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02:31:35 2
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其特徵在於:包括針筒、活塞、芯杆和手柄,所述活塞套接於芯杆的前端,且在芯杆套設於針筒內時其外圓周與針筒密封連接;所述針筒內設有第一針管,所述芯杆沿軸線方向開設有穿孔,第一針管的一端插接於針筒的出口上,另一端套設於穿孔內部;所述手柄固定連接於芯杆的末端。該結構沿導絲運動的方向設有從小到大的不同針管,使得針管能可以避開大小針管之間的間隙,防止卡殼於間隙中,且通過在芯杆上開設沉孔,在導絲工作時,可保證導絲順利直線穿行,提高了導絲的輸送能力,具有使用輕便、省力和安全可靠的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於導絲輸送的藍空針,尤其是指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屬於醫療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醫療領域,在中心靜脈導管、血液透析導管置入人體之前,需藉助藍空針,對導引導絲進行引導並置入人體內,從而在導引導絲的引導下能較成功地將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或血液透析導管。但是現有藍空針存在以下缺陷:1、在推桿內有一個引導針管,芯杆與引導針管之間存在縫隙,當小直徑的導絲穿過引導針管時,容易出現能在縫隙中卡住和打折的情況,導致無法通過。2、尾部設置有兩個具有閥口的防逆閥,當穿送導絲時就會在此形成雙層阻礙,阻力大,操作不方便。3、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引導針管與芯杆內孔切削有相對的滑動運動,容易產生的塑料碎末並帶入人體血管內,產生血栓的危害。
[0003]因些,設計一種安全、可靠的藍空針將能更好的保證醫療的安全和保護病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現有藍空針存在導絲容易出現卡殼且輸送阻力大的問題,提供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該結構沿導絲運動的方向設有從小到大的不同針管,使得針管能可以避開大小針管之間的間隙,防止卡殼於間隙中,且通過在芯杆上開設沉孔,在導絲工作時,可保證導絲順利直線穿行,提高了導絲的輸送能力,具有使用輕便、省力和安全可靠的特點。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
[0006]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其特徵在於:包括針筒、活塞、芯杆和手柄,所述活塞套接於芯杆的前端,且在芯杆套設於針筒內時其外圓周與針筒密封連接;所述針筒內設有第一針管,所述芯杆沿軸線方向開設有穿孔,第一針管的一端插接於針筒的出口上,另一端套設於穿孔內部;所述手柄固定連接於芯杆的末端。
[0007]進一步地,所述穿孔分別包括兩個相互對接的沉孔和通孔,所述沉孔和通孔分別設於芯杆的前部和後部,所述沉孔的孔徑大於通孔的孔徑,且第一針管套接於沉孔內。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針管伸入沉孔一端的端面在導絲工作前抵接沉孔的內端面。
[0009]作為優選的,所述芯杆與手柄之間套設有密封機構,所述密封機構包括第二針管、固定座、防逆閥和導向芯;所述第二針管的一端插接於固定座前端,另一端穿過所述通孔插裝入第一針管內;所述防逆閥和導向芯套設於固定座後端,且導向芯通過防逆閥固定於固定座上。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針管前端壁上開設能出水口,第二針管的前端在第一針管的端面抵接於沉孔內端面時覆蓋於出水口上。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針管的內孔徑大於第二針管的孔徑,且第一針管的內孔正對於第二針管。
[0012]作為優選的,所述防逆閥的中心設有十字切口,所述手柄和導向芯的中心開設有過孔,所述過孔穿過十字切口後依次與第二針管、第一針管連通。
[0013]作為優選的,所述手柄和芯杆為塑料製成,且採用超聲波焊接機將手柄與芯杆密封焊接在一起。
[0014]實施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實用新型在芯杆上採用相互對接的沉孔和通孔的設計結構,通過沉孔的內端面為定位面,在導絲工作前,先推去芯杆使沉孔的內端面與第一針管相抵接,使得第二針管的前面覆蓋於第一針管的出水口上,防止了導絲在穿插到出水口時,出現卡殼於出水口的邊緣或直接穿過出水口進入針筒內的情況,確保導絲工作的順利流暢進行,具有使用簡單、省力和安全可靠的有益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是具體實施例的結構圖。
