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陰陽五行是誰提出的)
2023-09-16 03:21:00 1
中國古代陰陽學說由誰在哪個國家哪個時間提出的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漢族人民創造的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
文獻記載
《靈樞·陰陽系日月》黃帝時期
陰陽五行理論最早起源於哪?黃帝內經 道德經、周易出現的先後順序?
「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範》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它提出了為人們所用的以水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質和作用,但是它沒有觸及「五行」之間的內在聯繫。
「五行」在《洪範》中已被明確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認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時,已將「五行」認定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基質。在《左傳》中也存在著「五行」,在這裡,他是被認為是「地之五行」與「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關的。
陰陽,五行,八卦,幹支分別出自何時?(時間的先後)
先天八卦:伏羲,(三皇)
後天八卦,周文王(周朝)
陰陽:伏羲,
五行:周朝
幹支:夏商
陰陽五行出現於何時及發展、成熟於何時?
戰 國 時 , 以 鄒 衍 為 代 表 的 陰 陽 五 行 說 廣 為 流 行 , 被 秦 漢 道 家 、 儒 家 和 神 仙 方 士 以 及 後 世 道 教 所 吸 取 。 調 陰 陽 、 順 四 時 、 序 五 行 、 以 政 令 配 月 令 的 思 想 , 成 為 漢 代 人 普 遍 的 看 法 。 早 期 道 教 經 典 中 也 充 滿 了 陰 陽 五 行 思 想 。 《 太 平 經 》 之 言 「 以 陰 陽 五 行 為 家 」 , 以 奉 天 地 、 順 五 行 為 本 , 認 為 天 地 之 性 是 由 陰 陽 所 構 成 的 。 《 老 子 想 爾 注 》 講 陰 陽 之 道 , 主 張 「 和 五 行 , 令 各 安 其 位 」 。 《 參 同 契 》 以 《 周 易 》 卦 爻 配 陰 陽 五 行 , 用 以 說 明 修 仙 煉 丹 。 《 黃 庭 經 》 以 五 髒 配 五 行 , 用 陰 陽 之 氣 煉 形 養 身 。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成 為 道 教 內 外 丹 學 的 重 要 理 論 依 據 。 道 教 教 義 也 吸 收 了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的 義 理 並 大 量 採 用 陰 陽 五 行 學 的 名 詞 術 語 。
陰陽概念起源於夏朝,其依據是成書於夏朝的《連山》一書。《連山》書中已出現陰爻「−−」和陽爻「—―」。《山海經》稱:「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說《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烈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
陽陽學說將宇宙世間萬物分為陰與陽兩大類,認為一切事物的形成發展與變化,全在於陰陽兩氣的運動與轉換。陰陽概念,最早時,來自陽光的向背,物體向陽的一面叫陽,背陰的一面叫陰。繼而不斷引申,進一步廣泛解釋自然界與社會界所有現象。陰陽概念成為陰陽學說是周朝以後,特別是《易經》對陰陽進行了全面概括,成為系統、完整的陰陽學說。
1)陰陽屬性 世間任何事物均可以分為相反的兩個方面,即陰與陽。陰陽現象無所不在。陰陽的劃分規律是:凡類似明亮的、上面的、外面的、熱的、動的、快的、雄性的、剛強的以及單數的屬陽;凡類似:黑暗的、下面的、裡面的、寒的、靜的、慢的,雌性的、柔弱的以及雙數的都屬陰。
2)陰陽規律 陰陽互根,即是指事物或現象中對立著的兩個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為用的特點,處在一個統一體內。陰與陽的每一個側面都以另一個側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沒有陰,陽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存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在內,陽守之,陽在外,陰之使也。」陰陽對立,即是指自然的萬物萬象,其內部同時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即存在著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諸如:電有正負極,磁場有陰陽極(南北極),原子由「正」電子核和「負」電子構成,建築物有陰面,陽面,山南為陽,水南為陰等等。陰陽轉化,即是指事物或現象的陰、陽兩種屬性,處於動態平衡之中,此消彼長,彼進彼退,且在一定條件下向其對立面轉化。《易經•繫辭》曰:「日往月則來,月往日則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住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成歲月焉。」俗稱「風水輪流轉」即是陰陽轉化運動中的結果。
中國人對陰陽依存、對立、轉化的論述,具有了現代唯物辨證法的世界觀與認識論。陰陽始終處在動態平衡中,如果這種變化出現反常,即是陰陽消長的異常反應。《易經•繫辭》曰「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中國風水學是人類在居住地址、規劃、建築活動中,尋求陰陽平衡的具體科學技術。
五 行 學 說
五行學說的產生,學術界至今處於爭議之中。
