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頂瓦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00:25:10 4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材領域,具體涉及防水頂瓦。
背景技術:
現有瓦片多用於居民房屋頂部,具有防雨、隔熱等作用,對於一些廠房、尤其是通訊機房等對防水要求較高的領域,普通的瓦片會存在雨天漏水、風天瓦片被吹掉的情況,因此為保護廠房內的設備產品,一種防水且不易吹掉的瓦片更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水頂瓦,解決現有瓦片易漏水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水頂瓦,包括瓦板,沿所述瓦板的一組對邊分別設有豎直方向的第一擋板和豎直方向的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擋板頂部向外延伸形成開口向下的第一防水臺,所述第二擋板頂部向第一擋板方向延伸形成開口朝向第一擋板的第二防水臺,所述第二防水臺位於相鄰瓦板的第一防水臺下方且形狀尺寸與第一防水臺的形狀尺寸相適配。防水頂瓦設有第一防水臺和第二防水臺,且第一防水臺末端向下彎曲,可以防止雨水通過第一防水臺和第二防水臺之間的空隙流入室內,影響室內設備的正常運行。
作為優選的,所述第一防水臺和第二防水臺上分別設置有相適配的第一限位條和第一凹槽。限位條和凹槽的設置可以更加牢固的將第二防水臺與第一防水臺固定,將相鄰頂瓦連接為一個整體,防止了大風吹過將個別頂瓦吹翻的情況,而頂瓦整體質量、體積均較大,極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作為優選的,所述第一防水臺頂部或靠近瓦板的側壁上設有第一限位條,所述第一限位條與設置第二擋板的瓦板邊緣平行,方便頂瓦和頂瓦之間的連接,相比於彎曲的或不規則的限位條或凹槽,更方便安裝和拆卸。
作為優選的,所述第一限位條外表面和第一凹槽內表面均設有橡膠層,可以增大摩擦力使二者之間更加緊密的連接,防止漏水。
作為優選的,所述第一防水臺遠離瓦板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二限位條,所述第二限位條朝向第二擋板並與設置第二擋板的瓦板邊緣平行,相比於將限位條設置在第一防水臺頂部或靠近瓦板的側壁上,將限位條設置在第一防水臺遠離瓦板的一側方便生產安裝,不需要在第二防水臺上設置限位條或凹槽。
作為優選的,所述第二防水臺的末端伸入第二限位條與第一防水臺頂部形成的第二凹槽。這樣無論是水平方向的外力還是豎直方向的外力,均無法將兩塊頂瓦分開,極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作為優選的,所述第二凹槽內壁和第二防水臺末端均設有橡膠層,可以使二者之間更加緊密的連接,防止漏水。
作為優選的,所述瓦板為矩形平板,方便頂瓦和頂瓦之間的連接,且容易將多塊頂瓦拼合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防水頂瓦設有第一防水臺和第二防水臺,且第一防水臺末端向下彎曲,可以防止雨水通過第一防水臺和第二防水臺之間的空隙流入室內,影響室內設備的正常運行;限位條和凹槽的設置可以更加牢固的將第二防水臺於第一防水臺固定,將相鄰頂瓦連接為一個整體,這樣無論是水平方向的外力還是豎直方向的外力,均無法將兩塊頂瓦分開,防止了大風吹過將個別頂瓦吹翻的情況,而頂瓦整體質量、體積均較大,極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第一防水臺末端向下彎曲,可以防止雨水通過第一防水臺和第二防水臺之間的空隙流入室內,影響室內設備的正常運行。
2)限位條和凹槽的設置可以更加牢固的將第二防水臺於第一防水臺固定,將相鄰頂瓦連接為一個整體,極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3)通過防水臺的防止連接具有防水功能的同時又有增強屋頂強度的作用,瓦邊採用倒翻的設計有效的防止雨水過大導致雨水的倒灌。
4)在凹槽和限位條或第二防水臺末端設有橡膠層,增強了防水頂瓦的防水特性,即便是雨水量特別大沒過第一防水臺頂端,由於橡膠層的密封作用,雨水也很難進入室內。
5)該結構加工簡單、強度高、單個工件重量輕便於山區道路運輸、施工方便等優點。
6)很多廠房都需要設置穿出房頂的裝置例如通信機房,此時,瓦板為矩形更方便對房頂和裝置之間進行密封。
