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研磨棒自動夾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10:39:30 2
專利名稱:一種研磨棒自動夾持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及測量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研磨棒自動夾持裝置。
技術背景:隨著精密軸類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越來越高,對作為精密軸類零件毛坯料的研磨棒自身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衡量研磨棒自身精度的關鍵技術指標有研磨棒的直徑、直線度、圓度等。一般毛坯料的研磨棒長度均超過2m,且隨著精密軸類零件長度的不斷加長,作為毛坯料的研磨棒長度也在不斷增長,由於棒料長度較長,加工過程難免會造成同一根棒料不同段直徑、圓度等技術指標出現微小變化,這給研磨棒檢測技術帶來更大挑戰。傳統研磨棒的檢測方法,一般採用螺旋測微儀或遊標卡尺等測量工具來進行手動接觸式測量,測量時由測量員一手拿著研磨棒,一手拿著測量工具,採取抽檢測量方式,在研磨棒上隨機選擇測量點,讀取相應測量數據。這種方法的精度低,無法自動進料,生產效率低,且品質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研磨棒自動夾持裝置,它實現了對測量過程中研磨棒的自動夾緊和鬆開功能,並在夾持過程中保持研磨棒固定狀態不變,以確保研磨棒在測量過程中無任何顫動或抖動,避免人為幹擾,提高研磨棒測量精度。該夾持裝置控制方式簡單、結構緊湊、可靈活安裝在市場上現有的研磨棒測量裝置中直接使用,為研磨棒全自動測量提供了專業夾持裝置的可行性解決方案。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安裝座1、氣管接頭2、氣管3、端蓋4、圓端蓋5、夾頭6、夾頭柄7、進料支撐管8、夾頭安裝環9、端內蓋10、精密彈簧11、活塞柱12、活塞柱內O型圈13、導氣環槽14、導氣孔15和轉接件23 ;端蓋4通過數個端蓋定位銷釘20和數個端蓋固定螺釘21固定設置在安裝座I前側的中間,圓端蓋5通過數個圓端蓋固定螺釘17與端蓋4的中心連接,端內蓋10通過端內蓋安裝螺釘22與轉接件23固定連接,夾頭柄7通過導向銷19和夾頭柄固定螺釘18同軸設置在端內蓋10的外側,夾頭6通過夾頭安裝環9同軸套接在夾頭柄7內,進料支撐管8設置在安裝座I的背面,且進料支撐管8與夾頭6同軸,活塞柱12設置在端蓋4內部的中心,且活塞柱12與端蓋4之間設有轉接件23,轉接件23與活塞柱12和端蓋4之間均設有轉接件外O型圈24,轉接件23上設有導氣孔15,且轉接件23的外緣設有導氣環槽14,活塞柱12與端蓋4之間設有活塞柱內O型圈13,活塞柱12與夾頭柄7之間設有精密彈簧U。本實用新型操作時當通過外部氣管及氣管接頭2將壓縮空氣經過轉接件23上的導氣環槽14和導氣孔15通向活塞柱12尾部的氣腔,該壓縮空氣產生的氣壓將向前外推動活塞柱12移動,由於夾頭柄7直接連接在活塞柱12的外端部,則活塞柱12向外移動時推動夾頭柄7向外移動,而最外端的夾頭6直接固定在轉接件23上,當夾頭柄7被活塞柱12向外推到一定位置時,必然會擠壓外部夾頭6,夾頭6受壓將逐步向圓心受緊,從而夾持住放置在其中的研磨棒,由於夾,6是通過外部擠壓而產生的向心力夾持住研磨棒的,因此夾持後研磨棒將與夾頭6同心,且完全被抱死固定,不會對產生顫動或抖動。當對研磨棒測量操作完成後,則關閉通向夾持裝置內部的氣路,此時活塞柱12向外推夾頭柄7的力將逐漸減少,而之前由於活塞柱12向外擠壓夾頭柄7時位於夾頭柄7和活塞柱12之間的精密彈簧11 一直處於壓縮狀態,當使其受壓的氣壓力逐漸變小時,精密彈簧11將依靠抗壓縮的反作用力將活塞柱12推迴轉接件23內的活塞柱孔中,精密彈簧11將逐漸恢復受壓前的狀態,而活塞柱12往回運動也帶動夾頭柄7 —起向內退縮,從而逐步鬆開受其擠壓的夾,6,夾頭6鬆開完全鬆開後,則不再產生向心的擠壓力,夾頭6恢復自然狀態,所夾持的研磨棒也將自動鬆開。通過上述方式,實現了對測量過程中研磨棒的自動夾緊和鬆開功能,並在夾持過程中保持研磨棒固定狀態不變,以確保研磨棒在測量過程中無任何顫動或抖動,避免人為幹擾,提高研磨棒測量精度。本實用新型控制方式簡單、結構緊湊、可靈活安裝在市場上現有的研磨棒測量裝置中直接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背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本具體實施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安裝座1、氣管接頭2、氣管3、端蓋4、圓端蓋5、夾頭6、夾頭柄7、進料支撐管8、夾頭安裝環9、端內蓋10、精密彈簧
