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9-18 20:12:15 2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還涉及其製備方法,屬於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腎虛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 腎虛的症狀:腎陽虛的症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為「寒」的症狀,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腎陰虛的症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現代科學證明,當人發生腎虛時,無論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都會導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有更多的證據表明,腎虛發生時,腎臟的免疫能力降低,而腎臟的微循環系統亦會發生阻塞,腎絡呈現不通。所以對於腎虛的治療應防治結合。男性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勞;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重者夏天腎臟也涼)、身體發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軟;性功能減退、陽痿、早洩、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長、餘瀝不盡、尿少或夜尿頻多;聽力下降或耳鳴;記憶力減退、嗜睡、多夢、自汗;易患腰痛、關節痛等;易患骨質疏鬆症、頸椎病、腰椎病等;虛喘氣短、咳喘痰鳴;五更腹瀉,或者便秘;身浮腫,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腫;小腹牽引睪丸墜脹疼痛,或陰囊收縮,遇寒則甚,遇熱則緩;鬚髮易脫落、早白;形體虛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則色青白無光或黧黑。中醫認為,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切不可以用急於求成而用大補之藥進補,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補腎壯陽藥物。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的治療腎虛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由以下原料製備而得:乾薑3-10克,葛根5-15克,蓽澄茄1-5克,黑芝麻9-15克,母丁香1-3克,熟地黃10-30克,鹿茸1-2克,全蠍3-6克,龍膽草3-6克,山甲5-9克,三七3-9克,甘草6-15克。
其最佳重量配比為:乾薑6克,葛根12克,蓽澄茄3克,黑芝麻15克,母丁香2克,熟地黃20克,鹿茸1.5克,全蠍5克,龍膽草4克,山甲5克,三七6克,甘草12克。
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的製備方法:
按配方稱取藥材,將稱取的藥材混合均勻,接著將藥材洗淨、切碎後烘乾至含水量小於1%,然後進行研磨,採用8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將得到的混合物放入棉布袋中大火蒸煮40分鐘後,再用小火蒸煮20分鐘,用紗布過濾,得到濾液即可。
乾薑:味辛,性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
葛根:味甘、辛,性涼。歸肺、胃經。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昇陽止瀉。用於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洩瀉。
蓽澄茄:辛,溫。歸脾、胃、腎、膀胱經。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用於胃寒嘔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溼鬱滯,小便渾濁。
黑芝麻:黑芝麻藥食兩用,具有「補肝腎,滋五臟,益精血,潤腸燥」等保健功效,被視為滋補聖品。一方面是因為含有優質蛋白質和豐富的礦物質,另一方面是因為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珍貴的芝麻素及黑色素。
母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肺、腎經。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等功效。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眩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症。
鹿茸:鹿茸是名貴藥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胺基酸、蛋白質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胺基酸成分佔總成分的一半以上。鹿茸性溫而不燥,具有振奮和提高機體功能,對全身虛弱、久病之後患者,有較好的強身作用,善於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
全蠍:辛,平。歸肝經。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用於肝風內動,痙攣抽搐,小兒驚風,中風口喎,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溼頑痺,偏正頭痛,瘡瘍,瘰癧。
龍膽草:味苦,性寒。歸肺、肝經。清熱燥溼,瀉肝膽火。用於清熱燥溼,瀉肝膽火。用於溼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溼疹瘙癢,肝火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強中,驚風抽搐。
山甲:山甲味鹹,性微寒。消腫化膿,散淤通絡,通經,下乳,活血鎮痛。主治:癰疽瘡腫,風寒溼痺,經閉,乳汁不通,止血,症痂積聚。
三七:甘、微苦,溫。歸肝、胃經。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於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腫痛。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本發明以乾薑、葛根、蓽澄茄、黑芝麻、母丁香、熟地黃、鹿茸、全蠍、龍膽草、山甲、三七、甘草為主要成分,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解肌退熱、生津止渴、昇陽止瀉、行氣止痛、補肝腎、滋五臟、益精血、潤腸燥、溫中降逆、補腎助陽、滋陰補血、益精填髓、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清熱燥溼、瀉肝膽火、消腫化膿、散淤通絡、通經下乳、活血鎮痛、散瘀止血、消腫定痛、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包括以下原料製備得到:乾薑6克,葛根12克,蓽澄茄3克,黑芝麻15克,母丁香2克,熟地黃20克,鹿茸1.5克,全蠍5克,龍膽草4克,山甲5克,三七6克,甘草12克。
製備方法:按配方稱取藥材,將稱取的藥材混合均勻,接著將藥材洗淨、切碎後烘乾至含水量小於1%,然後進行研磨,採用8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將得到的混合物放入棉布袋中大火蒸煮40分鐘後,再用小火蒸煮20分鐘,用紗布過濾,得到濾液即可。
實施例2:
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包括以下原料製備得到:乾薑4克,葛根10克,蓽澄茄2克,黑芝麻15克,母丁香2克,熟地黃15克,鹿茸1克,全蠍4克,龍膽草5克,山甲6克,三七6克,甘草6克。
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一種治療腎虛的中藥,包括以下原料製備得到:8克,葛根12克,蓽澄茄5克,黑芝麻15克,母丁香1克,熟地黃12克,鹿茸1克,全蠍4克,龍膽草5克,山甲8克,三七3克,甘草12克。
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
效果:上述藥物的有效組合,互相協調,可以有效達到治療腎虛之目的,且副作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