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輸送汙泥的多功能厭氧汙水處理池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02:44:1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處理,特別是一種自動輸送汙泥的多功能厭氧汙水處理池。
背景技術:
我國農村汙染狀況調研報告指出我國農村存著嚴重的水源汙染問題,尤其是農村居民生活汙水的任意排放問題尤為突出,生活汙水的不妥善處理已經成為地下水的重度汙染源。生活汙水如何有效淨化處理,並且高效循環利用,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人類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汙水,是水體的主要汙染源之一,主要是糞便和洗滌汙水,生活汙水應經過初步處理,才能達到排放要求,減輕環境壓力。
化糞池是一種利用沉澱和厭氧發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汙水中懸浮性有機物的處理設施,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層的水化物體,進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給固化物體(糞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時間水解,屬於初級的過渡性生活處理構築物。同時,沉澱下來的汙泥經過3個月以上的厭氧發酵分解,使汙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穩定的無機物,易腐敗的生汙泥轉化為穩定的熟汙泥,改變了汙泥的結構,降低了汙泥的含水率。傳統化糞池一般採用單池結構,沉澱物和懸浮物去除率低。儘管專利ZL201521122916.0公布了一種臺階式節能厭氧汙水處理池,採用四池聯用裝置,對生活汙水的懸浮物、清水和沉澱物厭氧處理後進行有效分離,實現自動化排水,但熟化的汙泥仍需定期清掏外運,浪費人力,且效率低下,因此,開發一種具備自動輸送汙泥的汙水處理池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自動輸送汙泥的多功能厭氧汙水處理池,既可以有效解決生活汙水的處理、回收再利用,又能解決汙泥的自動輸送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輸送汙泥的多功能厭氧汙水處理池,包括依次連接的預處理池、預沉澱池、半淨化池、淨化池和汙泥池,預處理池、預沉澱池、半淨化池、淨化池的上口密封有第一上蓋,汙泥池的上口密封有第二上蓋,且第二上蓋低於第一上蓋,預處理池、淨化池和汙泥池的底部平齊,預沉澱池的底部高於預處理池的底部,半淨化池的底部高於預沉澱池的底部;汙泥池內裝有汙泥泵,汙泥泵輸出端連接有輸出管道,汙泥池的側壁上裝有傳感器與程序控制器,汙泥泵、傳感器均與程序控制器連接,傳感器上裝有伸入汙泥池內部的探頭;
預處理池的側壁上部設有進水管口,預處理池與預沉澱池的共壁上設有低於進水管口的第一通口,第一通口下部在預處理池內壁裝有向上傾斜的第一拆裝式阻流板,第一通口上裝有置於第一拆裝式阻流板上面的第一濾網,預沉澱池與半淨化池的共壁上有高於第一通口的第二通口,第二通口下部在預沉澱池內壁裝有向上傾斜的第二拆裝式阻流板,第二通口上裝有置於第二拆裝式阻流板上面的第二濾網;半淨化池與淨化池的共壁上有低於第二通口的第三通口,第三通口下部在半淨化池內壁裝有向上傾斜的第三拆裝式阻流板,第三通口上裝有置於第三拆裝式阻流板上面的第三濾網;淨化池與汙泥池的共壁的上部與下部分別有出水口與汙泥出口,出水口高於第三通口,且其下邊沿在汙泥池上口的上方,出水口的內面上裝有第四濾網。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新穎獨特,易製造,易操作,使用方便,效果好,是汙水處理設備上的創新,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顯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由圖1所示,一種自動輸送汙泥的多功能厭氧汙水處理池,包括依次連接的預處理池1、預沉澱池2、半淨化池3、淨化池4和汙泥池6,預處理池1、預沉澱池2、半淨化池3、淨化池4的上口密封有第一上蓋5,汙泥池6的上口密封有第二上蓋7,且第二上蓋7低於第一上蓋5,預處理池1、淨化池4和汙泥池6的底部平齊,預沉澱池2的底部高於預處理池1的底部,半淨化池3的底部高於預沉澱池2的底部;汙泥池6內裝有汙泥泵8,汙泥泵8輸出端連接有輸出管道9,汙泥池6的側壁上裝有傳感器11與程序控制器12,汙泥泵8、傳感器11均與程序控制器12連接,傳感器11上裝有伸入汙泥池6內部的探頭10;
