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式閥針針型閥及供氣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01:30:5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供氣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管式閥針針型閥及供氣設備。
背景技術:
在申請號為CN201520510118.9的專利文獻當中,該專利文獻提供的管式閥針針形瓶閥在使用過程中無法避免誤操作,當誤操作出現,會直接影響到相關氣體供應速率和供應量,進而影響到整個供應過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該專利文獻提供的管式閥針針形瓶閥在使用過程中同樣無法保證使用狀態的穩定性,該瓶閥易受到誤操作影響而改變供氣狀態,穩定性差。
目前現有的閥一般也不具備防止誤操作的功能,在使用過程中有一定的誤操作風險,穩定性也不高。
目前的供氣設備大多也因閥的穩定性不高或易受誤操作影響而使得供氣設備供氣不穩定。目前的供氣設備大多需額外配置導管、加溼器和面罩,增加重量和體積,加大空間佔用和使用麻煩,應用範圍較窄。在使用中,容易被外來因素如震動、觸動等影響,閥門被錯誤啟閉,流體被錯誤供應或中斷,以及介質流量變化,工作狀態失衡。特別是不能適應滿足戰勤、衛勤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管式閥針針型閥,其能夠防止誤操作,保證其維持工作狀態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供氣設備,其具有以上管式閥針針型閥,其供氣穩定,能有效防止誤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管式閥針針型閥,其具有旋罩和閥針。其中,旋罩具有旋罩腔及將旋罩腔分隔為第一空腔與第二空腔的隔板,隔板開設連通第一空腔與第二空腔的卡合孔。閥針包括相連的卡合段和針體,針體具有用於與管式閥針針型閥的導向套配合的外螺紋,針體具有徑向孔,徑向孔設於外螺紋的遠離卡合段一側,閥針還設有連通徑向孔且同時貫穿針體與卡合段的軸向孔,針體的遠離卡合段一端設置有針頭。閥針容置於卡合孔,沿閥針的軸向,卡合段和針體均與隔板活動連接;沿閥針的周向,卡合段與隔板固定連接,針體與隔板活動連接。卡合段的遠離針體一端設置有沿閥針的徑向凸出的凸緣,凸緣與隔板之間連接有彈性件。該管式閥針針型閥能夠防止誤操作,保證自身維持工作狀態穩定性。
一種供氣設備,其包括上述管式閥針針型閥。該供氣設備供氣穩定,且能有效防止誤操作。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該管式閥針針型閥通過彈性件所提供的彈力,在自然狀態下,旋罩受彈性件的彈力作用而抵接於管式閥針針型閥的壓緊螺母,此時,閥針的針體容置於卡合孔,此時若旋轉旋罩,無法將閥針帶動;此外由於彈性件存在的應力,會限制旋罩的轉動,從而防止誤操作的發生。若要對閥針進行旋轉,沿閥針的軸向,對旋罩施加使其遠離管式閥針針型閥的壓緊螺母的力,此時旋罩將壓縮彈性件而使閥針的卡合段卡合於卡合孔,此時再旋轉旋罩即可帶動閥針轉動,實現對管式閥針針型閥的開啟或關閉。當閥針旋轉完畢,鬆開旋罩,旋罩受彈性件彈力作用又重新抵接於管式閥針針型閥的壓緊螺母,即閥針的針體容置於卡合孔。此時旋罩又處於防止誤操作的狀態。由此實現了旋罩防止誤操作的功能。該供氣設備,通過設置上述管式閥針針型閥,也能有效防止誤操作,使其自身的供氣狀態穩定。管式閥針針型閥及供氣設備的介質流量穩定,工作狀態穩定,能適應滿足戰勤、衛勤等要求。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範圍的限定,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管式閥針針型閥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管式閥針針型閥的閥針的第一視角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管式閥針針型閥的閥針的第二視角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的管式閥針針型閥的彈性件的另一種設置方式的示意圖;
圖5為圖1中的管式閥針針型閥與氣瓶之間的第一配合狀態的示意圖;
圖6為圖1中的管式閥針針型閥與氣瓶之間的第二配合狀態的示意圖;
圖7為圖1中的管式閥針針型閥與氣瓶之間的第三配合狀態的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供氣設備的示意圖。
