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作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18:55:20 6

本發明涉及組裝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膨脹螺栓自動組裝設備的一種工作平臺。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在生活中對膨脹螺栓的使用也越來越多。它是一種常用的緊固件,具有安裝方便、連接強度高等特點,它的固定是利用挈形斜度來促使膨脹產生摩擦握裹力,達到固定效果。螺釘一頭是螺紋,一頭有椎度,外面包一鋼皮,鐵皮圓筒一半有若干切口,把它們一起塞進牆上打好的洞裡,然後鎖螺母,螺母把螺釘往外拉,將椎度拉入鋼皮圓筒,鋼皮圓筒被漲開,於是緊緊固定在牆上,一般用於防護欄、雨蓬、空調等在水泥、磚等材料上的緊固。
膨脹螺栓的原理是把膨脹螺栓打到地面或牆面上的孔中後,用扳手擰緊膨脹螺栓上的螺母,螺栓往外走,而外面的金屬套卻不動,於是,螺栓底下的大頭就把金屬套漲開,使其漲滿整個孔,此時,膨脹螺栓就抽不出來了。
傳統的膨脹螺栓是採用人工或多臺設備分別將膨脹螺栓的各部件組裝在一起,存在組裝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且產品合格率低。人工組裝雖然動作簡單,但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還經常出現螺母不能擰到位等問題。近年來對於金屬膨脹螺栓也出現了自動組裝機,這些設備的使用大幅提高了膨脹螺栓的組裝效率,降低勞動強度,節約人力成本。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這些設備的金屬套管輸入裝置上,對金屬套管上膨脹口的開口方向的定位採用多組氣缸進行旋轉固定,其結構設計和控制過程複雜,多組氣缸受氣壓波動的影響,工作狀態波動較大,金屬套管翻轉定位出現故障的機率相對較高,影響設備的生產連續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於概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簡要介紹一些較佳實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請的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中可能會做些簡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的目的模糊,而這種簡化或省略不能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鑑於上述現有膨脹螺栓裝配裝置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本發明工作平臺。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工作平臺,能夠在膨脹螺栓自動組裝系統中,自動旋轉和夾送各個工位上的物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工作平臺,包括:旋轉組件,包括第三夾緊件和旋轉體,所述第三夾緊件設置在所述旋轉體的外邊緣,所述第三夾緊件隨著所述旋轉體旋轉而旋轉;支撐組件,設置在所述旋轉組件的下方,支撐所述旋轉組件,使所述旋轉體產生相對旋轉。
作為本發明工作平臺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支撐組件包括第一輸送組件,所述第一輸送組件包括,第一翻轉件和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翻轉件通過所述第三固定件懸掛,使通過所述第一翻轉件的物料翻轉後落下。
作為本發明工作平臺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三固定件包括第一推送件、第一底板和第一支撐架,所述第一支撐架垂直設立在所述第一底板的兩端,所述第一底板上設有第一凹槽。
作為本發明工作平臺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推送件包括,第一絲槓,其一端與所述第一凹槽相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一驅動件;第一夾送件,其一端套設於所述第一絲槓上,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底板平行,夾緊並推送物料。
作為本發明工作平臺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支撐組件還包括第二輸送組件,所述第二輸送組件包括吸附件和推送件;所述推送件包括橫向推動件和縱向推動件,所述橫向推動件包括第二絲槓和第一滑動塊,第二絲槓一端設有平衡塊,另一端設有第五驅動件,所述第一滑動塊套設於所述第二絲槓,所述第一滑動塊與所述連接件相連接,通過所述第五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滑動塊平移。