預處理池1的側壁上部設有進水管口1-1,預處理池1與預沉澱池2的共壁上設有低於進水管口1-1的第一通口1-2,第一通口1-2下部在預處理池1內壁裝有向上傾斜的第一拆裝式阻流板1-3,第一通口1-2上裝有置於第一拆裝式阻流板1-3上面的第一濾網1-4,預沉澱池2與半淨化池3的共壁上有高於第一通口1-2的第二通口2-1,第二通口2-1下部在預沉澱池2內壁裝有向上傾斜的第二拆裝式阻流板2-2,第二通口2-1上裝有置於第二拆裝式阻流板2-2上面的第二濾網2-3;半淨化池3與淨化池4的共壁上有低於第二通口2-1的第三通口3-1,第三通口3-1下部在半淨化池3內壁裝有向上傾斜的第三拆裝式阻流板3-2,第三通口3-1上裝有置於第三拆裝式阻流板3-2上面的第三濾網3-3;淨化池4與汙泥池6的共壁的上部與下部分別有出水口4-1與汙泥出口4-3,出水口4-1高於第三通口3-1,且其下邊沿在汙泥池6上口的上方,出水口4-1的內面上裝有第四濾網4-2。
為了保證使用效果,所述的預處理池1、預沉澱池2、半淨化池3、淨化池4、汙泥池6均由砼或磚砌築成的方形或圓形;
所述的預處理池1高(深度)為1 .8m,前池壁上距頂部0 .2 m處有直徑170 mm圓形的進水管口1-1;
所述的預沉澱池2高(深度)為1 .4m,在預處理池1與預沉澱池2的連接牆體上,距離池頂0 .7 m有一0 .3 m×0 .3 m正方形的第一通口1-2;
所述的半淨化池3高(深度)為1 .2m,預沉澱池2與半淨化池3的連接牆體上,距離池頂0 .2 m有一0 .2 m×0 .25 m長方形的第二通口2-1;
所述的淨化池4高(深度)為1.8m,半淨化池3與淨化池4的連接牆體上,距離淨化池4池底0 .2 m處,有一0 .2 m×0 .2 m的正方形的第三通口3-1;
所述的淨化池4後池壁上端0 .2 m處有一直徑170 mm圓形的出水口4-1,出水口4-1接下水道排放或循環利用;
所述的汙泥池6高(深度)為1.2m,淨化池4與汙泥池6的連接牆體上,距離淨化池4池底0.2m處,有一0.2m×0.2m的正方形的汙泥出口4-3;
所述的汙泥泵8為潛水式汙泥泵,電壓為220V,功率1.1-1.5KW,口徑50mm,揚程10-15m,流量10-15m3/h。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情況是,包含五個相連分池,第一池為預處理池,汙水在此進行初步分層處理,汙水分層後,上層為漂浮物,下層為沉澱物,這些固體物經厭氧發酵後,可使有機物分解成穩定的無機物,易腐敗的生汙泥初步轉化為穩定的熟汙泥沉澱在池底,並能部分殺死汙水中攜帶的病原物;中層經初步淨化得到的汙水經預處理池第一通口進入預沉澱池 ,初步淨化的汙水在預沉澱池進行進一步沉澱;上部清水進入半淨化池,靜置後實現漂浮物和清水進一步分離,得到的清水通過第二通口進入淨化池,淨化池中儲塵的清水可直接排出或作為循環水衝洗廁所,進入汙泥池中的汙泥經過充分腐熟,當汙泥池中的汙泥觸碰到探頭時,傳感器將信號傳遞給程序控制器,從而控制汙泥泵,使汙泥泵開始工作,將汙泥通過輸送管道輸送至目的地,直接用作有機肥;該裝置實現了生活汙水的充分淨化和多功能循環利用以及汙泥的全自動輸送。清除池底沉澱物時,可拆下阻流板,方便清除池底沉澱物。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1、成本低,節能環保
本實用新型修建成本低,效率高,副產物有機肥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符合生態友好的要求,有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經過充分腐熟的汙泥最終進入汙泥池,由汙泥泵抽出,由輸送管道輸送至目的地,可用作有機肥,實現汙泥的循環利用,此過程不需人工操作,完全實現了汙泥的全自動化輸送,節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