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信塔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08:57:30 3
專利名稱:一種通信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信塔,特別是由桁架結構件構成的通信塔。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由桁架結構件構成的通信塔通常與倉房分開設置,因此佔地面積較大,特別是在山區設置這種通信機站時,往往為安裝設備造成不便。
同時在現有技術中,出現了一種將通信鐵塔安裝於通信機倉頂部的基站,但這種基站從力學概念上是將機倉視作通信塔的基礎,這樣的話需要倉具有很大的強度和剛度,勢必造成巨大的鋼材用量。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倉房與塔體構成一體的通信塔,這種通信塔包括塔體和倉房,所述塔體由多根相互連接的塔柱、橫杆和斜杆構成,在塔頂處設有天線和避雷針,所述倉房具有圓弧邊角的四邊形、多邊形或圓形橫截面,在倉房的橫截面上具有均勻分布的框架柱、塔柱和倉房側壁。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塔體的橫截面呈三角形,其中三根塔柱分別位於三角形的頂點,在兩根塔柱之間設有橫杆,在兩根相鄰的橫杆的中部附近,具有連接兩根橫杆的次橫膈件,在塔柱上設有相互成角度的連接板,塔柱通過連接板連接橫杆。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塔體的橫截面呈四邊形,其中四根塔柱分別位於四邊形的角部,在兩根相鄰的塔柱之間設有橫杆,在兩根相鄰的橫杆的中部附近,具有連接兩根橫杆的次橫膈件,在相對的兩根橫杆中部之間設有直橫膈件,在塔柱上設有相互成角度的連接板,塔柱通過連接板連接橫杆。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在端部相互連接的塔柱之間,所述塔柱和橫杆之間,所述塔柱和斜杆之間,所述橫杆和主橫膈件之間,所述橫杆和次橫膈件之間通過可拆卸的緊固件相互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在端部相互連接的塔柱之間通過不可拆卸的緊固件相互連接,而在所述塔柱和橫杆之間,所述塔柱和斜杆之間,所述橫杆和直橫膈件之間,所述橫杆和次橫膈件之間採用不拆卸的固定裝置相互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當倉房呈四邊形橫截面時,倉房的兩個側壁之間呈圓弧形狀,在側壁的每個呈圓弧形狀的位置附近分別設置一個倉房塔柱,以便與橫截面呈四邊形的塔體相連接。倉房的側壁包括外壁,在倉房的內側設有內壁,所述框架柱和倉房塔柱位於外壁和內壁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倉房塔柱之間設有上橫梁,在相鄰的兩個上橫梁的中部之間具有連接的斜撐杆,在平行相對的兩個上橫梁的中部之間具有交叉連接的直撐杆。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當倉房呈四邊形橫截面時,倉房的兩個側壁之間呈圓弧形狀,在側壁的兩個呈圓弧形狀的位置附近分別設置一個倉房塔柱,在設有倉房塔柱的側壁的相對一側的側壁的中部設有一個倉房塔柱,以便與橫截面呈三角形的塔體相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橫梁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倉房塔柱,與此橫梁相對的另一橫梁的中部設有一個中間倉房塔柱,具有中間倉房塔柱的橫梁兩端設有支承柱,在所述支承柱與倉房塔柱之間設有橫梁,在中間倉房塔柱與兩個倉房塔柱之間分別設有長斜撐杆,在兩個倉房塔柱與各自相對的長斜撐杆的中部之間分別設有一個短斜撐杆,在中間倉房塔柱與相對的橫梁的中部之間設有短直撐杆。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在兩個倉房塔柱之間、倉房塔柱與支承柱之間,或者兩個支承柱之間,分別藉助上連接板與上橫梁相互連接,且分別藉助下連接板與下橫梁相互連接,在兩個倉房塔柱之間或倉房塔柱與支承柱之間的一對角設置的上連接板與下連接板之間設有長斜拉杆,在所述長斜拉杆的中部設有橋板,在另一對角設置的上連接板與橋板之間設有第一短斜拉杆,在所述橋板與下連接板之間設有第二短斜拉杆。