史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創始人是孟子。孟子是五行學說的創始者,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由文王至孔子五百餘歲……等近乎五行推運的說法。比孟子稍後的鄒衍,擴大五行學說,成為陰陽五行家。」哲學界認為:「五行的明文見於《尚書•洪範》(相傳為西周初年文字,據考證可能是戰國時代所作)。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牆。」易學界認為:「五形學說是與陰陽學說同步產生的。」
1)五行屬性 漢董仲舒在《尚書•洪疇》中將五行抽象為五種物質屬性,不僅僅是五種物質。五行學說歸納客觀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最基本「元」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人在內)的發展和變化都是這五種「元」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相互對立、依存和轉化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規律和原因。這個觀念是樸素而雙唯物的,與近代科學「元素周期表」和「物質不滅」規律極為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行特性:木—具有生發、發達的特性;
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
土—具有長養、化育的特性;
金—具有清淨、收殺的特性;
水—具有寒冷、白下的特性。
五 行 歸 類
五行 水 木 火 土 金
五臟 腎 肝 心 胃脾 肺
五竅 耳 目 舌 口 鼻
五體 骨 筋 脈 肌 皮
五志 恐 怒 喜 思 憂
五音 羽 角 徵 宮 商
五色 黑 青 赤 黃 白
五味 鹹 酸 苦 甘 辛
五氣 塞 風 暑 溼 燥
季節 冬 春 夏 長夏 秋
方位 北 東 南 中 西
2)五行的規律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具有相生相剋的規律。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相生的關係中,具有它生、生它,即順生、逆生兩方面的關係。逆生,又叫亢乘,即五行亢乘。
相剋:含有互相制約、克制、抑制的意思。同樣,相剋的關係中,也具有克它、它克,即順克、逆克兩個方面的關係。逆克,又叫反悔,即五行反悔。依其排列,規律為「順次相生,隔一相剋」。古稱「比相生,間相勝。」順時針為順生、順克;逆時針為逆生、逆克。即:水木火土金五者,相近的依次生成,水生木,木生火……依此類推;五者又間隔一個相剋,如水克火,木克土,直至金克木……周而復始。這種生克關係固定的,「逆之則亂,順之則治。」
為什麼五行會「順次相生」呢?古人認為:水能滋潤樹木;木能燃燒產生為火;火能使燃燒後的東西變成灰土;土裡面能找到金屬、礦物;寒冷的金屬表面潤澤,能產生露水,而且五形中唯有金屬遇熱溶化後變成液體狀態——這樣形成一個促進性的循環。
為什麼五行會「隔一相剋」呢?古人認為:水能夠滅火;火能夠熔化金屬;金屬製品能夠砍伐樹木;樹木的根能夠穿透土壤;土能夠吸收水使之消失——這樣開成一個抑制性循環。
五行相生相剋,構成一個循環鏈,周而復始。現代科學發現的元素周期規律證實了中國古代五行周期變化的合理性。五行與陰陽結合產生了「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風水學,乃至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如:中醫、天文、地理、軍事、、經濟等學科的總原則。有了陰陽五行的平衡與協調,才能推動和維持一切正常生長、發展、變化與消亡。
五行中怎麼分陰陽呢
金木水火土代表五個因素,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分出陰陽屬性
陰陽五行八卦圖怎樣分柝步驟推算
(一)八卦歌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二)八卦代數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
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
(四)八卦所屬
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兌(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離(火),離(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兌(金)。
乾、兌(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離(火),離(火)克乾、兌(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兌旺於秋,衰於冬;震、巽旺於春,衰於夏;
坤、艮旺於四季,衰於秋;離旺於夏,衰於四季;
坎旺於冬,衰於春(四季是指每個季節的後一個月)
(七)八卦所對應的五行
金-乾、兌乾為天,兌為澤
木-震、巽震為雷,巽為風
土-坤、艮坤為地,艮為山
水-坎坎為水
火-離離為火
五行相生金水木火土
五行相剋金木土水火
7年萊布尼茨在法國巴黎參觀博物館,看到了帕斯卡爾的一臺加法機,引起他要創造一臺乘法機的興趣。70年秋末,正當五十四歲的萊布尼茲為創造乘法機冥思苦索、無路可走的時候,突然間收到了他的法國傳教士朋友從北京寄給他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萊布尼茲從這兩張圖中,受到了很大啟發,他居然發現,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雛形,由坤卦經艮、坎、巽、震、離、兌到乾卦,正是由零數到七,這樣八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完整的二進位制層數形。八卦中的「一」叫做陽爻,相當於二進位中的「」,而八卦中的「—」叫做陰爻,相當於二進位中的「0」。六四十卦正是從0到3這六十四個自然數的完整的二進位數形。在數學中八卦屬於八階矩陣。可見,中國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電子計算機這門現代科學,是有其歷史性的貢獻的。