11、活塞柱12、活塞柱內O型圈13、導氣環槽14、導氣孔15和轉接件23;端蓋4通過數個端蓋定位銷釘20和數個端蓋固定螺釘21固定設置在安裝座I前側的中間,圓端蓋5通過數個圓端蓋固定螺釘17與端蓋4的中心連接,端內蓋10通過端內蓋安裝螺釘22與轉接件23固定連接,夾頭柄7通過導向銷19和夾頭柄固定螺釘18同軸設置在端內蓋10的外側,夾頭6通過夾頭安裝環9同軸套接在夾頭柄7內,進料支撐管8設置在安裝座I的背面,且進料支撐管8與夾頭6同軸,活塞柱12設置在端蓋4內部的中心,且活塞柱12與端蓋4之間設有轉接件23,轉接件23與活塞柱12和端蓋4之間均設有轉接件外O型圈24,轉接件23上設有導氣孔15,且轉接件23的外緣設有導氣環槽14,活塞柱12與端蓋4之間設有活塞柱內O型圈13,活塞柱12與夾頭柄7之間設有精密彈簧11。本具體實施操作時當通過外部氣管及氣管接頭2將壓縮空氣經過轉接件23上的導氣環槽14和導氣孔15通向活塞柱12尾部的氣腔,該壓縮空氣產生的氣壓將向前外推動活塞柱12移動,由於夾頭柄7直接連接在活塞柱12的外端部,則活塞柱12向外移動時推動夾頭柄7向外移動,而最外端的夾頭6直接固定在轉接件23上,當夾頭柄7被活塞柱12向外推到一定位置時,必然會擠壓外部夾頭6,夾頭6受壓將逐步向圓心受緊,從而夾持住放置在其中的研磨棒,由於夾,6是通過外部擠壓而產生的向心力夾持住研磨棒的,因此夾持後研磨棒將與夾頭6同心,且完全被抱死固定,不會對產生顫動或抖動。當對研磨棒測量操作完成後,則關閉通向夾持裝置內部的氣路,此時活塞柱12向外推夾頭柄7的力將逐漸減少,而之前由於活塞柱12向外擠壓夾頭柄7時位於夾頭柄7和活塞柱12之間的精密彈簧11 一直處於壓縮狀態,當使其受壓的氣壓力逐漸變小時,精密彈簧11將依靠抗壓縮的反作用力將活塞柱12推迴轉接件23內的活塞柱孔中,精密彈簧11將逐漸恢復受壓前的狀態,而活塞柱12往回運動也帶動夾頭柄7 —起向內退縮,從而逐步鬆開受其擠壓的夾,6,夾頭6鬆開完全鬆開後,則不再產生向心的擠壓力,夾頭6恢復自然狀態,所夾持的研磨棒也將自動鬆開。通過上述方式,實現了對測量過程中研磨棒的自動夾緊和鬆開功能,並在夾持過程中保持研磨棒固定狀態不變,以確保研磨棒在測量過程中無任何顫動或抖動,避免人為幹擾,提高研磨棒測量精度。本具體實施控制方式簡單、結構緊湊、可靈活安裝在市場上現有的研磨棒測量裝置中直接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研磨棒自動夾持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含安裝座(I)、氣管接頭(2)、氣管(3)、端蓋(4)、圓端蓋(5)、夾頭(6)、夾頭柄(7)、進料支撐管⑶、夾頭安裝環(9)、端內蓋(10)、精密彈簧(11)、活塞柱(12)、活塞柱內O型圈(13)、導氣環槽(14)、導氣孔(15)和轉接件(23);端蓋(4)通過數個端蓋定位銷釘(20)和數個端蓋固定螺釘(21)固定設置在安裝座(I)前側的中間,圓端蓋(5)通過數個圓端蓋固定螺釘(17)與端蓋(4)的中心連接,端內蓋(10)通過端內蓋安裝螺釘(22)與轉接件(23)固定連接,夾頭柄(7)通過導向銷(19)和夾頭柄固定螺釘(18)同軸設置在端內蓋(10)的外側,夾頭(6)通過夾頭安裝環(9)同軸套接在夾頭柄(7)內,進料支撐管(8)設置在安裝座(I)的背面,且進料支撐管(8)與夾頭(6)同軸,活塞柱(12)設置在端蓋(4)內部的中心,且活塞柱(12)與端蓋(4)之間設有轉接件(23),轉接件(23)與活塞柱(12)和端蓋(4)之間均設有轉接件外O型圈(24),轉接件(23)上設有導氣孔(15),且轉接件(23)的外緣設有導氣環槽(14),活塞柱(12)與端蓋(4)之間設有活塞柱內O型圈(13),活塞柱(12)與夾頭柄(7)之間設有精密彈簧(11)。
專利摘要一種研磨棒自動夾持裝置,它涉及機械加工及測量設備技術領域。端蓋固定設置在安裝座前側的中間,圓端蓋與端蓋的中心連接,端內蓋通過端內蓋安裝螺釘與轉接件固定連接,夾頭柄設置在端內蓋的外側,夾頭套接在夾頭柄內,進料支撐管設置在安裝座的背面,且進料支撐管與夾頭同軸,活塞柱設置在端蓋內部的中心,且活塞柱與端蓋之間設有轉接件,轉接件與活塞柱和端蓋之間均設有轉接件外0型圈,轉接件上設有導氣孔,且轉接件的外緣設有導氣環槽,活塞柱與夾頭柄之間設有精密彈簧。它實現了對測量過程中研磨棒的自動夾緊和鬆開功能。
文檔編號G01B21/00GK202974222SQ20122065584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夏發平 申請人:崑山允可精密工業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