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經白帶製劑及新的製備方法
2023-09-19 00:24:45 1
專利名稱:溫經白帶製劑及新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工藝,特別涉及一種用於溼注帶下,月經不調,頭暈眼花,腰酸胸悶的組方及其製備工藝。
背景技術:
溼注帶下,月經不調,頭暈眼花,腰酸胸悶是臨床多見症狀,中醫常採取溫經散寒,祛溼,固澀止帶的手段對其進行治療,且療效顯著。溫經白帶丸是其代表藥。但實踐中,由於該藥在製備中是將藥材打粉入藥,導致雜質多,劑量大等缺點,嚴重影響其臨床應用。
經過本發明的提取工藝製備的製劑較之普通丸劑更能夠集藥物之精華和厚放,易於溶解和吸收,療效快,用藥時間短,因此,療效更理想。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範圍廣、易接受、易吸收、高效、低劑量、無副作用的中藥滴丸、軟膠囊、顆粒、咀嚼片的製備工藝,其製得的藥丸可用於主治溼注帶下,月經不調,頭暈眼花,腰酸胸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的組方及其製備工藝,其特徵在於,每1000個劑量單位的製劑由以下配比的原料製備而成鹿角霜(醋炒) 75~300份牡蠣(煅)72~288份 蓮須31.5~125份陳皮(制) 31.5~125份 龍骨(煅)31.5~125份 黃柏(鹽炒) 25~100份白朮(土炒) 44~175份厚樸(姜制) 25~100份 核桃仁 7~28份茯苓 44~175份赤芍25~100份 車前子(炒) 31.5~125份柴胡 19~75份 蒼朮(麩炒) 31.5~125份優選鹿角霜(醋炒) 150份牡蠣(煅)143.8份 蓮須62.5份陳皮(制) 62.5份 龍骨(煅)62.5份黃柏(鹽炒) 50份白朮(土炒) 87.5份 厚樸(姜制) 50份 核桃仁 14.1份茯苓 87.5份 赤芍50份 車前子(炒) 62.5份柴胡 37.5份 蒼朮(麩炒) 62.5份以上組成中,藥的重量是以生藥計算的,每1份可以是1克,也可以是公斤或噸,如果用克為單位,該配方組成可製成藥物製劑1000劑。所述1000劑指,製成的成品藥物製劑,如製成軟膠囊製劑1000粒、滴丸1000丸、顆粒劑1000g等,作為顆粒劑也可以製成大包裝,如100~500袋,具體可以是100袋、125袋、200袋、250袋、500袋等,每袋可作為1次服用劑量。
以上組成,可製成50~1000次服用劑量的製劑,如作為顆粒劑,製成125袋,每次服用1~2袋,共可服用62.5~125次。
以上組成是按重量作為配比的,在生產時可按照相應比例增大或減少,如大規模生產可以以公斤為單位,或以噸為單位,小規模生產也可以以毫克為單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減小,但各組成之間的生藥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變。
上述配比的中藥原料經過本發明的新工藝進行提取加工,得到本發明的製劑的藥物活性成分,根據需要加入適宜的賦形劑製成適合藥用的任何一種製劑形式,該製劑可以是滴丸、膠囊劑、顆粒劑、片劑、合劑、煎膏劑、流浸膏劑和浸膏劑。
以上所述本發明的新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方法a(工藝①)(1)取白朮、蒼朮兩味藥材,採用水蒸氣蒸餾法(或超臨界萃取法)將藥材切碎,根據2005年藥典一部附錄XD揮髮油提取方法進行提取,至揮髮油高度不再增加為止;β-CD包合,最佳工藝為β-CD與水比為1∶6~12,油與β-CD比為1∶4~12,超聲30~70min,得包合物;所得水提液過濾,濃縮成稠浸膏,備用;(2)取牡蠣、龍骨、茯苓、赤芍藥材,加水煎煮2~6次,每次0.5~3.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即得水提取物;(3)取剩餘藥材,用50~95%乙醇先浸泡30~60分鐘,再加熱回流提取2~6次,每次0.5~3小時,合併提取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
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為本發明的製劑的藥物活性成分,該活性成分適合於製備本發明的滴丸和軟膠囊等各種製劑。
方法b(工藝②)(1)取白朮、蒼朮藥材打粉入藥;(2)處方剩餘藥材處理同上;(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為本發明的製劑的藥物活性成分,該活性成分適合於製備本發明的片劑和膠囊劑等各種製劑。
以上方法得到的本發明的製劑的藥物活性成分經過進一步加工,即可製備成本發明的製劑。
本發明的製劑,不同劑型方法不同,以下為幾種優選劑型的製備方法。
(1)滴丸的製備本發明的滴丸,其中活性成分與輔料的比例為1∶0.5~10,優選的比例為1∶2~4,最優選的比例為1∶3。以上所述輔料具體為聚乙二醇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間的聚乙二醇以及它們的混合物,如聚乙二醇400(PEG4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們的混合物、或其它適宜製成滴丸的其他輔助成分,如甘油、明膠、或者硬質酸鈉等。