7)本實用新型的防水頂瓦可以根據使用和運輸的需要改變長度和寬度,使用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和2所述防水頂瓦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和2所述防水頂瓦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和4所述防水頂瓦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圖1和圖2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防水頂瓦,包括瓦板4,沿所述瓦板4的一組對邊分別設有豎直方向的第一擋板51和豎直方向的第二擋板52,所述第一擋板51頂部向外延伸形成開口向下的第一防水臺1,所述第二擋板頂部向第一擋板51方向延伸形成開口朝向第一擋板51的第二防水臺2,所述第二防水臺2位於相鄰瓦板4的第一防水臺1下方且形狀尺寸與第一防水臺1的形狀尺寸相適配。
本實用新型防水頂瓦設有第一防水臺和第二防水臺,且第一防水臺末端向下彎曲,可以防止雨水通過第一防水臺和第二防水臺之間的空隙流入室內,影響室內設備的正常運行。
實施例2:
圖1和圖2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防水頂瓦,包括瓦板4,沿所述瓦板4的一組對邊分別設有豎直方向的第一擋板51和豎直方向的第二擋板52,所述第一擋板51頂部向外延伸形成開口向下的第一防水臺1,所述第二擋板頂部向第一擋板51方向延伸形成開口朝向第一擋板51的第二防水臺2,所述第二防水臺2位於相鄰瓦板4的第一防水臺1下方且形狀尺寸與第一防水臺1的形狀尺寸相適配;所述第一防水臺1遠離瓦板4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二限位條12,所述第二限位條12朝向第二擋板並與設置第二擋板的瓦板4邊緣平行;
所述第二防水臺2的末端伸入第二限位條12與第一防水臺1頂部形成的第二凹槽13;這樣無論是水平方向的外力還是豎直方向的外力,均無法將兩塊頂瓦分開,極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所述第二凹槽內壁和第二防水臺末端均設有橡膠層,可以使二者之間更加緊密的連接,防止漏水。
所述瓦板為矩形平板,方便頂瓦和頂瓦之間的連接,且容易將多塊頂瓦拼合在一起。
實施例3:
圖3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防水頂瓦,包括瓦板4,沿所述瓦板4的一組對邊分別設有豎直方向的第一擋板51和豎直方向的第二擋板52,所述第一擋板51頂部向外延伸形成開口向下的第一防水臺1,所述第二擋板頂部向第一擋板51方向延伸形成開口朝向第一擋板51的第二防水臺2,所述第二防水臺2位於相鄰瓦板4的第一防水臺1下方且形狀尺寸與第一防水臺1的形狀尺寸相適配;所述第一防水臺1和第二防水臺2上分別設置有相適配的第一限位條11和第一凹槽21,限位條和凹槽的設置可以更加牢固的將第二防水臺與第一防水臺固定,將相鄰頂瓦連接為一個整體,防止了大風吹過將個別頂瓦吹翻的情況,而頂瓦整體質量、體積均較大,極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實施例4:
圖3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防水頂瓦,包括瓦板4,沿所述瓦板4的一組對邊分別設有豎直方向的第一擋板51和豎直方向的第二擋板52,所述第一擋板51頂部向外延伸形成開口向下的第一防水臺1,所述第二擋板頂部向第一擋板51方向延伸形成開口朝向第一擋板51的第二防水臺2,所述第二防水臺2位於相鄰瓦板4的第一防水臺1下方且形狀尺寸與第一防水臺1的形狀尺寸相適配;所述第一防水臺1和第二防水臺2上分別設置有相適配的第一限位條11和第一凹槽21;
所述第一防水臺1頂部或靠近瓦板4的側壁上設有第一限位條11,所述第一限位條11與設置第二擋板的瓦板4邊緣平行;
所述第二防水臺2上與第一限位條11對應處設有與第一限位條11相適配的第一凹槽21;
所述第二凹槽內壁和第二防水臺末端均設有橡膠層,可以使二者之間更加緊密的連接,防止漏水。
所述瓦板為矩形平板,方便運輸以及頂瓦和頂瓦之間的連接,易將多塊頂瓦拼合在一起。
儘管這裡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範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附圖和權利要求的範圍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形和改進外,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用途也將是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