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土壤修復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方法與流程
2023-09-16 10:44:35 1
本發明涉及土壤修復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土壤修復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方法。
背景技術:
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汙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均制定並開展了汙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計劃,因此也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土壤修復行業。根據2014年發布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中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全國土壤汙染超標率達16.1%,在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的同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更加堪憂。面對土壤汙染的嚴峻局面,國家立法速度明顯加快。環保部除了在新《環境保護法》中增加了土壤修復的內容外,日前又公布了新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徵求意見稿)》,《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的制定實施也被提上日程。土壤大範圍汙染超標加上國家立法的推動,業內預計將催生萬億級土壤修復市場。但是,目前專門針對土壤修復設計的材料和方法還很少。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植物與微生物共同作用的土壤修復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方法。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土壤修復材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殼聚糖、滑石粉、杜氏藻、檸檬酸、貝殼粉、金針菇菌糠、玉米芯、米糠、竹炭、草炭灰、檳榔樹木屑、椰殼攪拌混合均勻,再加入複合微生物製劑,包裝成袋,製成土壤修復材料;其中,各組分的重量份數如下:
殼聚糖2-3份;滑石粉50-70份;杜氏藻25-30份;檸檬酸1-2份;貝殼粉5-7份;金針菇菌糠9-14份;玉米芯60-120份;米糠20-30份;竹炭10-12份;草炭灰15-19份;檳榔樹木屑60-80份;椰殼45-50份;
其中,杜氏藻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玉米芯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顆粒,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椰殼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1%以下;檳榔樹木屑製作方法為曬乾至水分為5%以下後粉碎成屑狀物。
其中,所述的複合微生物製劑包括銅綠假單胞菌粉末、螢光假單胞菌粉末、希瓦氏菌粉末、裡氏木黴菌粉末、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其重量比為2:3:3:2:4;其中,銅綠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螢光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3×109cfu/g、希瓦氏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5×1011cfu/g、裡氏木黴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2×1011cfu/g。
優選的,所述的土壤修復材料各組分的重量份數如下:殼聚糖2-3份;滑石粉60-65份;杜氏藻25-28份;檸檬酸1-2份;貝殼粉5-6份;金針菇菌糠9-12份;玉米芯80-90份;米糠28-30份;竹炭10-12份;草炭灰17-19份;檳榔樹木屑70-80份;椰殼45-47份。
優選的,所述的土壤修復材料各組分的重量份數如下:殼聚糖2份;滑石粉60份;杜氏藻25份;檸檬酸1份;貝殼粉5份;金針菇菌糠9份;玉米芯80份;米糠28份;竹炭10份;草炭灰17份;檳榔樹木屑70份;椰殼45份。
優選的,所述的土壤修復材料各組分的重量份數如下:殼聚糖3份;滑石粉65份;杜氏藻28份;檸檬酸2份;貝殼粉6份;金針菇菌糠12份;玉米芯90份;米糠30份;竹炭12份;草炭灰19份;檳榔樹木屑80份;椰殼47份。
同時,本發明公布了該土壤修復材料的應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土壤修復材料放入容器中,向其均勻噴灑清水,製成漿液;將漿液平抹在需要修復的土地表面,用翻土機將土壤和漿液混合均勻,漿液與土壤的重量比控制在1:10000-12000,反應60-80天後,完成修復工作。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顯著優點:本發明的土壤修復材料,不引人能降解或者不降解的化學溶劑,採用植物和微生物結合進行土壤修復,不帶入新的汙染源,作用條件溫和,且對土壤修復的效率比較高,能夠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汙染物,提高土壤的分解能力。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殼聚糖2份;滑石粉50份;杜氏藻25份;檸檬酸1份;貝殼粉5份;金針菇菌糠9份;玉米芯60份;米糠20份;竹炭10份;草炭灰15份;檳榔樹木屑60份;椰殼45份攪拌混合均勻,其中,杜氏藻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玉米芯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顆粒,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椰殼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1%以下;檳榔樹木屑製作方法為曬乾至水分為5%以下後粉碎成屑狀物;
再加入複合微生物製劑,該複合微生物製劑包括銅綠假單胞菌粉末、螢光假單胞菌粉末、希瓦氏菌粉末、裡氏木黴菌粉末、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其重量比為2:3:3:2:4;其中,銅綠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螢光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3×109cfu/g、希瓦氏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5×1011cfu/g、裡氏木黴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2×1011cfu/g;