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在兩個倉房塔柱之間、倉房塔柱與支承柱之間,或者兩個支承柱之間,分別藉助上連接板與上橫梁相互連接,且分別藉助下連接板與下橫梁相互連接,在兩個倉房塔柱之間或倉房塔柱與支承柱之間的上橫梁中部與下橫梁中部之間具有兩個相互間隔設置的門柱,在兩個門柱之間設有上門梁,在門柱與上橫梁的連接處設有門柱連接板,在所述門柱連接板與下連接板之間設有斜拉杆。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塔中,在倉房塔柱的端部設有法蘭盤,相鄰的兩個倉房塔柱端部的法蘭盤之間藉助螺栓不可拆卸地相互連接,在塔頂處還設有平臺。
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這種塔倉-一體化通信設備中,將塔和倉房合二為一,且塔體本身的主要受力構件為鋼管。塔體的形式可分為三管及四管,再在塔的底部布置了倉房,倉房的邊角呈圓弧狀。這樣充分利用了塔體構件,節省了基站的佔地面積,使得塔體的性價比達到最合理的優化。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塔倉一體化通信基站,通信鐵塔與通信設備倉房形成整體,不再塔倉分離。塔體主要受力構件為鋼管,在塔的最低一段,利用塔柱構築成通信設備倉房,使塔柱同時成為倉房的框架鋼柱,而塔體與地基連接的地腳錨栓同時也成為了設備倉房與地的錨固件。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通信塔中,鋼管與鋼管之間用斜杆與橫杆連成整體———塔段。塔段之間設有橫杆。塔段之間的連接依靠螺栓與法蘭盤連接來實現。法蘭盤焊接於每段鋼管的兩端,每根塔柱由法蘭盤分割為若干段,塔柱最底端的法蘭盤與地腳錨栓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通信塔中,塔體採用的防腐措施有兩種其一是用重防腐漆,塔的面漆色可依照業主意願要求;其二是用熱侵鍍鎊。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通信塔中,塔柱在最底端由傾斜變為豎直,再增設構造柱與支撐構造後,加上外圍護壁,即成為通信設備倉房。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通信塔中,機倉外圍護壁用低波壓型鋼板構成,內部用無害防腐保溫材料,在牆板內部使用了斜撐,起到了加強筋的作用。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通信塔中,機倉的邊角為圓弧狀,有利地減輕了側面風壓,塔柱與倉內部結構的銜接得以合理處理。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通信塔中,由城塔體為鋼管結構,通過法蘭盤聯接,塔柱用法蘭盤與地腳螺栓固定於混凝土整體基座上,塔的最低部即為倉房,倉房有四面側壁,側壁與側壁之間平滑過渡,形成圓弧。相比較傳統塔而言,鋼管塔以計算科學、設計獨特、結構緊湊、重量輕、強度高、承載能力大、風阻小等特點。由於很好的利用了塔底部的構件與空間,這樣的塔地基佔地少,基站整體工期短,性價比高等優越性能。與傳統塔相比較,由於鋼管塔的主要受力構件鋼管,屬於a類截面軸心受壓構件,其穩定係數相對較高,受力各向同性,在塔類高聳建築物中,風荷載起主導因素,而鋼管塔的在有風荷載的情況下,其體型係數卻相對較小,也即在同類情況下,受到的風荷載較小,可謂達到了結構設計的最佳目的,即承載能力大而受力相對較小。
因其主要材料鋼管本身所具有的圓潤、明朗的體型,所以造就了鋼管塔線條流暢、形體簡單舒展的特點。又由於鋼管所獨有的力學性能,比起傳統塔,鋼管塔可以極大地滿足城市及景區對其建築美觀造型的要求。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通信塔中,主要材料選用熱軋無縫鋼管,其便於購買,加工損耗小,而且不易形成材料方面的應力集中。從選材上極大的保證了質量的可靠性。
因鋼管塔的主要杆件使用法蘭盤連接,不同與傳統塔的連接,極大的便利了施工。再者,由於可使用8.8級及10.9級高強度螺栓,很好的減少了螺栓的使用數量,而且可以實現分段組立或整體組立,便捷了製作安裝。
在綜合比較了鋼管通信塔和其他通信塔的承載能力、使用功能後,其總體的性價比明顯優於其他類型的通信塔,最明顯的莫過於基礎的造價,其混凝士用量小,施工速度快,能很好的降低業主投資。