本發明的滴丸的製備採取以下步驟①準備好下述原料活性成分、輔料和/或其它非活性組分;②將上述原料混合均勻;③加熱化料,移入滴丸機的滴灌,藥液通過滴頭滴入液體低溫液體石蠟中,除去液體石蠟,選丸,即得。
(2)軟膠囊的製備本發明的軟膠囊製劑為活性成分和可藥用的有機溶劑以及製造軟膠囊殼的材料組成。其中的有機溶劑選自聚乙二醇400、吐溫80、甘油、丙二醇、異丙醇、去氫大豆油、植物油、芳香油,其中製造軟膠囊殼的材料是明膠或阿拉伯膠、水、增塑劑和防腐劑,軟膠囊殼中明膠或阿拉伯膠與增塑劑的重量比為1.0∶0.4~1.0,明膠與水的重量比為1.0∶0.8~1.2;每粒軟膠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
本發明的製劑的製備方法,經過以下步驟A.取明膠,甘油,純水,加熱溶膠,加適量防腐劑,製備膠皮;B.取活性成分溶於有機溶劑,加適量水,經軟膠囊機製備成軟膠囊。
(3)顆粒劑的製備步驟如下將所得活性成分,加入一定量的矯味劑、填充劑、潤滑劑,制粒,即得顆粒。
(4)咀嚼片的製備方法如下將所得活性成分,加入一定量的矯味劑、填充劑、潤滑劑,制粒,乾燥,壓片,即得咀嚼片。
顆粒劑、咀嚼片製備中所述的填充劑選自乳糖、蔗糖、糊精、澱粉、微晶纖維素、甘露醇、預膠化澱粉、山梨醇、木糖醇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矯味劑選自香草、櫻桃、葡萄、桔子、檸檬、薄荷、草莓、香蕉、菠蘿、水蜜桃香精、麥芽糖醇、糖精鈉、蛋白糖、蔗糖、阿斯巴甜、甜菊苷中之一或其中幾種的混合物;適宜的潤滑劑包括硬脂酸鎂、滑石粉、微粉矽膠等其中的一種或多種。
以下通過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了證明改變工藝後的臨床可行性,我們對該藥物進行了其主要藥效學、毒理學研究,觀察其治療作用,為臨床提供實驗依據。
1、抗炎作用(對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腫脹的抑制作用)
取體重為18~22g的昆明種小鼠40隻,雌性,隨機均分為4組,每組10隻。1組為空白對照組,每天灌胃給生理鹽水(0.2mL·10g-1體重);2、3組為工藝①、②浸膏組,劑量見表1;4組為陽性對照組,每日灌胃給0.007%阿司匹林混懸液0.3mL·10g-1體重(0.21g·kg-1),均連續給藥3d,第4日給藥後30min,將二甲苯0.05mL塗於小鼠耳廓左耳致腫,右耳做正常對照。30min後,處死動物。用5mm打孔器於耳廓相同部位打孔取材,分別稱重,以左耳重減去右耳重作為腫脹程度指標,將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t檢驗統計分析,並求抑制率,結果如表1。
表1 對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腫脹的抑制作用(n=10,x±s)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01由表1可見,藥物有明顯的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的作用,浸膏組和空白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
2、鎮痛作用取小鼠40隻隨機分為4組,每組10隻。1組為空白對照,每次灌胃給生理水0.2mL·(10g)-1體重;2、3組工藝①、②浸膏組,劑量見表2;4組為同類中藥的陽性對照,每次灌胃給20%婦炎康片混懸液0.2mL·(10g)-1體重,均灌胃給藥3天,每日2次,術次給藥後60min,給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液0.1mL·(10g)-1體重,5min後,記錄10min內小鼠扭體反應次數並進行t檢驗統計分析比較,結果見表2。
表2 對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的影響(n=10,x±s)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P<0.01,***P<0.001由表2可見,藥物對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和空白對照組相比,兩浸膏組依次為P<0.001,P<0.01,婦炎康片和空白對照組相比P<0.05,說明藥物對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的抑制作用強於婦炎康片。
3、活血化瘀試驗取Wistar大鼠50隻隨機分為5組,每組10隻。1組為空白對照組,每天灌胃給生理鹽水3mL·(100g)-1體重/只;2組為血瘀模型組,每天灌胃生理鹽水3mL·(100g)-1體重/只;3、4組為工藝①、②浸膏組,劑量見表3;5組為陽性對照組,每日灌胃尼莫地平混懸液3mL·(100g)-1體重/只。各組均連續給藥9天,第9天給藥後SC 0.1%腎上腺素0.15mL/2次/日。兩次時間間隔4h,在2次之間(前後時間間隔2h)將大鼠浸入冰水中5min。處置後停食,次晨眼眶取血,檢驗全血粘度等指標,結果見表3、表4。
