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型水稻品種遼星1號選育方法和制種方法
2023-09-16 09:45:15 1
專利名稱:粳型水稻品種遼星1號選育方法和制種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粳型水稻品種的選育方法和制種方法,具體涉及粳型水稻品種遼星1號選育方法和制種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面積約佔糧食作物總面積的30%,產量佔糧食總產的40%。由於我國50%以上的人口是以稻米為主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水稻單產的高低是維繫著我國的人口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關鍵。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的水稻栽培和育種研究始終位於世界的前列。建國後,由於育種技術的革命,我國水稻育種和產量經歷了兩次飛躍,分別在50年代後期和70年代初,水稻單產有了顯著的提高。之後,水稻的單產曾經徘徊不前,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加,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人們寄希望於水稻育種。1998年,國家啟動了超級雜交水稻育種「863」計劃。近幾年,南方的雜交水稻育種和北方的常規粳稻育種都有了長足地進步。
就遼寧水稻育種而言,從建國以來,大致經歷了六次較大的更新。前四次主要是在日本品種的引進和改良上。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粳型雜交水稻黎優57和遼粳5號的選育成功,實現了水稻品種的第五次更新,結束了日本品種佔主導的歷史。
由於引進了秈型水稻種質,水稻的品質下降,高產和優質統一困難,成為北方粳稻育種的主要障礙。由於氮肥的大量使用,水稻品種的抗性也在下降,病害嚴重。因而,使高產與優質相統一併兼顧抗性成為北方水稻育種的主要目標。
發明內容
選用遼寧地區中晚熟中偏早型、株型緊湊、莖杆粗壯、抗性好的水稻種質為母本,以遼寧地區早熟型、抗性好、米質優的水稻種質為父本,人工授粉雜交,經系統選育,育成具有高產、優質和抗性好等特點的水稻品種。
母本遼粳454,遼寧省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晚熟偏早型粳型水稻品種,已通過遼寧省品種審定委員審定。在瀋陽地區種植生育期156-158天,苗期葉片寬厚,根系發達,插秧後緩苗快,分櫱力強,莖杆粗壯、耐肥抗倒,株高95-100釐米,穗半鬆散形,每穗粒數110-120粒,結實率90%以上,千粒重25-26克。中抗稻瘟病,輕感稻曲病,紋枯病較輕,活杆成熟不早衰。
父本沈農9017,瀋陽農業大學農學院育成的中熟粳型水稻品種,已通過遼寧省品種審定委員審定。在瀋陽地區種植生育期152天,株高95釐米,苗期發育快,分櫱力強,成穗率高,散穗形,平均穗粒數95粒左右,千粒重25-26克,早衰,不抗倒,適合低產田種植。
育種目標育成的水稻品種表現為根系發達,莖杆粗壯,抗倒,活杆成熟不早衰。株型緊湊,分櫱力較強。株高低於105cm,半散穗,生育期155天左右,遼寧地區為中熟品種。抗稻瘟病為R級以上。抗稻曲病,抗白葉枯病。米質達國家優質米2級水平以上。產量比遼寧地區主栽的中熟品種增產10%以上。
選育過程系譜法選育第一年,以遼粳454為母本,沈農9017為父本人工雜交。採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公知公用的水稻常規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選擇已抽穗兩天的母本水稻穗,整穗,去除已開過的穎花和穗下部的過嫩穎花,去雄後與父本穗一起套紙袋,中午水稻盛花時,用外力敲擊紙袋,連續敲擊3天。二十天後及時摘除紙袋。成熟後收穫母本種子。
