設置有過濾網,所述裝置本體右側設置有進風口,且進風口右側與導氣管連接,所述裝置本體內部安裝冷凝箱,且冷凝箱內部安裝有冷凍排管。該裝置的冷凝箱內的冷凍排管需要消耗電能驅動。CN 104563209 A提供的一種空氣取水裝置,採用蒸汽壓縮製冷系統,同樣消耗電能。不論是從經濟性還是環保方面來看都是得不償失,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費,基於以上的原因,更經濟更環保的空氣取水方式必將成為研究的熱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空氣取水裝置,採用較少的能源以解決乾旱地區水資源缺乏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空氣取水裝置,包括冷卻器,冷卻器設有冷凝部和換熱部,冷凝部和換熱部中有冷卻液循環流動冷凝部與換熱部之間通過管道連通,換熱部置於地下或保溫裝置內,在冷凝部的下方設有接水裝置。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保溫裝置為箱體結構,保溫裝置內有冷卻液。
進一步的,所述保溫裝置由不鏽鋼和聚氨酯整體發泡材料製成。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冷凝部和換熱部為連續S形管狀。
優選的方案中,冷卻器還包括冷凝片,冷凝部穿過冷凝片進行熱交換。
進一步的,所述冷凝片由多塊薄片狀金屬片縱向排列組成。
優選的方案中,還包括循環泵,循環泵連接冷凝部以及換熱部串聯組成閉合迴路。
優選的方案中,接水裝置包括接水盤和儲水器,所述接水盤為單向傾斜盤狀,接水盤向儲水器方向傾斜,儲水器通過管道與抽水泵連接。
採用上述結構時,由於空氣受到太陽輻射和氣流的影響,溫度升高比較快,而地下的泥土只能通過上層泥土從大氣中吸熱,由於泥土傳熱很慢,因此地下的溫度要比地面的溫度低。同樣,保溫裝置由不鏽鋼和聚氨酯整體發泡材料製成,具有優異的保溫性能,保溫裝置中的溫度變化比環境溫度變化慢。日間環境溫度高,換熱部因為置於地下或保溫裝置中,因此換熱部內冷卻液的溫度要比冷凝部內部冷卻液的溫度低,因為換熱部與冷凝部連通,因此換熱部與冷凝部內的冷卻液循環流動,通過熱交換使冷凝部溫度降低,溼熱空氣接觸冷凝部,水蒸氣冷凝,冷凝水流入接水裝置,流入儲水器。優選的方案中,保溫裝置由不鏽鋼和聚氨酯整體發泡材料製成,內部裝有冷卻液,可以保證保溫裝置的保溫效果。冷凝部和換熱部為連續S形管狀,冷凝部穿過冷凝片,冷凝片由多塊薄片狀金屬片縱向排列組成,可以增大冷凝片與溼熱空氣的接觸面積以及換熱部與大地或保溫裝置的熱交換。而循環泵可以加速冷凝部和換熱部中冷卻液的流動,促進熱交換。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種空氣取水裝置,大氣環境與大地的溫度差實現空氣取水,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另一方案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
冷卻器1,保溫裝置2,循環泵3,接水裝置4,冷凝部11,換熱部12,冷凝片13,接水盤41,儲水器42,管道43,抽水泵44。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中,一種空氣取水裝置,包括冷卻器1,冷卻器1設有冷凝部11和換熱部12,冷凝部11和換熱部12中有冷卻液循環流動,冷凝部11與換熱部12之間通過管道連通,換熱部12置於地下,在冷凝部11的下方設有接水裝置4,所述冷凝部11和換熱部12為連續S形管狀,所述冷卻器1還包括冷凝片13,冷凝部11穿過冷凝片13進行熱交換。冷凝片13由多塊薄片狀金屬片縱向排列組成。接水裝置4包括接水盤41和儲水器42,所述接水盤41為單向傾斜盤狀,接水盤41向儲水器42方向傾斜,儲水器42通過管道43與抽水泵44連接。
優選的方案如圖1中,所述空氣取水裝置還包括循環泵3,循環泵3連接冷凝部11以及換熱部12串聯組成閉合迴路,循環泵3在日間持續工作,在晚間停止工作。
本實施例提出的空氣取水裝置,換熱部12因為置於地下中,因此日間換熱部12內冷卻液的溫度要比冷凝部11內部冷卻液的溫度低,換熱部12與冷凝部11內的冷卻液循環流動,在循環泵3的作用下,循環速度增大,通過熱交換使冷凝部11溫度降低,冷凝部11穿過呈多塊薄片狀的冷凝片13,冷凝片13的溫度也降低,溼熱空氣接觸冷凝部11和冷凝片13,水蒸氣冷凝,冷凝水流入接水裝置4中。夜間,環境溫度降低,循環泵3停止工作,取水裝置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取水。
作為本實施例的替代方案如圖2,所述換熱部12置於保溫裝置2內,保溫裝置2由不鏽鋼和聚氨酯整體發泡材料製成,保溫裝置2內有冷卻液,保溫裝置2與大地的作用相同。作為本實施例的優化方案,保溫裝置2也可以置於地下。
上述的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而不應視為對於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包括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中技術特徵的等同替換方案為保護範圍。即在此範圍內的等同替換改進,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