作為本發明工作平臺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縱向推動件,包括,第二滑動塊,其套設於所述第二絲槓,所述第二滑動塊還套設於第三絲槓;第三絲槓,與所述第二絲槓相互垂直,其一端設有第六驅動件,另一端設有第七驅動件,所述第六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二滑動塊的平移,所述第七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三絲槓的旋轉。
作為本發明工作平臺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支撐組件還包括第三輸送組件,所述第三輸送組件包括夾持件,夾持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夾持件和第二夾持件,所述第一夾持件和第二夾持件嵌合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中。
作為本發明工作平臺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一放置部,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為階梯狀,且下端的槽寬小於上端槽寬,兩者內分別放置所述第一夾持件和第二夾持件;還包括,第二撥動件,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內部相連接,另一端設有第十驅動件,通過所述第十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二撥動件旋轉。
作為本發明工作平臺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三輸送組件還包括第二推送件,與所述夾持件相連接,並將所述夾持件運送到彈簧墊片待裝配的位置。
作為本發明工作平臺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推送件包括第二橫向推動件和第二縱向推動件,所述第二橫向推動件,包括,第四絲槓,一端設有平衡塊,另一端設有第十一驅動件;第三滑動塊,套設於所述第四絲槓,與所述第一固定件相連接,通過所述第十一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三滑動塊平移;所述第二縱向推動件,包括,第四滑動塊,套設於所述第四絲槓,還套設於第五絲槓;第五絲槓,與所述第四絲槓相互垂直,一端設有第十二驅動件,另一端設有第十三驅動件,所述第十二驅動件驅動所述第四滑動塊的平移,所述第十三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五絲槓的旋轉。
本發明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實現分揀套筒的正反,並將套筒放置到指定的位置,提高工作效率。
作為本發明所述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包括,壓緊組件,其包括擰緊部和第一放置部,所述擰緊部的正向運動夾緊套筒,反向運動鬆開套筒,所述第一放置部設置在所述壓緊組件的中心軸位置,呈中空結構;檢測組件,放置在壓緊組件的下方,通過間隔分布的監測件,檢測落在第一放置部中套筒的端部;放射組件,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部的下方,且設置在所述監測件的下方,監測件檢測放射組件放射的光,判斷套筒正反的位置。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擰緊部包括第三擰緊口和卡爪,通過旋轉第三擰緊口控制卡爪的運動方向。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監測件等間隔的布置在所述第一放置部下端的外圈,且監測件兩兩之間的間隙與套筒的間隙重合的個數不大於1。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還包括,第四振動單元,所述第四振動單元將物料輸送至套筒夾緊單元;第四輸送單元,將來自所述第四振動單元的物料夾送至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進行檢測;套筒掉落單元,放置檢測後的套筒,且進行匯總輸送後完成裝配。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第四振動單元還包括第四振動件、第四延伸導杆以及第四導向管,所述第四振動件與所述第四延伸導杆相連接,所述第四延伸導杆與所述第四導向管連接,所述第四導向管一端設置有傾斜導向頭,另一端設置有約束端。