採用帶護圈直爬梯形式,在平臺的設計上,採用了六角算式平臺,可配置移動通信天線。
倉房與塔體的整體結合,很好地利用了塔體結構,使得倉房牢固耐用,基站佔地較少。而倉房的外圍護壁用壓型鋼板構成,擁有貨櫃的堅固、安全和實用。而倉房的四角採用了圓弧過渡,從而減小了側面風壓,同時也減少了牆體的節點構造,有利於保障牆體的堅實耐用,合理的解決了塔體構件與倉房結構的銜接。
本實用新型的塔倉一體基站在力學的計算和應用上,是將塔倉視作塔體上的附屬物,有效的利用了塔體構件,極大地節約了鋼材,便捷了施工。
圖1是所述的塔體一倉房一體基站的正立面圖;圖2是塔柱為三管的倉房橫截面圖;圖3是塔柱為四管的倉房橫截面圖;圖4是三管塔的塔體橫截面結構圖;圖5是四管塔的塔體橫截面結構圖;圖6是三管塔的倉房頂部結構圖;圖7是四管塔的倉房頂部結構圖;圖8是倉房側立面結構圖;圖9是倉房正立面結構圖;圖10是用於連接塔柱的法蘭盤的平面圖;圖11是連接塔柱的法蘭盤的側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通信塔的的主體構件為鋼管,其中塔體20與倉房10相結合成為一體。具體的結構可見圖1~11所示,圖中所示實施例為四邊形倉房10,倉房10的邊角呈圓弧狀。除塔柱可作為框架柱3外,還設有支承柱12與上橫梁11與下橫梁33。塔體的主要受力構件為鋼管。從橫截面看,可以分為三管或四管的鋼管塔。鋼管與鋼管之間用斜杆與橫杆連成整體——一塔段。在每一小段塔柱上,在其圓周面上焊接有連接板,在其鋼管兩端焊接有法蘭盤60。斜杆及橫杆與塔柱之間用連接板相連,採用高強螺栓作為連接件。塔段之間設有橫杆23,這樣便形成了塔段,塔段可以在製作及安裝時可以作為一個結構單元。塔段之間依靠法蘭盤與高強螺栓實現連接。法蘭盤60焊接於每段鋼管或塔柱28的兩端,如圖11所示。每根塔柱28由法蘭盤60分割為若干段。塔柱最底端的法蘭盤60與地腳錨栓連接。鋼管塔的頂部設有避雷針50,採用扁鋼作為引下線,將雷電傳導致地基旁的接地裝置——一避雷地籠上。塔頂端可以設置平臺70,可以設一個平臺或兩個平臺,也可不設平臺。上平臺70的裝置可用直爬梯,有護欄。
在塔體20的最低一段,塔柱28可由上部的傾斜布置變為堅直布置。這樣塔柱28便作為了底部倉房10的結構框架柱,在其底部,法蘭盤60與地腳螺栓連接,固定於基礎上,將塔體20的受力和倉房10的受力作為整體直接傳導於地基上。在倉房10的頂部,在考慮了塔柱28的受力及倉房10的構造後,選擇了如圖6所示三角形加強形狀,和圖7所示四稜形加強形狀。同樣,倉房10的正立面及側立面的結構布置也是出於對受力因素的綜合考慮。
如圖1所示,其中所示實施例描繪了一種通信塔,其中包括塔體20和倉房10。所述塔體20由多根相互連接的塔柱28、橫杆23和斜杆24構成。在塔頂處設有天線40、避雷針50和一個平臺70。
所述倉房10可以具有四邊形、多邊形或圓形橫截面。在圖2和3所示實施例中,描繪了具有四邊形橫截面的倉房10。在倉房10的橫截面上具有均勻分布的框架柱3和倉房塔柱8,倉房10的外側設有外壁5,倉房10的內側設有內壁6,所述框架柱3和倉房塔柱8位於外壁5和內壁6之間。
如圖4所示,塔體20的橫截面呈三角形,其中三根塔柱28分別位於三角形的頂點,在兩根塔柱28之間設有橫杆23,在兩根相鄰的橫杆23的中部附近,具有連接兩根橫杆23的次橫膈件25,在塔柱28上設有相互成角度的連接板21,塔柱28通過連接板21連接橫杆23。
如圖5所示,塔體20的橫截面呈四邊形,其中四根塔柱28分別位於四邊形的角部,在兩根相鄰的塔柱28之間設有橫杆23,在兩根相鄰的橫杆23的中部附近,具有連接兩根橫杆23的次橫膈件25。在相對的兩根橫杆23中部之間設有直橫膈件22,在塔柱28上設有相互成角度的連接板21,塔柱28通過連接板21連接橫杆23。
在圖4和5所示的塔體20的結構中,所述塔柱28和橫杆23之間,所述塔柱28和斜杆24之間,所述橫杆23和直橫膈件22之間,所述橫杆23和次橫膈件25之間可以通過可拆卸的緊固件27相互連接,在圖4和5中所示實施例中,緊固件27是螺栓。
在未圖示的實施例中,在塔體20結構中的所述塔柱28和橫杆23之間,所述塔柱28和斜杆24之間,所述橫杆23和直橫膈件22之間,所述橫杆23和次橫膈件25之間可以採用不可拆卸的固定裝置相互連接,例如鉚釘連接或焊接。
如圖3所示,當倉房10呈四邊形橫截面時,倉房10的兩個側壁之間呈圓弧形狀,在側壁7、9的每個呈圓弧形狀的位置附近分別設置一個倉房塔柱8,以便與橫截面呈四邊形的塔體20相連接。
如圖7所示,倉房塔柱8之間設有上橫梁11,在相鄰的兩個上橫梁11的中部之間具有連接的斜撐杆17。在平行相對的兩個上橫梁11的中部之間具有交叉連接的直撐杆18。
