嚙合型密煉機轉子的聯軸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13:14:30
專利名稱:嚙合型密煉機轉子的聯軸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嚙合型密煉機,具體地說是一種嚙合型密煉機轉子的聯軸器。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轉子是密煉機的心臟,轉子的形狀對密煉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對於嚙合型密煉機來說,除了轉子的外形對煉膠有影響外,兩轉子的相對安裝位置同樣重要。工作時,兩個轉子通過聯軸器在減速機帶動下相向轉動,轉速相同 。一個轉子的凸稜依次齧入另一個轉子的稜間(即轉子凹處),使膠料沿螺旋稜部不斷的更新膠面。兩轉子之間的間隙及轉子的凸稜與另一轉子的稜間的間隙是一定的。若轉子之間位置安裝不正確,直接影響密煉機的煉膠質量,甚至會造成兩轉子幹涉,無法運轉。由於嚙合型密煉機必須是同步旋轉(即兩轉子之間速比是1:1),所以減速機最後一級(即速比齒輪)兩齒輪的齒數是一樣的。兩轉子軸通過兩相同的聯軸器與減速機的兩個輸出軸分別聯接。在嚙合型密煉機轉子的安裝過程中,將兩轉子調整為最佳嚙合狀態時,當其中一個轉子軸的外齒軸套與聯軸器的內齒套連接後,由於在減速機的輸出軸齒輪以及聯軸器齒輪的加工中,如果其齒與鍵槽的加工沒有約束,則另一個轉子軸的外齒軸套與聯軸器的內齒套將會連接不上;或經調整後連接,則兩轉子將不處於最佳嚙合狀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調整密煉機兩轉子相對位置的嚙合型密煉機轉子的聯軸器,以保證兩轉子為最佳嚙合狀態。本實用新型是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發明目的的,一種嚙合型密煉機轉子的聯軸器,它包括與前轉子軸、減速機前輸出軸連接的前聯軸器,與後轉子軸、減速機後輸出軸連接的後聯軸器,所述前聯軸器的齒數與後聯軸器的齒數至少相差I個齒。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較好的實現了發明目的,其結構簡單,調整方便,通過聯軸器的調整,可保證嚙合型密煉機兩轉子工作在最佳嚙合狀態。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由圖I可知,一種嚙合型密煉機轉子的聯軸器,它包括與前轉子軸2、減速機前輸出軸連接的前聯軸器,與後轉子軸11、減速機後輸出軸連接的後聯軸器,所述前聯軸器的齒數與後聯軸器的齒數至少相差I個齒。[0011]本實用新型應用時,它包括以下步驟⑴將密練機的兩轉子調整為最佳嚙合狀態;嚙合型密煉機轉子的安裝主要是將密煉機I的轉子軸與減速機6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聯接,使密練機的兩轉子工作在最佳嚙合狀態;⑵將後聯軸器的後轉子外齒軸套10、減速機後輸出軸外齒軸套8分別安裝在後轉子軸11和減速機後輸出軸上,前聯軸器的前轉子外齒軸套3、減速機前輸出軸外齒軸套5分別安裝在前轉子軸2和減速機前輸出軸上;後聯軸器的後內齒套9放在減速機的後輸出軸端,前聯軸器的前內齒套4放在減速機的前輸出軸端;所述前聯軸器的齒數與後聯軸器的 齒數至少相差I個齒;本實施例後聯軸器的齒數為60,每齒為6° ,前聯軸器的齒數為61,每齒約為5. 9°,即兩者相差約為0.1° ;⑶先將後內齒套9套上,即將後轉子外齒軸套10與減速機後輸出軸外齒軸套8通過後內齒套9連接;然後將前內齒套4套上,即將前轉子外齒軸套3與減速機前輸出軸外齒軸套5通過前內齒套4連接;再測量前轉子外齒軸套3與前內齒套4上對應齒頂與齒根的角度偏差X° (本實施例為1° ),然後退出前內齒套4 ;為方便調整,在前轉子外齒軸套3、減速機前輸出軸外齒軸套5的相應位置上做標記;⑷根據步驟⑶測出的角度偏差X°,計算出減速機後輸出軸外齒軸套8需旋轉的齒數;本實施例約為10個齒;(5)退出後內齒套9,旋轉減速機輸入軸聯軸器7,旋轉時,注意旋轉方向,使減速機後輸出軸外齒軸套8旋轉步驟⑷所計算的齒數;這樣,在旋轉10個齒後,減速機後輸出軸外齒軸套8旋轉了 60°,減速機前輸出軸外齒軸套5也旋轉了 60°,而其齒數為10齒加或減1° ;(6)重複步驟⑶ (5),直到前轉子外齒軸套3與前內齒套4上對應齒頂與齒根的角度偏差為0° ;(7)最後將後內齒套9、前內齒套4套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兩聯軸器齒數的調整,嚙合型密煉機轉子與減速機的連接可保證兩轉子間的嚙合間隙均勻,使嚙合型密煉機兩轉子工作在最佳嚙合狀態。
權利要求1.一種嚙合型密煉機轉子的聯軸器,它包括與前轉子軸(2)、減速機前輸出軸連接的前聯軸器,與後轉子軸(11)、減速機後輸出軸連接的後聯軸器,其特徵是所述前聯軸器的齒 數與後聯軸器的齒數至少相差I個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方便調整密煉機兩轉子相對位置的嚙合型密煉機轉子的聯軸器,以保證兩轉子為最佳嚙合狀態,它包括與前轉子軸(2)、減速機前輸出軸連接的前聯軸器,與後轉子軸(11)、減速機後輸出軸連接的後聯軸器,其特徵是所述前聯軸器的齒數與後聯軸器的齒數至少相差1個齒,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調整方便,通過聯軸器的調整,可保證嚙合型密煉機兩轉子工作在最佳嚙合狀態。
文檔編號F16D1/00GK202790158SQ20122048177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0日
發明者凌玉榮, 金進堯, 武華 申請人:益陽橡膠塑料機械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