作為本發明平墊片的分揀裝配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防翻轉件還包括第九驅動件,所述第九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防翻轉件的移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提供的工作平臺,可以在無人操作的模式中自動完成這個工序,結合旋緊組件和各個工位上的輸送組件,能夠在膨脹螺栓自動組裝系統中,自動完成,更加準確、高效率的完成在膨脹螺栓組裝系統中的相應動作,從而提高膨脹螺栓組裝的生產效率、質量,進而縮短生產的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裝配系統中所述膨脹螺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裝配系統中所述工作平臺的整體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所述第一輸送組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所述第一輸送組件中所述第三固定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所述第一輸送組件中所述第一翻轉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及局部剖面剖視圖;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裝配系統中所述第二輸送組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裝配系統中所述吸附件的整體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裝配系統中所述吸氣盤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俯視示意圖、左視示意圖以及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的裝配系統中所述推送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提供的第三輸送組件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及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提供的第三輸送組件第二種實施方式的所述第二推送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提供的彈簧墊片的分揀裝配裝置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所述第三分揀組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提供的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中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提供的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的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監測件排列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振動單元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導向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第四夾送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夾送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20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1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旋轉部件的整體結構及剖視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提供的膨脹螺栓的裝配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還可以採用其他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明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發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處所稱的「一個實施例」或「實施例」是指可包含於本發明至少一個實現方式中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並非均指同一個實施例,也不是單獨的或選擇性的與其他實施例互相排斥的實施例。
參照圖22,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膨脹螺栓的裝配系統,裝配如圖1所示的碰撞螺栓,其包括工作平臺、螺栓分揀裝配裝置、套筒分揀裝配裝置、平墊片分揀裝配裝置、彈簧墊分揀裝配裝置、螺母擰緊裝置以及成品下料裝置。首先通過螺栓分揀裝置將螺栓放置到工作平臺上,並擰緊後,旋轉工作平臺到套筒分揀的裝置處,在螺栓上放置套筒,接著再次旋轉工作平臺至平墊片分揀裝配的裝置處,將分揀出的平墊片放置到待裝配的膨脹螺栓上,再旋轉至彈簧墊分揀裝置處,將彈簧墊片放置到待裝配的膨脹螺栓上後,旋轉至螺母擰緊裝置1500,將螺母擰緊好後,將裝配完後的膨脹螺栓放置到成品下料裝置中。