如圖2所示,當倉房10呈四邊形橫截面時,倉房10的兩個側壁之間呈圓弧形狀,在側壁7的兩個呈圓弧形狀的位置附近分別設置一個倉房塔柱8。在設有倉房塔柱8的側壁7的相對一側的側壁9的中部設有一個倉房塔柱8』,以便與橫截面呈三角形的塔體20相連接。
如圖6所示,橫梁11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倉房塔柱8,與此橫梁11相對的另一橫梁11』的中部設有一個中間倉房塔柱8』。具有中間倉房塔柱8』的橫梁11』兩端設有支承柱12。在所述支承柱12與倉房塔柱8之間設有橫梁11。在中間倉房塔柱8』與兩個倉房塔柱8之間分別設有長斜撐杆14。在兩個倉房塔柱8與各自相對的長斜撐杆14的中部之間分別設有一個短斜撐杆16,在中間倉房塔柱8』與相對的橫梁11的中部之間設有短直撐杆15。
如圖8所示,在兩個倉房塔柱8之間分別藉助上連接板35與上橫梁11相互連接,且分別藉助下連接板34與下橫梁33相互連接。在兩個倉房塔柱8之間的一對角設置的上連接板35與下連接板34之間設有長斜拉杆31。在所述長斜拉杆31的中部設有橋板37。在另一對角設置的上連接板35與橋板37之間設有第一短斜拉杆32。在所述橋板37與下連接板34之間設有第二短斜拉杆32』。
如圖9所示,在兩個倉房塔柱8之間分別藉助上連接板35與上橫梁11相互連接,且分別藉助下連接板34與下橫梁33相互連接。在兩個倉房塔柱8之間的上橫梁11中部與下橫梁33中部之間具有兩個相互間隔設置的門柱38。在兩個門柱38之間設有上門梁37。在門柱38與上橫梁11的連接處設有門柱連接板39,在所述門柱連接板39與下連接板34之間設有斜拉杆36。
如圖10和11所示,在倉房塔柱8的端部設有法蘭盤60,相鄰的兩個倉房塔柱8端部的法蘭盤60之間藉助螺栓62可拆卸地相互連接。
上述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通信塔予以說明,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通信塔進行限定。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構思和範圍被記載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一種通信塔,其特徵是包括塔體(20)和倉房(10),所述塔體(20)由多根相互連接的塔柱(28)、橫杆(23)和斜杆(24)構成,在塔頂處設有避雷針(50),所述倉房(10)具圓弧邊角的有四邊形、多邊形或圓形橫截面,在倉房(10)的橫截面上具有均勻分布的框架柱(3)、塔柱(8)和倉房(10)的側壁(7、9)。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塔體(20)的橫截面呈三角形,其中三根塔柱(28)分別位於三角形的頂點,在兩根塔柱(28)之間設有橫杆(23),在兩根相鄰的橫杆(23)的中部附近,具有連接兩根橫杆(23)的次橫膈件(25),在塔柱(28)上設有連接板(21),塔柱(28)通過連接板(21)連接橫杆(23)。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塔體(20)的橫截面呈四邊形,其中四根塔柱(28)分別位於四邊形的角部,在兩根相鄰的塔柱(28)之間設有橫杆(23),在兩根相鄰的橫杆(23)的中部附近,具有連接兩根橫杆(23)的次橫膈件(25),在相對的兩根橫杆(23)中部之間設有主橫膈件(22),在塔柱(28)上設有相互成角度的連接板(21),塔柱(28)通過連接板(21)連接橫杆(23)。
4.按照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在端部相互連接的塔柱(28)之間通過可拆卸的緊固件(62)相互連接,所述塔柱(28)和橫杆(23)之間,所述塔柱(28)和斜杆(24)之間,所述橫杆(23)和主橫膈件(22)之間,所述橫杆(23)和次橫膈件(25)之間通過可拆卸的緊固件(27)相互連接。