表3 對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全血粘度的影響(n=10,x±s)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P<0.001表4 對急性血瘀大鼠血漿粘度、全血還原粘度壓積、紅細胞壓積的影響(n=10,x±s)
由表3、表4可見,血瘀模型組和空白組相比全血粘度的高、中切指標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低切指標有顯著的差異(P<0.05)。血瘀模型組的血漿粘度、全血還原粘度和空白組相比,P<0.01,紅細胞壓積P<0.001。工藝①浸膏組的全血粘度的高切、中切和血瘀模型組相比P<0.01,低切P<0.05。工藝②浸膏組的全血粘度的高切、中切、低切和血瘀模型組相比P<0.05。說明藥物對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全血粘度,對急性血瘀大鼠血漿粘度、全血還原粘度壓積、紅細胞壓積均有良好的影響。
4、毒理研究急性毒性試驗表明,大鼠灌胃本發明提取物未能測出LD50。
長期毒性試驗大鼠分組,本發明提取物灌胃,每日三次,連汪90d,結果,給藥組大鼠與對照組大鼠在活動、採食、飲水、體重及實質臟器病理檢查和病理組織學等多項觀測指標進行檢測,試驗結果均未發現任何毒副反應;血象及肝腎功能指標與對照組均無明顯差異。
本藥物的血管刺激性、過敏和溶血試驗均呈陰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製劑,特別是本發明的滴丸製劑和軟膠囊製劑是一種優良的治療溼注帶下,月經不調,頭暈眼花,腰酸胸悶的藥物,且改變製備工藝,能夠明顯增強其溫經散寒,祛溼,固澀止帶等臨床療效,加之它的低毒性,長期應用安全,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1本發明滴丸的製備方法處方鹿角霜(醋炒) 105g 牡蠣(煅) 101g 蓮須 44g陳皮(制) 44g龍骨(煅) 44g 黃柏(鹽炒) 35g白朮(土炒) 61g厚樸(姜制) 35g 核桃仁 10g茯苓 61g赤芍 35g 車前子(炒) 44g柴胡 26g蒼朮(麩炒) 44gPEG4000 100g製成 1000丸製備方法(1)取白朮、蒼朮兩味藥材,採用水蒸氣蒸餾法(或超臨界萃取法)將藥材切碎,根據2005年藥典一部附錄XD揮髮油提取方法進行提取,至揮髮油高度不再增加為止;β-CD包合,最佳工藝為β-CD與水比為1∶8,油與β-CD比為1∶8,超聲40min,得包合物;所得水提液過濾,濃縮成稠浸膏,備用;(2)取牡蠣、龍骨、茯苓、赤芍藥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即得水提取物;(3)取剩餘藥材,用85%乙醇先浸泡30分鐘,再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合併提取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4)將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處方量的PEG4000放入容器中加熱溶解,振搖,使溶化成均勻的溶液,置入儲液罐內。保持80℃的滴制溫度,並控制滴速,冷凝液為液體石蠟,滴制即得。
實施例2本發明軟膠囊的製備方法處方鹿角霜(醋炒) 330g 牡蠣(煅) 316g蓮須 137.5g陳皮(制) 137.5g龍骨(煅) 137.5g 黃柏(鹽炒) 110g白朮(土炒) 192.5g厚樸(姜制) 110g核桃仁 31g茯苓 192.5g赤芍 110g車前子(炒) 137.5g柴胡 82.5g 蒼朮(麩炒) 137.5gPEG400 370g製成 1000粒製備方法(1)取白朮、蒼朮兩味藥材,採用水蒸氣蒸餾法(或超臨界萃取法)將藥材切碎,根據2005年藥典一部附錄XD揮髮油提取方法進行提取,至揮髮油高度不再增加為止;β-CD包合,最佳工藝為β-CD與水比為1∶8,油與β-CD比為1∶8,超聲40min,得包合物;所得水提液過濾,濃縮成稠浸膏,備用;(2)取牡蠣、龍骨、茯苓、赤芍藥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即得水提取物;(3)取剩餘藥材,用85%乙醇先浸泡30分鐘,再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合併提取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4)將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適量的PEG400混合併混勻,然後加入餘量的PEG400,即得藥液。另按一定處方配明膠液備用。控制適宜的條件,調節內容物重量,在軟膠囊機器中得到軟膠囊。
