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讀後感300字
2023-09-16 00:21:20 4
篇一:南轅北轍讀後感
今天看了一則寓言故事《南轅北轍》,講的是:戰國後期,季梁不讓魏安釐王攻打趙國,就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要到楚國去,他有許多盤纏,僱了最好的車,請了最好的車夫就走了。可是楚國在南邊,那個人卻讓車夫趕著馬車往北去。過了一會兒,遇見一個朋友,朋友問:「你要去哪裡?」那個人大聲回答:「我要到楚國去!」朋友又說:「到楚國應該往南走啊。」那個人說:「反正我的馬快,不用怕。」朋友又勸他:「方向錯了,你的馬跑不到楚國呀!」那個人又說:「不要緊,我的路費多。」看到這裡,我捧腹大笑。那個人真愚蠢,雖然他的錢多、馬快、車夫好,但他的方向是錯的,他就永遠也到不了楚國。
記得有一次,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英語作業,我很快就寫完了,但當媽媽回來檢查作業時發現,因為我的粗心大意——看錯了校信通簡訊的時間 ,把作業寫錯,這下我可慌了神,還得寫十幾頁的作業,我寫到快十點才寫完。我的這次教訓和這則寓言故事一樣告訴我,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找準方向,如果方向錯了,那麼再有利的條件也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篇二:南轅北轍讀後感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個故事吧。這個故事大家可能都聽過。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南轅北轍》。
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是:有個人要從魏國到楚國去。楚國本來在魏國的南方,而他卻坐著車一直往北走。有人對他說:「你應該往南走啊。」他說:「不要緊,我的馬好。」那個人又勸他:「可是你往北走,是到不了楚國的啊。」他說:「沒關係。我帶的盤纏多,再說,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他越堅持往北走,他離楚國越遠。
通過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選擇好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你的條件越好,距離目標就越遠。
由此,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有一天,爸爸叫我去買饅頭,但是,中途我去和小朋友玩了。所以,兩個小時了還沒回家。爸爸著急了,把我叫回了家。本來我的任務是去買饅頭,但是我卻去玩兒了,所以沒有完成任務。這和南轅北轍的故事講的是一樣的道理。
篇三:南轅北轍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這樣一個成語故事,叫「南轅北轍」。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戰國時期,一個人要從魏國到南邊的楚國去,可他卻一個勁兒地向北面飛跑而去。他的一個朋友提醒他往南走,可那人卻不聽勸告,說:「我知道我走錯了,但是我的車夫和馬都很好,再說我帶的路費也很多,你一點也不用擔心!」說完,便離他而去。結果他的行為讓別人很不解,大家感到奇怪,因為那樣的話,不就離他要去的楚國越來越遠嗎?
讀了這個故事,你們一定會認為主人公很傻,知錯不改。但生活中這樣的人和事卻經常這發生在我們身邊啊。例如:作為南京人大家都知道,我們南京正在創建文明城市,說到文明,也許誰都會說:「不就是講公德嘛。」可是走在大街上,卻總能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亂扔東西啦、吐痰啦、講髒話啦等等。難道他們不懂什麼是文明嗎,不是的,而是犯了和故事中主人翁一樣的毛病:知錯不改。
就拿我們學生來說吧,都知道要好好學習,可如果不付出行動,是永遠也學不好的。
正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做事時如果你的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目的是永遠都不會達到的。
篇四:南轅北轍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這樣一個成語故事,叫「南轅北轍」。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戰國時期,一個人要從魏國到南邊的楚國去,可他卻一個勁兒地向北面飛跑而去。他的一個朋友提醒他往南走,可那人卻不聽勸告,說:「我知道我走錯了,但是我的車夫和馬都很好,再說我帶的路費也很多,你一點也不用擔心!」說完,便離他而去。結果他的行為讓別人很不解,大家感到奇怪,因為那樣的話,不就離他要去的楚國越來越遠嗎?