圖標:1-管式閥針針型閥;2-旋罩;3-旋罩腔;3a-第一空腔;3b-第二空腔;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隔板;6a-卡合孔;6b-內罩;6c-筋帶;7-閥針;7a-卡合段;7b-針體;7c-外螺紋;7d-徑向孔;7e-軸向孔;7f-限位密封凸緣;7g-尾段;7h-針頭;8-螺母;8a-凸緣;9-彈性件;10-氣瓶;11-導向套;12-壓緊螺母;13-閥體;14-供氣設備;15-通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並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後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內」、「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
請參照圖1、圖2和圖3,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管式閥針針型閥1。管式閥針針型閥1包括旋罩2和閥針7。
旋罩2具有旋罩腔3以及將旋罩腔3分割為第一空腔3a與第二空腔3b的隔板6,旋罩2還開設有貫穿旋罩2的側壁並與第一空腔3a連通的第一通孔4以及與第二空腔3b連通的第二通孔5。隔板6具有貫穿其自身並連通第一空腔3a與第二空腔3b的卡合孔6a。
閥針7具有相連的卡合段7a和針體7b,閥針7的針體7b具有用於與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導向套11配合的外螺紋7c。針體7b具有徑向孔7d,徑向孔7d設於外螺紋7c的遠離卡合段7a一側,閥針7還設有連通徑向孔7d且同時貫穿針體7b與卡合段7a的軸向孔7e,針體7b的遠離卡合段7a一端設置有針頭7h。
閥針7穿過卡合孔6a並容置於卡合孔6a。沿閥針7的軸向,卡合段7a和針體7b均與隔板6活動連接;沿閥針7的周向,卡合段7a與隔板6固定連接,針體7b與隔板6活動連接。卡合段7a的遠離針體7b一端設置有沿閥針7的徑向凸出的凸緣8a,凸緣8a與隔板6之間連接有彈性件9。
該管式閥針針型閥1利用彈性件9所提供的彈力,在自然狀態下,旋罩2受彈性件9的彈力作用而抵接於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壓緊螺母12,此時,閥針7的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此時若旋轉旋罩2,旋罩2無法將閥針7帶動,且由於彈性件9存在應力,會限制旋罩2轉動,從而防止在使用過正中不小心觸碰到旋罩2而帶動閥針7,從而避免了誤操作的發生。
若要對閥針7進行旋轉,沿閥針7的軸向,對旋罩2施加使其遠離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壓緊螺母12的力,此時旋罩2將壓縮彈性件9而使閥針7的卡合段7a卡合於卡合孔6a,此時再旋轉旋罩2即可帶動閥針7轉動,實現對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開啟或關閉。
當閥針7旋轉完畢,鬆開旋罩2,旋罩2受彈性件9的彈力作用又重新抵接於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壓緊螺母12,即閥針7的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此時旋罩2又處於防止誤操作的狀態。由此實現了管式閥針針型閥1防止誤操作的功能。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閥針7的針體7b的遠離卡合段7a一端位於第二空腔3b。
進一步地,彈性件9用於對旋罩2施加彈力,沿閥針7的軸向將旋罩2向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壓緊螺母12推移,使旋罩2相對閥針7移動,使閥針7的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彈性件9為彈簧。彈性件9套設於閥針7且連接於凸緣8a與隔板6之間。
若要對閥針7進行旋轉,則可握住旋罩2壓縮彈性件9,使閥針7的卡合段7a卡合於卡合孔6a,再旋轉旋罩2即可。若在自然狀態下,即在未壓縮彈性件9的情況下,閥針7的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此時對旋罩2進行旋轉,由於彈性件9存在沿閥針7的周向的應力,將會限制旋罩2的轉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旋罩2隨意轉動。一方面防止旋罩2隨意轉動,另一方面也保證旋罩2與閥針7位置關係的穩定性,既保證在握住旋罩2壓縮彈性件9後,閥針7的卡合段7a能夠準確卡入卡合孔6a。