實施例3本發明顆粒劑的製備方法處方鹿角霜(醋炒) 375g牡蠣(煅) 359.5g蓮須 156g陳皮(制) 156g龍骨(煅) 156g 黃柏(鹽炒) 125g白朮(土炒) 219g厚樸(姜制) 125g 核桃仁 35g茯苓 219g赤芍 125g 車前子(炒) 156g柴胡 94g 蒼朮(麩炒) 156g製成 1000g
製備方法(1)取白朮、蒼朮藥材打粉入藥;(2)取牡蠣、龍骨、茯苓、赤芍藥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即得水提取物;(3)取剩餘藥材,用85%乙醇先浸泡30分鐘,再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合併提取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4)將以上活性成分合併,加入阿斯巴坦5.0g、糊精280.0g,制粒,乾燥,噴入香精5.0g,即得顆粒1000g。
實施例4本發明咀嚼片的製備方法處方鹿角霜(醋炒) 210g 牡蠣(煅) 201g 蓮須 87.5g陳皮(制) 87.5g 龍骨(煅) 87.5g黃柏(鹽炒) 70g白朮(土炒) 122.5g厚樸(姜制) 70g 核桃仁 20g茯苓 122.5g赤芍 70g 車前子(炒) 87.5g柴胡 52.5g 蒼朮(麩炒) 87.5g製成 1000片製備方法(1)取白朮、蒼朮藥材打粉入藥;(2)取牡蠣、龍骨、茯苓、赤芍藥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即得水提取物;(3)取剩餘藥材,用85%乙醇先浸泡30分鐘,再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合併提取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4)將以上活性成分合併,加入阿斯巴坦3.0g、甘露醇200.0g、制粒,乾燥,加入硬脂酸鎂3.0g,混勻,壓片,即得咀嚼片1000片。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每1000個劑量單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鹿角霜(醋炒)75~300份牡蠣(煅)72~288份 蓮須31.5~125份陳皮(制)31.5~125份 龍骨(煅)31.5~125份 黃柏(鹽炒)25~100份白朮(土炒)44~175份厚樸(姜制)25~100份 核桃仁7~28份茯苓44~175份赤芍25~100份 車前子(炒)31.5~125份柴胡19~75份 蒼朮(麩炒)31.5~125份。
2.權利要求1的複方製劑,其特徵在於,每1000個劑量單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鹿角霜(醋炒)150份牡蠣(煅)143.8份蓮須62.5份陳皮(制)62.5份 龍骨(煅)62.5份 黃柏(鹽炒)50份白朮(土炒)87.5份 厚樸(姜制)50份 核桃仁14.1份茯苓87.5份 赤芍50份 車前子(炒)62.5份柴胡37.5份 蒼朮(麩炒)62.5份。
3.權利要求1或2的任何一項中藥製劑,是滴丸、膠囊劑、顆粒劑、片劑、合劑、煎膏劑、流浸膏劑和浸膏劑。
4.權利要求3的中藥製劑,經過對所述原料進行提取加工,得到活性成分,根據需要加入適宜的輔料製成。
5.權利要求4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活性成分經過以下步驟製備方法a(工藝①)(1)取白朮、蒼朮兩味藥材,採用水蒸氣蒸餾法(或超臨界萃取法)將藥材切碎,根據2005年藥典一部附錄XD揮髮油提取方法進行提取,至揮髮油高度不再增加為止;β-CD包合,最佳工藝為β-CD與水比為1∶6~12,油與β-CD比為1∶4~12,超聲30~70min,得包合物;所得水提液過濾,濃縮成稠浸膏,備用;(2)取牡蠣、龍骨、茯苓、赤芍藥材,加水煎煮2~6次,每次0.5~3.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即得水提取物;(3)取剩餘藥材,用50~95%乙醇先浸泡30~60分鐘,再加熱回流提取2~6次,每次0.5~3小時,合併提取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為本發明的製劑的藥物活性成分,該活性成分適合於製備本發明的滴丸和軟膠囊等各種製劑。方法b(工藝②)(1)取白朮、蒼朮藥材打粉入藥;(2)處方剩餘藥材處理同上;(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為本發明的製劑的藥物活性成分,該活性成分適合於製備本發明的片劑和膠囊劑等各種製劑。
6.權利要求5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滴丸,其中活性成分與輔料的比例為1∶0.5~10,所述輔料為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間的聚乙二醇以及它們的混合物,選自聚乙二醇400(或6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們的混合物。其製備方法是將藥物活性成分與適宜輔料於60~115℃混合均勻後,調節滴頭大小以控制滴丸重量,以二甲基矽油或液體石蠟為冷卻劑滴制而成,冷卻劑溫度為-10~5℃。