具體的,參照圖2,本發明膨脹螺栓的裝配系統中提供了一種工作平臺,其包括旋轉組件800和支撐組件a,其中,旋轉組件800包括第三夾緊件801和旋轉體802,第三夾緊件801設置在旋轉體802的外邊緣,且第三夾緊件801隨著旋轉體802旋轉而旋轉。支撐組件a設置在旋轉組件800的下方,支撐旋轉組件800,使旋轉體802產生相對旋轉。
支撐組件a包括第一輸送組件100,參照圖3~5,其包括第三固定件101和第一翻轉件102,第一翻轉件102放置在第三固定件101的上方。其中,參照圖3,第三固定件101包括第一推送件101a、第一底板101c和第一支撐架101b,物料從第一翻轉件102中翻轉並掉落到第一底板101c上,通過第一推送件101a往前推送。第一推送件101a帶著輸送物料移動,第一支撐架101b垂直設立在第一底板101c的兩端,且第一底板101c上設有第一凹槽101c-1。其中,第一支撐架101b呈「l」型,豎直的高度大於待裝配的螺栓的長度,用來支撐第一翻轉件102。
在本實施例中,參照圖4,第一推送件101a嵌合在第一凹槽101c-1中,包括第一絲槓101a-1和第一夾送件101a-2,第一絲槓101a-1放置在第一凹槽101c-1中,其一端與第一凹槽101c-1的面相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一驅動件101a-1』。第一夾送件101a-2的一端套設於第一絲槓101a-1上,另一端與第一底板101c平行,夾緊並推送物料。第一驅動件101a-1』驅動第一夾送件101a-2沿著第一絲槓101a-1運動,優選的,第一夾送件101a-2採用氣動夾子。
參照圖5,第一翻轉件102包括第一導向管102a、第二導向管102b、第一搭載架102c和第一旋轉體102d。第一翻轉件102通過第一搭載架102c和第一支撐架101b相連接,使得第一翻轉件102穩定,第一導向管102a設置在第一旋轉體102d的上端,第二導向管102b設置在第一旋轉體102d的下端,且第一導向管102a和第二導向管102b的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第一旋轉體102d包括第一旋轉外殼102d-1和第一旋轉電機102d-2,第一旋轉外殼102d-1的內部設置有「十」字型的第一掉落槽s,第一旋轉外殼102d-1包裹內部設置有「十」字型的第一掉落槽s,第一掉落槽s的掉落口和第一導向管102a對齊,旋轉後的掉落口與第二導向管102b的口對齊,即螺栓沿著第二導向管102b掉落。第一旋轉外殼102d-1的旋轉軸與第一旋轉電機102d-2連接,實現第一掉落槽s的轉動,從而調整其內的螺栓狀態。例如:運送過來的螺栓是大頭朝上,帶有螺紋的那一端朝下,螺栓過來後就放進第一翻轉件102中,並掉入到第一掉落槽s中,對其的位置做一個調整。螺栓掉落在「十」字型的四分之一的第一掉落槽s內,經過「十」字型的第一掉落槽s的旋轉180度,旋轉後的螺栓變為大頭朝下,帶有螺紋那端朝上。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第一掉落槽s設置為「十」字型的意義是,合理的利用有限的空間資源,實現在一個工序中能完成多個套筒的位置旋轉。
需要說明的是,當螺栓從第二導向管102b的下埠掉下來時,若第二導向管102b的下埠到第一底板101c的距離大於螺栓的長度,致使第一夾送件101a-2無法夾持螺栓。為了保證第一夾送件101a-2能將第二導向管102b下方的螺栓夾緊並推出來,第二導向管102b的下埠到第一底板101c的距離小於物料(即螺栓)的長度。如果第二導向管102b的底端具有的束縛作用力過大,會使得螺栓掉落到第一底板101c後,第一夾送件101a-2夾住物料難以推送,推力過小的話,螺栓不動,推力過大的話,螺栓會將第一導向管102a弄壞。優選的,在第二導向管102b的靠近第一底板101c的一端設有約束件102b-1,其相當於一種帶有彈性的卡口,可以是將第二導向管102b的底端切削成許多條狀的豎條,也可以類似於卡線器的部件(卡線器的卡口的直徑小於導向管的直徑),束縛螺栓,不讓其掉落。因為約束件102b-1具有彈性力,所以當螺栓掉落到第二導向管102b的末端,會被約束件102b-1卡住上半邊,通過第一夾送件101a-2夾持後,移動的過程中,約束件102b-1發生彈性形變,螺栓離開約束件102b-1後,發生彈性形變的約束件102b-1通過其自身的彈性性能,恢復其原形。
參照圖2,支撐組件a還包括第三支撐架j,第三支撐架j上設有連接管b,連接管b通過第三支撐架j固定,且連接管b設置為中空的,套筒通過第三輸送管1402傳送至連接管b,最後將套筒套設在待裝配的螺栓上面。這裡設置第三支撐架j和連接管b的意義是:為了起到更好的嚮導作用,讓套筒能準確的落在待裝配的螺栓上。
支撐組件a還包括第二輸送組件400,參照圖6~9,其主體包括吸附件410和推送件420,參照圖7,吸附件410包括吸氣盤411、出氣口412和第一流通通道413,第一流通通道413設置在吸氣盤411和出氣口412之間,吸氣盤411設有吸附端411a,出氣口412設置在吸附端411a的相對面。因為吸附的平墊片中間有一個圓孔,為了避免吸氣盤411在吸氣的時候遇到圓孔,將吸氣盤411設計帶有環形軌道的一個部件,且環形軌道的與第一流通通道413和出氣口412相連接。
