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行車把手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03:09:20 2
專利名稱:一種自行車把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把手,尤其涉及一種可摺疊式的自行車把手。
技術背景請參照圖l所示,其為現有的一種自行車把手結構示意圖。現有的自行車把手01為一體成型,通常,其可設計成兩端相對於中間段形成一定角度,或設計成直線形。然而,這種自行車把手的體積無法縮小,較佔據空間,不利於包裝 運輸,亦不利於自行車存放。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把手,該自行車把手 的把手管可調整角度,且可摺疊,進而縮小其佔據的空間,並方便收藏或包裝 運輸。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行車把手, 包括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還包括連接管、鎖緊機構、及固合件,該鎖緊 機構分別安置於該連接管與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之間,該固合件分別穿設 亍所述鎖緊機構,該連接管與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之間固定於一特定角度。所述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的一端分別延伸出一凸塊,所述凸塊上分別 開設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內側壁表面上設置有多條齒條狀突起。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延伸出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及 第二連接件分別與所述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的凸塊相對應。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接片及第二接片,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三接片 及第四接片,所述第一接片與所述第二接片之間界定一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三 接片與所述第四接片之間界定一第二容置部,該第一容置部及該第二容置部可
分別容置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的凸塊。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片上分別開設有通孔,所述第一、第二接 片上的通孔分別對應於所述第一把手管的穿孔,所述第三、第四接片上的通孔 分別對應於所述第二把手管的穿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接片的外 側表面上分別設置多條齒條狀突起。所述鎖緊機構包括第一鎖緊塊、第二鎖緊塊、第三鎖緊塊、及第四鎖緊塊, 該第一鎖緊塊、第二鎖緊塊、第三鎖緊塊、及第四鎖緊塊的內側壁表面上分別 設置有多條齒條狀突起,該齒條狀突起分別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 接片的齒條狀突起相對應。所述第一鎖緊塊、第二鎖緊塊、第三鎖緊塊、及第四鎖緊塊分別延伸出一 凸臺,該凸臺的形狀與第一、第二把手管的穿孔的形狀相對應。所述第一鎖緊塊、第二鎖緊塊、第三鎖緊塊、及第四鎖緊塊分別開設有貫 穿孔,該貫穿孔的內側壁表面上分別設置有內螺紋。所述固合件為螺釘,其外側壁表面上分別設置有外螺紋,該外螺紋分別與 所述第一鎖緊塊、第二鎖緊塊、第三鎖緊塊、及第四鎖緊塊的貫穿孔的內螺紋 相嚙合。進一步包括兩個彈性體,該彈性體分別安置於所述第一鎖緊塊與第二鎖緊 塊之間、及所述第三鎖緊塊與第四鎖緊塊之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把手的把手管可調整角 度,且可摺疊,所以縮小了其佔據的空間,並方便收藏或包裝運輸。
圖l為本實用新型為現有的一種自行車把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組裝後的剖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組裝後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摺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收折動作實施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請結合參照圖2及圖3所示,圖2及圖3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的 兩個角度的立體分解圖。該自行車把手包括第一把手管IO、第二把手管20、及 連接於該第一把手管10及第二把手管20之間的連接管30。該第一把手管10及第 二把手管20的一端分別延伸出一凸塊101、 201。該凸塊IOI、 201上分別開設有 穿孔102、 202。該穿孔102、 202的形狀為異形,或為多邊形,在本實施例中, 於穿孔102、 202的內側壁表面上設置有多條齒條狀突起112、 212。