7.權利要求5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軟膠囊,其內容物由活性成分和適當的基質組成,其中每粒軟膠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其中的基質選自聚乙二醇400、吐溫80、甘油、丙二醇、異丙醇、去氫大豆油、植物油、芳香油、動物油等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其製備方法是將藥物活性成分與適宜輔料混合均勻,得到均勻的混懸液和/或溶液,調節內容物重量,壓制,乾燥即可。
8.權利要求5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顆粒劑的製備步驟如下將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劑、矯味劑、潤滑劑,制粒,即得顆粒;咀嚼片的製備方法如下將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劑、矯味劑、潤滑劑,制粒,乾燥,壓片,即得咀嚼片。
9.權利要求8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填充劑選自乳糖、蔗糖、糊精、澱粉、微晶纖維素、甘露醇、預膠化澱粉、山梨醇、木糖醇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矯味劑選自香草、櫻桃、葡萄、桔子、檸檬、薄荷、草莓、香蕉、菠蘿、水蜜桃香精、麥芽糖醇、糖精鈉、蛋白糖、蔗糖、阿斯巴甜、甜菊苷中之一或其中幾種的混合物;適宜的潤滑劑包括硬脂酸鎂、滑石粉、微粉矽膠等其中的一種或多種。
10.權利要求1~9任何一項中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經過以下步驟對所述中藥原料進行提取加工,得到活性成分,加入適宜的輔料製成;其中所述活性成分經過以下步驟製備方法a(工藝①)(1)取白朮、蒼朮兩味藥材,採用水蒸氣蒸餾法(或超臨界萃取法)將藥材切碎,根據2005年藥典一部附錄XD揮髮油提取方法進行提取,至揮髮油高度不再增加為止;β-CD包合,最佳工藝為β-CD與水比為1∶6~12,油與β-CD比為1∶4~12,超聲30~70min,得包合物;所得水提液過濾,濃縮成稠浸膏,備用;(2)取牡蠣、龍骨、茯苓、赤芍藥材,加水煎煮2~6次,每次0.5~3.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即得水提取物;(3)取剩餘藥材,用50~95%乙醇先浸泡30~60分鐘,再加熱回流提取2~6次,每次0.5~3小時,合併提取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備用。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為本發明的製劑的藥物活性成分,該活性成分適合於製備本發明的滴丸和軟膠囊等各種製劑。方法b(工藝②)(1)取白朮、蒼朮藥材打粉入藥;(2)處方剩餘藥材處理同上;(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為本發明的製劑的藥物活性成分,該活性成分適合於製備本發明的片劑和膠囊劑等各種製劑。所述滴丸,其中活性成分與輔料的比例為1∶0.5~10,所述輔料為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間的聚乙二醇以及它們的混合物,選自聚乙二醇400(或6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們的混合物。其製備方法是將藥物活性成分與適宜輔料於60~115℃混合均勻後,調節滴頭大小以控制滴丸重量,以二甲基矽油或液體石蠟為冷卻劑滴制而成,冷卻劑溫度為-10~5℃。所述軟膠囊,其內容物由活性成分和適當的基質組成,其中每粒軟膠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其中的基質選自聚乙二醇400、吐溫80、甘油、丙二醇、異丙醇、去氫大豆油、植物油、芳香油、動物油等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其製備方法是將藥物活性成分與適宜輔料混合,得到均勻的混懸液和/或溶液,調節內容物重量,壓制,乾燥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工藝,特別涉及一種用於溼注帶下,月經不調,頭暈眼花,腰酸胸悶的組方及其製備工藝。優選製劑為滴丸和軟膠囊製劑。
文檔編號A61K9/48GK1823988SQ200610000749
公開日2006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2日
發明者劉露 申請人:北京阜康仁生物製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