讀了這個故事,你們一定會認為主人公很傻,知錯不改。但生活中這樣的人和事卻經常這發生在我們身邊啊。例如:作為南京人大家都知道,我們南京正在創建文明城市,說到文明,也許誰都會說:「不就是講公德嘛。」可是走在大街上,卻總能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亂扔東西啦、吐痰啦、講髒話啦等等。難道他們不懂什麼是文明嗎,不是的,而是犯了和故事中主人翁一樣的毛病:知錯不改。
就拿我們學生來說吧,都知道要好好學習,可如果不付出行動,是永遠也學不好的。
正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做事時如果你的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目的是永遠都不會達到的。
篇五:南轅北轍讀後感
我們學習了《南轅北轍》這篇課文,這篇文章講了背道而馳的道理。
文中寫,從前有一個人,坐著馬車在大路上飛跑。他的朋友看見了,叫住他問:「你上哪去呀?」「我到楚國去。」騎馬人回答。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說:「楚國在南邊,你怎麼往北走。」騎馬人不聽提醒,還很自信的說:「我的馬跑得快,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我帶的盤纏多。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馬跑得越快,趕車的本領越高,盤纏帶得越多,走得越遠,就越到不了楚國。這篇寓言告訴我們,目的與行動相反是永遠也到不了想去的地方。南轅北轍這篇寓言刻畫了一個一意孤行。固執的人物形象,諷刺了那些目的與行動相反的人。
這篇寓言令我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
記得有一次,我和表姐和媽媽去海洋館玩,進到裡面,有兩個口,我和表姐要看美人魚表演,媽媽說在右邊的口,我和表姐卻說從左邊的口進,結果在裡面沒有看到美人魚表演,我們有順原路返回,從右邊的口進去,果然,看到了美人魚表演。因為我們的固執多走了一段路。嗨,要早聽媽媽的話就好了。學了這篇課文,我終於懂得了背道而馳道理。
篇六:南轅北轍讀後感
《南轅北轍》這則寓言用對話的形式講述了季梁的一位朋友要乘車去楚國 ,但他卻選擇了相反的方向,自己有固執己見不聽從季梁的勸告,結果即便是他的馬再好、駕駛技術再好、旅費再多,恐怕也難以達到目的地。
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必須選對方向,目標明確,朝著既定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夠達到勝利的彼岸,相反,如果目標不明確,方向不清楚,那麼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是白費功夫;還要就是凡事要多聽聽朋友的意見,畢竟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結合生活實際,比如說踢足球比賽吧,你技術再好,配合的再精妙,可是你把球踢進了對方的門裡,你說豈不是踢進去的越多,你離成功的距離就越遠麼。
所以,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要明確目標,制定計劃,按著計劃一步一步的實施,這樣就不會走彎路,走錯路!
篇七:南轅北轍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一個人本來要往南邊去,卻駕車向北行,這樣馬跑得越快,錢帶得越多駕車技術越好,偏離目的地就會越遠。朋友給他講,他還是迷惑不清,這個成語是比喻有些人行動和目的是截然相反的,行動越賣力離目標反而會越遠的。
看到了這則寓言,我就想起了我以往的一件事。當時,我也是一個」南轅北轍「的人。有一次,我正在寫作業,寫著寫著,我心裏面就想:一會我寫完了所有的作業,先去滑二十分鐘滑板,然後再去看一會兒電視。當時,我心裡光想著玩,很高興。我根本沒把學習當回事。我一寫完作業,就迫不及待的跑跑出去玩了。到我回家時,爸爸就告訴我的作業做錯了好幾道題。我的目的是認認真真寫完作業後再去玩。我的行動卻是使最快的速度把作業寫完後出去痛痛快快的玩。
我覺得這則寓言有問題:天下哪會有這麼笨的人呀?
我偶爾會做一些曲折的小事情,你們可不要跟我一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