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05:50:00 3
專利名稱: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屬於一種處理二極體引線校直的專用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是二極體生產大國,全國有數百家生產二極體的企業,每年的二極體生產數量約1200億隻二極體,而未電鍍紅毛管經過電鍍後造成引線彎曲,必須經過校直後才能列印測試包裝。目前的二極體大多採用人工進行校直,由於勞動密集,生產效率低下,人員流動頻繁等原因造成二極體的校直成為了各個廠家的生產瓶頸。國內好多同行看到這個瓶頸,有廠家嘗試用機器校直的方式取代人工搓直的方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這些方法採用震動料盤排向,利用傳動皮帶的間隙形成校直通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進行校直,某種程度上替代了人工的校直,但是由於機械校直的特性,造成二極體排向過程中相互摩擦,鍍錫層被破壞發黑,並且雙向強制搓直,造成二極體引線的斷腳和卡阻現象發生,同時,機構複雜,噪聲大,不能自動分離大彎曲的二極體,後續還要人工挑選,對二極體生產廠家引起了新的困惑。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它可以經過至少兩次初校直,不對二極體進行強制搓直,能夠避免校直過程中對二極體造成新的死彎和扭絞現象,同時也提高料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它包括支承架、驅動機構和多級依次銜接的初校直機構,初校直機構包括落料擋板、搓料底板和初校直輥,落料擋板和搓料底板均固定連接在支承架上,落料擋板的下端和搓料底板的前端形成落料口,搓料底板和初校直輥之間留有初校直通道,驅動機構驅動初校直輥旋轉。進一步,所述的支承架上在最上層的初校直機構的前側設置有大彎料落料通道,大彎料落料通道由大彎料承接板、大彎料下料擋板和彎料間隙調整板圍成,大彎料承接板的前端和彎料間隙調整板的前端形成料口間隙大小可調節的大彎料落料口,大彎料承接板的後端和大彎料下料擋板之間形成大彎料出料口,大彎料承接板、大彎料下料擋板和彎料間隙調整板均固定連接在支承架上。進一步,在最下層的初校直機構的搓料底板的尾端安裝有若干分料條,分料條呈並列排布結構,並且相鄰的分料條之間形成半成品落料排向通道。進一步,所述的初校直輥的兩側和支承架之間分別安裝有可調節初校直通道的間隙的調節機構,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與初校直輥同軸安裝的可調軸承座以及與可調軸承座對應的兩個緊固螺釘和一個調節螺釘,調節螺釘安裝在支承架上,可調軸承座的一端通過緊固螺釘安裝在支承架上,另一端上開有調節槽,該端的緊固螺釘穿過調節槽擰緊在支承架上,並且可調軸承座的該端抵在調節螺釘上。這種間隙調整的意義在於對於不同封裝尺寸的二極體在通過引間隙的時候不至於造成新的死彎和扭絞現象。更進一步,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鏈輪、第一鏈條、第一減速電機、第一張緊輪組件以及分別與多個初校直輥同軸安裝的多個鏈輪,第一驅動鏈輪套裝在第一減速電機的電機軸上,第一驅動鏈輪、第一張緊輪組件和多個鏈輪通過第一鏈條傳動連接。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後,二極體在經過一系列供料裝置處理後有順序的進入本實用新型中,二極體滾入落料口,然後進入初校直通道對二極體的弓I出線進行初步校直,經過處理後落入下一級初校直機構的落料口,再進入下一級的初校直通道對二極體的引出線進行二次初步校直,依次滾入,直至最後一個初校直機構,經過了至少兩次初校直,並且初校直輥不對二極體進行強制搓直,能夠避免二極體死彎,扭絞和卡阻現象,也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大彎料落料通道的設置使得引出線較大彎折的二極體在進入本實用新型之前,能夠從大彎料落料通道裡被剔除,避免彎料的二極體在本校直裝置中出現死彎,扭絞,卡阻現象,為精校直做好準備;分料條的設置能夠使得經過本初校直裝置處理後的二極體能夠均勻分開進入下一級處理裝置;調節機構的設置,使得初校直通道的間隙具有可調性,適用於各種二極體封裝尺寸,擴大了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範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後視圖;圖4為圖2的E-E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f 4所示,一種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它包括支承架3、驅動機構和二級依次銜接的初校直機構,初校直機構包括落料擋板4、搓料底板5和初校直輥6,落料擋板4和搓料底板5均固定連接在支承架3上,落料擋板4的下端和搓料底板5的前端形成落料口 45,搓料底板5和初校直輥6之間留有初校直通道56,驅動機構驅動初校直輥6旋轉。為了使得引出線較大彎折的二極體在進入本實用新型之前,能夠從大彎料落料通道3-1裡被剔除,避免彎料的二極體在本校直裝置中出現死彎,扭絞,卡阻現象,如圖4所示,支承架3上在最上層的初校直機構的前側設置有大彎料落料通道3-1,大彎料落料通道3-1由大彎料承接板23、大彎料下料擋板24和彎料間隙調整板25圍成,大彎料承接板23的前端和彎料間隙調整板25的前端形成料口間隙大小可調節的大彎料落料口 23-25,大彎料承接板23的後端和大彎料下料擋板24之間形成大彎料出料口 23-24,大彎料承接板23、大彎料下料擋板24和彎料間隙調整板25均固定連接在支承架3上。為了能夠使得經過本初校直裝置處理後的二極體能夠分開進入下一級處理裝置,如圖2、4所示,在最下層的初校直機構的搓料底板5的尾端安裝有若干分料條26,分料條26呈並列排布結構,並且相鄰的分料條26之間形成半成品落料排向通道26-1。