若在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狀態下強行旋轉旋罩2,由於此時沿閥針7的周向,針體7b與隔板6為活動連接,旋罩2無法帶動閥針7一同旋轉,即此時無論如何旋轉旋罩2,閥針7均不會轉動,故進一步保證了閥針7的狀態的穩定性,即實現了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防止誤操作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的狀態下,對旋罩2進行強行轉動,會使彈性件9發生彈性形變。當轉動力消失時,彈性件9的反彈力有助於旋罩2迴轉到旋轉前的位置,使在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的狀態下,旋罩2具有一定的復位功能,保證閥針7的卡合段7a在彈性件9被壓縮後能準確卡入隔板6的卡合孔6a,從而保證了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穩定性。
而在閥針7的卡合段7a卡合於卡合孔6a時,旋轉旋罩2,此時旋罩2將帶動閥針7同步轉動,彈性件9也隨之同步轉動,故在此狀態下彈性件9不會妨礙旋罩2的轉動。
進一步地,可以通過選擇不同彈性係數的彈簧作為彈性件9,以改變彈性件9的彈性,進而改變彈性件9對旋罩2的作用力,進而達到改變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防誤操作的能力的大小的目的。例如:選用彈性係數更大的彈簧作為彈性件9,會增大彈性件9對旋罩2的作用力,那麼通過旋罩2壓縮彈性件9以轉動閥針7所需要的力就更大,從而提高防止當較小的碰撞或擠壓發生時造成卡合段7a卡入卡合孔6a,旋罩2帶動閥針7旋轉而發生誤操作的情況。
另一方面,由於彈性件9為彈性係數更大的彈簧,故彈性件9的沿閥針7的周向的單位形變產生的應力也會增大,在閥針7的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的狀態下,可以使旋罩2的旋轉阻力進一步增大,進而防止旋罩2在該狀態下隨意轉動,使旋罩2具有更強的復位功能。保證在沿閥針7的軸向壓縮彈性件9後,卡合段7a能準確卡入卡合孔6a,進而提高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穩定性。
需要說明的,還可以通過將多個彈簧並聯設置以達到增大彈性件9的彈性係數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彈性件9還可以是波紋管。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些實施例中,彈性件9還可以同時包括彈簧與波紋管,此時,彈簧套設於閥針7,波紋管則套設於彈簧,且彈簧與波紋管均連接於凸緣8a與隔板6之間。但不僅限於此。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閥針7的卡合段7a由垂直於閥針7的軸向的平面所截得的第一截面呈大致的正方形,但不僅限於此。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卡合段7a由垂直於閥針7的軸向的平面所截得的第一截面還可以是呈大致的三角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橢圓形、齒輪型或其他形狀等,沿閥針7的周向,卡合段7a的第一截面形狀滿足可以使卡合段7a與隔板6固定連接即可,進而可以保證當卡合段7a卡入卡合孔6a時,通過旋轉旋罩2能將閥針7帶動一同轉動以達到調節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關閉與開啟狀態。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卡合孔6a由垂直於閥針7的軸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也呈大致的正方形,且卡合孔6a略大於卡合段7a,但不僅限於此。該結構使得卡合段7a與隔板6可以充分卡合併較大限度地減少卡合段7a與隔板6之間的間隙,當卡合段7a卡入卡合孔6a時,旋轉旋罩2可以及時將閥針7帶動並且不會出現空轉的情況。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卡合孔6a由垂直於閥針7的軸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狀,保證沿沿閥針7的周向,卡合段7a與隔板6固定連接即可。優選地,卡合孔6a由垂直於閥針7的軸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的形狀與第一截面的形狀相同。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閥針7的針體7b由垂直於閥針7的軸向的平面所截得的第二截面呈大致的圓形,且針體7b在第一截面的投影位於第一截面範圍內。該結構可以保證當卡合段7a卡合於卡合孔6a時,閥針7與隔板6沿閥針7的周向為固定連接,而當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時,閥針7與隔板6沿閥針7的周向為活動連接。起到了防止誤操作發生的作用。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針體7b在第一截面的投影內接於第一截面。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針體7b的周緣還凸設限位密封凸緣7f,限位密封凸緣7f設於外螺紋7c與卡合段7a之間,且限位密封凸緣7f與卡合段7a間隔設置。
