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氧傳感器鉚壓裝配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20:07:40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氧傳感器鉚壓裝配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氧傳感器鉚壓裝配方式位,手動線束與氧傳感器探頭對接,手動壓機將探頭壓入線束,扣管機對線束進行多次鉚壓,手動壓機壓密封墊片。
採用這種生產方式有諸多缺點,一來需使用手動壓機,無法對輸出的壓力精度進行定位,影響產品質量;二來需要多次轉移更換設備和設備夾具過程繁瑣;三來整個生產過程需要多名操作員,人力成本過高;四來設備集成度不高,生產線冗長,佔用較大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氧傳感器鉚壓裝配設備,整合了大壓印、小壓印以及密封圈壓制工位,各工位間通過驅動組件聯繫,便於使用。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包括機架,機架上分別設有:
驅動組件,機架底部的電機室內設置電機,電機通過齒輪組件連接頂部的驅動杆一端,所述驅動杆的另一端連接轉盤中部,能夠推動轉盤轉動45°,轉盤邊緣均勻分布4個凹口,固定架設置於轉盤表面,半包圍凹口;
工作組件,位於任意三個相鄰的固定架上方的安裝板上,所述安裝板與機架連接,沿轉盤的轉動方向依次設置:
a.大壓印鉚壓工位,包括設置於推動機構上的大壓模及夾抓機構,所述夾抓機構為一組底部帶有抓模的抓臂,壓頭設置於抓臂之間;推動機構一般採用氣液增壓缸通過推桿等常用機構推動鉚壓,下同,以完成線束大壓印的鉚壓。
b.小壓印鉚壓工位,包括設置於推動機構上的小壓模、夾抓機構、設置於夾抓機構一側,連接電機的絲杆,所述夾抓機構為一組底部帶有抓模的抓臂;使用時,首先由夾抓機構抓起產品,絲杆轉動連接產品頂部後,再由壓模完成對產品的壓制
c.密封圈壓制工位,包括設置在安裝板上的呈幾字形的支架,固定於支架頂部的氣缸,所述氣缸推桿連接密封圈壓模,當個氣缸收縮時,封圈壓模位於支架空隙內。此工位氣缸下部的幾字形空隙內,設置有密封圈料盒,當氣缸推桿移動時,將密封圈推至產品上壓制。
需要注意的事,在使用時首先應由人工實現對線束與短傳感器的手工粗裝配後,套好保護管,放入留空的工位內,因此,留空工位一般設置於外側。
進一步的,為了提高設備工作精確度,在工作組件中,a、b工位下方設置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殼體、設置於殼體表面的封蓋;殼體固定於安裝板開口上,其內壁均勻開設若干通槽,通槽內配置由電機驅動,能夠沿通槽軸向移動的推出機構,所述推出機構端部設置夾模,當推出機構移動至最遠位置時,各組夾模的中心處形狀與產品相適應。使用時,由夾抓機構將產品自固定架上抓起,至夾緊機構內固定,隨後壓模深入夾緊機構內進行作業。
進一步的,為了提高設備工作精確度,固定架包括兩枚設置於凹口兩側的支腳,支腳上設置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沿轉盤外側開口,兩邊底部內凹;開口處形狀與凹口一致,兩相對面設置安裝口,安裝口內插接防止產品的託架,產品放置於頂部喇叭形開口的託架內,便於夾抓機構抓取;固定座通過螺杆連接支腳,螺杆穿過內凹處,並設置彈簧,防止損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提出的推出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圖示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所示,一種氧傳感器鉚壓裝配設備,包括機架1,機架1上分別設有:
驅動組件,機架1底部的電機室內2設置電機,電機通過齒輪組件連接頂部的驅動杆一端,所述驅動杆的另一端連接轉盤3中部,能夠推動轉盤3轉動45°,轉盤3邊緣均勻分布四個凹口,固定架7設置於轉盤3表面,半包圍凹口;
工作組件,位於任意三個相鄰的固定架上方的安裝板5上,所述安裝板5與機架1連接,沿轉盤4的轉動方向依次設置:
a.大壓印鉚壓工位,包括設置於推動機構上的大壓模及夾抓機構,所述夾抓機構為一組底部帶有抓模的抓臂,壓頭設置於抓臂之間;
b.小壓印鉚壓工位,包括設置於推動機構上的小壓模、夾抓機構、設置於夾抓機構一側,連接電機的絲杆,所述夾抓機構為一組底部帶有抓模的抓臂;
c.密封圈壓制工位,包括設置在安裝板上的呈幾字形的支架,固定於支架頂部的氣缸,所述氣缸推桿連接密封圈壓模,當個氣缸收縮時,封圈壓模位於支架空隙內。
如圖2所示,工作組件中,a、b工位下方設置夾緊機構6,所述夾緊機構包括殼體、設置於殼體表面的封蓋;殼體固定於安裝板開口上,其內壁均勻開設若干通槽,通槽內配置由電機驅動,能夠沿通槽軸向移動的推出機構8,所述推出機構端部設置夾模,當推出機構移動至最遠位置時,各組夾模的中心處形狀與產品相適應。
固定架7包括兩枚設置於凹口兩側的支腳,支腳上設置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沿轉盤外側開口,兩邊底部內凹;開口處形狀與凹口一致,兩相對面設置安裝口,安裝口內插接防止產品的託架,固定座通過螺杆連接支腳,螺杆穿過內凹處,並設置彈簧。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