第二年種植F1代,收穫F1植株種子,做為下一年種子;第三年種植F2代,收穫時,按照育種目標選擇F2代植株,將所選植株混合收穫種子,做為下一年種子;第四年種植F3代,收穫時,按照育種目標選擇F3代植株,將所選植株混合收穫種子,做為下一年種子;第五年種植F4代,收穫時,按照育種目標選擇F4代植株,將所選植株分株收穫種子,下一年種植為株系,分區種植;第六年種植F5代,分區種植,不設重複,進行產量比較。收穫時,按照育種目標選擇F5代株系,在所選株系中選擇單株,分株收穫種子,下一年種植為株系,並進行產量比較;第七年將上一年收穫的種子按株系分區種植,設三次重複,進行產量比較,按照育種目標淘汰不良株系,並從保留株系中按照育種目標選擇單株,分株收穫種子,下一年種植為株系;第八年將上一年收穫的種子按株系分區種植,設三次重複,進行產量比較,按照育種目標淘汰不良株系,並從保留株系中按照育種目標選擇單株,分株收穫種子,下一年種植為株系;
第九年將上一年收穫的種子按株系分區種植,設三次重複,進行產量比較,按照育種目標淘汰不良株系,並從保留株系中按照育種目標選擇單株,分株收穫種子,下一年種植為株系,繁殖原種;將第七年至第九年產量比較結果匯總,最終選得一優良品系,並按照育種目標在這一優良品系中選擇單株,繁殖原種。
第十年參加遼寧省區域試驗,第十一年參加遼寧省區域試驗同時進入遼寧省生產鑑定試驗。並正式命名。
提純復壯,繁殖原種每年從育成品種種植群體中按照育成品種的特徵特性選擇20個單株,下一年種植成株系,分區種植,設三次重複,進行產量比較,淘汰退化的株系,保留優良株系,獲得純系,用作育成品種繁殖生產種的原種。
生產種制種過程由於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不需要設隔離區。將提純復壯獲得的育成品種的純系混合種植,防止與其它品種混雜,混合收穫種子,下一年擴大種植;將上一年收穫的混合種子,全部種植,防止與其它品種混雜,混合收穫,下一年擴大種植;將上一年收穫的混合種子,全部種植,防止與其它品種混雜,混合收穫,下一年擴大種植;將上一年收穫的混合種子,全部種植,防止與其它品種混雜,混合收穫,用於生產。
具體實施例方式
系譜法選育1994年,以遼粳454為母本,沈農9017為父本人工雜交。採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公知公用的水稻常規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選擇已抽穗兩天的母本水稻穗,整穗,去除已開過的穎花和穗下部的過嫩穎花,去雄後與父本穗一起套紙袋,中午水稻盛花時,用外力敲擊紙袋,連續敲擊3天。二十天後及時摘除紙袋。成熟後收穫母本種子。
1995年種植F1代,收穫F1植株種子,做為下一年種子;1996年種植F2代,收穫時,按照育種目標選擇F2代植株,將所選植株混合收穫種子,做為下一年種子;1997年種植F3代,收穫時,按照育種目標選擇F3代植株,將所選植株混合收穫種子,做為下一年種子;1998年種植F4代,收穫時,按照育種目標選擇F4代植株,將所選植株分株收穫種子,下一年種植為株系,分區種植;1999年種植F5代,分區種植,不設重複,進行產量比較。收穫時,按照育種目標選擇F5代株系,在所選株系中選擇單株,分株收穫種子,下一年種植為株系,並進行產量比較;2000年將上一年收穫的種子按株系分區種植,設三次重複,進行產量比較,按照育種目標淘汰不良株系,並從保留株系中按照育種目標選擇單株,分株收穫種子,下一年種植為株系;2001年將上一年收穫的種子按株系分區種植,設三次重複,進行產量比較,按照育種目標淘汰不良株系,並從保留株系中按照育種目標選擇單株,分株收穫種子,下一年種植為株系;2002年將上一年收穫的種子按株系分區種植,設三次重複,進行產量比較,按照育種目標淘汰不良株系,並從保留株系中按照育種目標選擇單株,分株收穫種子,下一年種植為株系,繁殖原種;將2000-2002年產量比較結果匯總,最終選得一優良品系,暫命名為遼農21,並按照育種目標在這一優良品系中選擇單株,繁殖原種。
第2003年參加遼寧省區域試驗,2004年參加遼寧省區域試驗同時進入遼寧省生產鑑定試驗。
2004年正式命名為遼星1號。
提純復壯,繁殖原種每年從遼星1號種植群體中按照遼星1號的特徵特性選擇20個單株,下一年種植成株系,分區種植,設三次重複,進行產量比較,淘汰退化的株系,保留優良株系,獲得純系,用於遼星1號繁殖生產種的原種。