包裝成袋,製成土壤修復材料,使用時將土壤修復材料放入容器中,向其均勻噴灑清水,製成漿液;將漿液平抹在需要修復的土地表面,用翻土機將土壤和漿液混合均勻,漿液與土壤的重量比控制在1:10000,反應60天後,完成修復工作。
實施例2:
將殼聚糖3份;滑石粉70份;杜氏藻30份;檸檬酸2份;貝殼粉7份;金針菇菌14份;玉米芯120份;米糠30份;竹炭12份;草炭灰19份;檳榔樹木屑80份;椰殼50份;攪拌混合均勻;其中,杜氏藻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玉米芯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顆粒,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椰殼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1%以下;檳榔樹木屑製作方法為曬乾至水分為5%以下後粉碎成屑狀物;
再加入複合微生物製劑,該複合微生物製劑包括銅綠假單胞菌粉末、螢光假單胞菌粉末、希瓦氏菌粉末、裡氏木黴菌粉末、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其重量比為2:3:3:2:4;其中,銅綠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螢光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3×109cfu/g、希瓦氏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5×1011cfu/g、裡氏木黴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2×1011cfu/g;
包裝成袋,製成土壤修復材料;使用時,將土壤修復材料放入容器中,向其均勻噴灑清水,製成漿液;將漿液平抹在需要修復的土地表面,用翻土機將土壤和漿液混合均勻,漿液與土壤的重量比控制在1:11000,反應70天後,完成修復工作。
實施例3:
將殼聚糖2份;滑石粉60份;杜氏藻25份;檸檬酸1份;貝殼粉5份;金針菇菌糠9份;玉米芯80份;米糠28份;竹炭10份;草炭灰17份;檳榔樹木屑70份;椰殼45份攪拌混合均勻;其中,杜氏藻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玉米芯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顆粒,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椰殼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1%以下;檳榔樹木屑製作方法為曬乾至水分為5%以下後粉碎成屑狀物;
再加入複合微生物製劑,該複合微生物製劑包括銅綠假單胞菌粉末、螢光假單胞菌粉末、希瓦氏菌粉末、裡氏木黴菌粉末、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其重量比為2:3:3:2:4;其中,銅綠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螢光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3×109cfu/g、希瓦氏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5×1011cfu/g、裡氏木黴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2×1011cfu/g;
包裝成袋,製成土壤修復材料;使用時,將土壤修復材料放入容器中,向其均勻噴灑清水,製成漿液;將漿液平抹在需要修復的土地表面,用翻土機將土壤和漿液混合均勻,漿液與土壤的重量比控制在1:12000,反應80天後,完成修復工作。
實施例4:
將殼聚糖2份;滑石粉60份;杜氏藻25份;檸檬酸1份;貝殼粉5份;金針菇菌糠9份;玉米芯80份;米糠28份;竹炭10份;草炭灰17份;檳榔樹木屑70份;椰殼45份攪拌混合均勻,其中,杜氏藻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玉米芯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顆粒,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椰殼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1%以下;檳榔樹木屑製作方法為曬乾至水分為5%以下後粉碎成屑狀物;
再加入複合微生物製劑,該複合微生物製劑包括銅綠假單胞菌粉末、螢光假單胞菌粉末、希瓦氏菌粉末、裡氏木黴菌粉末、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其重量比為2:3:3:2:4;其中,銅綠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螢光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3×109cfu/g、希瓦氏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5×1011cfu/g、裡氏木黴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2×1011cfu/g;
包裝成袋,製成土壤修復材料;使用時,將土壤修復材料放入容器中,向其均勻噴灑清水,製成漿液;將漿液平抹在需要修復的土地表面,用翻土機將土壤和漿液混合均勻,漿液與土壤的重量比控制在1:10000,反應70天後,完成修復工作。
實施例5:
將殼聚糖3份;滑石粉65份;杜氏藻28份;檸檬酸2份;貝殼粉6份;金針菇菌糠12份;玉米芯90份;米糠30份;竹炭12份;草炭灰19份;檳榔樹木屑80份;椰殼47份攪拌混合均勻,其中,杜氏藻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玉米芯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顆粒,其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椰殼製作方法為曬乾後粉碎成粉末,其含水量控制在1%以下;檳榔樹木屑製作方法為曬乾至水分為5%以下後粉碎成屑狀物;
再加入複合微生物製劑,該複合微生物製劑包括銅綠假單胞菌粉末、螢光假單胞菌粉末、希瓦氏菌粉末、裡氏木黴菌粉末、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其重量比為2:3:3:2:4;其中,銅綠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螢光假單胞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3×109cfu/g、希瓦氏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5×1011cfu/g、裡氏木黴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6×109cfu/g、膠凍樣芽孢桿菌粉末的有效活菌數為2×1011cfu/g;
包裝成袋,製成土壤修復材料;使用時,將土壤修復材料放入容器中,向其均勻噴灑清水,製成漿液;將漿液平抹在需要修復的土地表面,用翻土機將土壤和漿液混合均勻,漿液與土壤的重量比控制在1:12000,反應80天後,完成修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