[0018]為了擴大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範圍,使其適用各種二極體尺寸,如圖1、3所示,初校直輥6的兩側和支承架3之間分別安裝有可調節初校直通道56的間隙的調節機構,調節機構包括與初校直輥6同軸安裝的可調軸承座34以及與可調軸承座34對應的兩個緊固螺釘35和一個調節螺釘36,調節螺釘36安裝在支承架3上,可調軸承座34的一端通過緊固螺釘35安裝在支承架3上,另一端上開有調節槽34-1,該端的緊固螺釘35穿過調節槽34_1擰緊在支承架3上,並且可調軸承座34的該端抵在調節螺釘36上。這樣,初校直通道56的間隙具有可調性,能夠適用各種二極體尺寸。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鏈輪27、第一鏈條28、第一減速電機29、第一張緊輪組件30以及分別與多個初校直輥6同軸安裝的多個鏈輪31,第一驅動鏈輪27套裝在第一減速電機29的電機軸上,第一驅動鏈輪27、第一張緊輪組件30和多個鏈輪31通過第一鏈條28傳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二極體在經過一系列供料裝置處理後有順序的進入本實用新型中,二極體以平行於搓料底板5狀態滾入落料口 45,然後進入初校直通道56對二極體的引出線進行初步校直,經過處理後落入下一級初校直機構的落料口 45,再進入下一級的初校直通道56對二極體的引出線進行二次初步校直,依次滾入,直至最後一個初校直機構。在二極體校直過程中,二極體的本體在初校直輥6的帶動下相對於搓料底板5滾動,從而達到搓直的效果。經過了至少兩次初校直,並且初校直輥不對二極體進行強制搓直,能夠避免二極體死彎,扭絞,卡阻現象,也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支承架(3)、驅動機構和多級依次銜接的初校直機構,初校直機構包括落料擋板(4)、搓料底板(5)和初校直輥(6),落料擋板(4)和搓料底板(5)均固定連接在支承架(3)上,落料擋板(4)的下端和搓料底板(5)的前端形成落料口( 45 ),搓料底板(5 )和初校直輥(6 )之間留有初校直通道(56 ),驅動機構驅動初校直輥(6)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承架(3)上在最上層的初校直機構的前側設置有大彎料落料通道(3-1 ),大彎料落料通道(3-1)由大彎料承接板(23 )、大彎料下料擋板(24)和彎料間隙調整板(25 )圍成,大彎料承接板(23 )的前端和彎料間隙調整板(25)的前端形成料口間隙大小可調節的大彎料落料口(23-25),大彎料承接板(23)的後端和大彎料下料擋板(24)之間形成大彎料出料口(23-24),大彎料承接板(23)、大彎料下料擋板(24)和彎料間隙調整板(25)均固定連接在支承架(3)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最下層的初校直機構的搓料底板(5)的尾端安裝有若干分料條(26),分料條(26)呈並列排布結構,並且相鄰的分料條(26)之間形成半成品落料排向通道(26-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最下層的初校直機構的搓料底板(5)的尾端安裝有若干分料條(26),分料條(26)呈並列排布結構,並且相鄰的分料條(26)之間形成半成品落料排向通道(26-1)。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初校直輥(6)的兩側和支承架(3)之間分別安裝有可調節初校直通道(56)的間隙的調節機構,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與初校直輥(6)同軸安裝的可調軸承座(34)以及與可調軸承座(34)對應的兩個緊固螺釘(35)和一個調節螺釘(36),調節螺釘(36)安裝在支承架(3)上,可調軸承座(34)的一端通過緊固螺釘(35)安裝在支承架(3)上,另一端上開有調節槽(34-1),該端的緊固螺釘(35)穿過調節槽(34-1)擰緊在支承架(3)上,並且可調軸承座(34)的該端抵在調節螺釘(36)上。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鏈輪(27)、第一鏈條(28)、第一減速電機(29)、第一張緊輪組件(30)以及分別與多個初校直輥(6)同軸安裝的多個鏈輪(31),第一驅動鏈輪(27)套裝在第一減速電機(29 )的電機軸上,第一驅動鏈輪(27 )、第一張緊輪組件(30 )和多個鏈輪(31)通過第一鏈條(28)傳動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鏈輪(27)、第一鏈條(28)、第一減速電機(29)、第一張緊輪組件(30)以及分別與多個初校直輥(6)同軸安裝的多個鏈輪(31 ),第一驅動鏈輪(27)套裝在第一減速電機(29)的電機軸上,第一驅動鏈輪(27)、第一張緊輪組件(30)和多個鏈輪(31)通過第一鏈條(28)傳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二極體引出線的初校直裝置,它包括支承架、驅動機構和多級依次銜接的初校直機構,初校直機構包括落料擋板、搓料底板和初校直輥,落料擋板和搓料底板均固定連接在支承架上,落料擋板的下端和搓料底板的前端形成落料口,搓料底板和初校直輥之間留有初校直通道,驅動機構驅動初校直輥旋轉。本實用新型可以經過至少兩次初校直,不對二極體進行強制搓直,能夠避免二極體死彎,扭絞,卡阻現象,同時也提高料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文檔編號B21F1/02GK203003013SQ20132000524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7日
發明者張成駿 申請人:張成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