生產種制種過程由於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不需要設隔離區。將提純復壯獲得的遼星1號純系混合種植,防止與其它品種混雜,混合收穫種子,下一年擴大種植;將上一年收穫的混合種子,全部種植,防止與其它品種混雜,混合收穫,下一年擴大種植;將上一年收穫的混合種子,全部種植,防止與其它品種混雜,混合收穫,下一年擴大種植;
將上一年收穫的混合種子,全部種植,防止與其它品種混雜,混合收穫,用於生產。
遼星1號特徵特性根系發達,生長旺盛。成株株高104cm,株型緊湊,葉片上衝,葉色濃綠,主莖16片葉,分櫱力較強。半散穗,穗長18-20cm,穎殼黃褐色,穗頂部有芒。平均每穗140粒左右,結實率89.0%,千粒重23.9g。
生育期156天,屬中熟品種。
莖杆粗壯,抗倒性強,活稈成熟不早衰。抗稻瘟病為R級。抗稻曲病,抗白葉枯病。
稻米主要品質指標糙米率82.0%,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5.6%,粒長5.0mm,長寬比1.9,堊白粒率2%,堊白度0.7%,透明度1級,鹼消值7.0級,膠稠度82mm、直鏈澱粉17.3%,蛋白質8.5%。米質檢驗結果達國家優質米2級水平。
2003年參加遼寧省區域試驗中熟組,2004年參加區域試驗同時進入生產鑑定試驗。對照品種為遼寧省當時主栽的中熟水稻品種遼鹽16為對照,結果如下2003-2004年參加遼寧省區域試驗產量分別為642.03kg/畝和640.56kg/畝,比對照品種分別增產13.25%和12.95%(見表1)。
2004年生產試驗產量為614.44 kg/畝,比對照品種增產10.31%。產量一般為620-650kg/畝,高產田可達750kg/畝以上(見表2)。
遼星1號栽培技術要點1.稀播種育壯秧種子嚴格消毒以防惡苗病發生,一般4月上旬播種,播種量為每平方米150-200克,適時通風煉苗,培育帶櫱壯秧。
2.合理稀植該品種分櫱力較強,中等肥力田塊行株距以30×13.3cm,每穴3-4苗。
3.科學施肥根據地力情況,中等肥力田塊一般畝施標氮(硫銨)60公斤,二銨10公斤,鉀肥7-8公斤,鋅肥1-1.5公斤。
4.水層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根據不同生育期,採用淺、溼、幹相結合的灌溉原則,後期斷水不宜過早,一般在收穫前10天左右撤水為宜。6月末至7月初,注意防治二化螟,用藥時間可根據當年的氣候條件和田間調查的具體情況,把害蟲消滅在三齡前。
表1.遼農21區域試驗結果表
表2..遼農21生產試驗結果表
權利要求
1.一種粳型水稻品種遼星1號的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以遼粳454為母本,以沈農9017為父本,人工去雄授粉雜交,根據育種目標,連續系譜法選育育成水稻品系遼農21,正式命名為水稻品種遼星1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粳型水稻品種遼星1號的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育種目標為育成的水稻品種表現為根系發達,莖杆粗壯,抗倒,活杆成熟不早衰,株型緊湊,分櫱力較強,株高低於105cm,半散穗,生育期155天左右,遼寧地區為中熟品種,抗稻瘟病為R級以上,抗稻曲病,抗白葉枯病,米質達國家優質米2級水平以上,產量比遼寧地區主栽的中熟品種增產10%以上。
3.一種粳型水稻品種遼星1號的制種方法,其特徵在於①每年對遼星1號提純復壯,獲得純系;②將提純復壯獲得的遼星1號純系,連續4年擴大繁殖,獲得生產用種。
全文摘要
以遼粳454為母本,沈農9017為父本,經人工去雄授粉雜交,系統選育育成粳型水稻品種遼星1號。遼星1號具有根系發達,莖杆粗壯,抗倒,活杆成熟不早衰。株型緊湊,葉片上衝,葉色濃綠,生長旺盛,分櫱力較強等特點。抗稻瘟病,抗稻曲病,抗白葉枯病。米質達國家優質米2級水平。提純復壯,繁殖原種,用於繁殖生產用種。
文檔編號A01H1/02GK1729758SQ20051004707
公開日2006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22日
發明者張燕之, 王昌華, 鄒吉承 申請人:張燕之, 王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