當抽氣時,氣體通過第一流通通道413抽至出氣口412處,在吸氣盤411的吸附端411a中的環形軌道中形成負壓,使得吸附端411a接觸待夾持的平墊片會產生吸附力,吸附待裝夾的平墊片。推送件420與吸附件410相連接,並將吸附件410移送到平墊片待裝夾的位置,再停止對出氣口412抽氣,放開平墊片。
較佳的,為了保證吸附效率和吸附作用,出氣口412包括第一孔412a、第二孔412b和第三孔412c,第一流通通道413包括第一道413a、第二道413b和第三道413c,其中,第一孔412a對應第一道413a、第二孔412b對應第二道413b、第三孔412c對應第三道413c,即每個孔對應一個道。吸氣盤411上設有三個軌道,每個軌道均與吸氣盤411同心,且每個軌道上對應一個道。當抽氣時,每個孔將其對應的道中的空氣抽盡,也就是,每個孔將每個道中對應的軌道內的空氣抽盡,使得軌道內產生負壓,使其能夠吸附平墊片。
較佳的,參照圖8,吸附件410還包括連接件414,連接件414一端與吸氣盤411相連接,另一端與推送件420相連接。連接件414設有抽氣口414a,內部中空且設有第二流通通道414b,第二流通通道414b與出氣口412相連通。當抽氣時,氣體從吸附端411a通過第一流通通道413、出氣口412和第二流通通道414b抽至抽氣口414a,使得與第一流通通道413相連接的軌道中產生負壓,當吸附端411a接觸待夾持的平墊片會產生吸附力。參照圖9,推送件420包括橫向推動件421和縱向推動件422。橫向推動件421包括第二絲槓421a和第一滑動塊421b,第二絲槓421a的一端設有平衡塊,另一端設有第五驅動件421a-1。第一滑動塊421b套設於第二絲槓421a,第一滑動塊421b與連接件414相連接,通過第五驅動件421a-1驅動第一滑動塊421b平移。縱向推動件422包括第二滑動塊422a和第三絲槓422b,第二滑動塊422a套設於第二絲槓421a,且還套設於第三絲槓422b。第三絲槓422b與第二絲槓421a相互垂直,一端設置第六驅動件422b-1,另一端設有第七驅動件422b-2,其中,第六驅動件422b-1驅動第二滑動塊422a平移,第七驅動件422b-2驅動第三絲槓422b旋轉。
通過第五驅動件421a-1驅動第一滑動塊421b平移,因為第一滑動塊421b與連接件414相連接,連接件414又與吸氣盤411相連接,所以第五驅動件421a-1驅動吸氣盤411在第二絲槓421a上運送,實現吸氣盤411的左右運動。通過第六驅動件422b-1驅動第二滑動塊422a在第三絲槓422b上平移,實現吸氣盤411的上下運動。通過第七驅動件422b-2驅動第三絲槓422b旋轉,實現吸氣盤411的旋轉運動。通過推送件420實現了吸氣盤411在合理範圍內,能實現上下、左右和旋轉,使吸氣盤411能到達放置待裝配平墊片的位置。
支撐組件a,還包括第三輸送組件600,參照圖10~圖12,其主體包括夾持件610和第二推送件620,參照圖10,夾持件610包括第一固定件611、第一夾持件612和第二夾持件613,第一夾持件612和第二夾持件613嵌合在第一固定件611中。第一固定件611上設有第二凹槽611a、第三凹槽611b,第二凹槽611a、第三凹槽611b呈階梯狀,均是下端的槽寬小於上端的槽寬,兩者裡面分別放置第一夾持件612和第二夾持件613,且與第一夾持件612和第二夾持件613接觸的面上設有螺紋,第一夾持件612和第二夾持件613也均為階梯狀,且下端的寬度大於上端的寬度,使得第二凹槽611a和第一夾持件612相配合,第三凹槽611b和第二夾持件613相配合。設計成階梯狀的意義是:防止第一夾持件612和第二夾持件613在第二凹槽611a、第三凹槽611b中嵌合的不牢靠,從槽中脫落。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夾持件612和第二夾持件613與第二凹槽611a、第三凹槽611b上也設有螺紋,夾持件放入凹槽後,兩者的螺紋是相互匹配的。第一夾持件612包括第一撐開件612a,第二夾持件613包括第二撐開件613a,第一撐開件612a和第二撐開件613a高出第一固定件611的端面。
參照圖11,在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二撥動件611d,設有齒輪端611d-2,齒輪端611d-2與第一固定件611的內部相連接,另一端設有第十驅動件611d-1,通過第十驅動件611d-1驅動第二撥動件611d旋轉。第一固定件611的內部設有第一齒輪611e,第二撥動件611d插入第一固定件611內部後,齒輪端611d-2和第一齒輪611e嚙合,且第一齒輪611e與第一夾持件612和第二夾持件613相接觸的一面(即設置第二凹槽611a、第三凹槽611b的一面)設有螺紋。當第十驅動件611d-1驅動第二撥動件611d正轉(順時針方向旋轉)時,齒輪端611d-2和第一齒輪611e嚙合,第一齒輪611e反轉(逆時針方向旋轉),因為第一齒輪611e的端面設有螺紋,會帶動第一夾持件612和第二夾持件613往前運動,此時,第一撐開件612a和第二撐開件613a也會向前運動,使得兩者撐開的面積變小。與此類似的,當第十驅動件611d-1驅動第二撥動件611d反轉(逆時針方向旋轉)時,齒輪端611d-2和第一齒輪611e嚙合,第一齒輪611e正轉(順時針方向旋轉),因為第一齒輪611e的端面設有螺紋,會帶動第一夾持件612和第二夾持件613往後運動,第一撐開件612a和第二撐開件613a也隨著向後運動,使得兩者撐開的面積變大。待裝夾的彈簧墊片是中間中空的零件,故在夾持彈簧墊片時,通過第一撐開件612a和第二撐開件613a放在彈簧墊片的中空部分,而後反轉第二撥動件611d,讓第一撐開件612a和第二撐開件613a撐開抵住並壓緊待裝夾的彈簧墊片的中間部分,使得彈簧墊片被緊緊的第一撐開件612a和第二撐開件613a上。