所述連接管30的兩端分別延伸出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未標示),該第 一連接件包括第一接片301及第二接片302,該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三接片303及第 四接片304。該第一接片301與該第二接片302之間界定一第一容置部305,該第 三接片303與該第四接片304之間界定一第二容置部306。該第一容置部305及該 第二容置部306可分別容置第一把手管10的凸塊101及第二把手管20的凸塊201。 該第一接片301開設有通孔307,該第二接片302開設有通孔308,該通孔307、 308 對應於第一把手管101的穿孔102。該第三接片303開設有通孔309,該第四接片 304開設有通孔310,該通孔309、 310對應於第二把手管20的穿孔202。該第一接 片301、第二接片302、第三接片303、及第四接片304的外側表面上皆設置多條 齒條狀突起3U、 312、 313、 314。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還包括一鎖緊機構(未標示),該鎖緊機構包括 第一鎖緊塊40、第二鎖緊塊50、第三鎖緊塊60、及第四鎖緊塊70。該第一鎖緊 塊40、第二鎖緊塊50、第三鎖緊塊60、及第四鎖緊塊70的內側壁表面上分別設 置有多條齒條狀突起401、 501、 601、 701。該齒條狀突起401、 501、 601、 701
分別與所述齒條狀突起311、 312、 313、 314相對應。該第一鎖緊塊40、第二鎖 緊塊50、第三鎖緊塊60、及第四鎖緊塊70分別延伸出一凸臺402、 502、 602、 702。該凸臺402、 502、 602、 702的形狀與第一把手管10、第二把手管20的穿孔 102、 202的形狀相對應。該第一鎖緊塊40、第二鎖緊塊50、第三鎖緊塊60、及 第四鎖緊塊70分別開設有貫穿孔403、 503、 603、 703。該貫穿孔403、 503、 603 、703的內側壁表面上分別設置有內螺紋413、 513、 613、 713。該第一鎖緊塊40 可安置於第一接片301處,該第二鎖緊塊50可安置於第二接片302處,該第三鎖 緊塊60可安置於第三接片303處,該第四鎖緊塊70可安置於第四接片304處。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還包括固合件801、 802。在本實施方式中,該 固合件801、 802分別為一螺釘,其外側壁表面上分別設置有外螺紋811、 812。 該外螺紋811與所述貫穿孔403、 503的內螺紋413、 513相嚙合,該外螺紋812與 所述貫穿孔603、 703的內螺紋613、 713相嚙合。該固合件80K 802也可包括兩 組螺杆和螺帽,該螺帽可分別置於第二鎖緊塊502、第四鎖緊塊702的下方,進 而與螺杆螺合,以達到固合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把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還包括兩個彈性體90K 902。在本實施方式中, 該彈性體901、 902為中空狀的彈簧,且該彈性體901可置於第一鎖緊塊40與第二 鎖緊塊50之間、該彈性體902可置於第三鎖緊塊60與第四鎖緊塊70之間。並可套 設於所述固合件801、 802。請結合參照圖4所示,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組裝後的剖視圖。 組裝時,分別將第一把手管10的凸塊101及第二把手管20的凸塊201置於連接管 30的第一容置部305及該第二容置部306內。再將固合件801依次穿過第一鎖緊塊 40的貫穿孔403、第一接片301的通孔307、第一把手管10的穿孔102、第二接片 302的通孔308、及彈性體901的內部,進而將外螺紋811與第二鎖緊塊50的內螺 紋513螺合。同樣,將固合件802依次穿過第三鎖緊塊60的貫穿孔603、第三接片 303的通孔309、第二把手管20的穿孔202、第四接片304的通孔310、及彈性體902 的內部,進而將外螺紋812與第四鎖緊塊70的內螺紋713螺合。組裝後的結構示意 圖請參照圖5所示,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組裝後的結構示意圖。當旋緊固合件801、 802時,第一鎖緊塊40的凸臺402和第二鎖緊塊50的凸臺 502便會嵌入第一把手管10的穿孔102內,同時壓縮彈性體卯l。第三鎖緊塊60的 凸臺602和第四鎖緊塊70的凸臺702便會嵌入第二把手管20的穿孔202內,同時壓 縮彈性體902。因各鎖緊塊的凸臺形狀與第一、第二把手管IO、 20的穿孔102、 202的形狀相對應,所以,各鎖緊塊被限定而不能轉動,且只能沿穿孔102、 202 的方向移動。當固合件801、 802旋緊到一定程度時,各鎖緊塊的齒條狀突起401、 501、 601、 701與各個接片的齒條狀突起311、 312、 313、 314分別相嚙合,從而 使第一、第二把手管IO、 20與連接管30鎖固在一起。請結合參照圖6及圖7所示。當需調整把手管角度或摺疊把手管時,只需松 解固合件801、 802,便可藉助彈性體901、 902的彈力,將第一鎖緊塊40和第二 鎖緊塊50、第三鎖緊塊60和第四鎖緊塊70向兩邊彈開,使各鎖緊塊的齒條狀突 起401、 501、 601、 701與各個接片的齒條狀突起311、 312、 313、 314分離。此 時,便可隨意調整第一、第二把手管IO、 20的角度,或,收折第一、第二把手 管10、 20。