5.按照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在端部相互連接的塔柱(28)之間通過不可拆卸的緊固件相互連接,而在所述塔柱(28)和橫杆(23)之間,所述塔柱(28)和斜杆(24)之間,所述橫杆(23)和直橫膈件(22)之間,所述橫杆(23)和次橫膈件(25)之間採用可拆卸的固定裝置相互連接。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當倉房(10)呈四邊形橫截面時,倉房(10)的兩個側壁之間呈圓弧形狀,在側壁(7、9)的每個呈圓弧形狀的位置附近分別設置一個倉房塔柱(8),以便與橫截面呈四邊形的塔體(20)相連接,倉房(10)的側壁(7、9)包括外壁(5),在倉房(10)的內側設有內壁(6),所述框架柱(3)和倉房塔柱(8)位於外壁(5)和內壁(6)之間。。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倉房塔柱(8)之間設有上橫梁(11),在相鄰的兩個上橫梁(11)的中部之間具有連接的斜撐杆(17),在平行相對的兩個上橫梁(11)的中部之間具有交叉連接的直撐杆(18)。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當倉房(10)呈四邊形橫截面時,倉房(10)的兩個側壁之間呈圓弧形狀,在側壁(7)的兩個呈圓弧形狀的位置附近分別設置一個倉房塔柱(8),在設有倉房塔柱(8)的側壁(7)的相對一側的側壁(9)的中部設有一個倉房塔柱(8),以便與橫截面呈三角形的塔體(20)相連接。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橫梁(11)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倉房塔柱(8),與此橫梁(11)相對的另一橫梁(11』)的中部設有一個中間倉房塔柱(8』),具有中間倉房塔柱(8』)的橫梁(11』)兩端設有支承柱(12),在所述支承柱(12)與倉房塔柱(8)之間設有橫梁(11),在中間倉房塔柱(8』)與兩個倉房塔柱(8)之間分別設有長斜撐杆(14),在兩個倉房塔柱(8)與各自相對的長斜撐杆(14)的中部之間分別設有一個短斜撐杆(16),在中間倉房塔柱(8』)與相對的橫梁(11)的中部之間設有短直撐杆(15)。
10.按照權利要求7或9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在兩個倉房塔柱(8)之間、倉房塔柱(8)與支承柱(12)之間,或者兩個支承柱(12)之間,分別藉助上連接板(35)與上橫梁(11或11』)相互連接,且分別藉助下連接板(34)與下橫梁(33)相互連接,在兩個倉房塔柱(8)之間或倉房塔柱(8)與支承柱(12)之間的一對角設置的上連接板(35)與下連接板(34)之間設有長斜拉杆(31),在所述長斜拉杆(31)的中部設有橋板(37),在另一對角設置的上連接板(35)與橋板(37)之間設有第一短斜拉杆(32),在所述橋板(37)與下連接板(34)之間設有第二短斜拉杆(32』)。
11.按照權利要求7或9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在兩個倉房塔柱(8)之間、倉房塔柱(8)與支承柱(12)之間,或者兩個支承柱(12)之間,分別藉助上連接板(35)與上橫梁(11或11』)相互連接,且分別藉助下連接板(34)與下橫梁(33)相互連接,在兩個倉房塔柱(8)之間或倉房塔柱(8)與支承柱(12)之間的上橫梁(11)中部與下橫梁(33)中部之間具有兩個相互間隔設置的門柱(38),在兩個門柱(38)之間設有上門梁(37),在門柱(38)與上橫梁(11)的連接處設有門柱連接板(39),在所述門柱連接板(39)與下連接板(34)之間設有斜拉杆(36)。
1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塔,其特徵是在倉房塔柱(8)的端部設有法蘭盤(60),相鄰的兩個倉房塔柱(8)端部的法蘭盤(60)之間藉助高強螺栓(62)相互連接,在塔頂處還設有平臺(7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信塔,其包括塔體(20)和倉房(10),所述塔體(20)由多根相互連接的塔柱(28)、橫杆(23)和斜杆(24)構成,在塔頂處設有避雷針(50),所述倉房(10)具有圓弧邊角的四邊形、多邊形或圓形橫截面,在倉房(10)的橫截面上具有均勻分布的框架柱(3)和倉房塔柱(8),倉房(10)的外側設有外壁(5),倉房(10)的內側設有內壁(6),所述框架柱(3)和倉房塔柱(8)位於外壁(5)和內壁(6)之間。由於將塔和倉房合二為一,節省了基站的佔地面積。且塔體本身的主要受力構件為鋼管,倉房的邊角呈圓弧狀,有利地減輕了側面風壓。
文檔編號E04H12/08GK2787770SQ200520015680
公開日2006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11日
發明者曲煜, 楊捷 申請人:曲煜, 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