限位密封凸緣7f位於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壓緊螺母12與導向套11之間,且限位密封凸緣7f限位於壓緊螺母12與導向套11之間的間隙中。當閥針7轉動時,閥針7由於外螺紋7c與導向套11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沿其軸向運動,由於限位密封凸緣7f受到壓緊螺母12與導向套11的共同限位作用,故閥針7的沿其軸向的活動範圍與限位密封凸緣7f在壓緊螺母12與導向套11之間的活動範圍相同。
該結構具有以下優點:第一,當轉動閥針7以關閉管式閥針針型閥1時,限位密封凸緣7f與導向套11相抵後,便無法再繼續轉動閥針7,防止閥針7過度轉動而導致管式閥針針型閥1損壞或失效。第二,當轉動閥針7以開啟管式閥針針型閥1時,限位密封凸緣7f與壓緊螺母12相抵後,便無法再繼續轉動閥針7,防止閥針7過度轉動而導致閥針7從管式閥針針型閥1中脫出造成事故。故限位密封凸緣7f具有限位和安保作用。
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壓緊螺母12與導向套11之間的間隙中填充彈性填料或密封圈,當限位密封凸緣7f與壓緊螺母12或導向套11相抵時,限位密封凸緣7f可以壓緊彈性填料或密封圈以起到密封作用。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卡合段7a的遠離針體7b一端凸設尾段7g,軸向孔7e貫穿尾段7g,管式閥針針型閥1還包括螺母8,尾段7g通過螺紋與螺母8可拆卸連接,凸緣8a環設於螺母8。彈性件9連接於凸緣8a與隔板6之間。
由於螺母8與尾段7g之間通過螺紋可拆卸連接,利用此結構可以僅僅通過拆卸螺母8實現對彈性件9的更換和調整,而不需要將管式閥針針型閥1整體拆開。不僅使得彈性件9更換方便,同時減少了更換時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由於螺母8與尾段7g之間通過螺紋可拆卸連接,可以通過旋轉螺母8來調節螺母8與卡合段7a之間的距離,即調整凸緣8a與隔板6之間的間隙寬度。通過此調節可以改變彈性件9的壓縮程度,進而改變彈性件9提供的沿閥針7的周向的應力大小以及沿閥針7的軸向的彈力大小。一般地,彈性件9的壓縮程度越大,其提供的沿閥針7的周向的應力以及沿閥針7的軸向的彈力也就越大。進而改變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旋罩2對於誤操作的抵抗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設置螺母8,可以將螺母8更換為連接塊,凸緣8a則環設於該連接塊的周緣。此外,還可以在閥針7的卡合段7a的遠離針體7b一端環設凸緣8a。但不僅限於此。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當中,彈性件9還可以是兩個或多個彈簧,兩個或多個彈簧沿閥針7的周向分布。例如兩個或三個彈簧沿閥針7的周向均勻分布。如圖4所示,為兩個彈簧沿閥針7的周向均勻分布。
請參閱圖5,氣瓶10由第二通孔5進入第二空腔3b與管式閥針針型閥1進行連接。
由於氣瓶10位於第二空腔3b,旋罩2對氣瓶10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氣瓶10與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安全性。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閥針7的針體7b的遠離卡合段7a一端還可以設於第一空腔3a,氣瓶10還可以由第一通孔4進入第一空腔3a與管式閥針針型閥1進行連接。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旋罩2的隔板6還凸設有內罩6b,內罩6b由隔板6朝第二通孔5所在的一側凸出且內罩6b的腔體呈大致的圓筒狀。內罩6b的軸線與卡合孔6a的軸線重合設置。內罩6b罩設於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閥體13,內罩6b的腔體略大於閥體13。
內罩6b用於防止旋罩2相對閥體13沿閥針7的徑向發生偏移,內罩6b對旋罩2具有導向作用。當利用旋罩2壓縮彈性件9時,有利於卡合段7a準確卡入卡合孔6a。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內罩6b與旋罩2的側壁之間連接有筋帶6c。筋帶6c對內罩6b具有加固作用。