較佳的,為了穩定夾持彈簧墊片,可設置三個撐開件,即三個夾持件和三個凹槽,設置的數量不一一舉例說明,其實現的效果與本發明相同或相似,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不贅述。
參照圖12,第二推送件620與夾持件610相連接,並將夾持件610運送到彈簧墊片待裝配的位置,第二推送件620包括第二橫向推動件621和第二縱向推動件622。第二橫向推動件621包括第四絲槓621a和第三滑動塊621b,第四絲槓621a一端設有平衡塊,另一端設有第十一驅動件621a-1。第三滑動塊621b套設於第四絲槓621a,並與第一固定件611相連接,通過第十一驅動件621a-1驅動第三滑動塊621b平移。第二縱向推動件622包括第四滑動塊622a和第五絲槓622b,第四滑動塊622a套設於第四絲槓621a,還套設於第五絲槓622b。第五絲槓622b與第四絲槓621a相互垂直,一端設有第十二驅動件622b-1,另一端設有第十三驅動件622b-2,第十二驅動件622b-1驅動第四滑動塊622a的平移,第十三驅動件622b-2驅動第五絲槓622b的旋轉。
通過第十一驅動件621a-1驅動第三滑動塊621b沿著第四絲槓621a平移,因為第三滑動塊621b與第一固定件611相連接,第一固定件611又與第一撐開件612a和第二撐開件613a相嵌合,第一撐開件612a和第二撐開件613a上放置著彈簧墊片,實現彈簧墊片的左右運動。通過第十二驅動件622b-1驅動第四滑動塊622a的平移,實現彈簧墊片的上下運動。通過第十三驅動件622b-2驅動第五絲槓622b的旋轉,實現彈簧墊片的旋轉運動。換言之,通過第二推送件620實現了彈簧墊片在合理範圍內,能實現上下、左右和旋轉,使彈簧墊片能到達放置待裝配彈簧墊片的位置。
較佳的,旋轉組件800上設置有6個第三夾緊件801,第三夾緊件801可以是三爪卡盤,也可以是固定夾緊夾。圖中所示以三爪卡盤例,第三夾緊件801上設有第四擰緊口801a,通過第四擰緊口801a控制第三夾緊件801的卡緊的運動方向。若第四擰緊口801a正向旋轉,則第三夾緊件801向其中心軸位置聚攏,若第四擰緊口801a反向旋轉,則第三夾緊件801向其中心軸位置遠離。旋轉組件800下方設有第三十驅動件1800,通過第三十驅動件1800驅動旋轉組件800相對於支撐組件a產生相對旋轉,且每次旋轉的角度均為60°。需要注意的是,旋轉組件800在初始狀態時,其上設置的其中一個第三夾緊件801恰好對應支撐組件a上的第二輸送組件400,且支撐組件a上的設置的部件,均相隔60°,均勻的分布在支撐組件a的邊緣。
通過支撐組件a上在初始狀態恰好與螺栓分揀裝配裝置對應的第一輸送組件100將螺栓夾送至第三夾緊件801,並通過第一鎖緊組件300對準第四擰緊口801a將第三夾緊件801鎖緊。通過第三十驅動件1800驅動旋轉組件800旋轉至套筒檢測分揀裝配裝置,將套筒套到已經裝配的螺栓上。
參照圖13~21,為本發明膨脹螺栓裝配系統中的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1100中,在檢測套筒正反分揀裝配裝置中的第一個實施例中,參照圖13,其主體包括壓緊組件1101、放射組件1102和檢測組件1103。壓緊組件1101擠緊待檢測的套筒,通過檢測組件1103監測有沒有放射組件1102的光源洩露。壓緊組件1101包括擰緊部1101a和第一放置部1101b,擰緊部1101a正向運動則會夾緊套筒,如果其反向運動則會鬆開套筒,第一放置部1101b設置在壓緊組件1101的中心軸位置,呈中空結構,其用來放置套筒。檢測組件1103放置在壓緊組件1101的下方,通過間隔分布的監測件1103a檢測落在第一放置部1101b中套筒的端部,確定套筒的正反。放射組件1102放置在第一放置部1101b的下方,且同時設置在監測件1103a的下方,這樣便於更好的檢測。
其中,擰緊部1101a包括第三擰緊口1101a-1和卡爪1101a-2,通過第三擰緊口1101a-1控制卡爪1101a-2的運動方向。若第三擰緊口1101a-1正向旋轉,則卡爪1101a-2向壓緊組件1101中心軸的位置方向運行,若第三擰緊口1101a-1反向旋轉,則卡爪1101a-2向壓緊組件1101中心軸的位置反方向運行。監測件1103a等間隔的布置在第一放置部1101b下端的外圈,且「監測件1103a兩兩之間存在的間隙與套筒的間隙重合的個數不大於1」。需要說明的是,「監測件1103a兩兩之間存在的間隙與套筒的間隙重合的個數不大於1」的意思是,監測件1103a在設置的時候,相隔兩個之間存在間隙,而被檢測的套筒若反面(即套筒有縫隙的一端)朝下,那麼套筒之間存在間隙,在本實施例中,兩個間隙之間重合的個數最多只有一個,也就是說,當套筒的一個縫隙和監測件1103a之間的某一個縫隙對準時候,套筒的其他縫隙不能和任何一個監測件1103a之間的縫隙相重合。
參照圖14,在本發明檢測套筒正反分揀裝配的裝置1100的第二個實施例中,其位置的布置作了一種優化,監測件1103a所佔據的角度加上間隙的角度定為θ,在俯視圖中,壓緊組件1101包括第一中心線m1(實線)和第二中心線m2(實線),兩者相互垂直。監測件1103a在分布時,第一監測件1103a-1的中心線(虛線)和壓緊組件1101的第一中心線m1(實線)重合,即第一監測件1103a-1的中心線(虛線)和壓緊組件1101的第一中心線m1(實線)的夾角為0°,第二監測件1103a-2的中心線(虛線)和壓緊組件1101的第一中心線m1(實線)之間的夾角為θ/2。第三監測件1103a-3的中心線(虛線)和壓緊組件1101的第二中心線m2(實線)的夾角為θ/4,第三監測件1103a-4的中心線(虛線)和壓緊組件1101的第二中心線m2(實線)的夾角為3/4倍的θ。通過這樣排布方式,實現「監測件1103a兩兩之間存在的間隙與套筒的間隙重合的個數不大於1」。其中,監測件1103a可以是傳感器,可以是感應器,能接收感應光源體。