[0018]圖2具體實施例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0]具體實施例1:
[0021]參見圖1和圖2,本實施例包括針筒1、活塞2、芯杆3和手柄4,所述活塞2套接於芯杆3的前端,且在芯杆3套設於針筒I內時其外圓周與針筒I密封連接;所述針筒I內設有第一針管11,所述芯杆3沿軸線方向開設有穿孔,第一針管11的一端插接於針筒I的出口上,另一端套設於穿孔內部;所述手柄4固定連接於芯杆3的末端。當通過手柄4抽拉芯杆3時,芯杆3在針筒I內直線滑動,使得第一針管11相對於穿孔滑動,並且在活塞2的作用下,儲存於針筒I內的液體不會發生洩露。
[0022]如圖2所示,所述芯杆3與手柄4之間套設有密封機構5,所述密封機構5包括第二針管51、固定座52、防逆閥53和導向芯54 ;所述第二針管51的一端插接於固定座52前端,另一端穿過所述通孔插裝入第一針管內11 ;所述防逆閥53和導向芯54套設於固定座52後端,且導向芯54通過防逆閥53固定於固定座52上。由於第二針管51直接插裝入第一針管11內,在芯杆3滑動的過程中,第二針管51在第一針管11內做直線滑動運動,從而使得導絲能方便且順利地從第二針管51穿插入第一針管11內,大大提高了導絲的流暢性。
[0023]所述穿孔分別包括兩個相互對接的沉孔31和通孔32,所述沉孔31和通孔32分別設於芯杆3的前部和後部,所述沉孔31的孔徑大於通孔32的孔徑,且第一針管11套接於沉孔31內。所述第一針管11前端壁上開設有出水口 12,為了防止導絲在到達出水口 12位置時穿入出水口 12,從而導致導絲無法從針筒I的前端出口穿出,第一針管11伸入沉孔31—端的端面在導絲工作前抵接沉孔31的內端面,使第二針管51的前端覆蓋在出水口 12上,進一步保證了導絲前進的順利進行,如圖1所示,其結構巧妙,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0024]為了使第二針管51能輕鬆且方便地套設於第一針管11的內部,所述第一針管11的內孔徑大於第二針管51的孔徑,且第一針管11的內孔正對於第二針管51。如圖1所示。
[0025]為了防止針筒I內的液體依次通過出水口 12、第一針管11、第二針管51、防逆閥53、導向芯54,最終從手柄4洩露出來,所述防逆閥53的中心設有十字切口,所述手柄4和導向芯54的中心開設有過孔55,所述過孔55穿過十字切口後依次與第二針管51、第一針管11連通。所述手柄4和芯杆3為塑料製成,且採用超聲波焊接機將手柄4與芯杆3密封焊接在一起。
[0026]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範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其特徵在於:包括針筒、活塞、芯杆和手柄,所述活塞套接於芯杆的前端,且在芯杆套設於針筒內時其外圓周與針筒密封連接;所述針筒內設有第一針管,所述芯杆沿軸線方向開設有穿孔,第一針管的一端插接於針筒的出口上,另一端套設於穿孔內部;所述手柄固定連接於芯杆的末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穿孔分別包括兩個相互對接的沉孔和通孔,所述沉孔和通孔分別設於芯杆的前部和後部,所述沉孔的孔徑大於通孔的孔徑,且第一針管套接於沉孔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針管伸入沉孔一端的端面在導絲工作前抵接沉孔的內端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其特徵在於:所述芯杆與手柄之間套設有密封機構,所述密封機構包括第二針管、固定座、防逆閥和導向芯;所述第二針管的一端插接於固定座前端,另一端穿過所述通孔插裝入第一針管內;所述防逆閥和導向芯套設於固定座後端,且導向芯通過防逆閥固定於固定座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針管前端壁上開設能出水口,第二針管的前端在第一針管的端面抵接於沉孔內端面時覆蓋於出水口上。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針管的內孔徑大於第二針管的孔徑,且第一針管的內孔正對於第二針管。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其特徵在於:所述防逆閥的中心設有十字切口,所述手柄和導向芯的中心開設有過孔,所述過孔穿過十字切口後依次與第二針管、第一針管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導引導絲的藍空針,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柄和芯杆為塑料製成,且採用超聲波焊接機將手柄與芯杆密封焊接在一起。
【文檔編號】A61M25/09GK204170276SQ201420578830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8日
【發明者】鄺賜恩, 陳建華, 周偉 申請人:廣東百合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