可以理解,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把手的固合件801、 802不限於採用螺釘 的形式,只要其形狀與穿孔102、 202、通孔307、 308、貫穿孔403的形狀相對應, 且可達到鎖緊及可調整把手管角度或摺疊把手管的效果即可。以上所述案例只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案例,並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 實施範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之形狀、構造及原理在任何電壓等級中所作的等 效變化,均應涵蓋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把手,包括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連接管、鎖緊機構、及固合件,該鎖緊機構分別安置於該連接管與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之間,該固合件分別穿設於所述鎖緊機構,該連接管與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之間固定於一特定角度。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把手管及第二 把手管的一端分別延伸出一凸塊,所述凸塊上分別開設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內 側壁表面上設置有多條齒條狀突起。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 延伸出第 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分別與所述第一 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的凸塊相對應。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 一接片及第二接片,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三接片及第四接片,所述第一接片 與所述第二接片之間界定一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三接片與所述第四接片之間界 定一第二容置部,該第一容置部及該第二容置部可分別容置第一把手管及第二 把手管的凸塊。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接片上分別開設有通孔,所述第一、第二接片上的通孔分別對應於所述第 一把手管的穿孔,所述第三、第四接片上的通孔分別對應於所述第二把手管的 穿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接片的外側表面上分別設置多條齒條狀 突起。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機構包括第一 鎖緊塊、第二鎖緊塊、第三鎖緊塊、及第四鎖緊塊,該第一鎖緊塊、第二鎖緊 塊、第三鎖緊塊、及第四鎖緊塊的內側壁表面上分別設置有多條齒條狀突起, 該齒條狀突起分別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接片的齒條狀突起相對應。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鎖緊塊、第二 鎖緊塊、第三鎖緊塊、及第四鎖緊塊分別延伸出一凸臺,該凸臺的形狀與第一 、第二把手管的穿孔的形狀相對應。
8.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鎖緊塊、第二 鎖緊塊、第三鎖緊塊、及第四鎖緊塊分別開設有貫穿孔,該貫穿孔的內側壁表 面上分別設置有內螺紋。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合件為螺釘,其 外側壁表面上分別設置有外螺紋,該外螺紋分別與所述第一鎖緊塊、第二鎖緊 塊、第三鎖緊塊、及第四鎖緊塊的貫穿孔的內螺紋相嚙合。
10. 如權利要求6或9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兩個彈 性體,該彈性體可套設於所述固合件,且分別安置於所述第一鎖緊塊與第二鎖 緊塊之間、及所述第三鎖緊塊與第四鎖緊塊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把手,包括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還包括連接管、鎖緊機構、及固合件,該鎖緊機構分別安置於該連接管與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之間,該固合件分別穿設於所述鎖緊機構,該連接管與第一把手管及第二把手管之間固定於一特定角度。由於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把手的把手管可調整角度,且可摺疊,所以縮小了其佔據的空間,並方便收藏或包裝運輸。
文檔編號B62K21/00GK201049718SQ20072011985
公開日2008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30日
發明者廖學湖 申請人:深圳信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