參照圖15,在本實施例中,該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包括第四振動單元1000、第四輸送單元1200、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1100以及套筒掉落單元1300,具體的,第四振動單元1000是一種能夠容納物料的容器,且能夠發生振動,將容器內的不規則物料通過振動的方式從容器中沿著軌道規則的振動出去,例如,振動盤,其料鬥下面有個脈衝電磁鐵,可以使料鬥作垂直方向振動,由傾斜的彈簧片帶動料鬥繞其垂直軸做扭擺振動。料鬥內零件,由於受到這種振動而沿螺旋軌道上升。在上升的過程中經過一系列軌道的篩選或者姿態變化,零件能夠按照組裝或者加工的要求呈統一狀態自動進入組裝或者加工位置,其工作目的是通過振動將無序工件自動有序定向排列整齊、準確地輸送到下道工序。在本方明中,物料為膨脹螺栓的套筒,膨脹螺栓的原理是把膨脹螺栓打到地面或牆面上的孔中後,用扳手擰緊膨脹螺栓上的螺母,螺栓往外走,而外面的金屬套卻不動,於是,螺栓底下的大頭就把金屬套漲開,使其漲滿整個孔,此時,膨脹螺栓就抽不出來了。在建築構件連接、設備安裝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而此處所述的物料即膨脹螺栓的金屬套。
第四輸送單元1200夾送由第四振動單元1000振動出的物料,並送至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1100檢測,由於套筒的兩端存在區別,一端具有縫隙,一端沒有縫隙,因此需要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1100檢測掉落下來的套筒是否為符合規格的狀態(檢測的那端是否具有縫隙),若不符合,套筒會掉入套筒掉落單元1300中進行狀態的調整,調整後的套筒和符合規格的套筒一起匯總,再輸送完成膨脹螺栓的整體組裝。
參照圖17和圖16,為本發明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振動單元的振動單元結構示意圖,該實施例不同於第一個實施例的是:第四振動單元1000包括第四振動件1001、第四延伸導杆1002和第四導向管1003。實施方案為:第四振動單元1000是一種能夠容納物料的容器,且能夠發生振動,將容器內的不規則物料通過振動的方式從容器中沿著軌道規則的振動出去,通過振動出來的物料需要進行定向的輸送至第四輸送單元1200處。其中,第四振動單元1000包括第四振動件1001、第四延伸導杆1002和第四導向管1003,第四振動件1001的出口端連接第四延伸導杆1002,而第四延伸導杆1002連接第四導向管1003,參照圖17,為讓通過第四振動單元1000振出的套筒能進入第四導向管1003,在第四導向管1003的一端設有導向頭1003a,其連接第四延伸導杆1002連接第四導向管1003,引導套筒掉落第四導向管1003中。當套筒從第四振動件1001振動出時,掉落在連接的第四延伸導杆1002上,之後第四導向管1003的導向作用,沿著第四導向管1003往下滑落,當掉落至底端。此時,若在第四導向管1003的底端沒有束縛作用力,物料會掉落,致使第四輸送單元1200夾持的時候會很難夾住物料,若在第四導向管1003的底端具有的束縛作用力過大,會使得物料掉落到底端後,第四輸送單元1200夾住物料難以推送,推力過小物料不動,推力過大物料會將第四導向管1003弄壞。故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在另一端設置約束端1003b,其相當於一種帶有彈性的卡口,可以是將第四導向管1003的底端切削成許多條狀的豎條,也可以類似於卡線器的部件(卡線器的卡口的直徑小於導向管的直徑),束縛套筒不讓其掉落。因為約束端1003b具有彈性力,所以當物料掉落到第四導向管1003的末端,物料不會直接掉落,而是會被約束端1003b卡住上半邊,通過第四輸送單元1200加持後,移動的過程中,約束端1003b發生彈性形變,物料離開約束端1003b後,發生彈性形變的約束端1003b通過其自身的彈性性能,恢復其原形。
第四輸送單元1200夾送由第四振動單元1000振動出的物料,並送至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1100檢測,由於套筒的兩端存在區別,一端具有縫隙,一端沒有縫隙,因此需要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1100檢測掉落下來的套筒是否為符合規格的狀態(檢測的那端是否具有縫隙),若不符合,套筒會掉入套筒掉落單元1300中進行狀態的調整,調整後的套筒和符合規格的套筒一起匯總,再輸送完成膨脹螺栓的整體組裝。