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工作原理是:當處於自然狀態下,即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的狀態時,此時旋罩2抵接於壓緊螺母12,旋轉旋罩2無法帶動閥針7轉動,從而實現防止誤操作的功能,如圖5所示。當要旋轉閥針7以改變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開啟或閉合狀態時,通過對旋罩2施力使旋罩2壓縮彈性件9,使得卡合段7a卡合於卡合孔6a,如圖6所示。此時轉動旋罩2即可帶動閥針7同步轉動,進而改變氣門的開啟或閉合狀態。當對閥針7旋轉完畢,即可鬆開旋罩2,旋罩2在彈性件9的彈力作用下回復到之前的狀態,即針體7b容置於卡合孔6a的狀態,此時旋罩2抵接於壓緊螺母12,如圖7所示。此時,旋轉旋罩2無法再帶動閥針7,即又回到了防止誤操作的狀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管式閥針針型閥1可以防止誤操作,使用方便,可保證供氣狀態的穩定性。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供氣設備14,請參閱圖8,供氣設備14包括管式閥針針型閥1。供氣設備14可以防止誤操作改變氣門的供氣狀態,保證供氣狀態的穩定性。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供氣設備14還包括氣瓶10,氣瓶10穿過第二通孔5與管式閥針針型閥1連接。但不僅限於此。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氣瓶10還可以更換為其他儲氣裝置。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當中,第一空腔3a的側壁開設有通氣孔15。利用此通氣孔15,在利用供氣設備14進行供氧時,可通過第一通孔4直接進行吸氧。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通氣孔15可以為多個。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實施例中,通氣孔15也可以開設於隔板6,通氣孔15貫穿隔板6並連通第一空腔3a與第二空腔3b。
請參閱圖2和圖8,進一步地,還可以將第一通孔4的邊緣進行人體工學設計,例如設計為面罩的形狀。第一通孔4的邊緣呈面罩的形狀,此時,供氣設備14即為供氧式面罩。由於通氣孔15可引進外部空氣,一方面可以利用外部空氣來補充溼度,另一方面通過控制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開啟程度的大小,可以利用外部空氣來調節氧濃度,以適應不同的外部環境與需氧要求。使用方便,且不需要額外附加吸氧導管或加溼器。不僅充分利用了空氣中的溼度和氧氣,而且減少了供氣設備14本身的氧氣消耗量。
另一方面,當直接通過第一通孔4進行呼吸時,即使臉部或口鼻部對旋罩2會施加壓力,但是由於彈性件9對旋罩2的施力方向與使臉部或口鼻部對旋罩2的施力方向相同,故不會使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閥針7的卡合段7a卡入卡合孔6a,故不會因為臉部或口鼻部對旋罩2會施加壓力而造成誤操作。旋罩2本身兼具了開關、供氧面罩和加溼器的功能;通氣孔15還可以用於穿系絲繩以便於懸掛和提攜。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供氣設備14的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第一通孔4還可以連接導氣管或面罩,以適用於不同的供氧需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些實施例當中,還可用於工業用氣的儲存和使用等。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供氣設備14利用了管式閥針針型閥1的防誤操作功能,使其自身也具有較好的防誤操作功能,使得供氣穩定。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供氣設備14,比常規供氧設備減少了供氧管和加溼瓶等,不受置放狀態限制;可以取代載人太空飛行器逸逃倉中現有裝備,體積重量更加小巧,性能更加優越。還可列裝空勤和高原部隊,解決高空傘降、高原戰勤缺氧難題,提高和保證戰鬥力。方便病人、長者或特殊人群攜氧旅遊消除疲勞,提高免疫力。由於能夠充分利用空氣中之氧氣資源,因而節省氧源並潤化氣體;減小氣瓶10的體積和重量。氣瓶10裡還可以充裝笑氣純品,適用於戰創傷、燒傷等災難現場和癌症及術後病員現場利用天然空氣隨時配製安桃樂氣體鎮痛,或為戒菸戒毒服務。取消了加溼器和用水,杜絕病菌病毒的汙染,保證衛生和使用者健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管式閥針針型閥1與供氣設備14能防止誤操作,供氣狀態穩定,介質流量穩定,工作狀態穩定,能適應並滿足戰勤、衛勤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