參照圖18和圖19,為本發明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夾送單元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二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第四輸送單元1200還包括第四夾送組件1201以及第二夾送組件1202。具體實施方式:當套筒束縛在約束端1003b處時,需要將其通過第四輸送單元1200輸送至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1100處進出狀態的檢測,在本實施例中,第四輸送單元1200包括第四夾送組件1201和第二夾送組件1202,其中,第四夾送組件1201包括第九絲槓1201c、延長杆1201a和氣動夾子1201b,第九絲槓1201c的一端設有第十六驅動件1201c-1,另一端設有平衡塊,通過平衡塊平衡第四夾送組件1201,使其保持穩定。延長杆1201a的一端與第九絲槓1201c相連接,另一端與氣動夾子1201b相連接。通過第十六驅動件1201c-1驅動延長杆1201a在第九絲槓1201c上沿著其放置的方位移動,使得氣動夾子1201b靠近並夾住物料,被夾住的物料會在延長杆1201a的帶動下水平移動。需要說明的是,氣動夾子1201b通過氣缸驅動夾子兩臂的張開和合併,從而實現對套筒的夾持。
參照圖19,第二夾送組件1202包括橫向傳送件1202a和縱向傳送件1202b,其中,橫向傳送件1202a包括第三十一驅動件1202a-1、第七絲槓1202a-2和第四移動塊1202a-3,第七絲槓1202a-2的一端與第三十一驅動件1202a-1相連接,另一端與平衡塊相連接,通過平衡塊平衡第三十一驅動件1202a-1,使其保持穩定。第四移動塊1202a-3套合在第七絲槓1202a-2上,並沿著第七絲槓1202a-2移動。縱向傳送件1202b包括第三十二驅動件1202b-1、第八絲槓1202b-2和第二移動塊1202b-3,第八絲槓1202b-2的一端與第四移動塊1202a-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三十二驅動件1202b-1相連接,第二移動塊1202b-3一端套合在第八絲槓1202b-2上,並在於第八絲槓1202b-2相垂直的方向向外延伸,且沿著第八絲槓1202b-2移動,其另一端設有固定塊1202b-2』夾持物料。
第二夾送組件1202與第四夾送組件1201存在的不同之處是,第二夾送組件1202具有能夠上下移動的絲槓結構,不僅能夠在前後方向移動,還能夠在上下方向移動,第二夾送組件1202通過橫向傳送件1202a和縱向傳送件1202b實現固定塊1202b-3』的前後移動和上下移動,因為固定塊1202b-3』會夾帶物料移動,所以使得物料通過第二夾送組件1202移動,並移送至套筒掉落單元1300。
如圖20和21所示為本發明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膨脹螺栓套筒分揀裝配的裝置的掉落單元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與第四種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套筒掉落單元1300還包括第一掉落組件1301以及第二掉落組件1302。具體的,在檢測套筒正反的裝置1100檢測完成後,由第二夾送組件1202將檢測完成後的套筒進行夾持出,進入套筒掉落單元1300中進行區分和匯總,第一掉落組件1301與第二掉落組件1302並列設置。
參照圖21,第一掉落組件1301輸送放置正方向的套筒,包括第一容納空間1301a和第一輸送管1301b,第一容納空間1301a設置在第一輸送管1301b的上端。第二掉落組件1302輸送放置反方向的套筒,包括第二容納空間1302a、旋轉部件1302b和第二輸送管1302c,第二容納空間1302a設置在第二輸送管1302c的中部,調整輸送的套筒方向。
較佳的,參照圖20,旋轉部件1302b包括第二旋轉外殼1302b-1和第二旋轉電機1302b-2,第二旋轉外殼1302b-1的內部設置有「十」字型的第二掉落槽s1,第二旋轉外殼1302b-1包裹內部設置有「十」字型的第二掉落槽s1,且第二旋轉外殼1302b-1的旋轉軸與第二旋轉電機1302b-2連接,實現第二掉落槽s1的轉動,從而調整其內的套筒狀態。例如:當套筒頭朝下時,而裝配需要的頭朝上,而由第二夾送組件1202夾送的套筒若是頭向上的,則第二夾送組件1202將會將套筒夾送至第一掉落組件1301內直接匯總,若是套筒被檢測出頭朝下,則這時候就是不符合規格的,就需要對該套筒進行調整,第二夾送組件1202將會將套筒夾至第二掉落組件1302內,套筒會掉落在「十」字型的四分之一的第二掉落槽s1內,經過「十」字型的第二掉落槽s1的旋轉180度,頭朝下的套筒會變為頭朝上的,此時正好與下端的掉落管道口對應,實現套筒的旋轉掉落,在對調整後的進行匯總輸送,完成膨脹螺栓的裝配。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第二掉落槽s1設置為「十」字型的意義是,合理的利用有限的空間資源,實現在一個工序中能完成多個套筒的位置旋轉。
較佳的,還包括匯總單元1400,其中,匯總單元1400包括第三容納空間1401和第三輸送管1402,第三容納空間1401包絡住第一掉落組件1301和第二掉落組件1302的出料口,使得物料(套筒)能夠掉落到第三容納空間1401內,物料(套筒)沿著第三輸送管1402傳送出去。
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