973年戈德伯格提出了生物控制的「陰陽假說」,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領域裡,佔有了一定的地位。他恰恰就是受了太極八卦圖的啟發,才提出這一假說的。原來,957年蘇特蘭德發現了環腺一磷,93年普賴斯發現了環鳥一磷,二者在生命活動及疾病過程的發生發展中都起著一定的作用。當時戈德伯格從一本朝鮮出版的漢醫學中看到太極八卦圖,從中得到了很大啟發,認為環腺一磷和環鳥一磷,就是體內兩種對立的調節系統,與東方醫學中的「陰陽」相似,很可能是「陰陽」的物質基礎,從而提出了著名的「陰陽假說」。98年戈德伯格來華訪問講學,對他的假說,又做了進一步的闡述。
中國獨有的古老的太極八卦圖確實有著很宏奧的哲理,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今天的人說來,仍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太極八卦圖究竟是受了什麼啟發怎麼創造出來的?太極八卦圖有那些作用?創造出它來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好多問題,至今只有傳說和不確切的猜想,而無確鑿之實證。古老的太極八卦圖,正在叩擊現代科學殿堂的大門。
【太極八卦圖簡介】
太極八卦圖,以同圓內的圓心為界,畫出相等的兩個陰陽表示萬物相互關係。陰魚用黑色,陽魚用白色,這是白天與黑夜的表示法。陽魚的頭部有個陰眼,陰魚的頭部有個陽眼,表示萬物都在相互轉化,互相滲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合,相生相剋,即現代哲學中和矛盾對立統一規律表示法。以圓心可分為四份定為四象。四象為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表述空間的東西南北,時間的春夏秋冬。任何一組矛盾加中心,就構成為三才。古代哲學認為天、地、人為三才,又在四象的學說基礎上,更進一層,又增加了陽明、厥陽兩面項,它與四象組成之說。四象若加圓心就構成五行之說,南方為火,北方為水,東方為木,西方為金,中間為土。加圓心稱為七星。四象通過「一分為二」的切分,又構成八卦圖,先天八卦方位表示為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八卦加軸心稱之為九宮。配九宮數為乾九,坤一,巽二,兌四,艮六,震八,離三,坎七,中央為五。
【八卦圖解】
THeeIGHTDIaGRamS
八卦圖最早出自伏羲所創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於5千多年前)其用陰爻和陽爻的組合來闡述天地中八種最原始的物質。後世道教將伏羲供奉為神。後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後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義不變。直至孔子創立儒家,將周文王的易經收錄為儒家經典(也就是儒家教科書)。漢朝時道家更由易經中的陰陽、八卦、五行等創出了無數的術數。--《周易》中用的八種基本圖形,亦稱八卦,用「-」和「—」符號組成。名稱是
乾(qiá)乾為天卦像上乾下乾純陽卦;
乾卦陽剛,剛健,自強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園,圓滿、亭通,成功、重大。但剛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為上級、領導、當官的,執法者,有錢而富貴者,司機。
坤(ū)坤為地卦像上坤下坤純陰卦;
坤卦明柔,地道賢生;厚載萬物,運行不息而前進無疆,有順暢之像。坤六爻皆虛,斷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靜止,測出行不走,行人不歸。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震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純卦;
震卦重雷交疊,相與往來,震而動起出。震動,震驚鳴叫,驚惕,再三思考,好動。建功立業,聲名大振。森林,樹林。八純卦,吉順而有波折,肝旺易怒,驚恐,肝病,抽筋,傷脾胃。
巽(xù)巽為風卦像上巽下巽八純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風往而後風復興,相隨不息,柔和如春風,隨風而順。」巽順,順從,進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氣功,雙床雙桌相併連,作生意可獲三倍之利,頭髮稀少,草木叢生。活躍,坐不住,靜不下來,測事比和吉。肝膽疾病,坐骨神經痛,股部疼痛,風溼中風,脾胃欠佳。
坎(ǎ)坎為水卦像重坎八純卦;
坎卦為二坎相重,陽陷陰中,險陷之意,險上加險,重重險難,天險,地險。險陽失道,淵深不測,水道彎曲,人生歷程曲折坎坷。絕顛聰明,「心誠行有功」。比和卦,謀事順暢可成,但內中有波折。腎,泌尿系統疾病,血病,婦科病,視力差,心臟病。
離(lí)離為火卦像重離八純卦;
離卦離明兩重,光明絢麗,火性炎上,依附團結。離散,離開,分離。凡八純卦互為依託幫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雖比和,但內有衝突,謀事可成,卻有周折,目疾,心臟疾病,高血壓,肺虛症。
艮(gè)艮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純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連。不動,靜止,停止,克制,沉穩、穩定,止其所欲,重擔。兩桌、兩床相連,上下鋪位,床上、桌下。測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歸。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腫瘤,瘡塊,脾胃病,腎病,結石症。
兌(du)兌為澤卦像上兌下兌八純卦;
兌卦喜悅可見,快樂照臨人,口若懸河,善言喜說,高興,沼澤地,洞穴,廢穴,敗壁破宅,坑窪地,縱橫溝渠。測事如意悅心。口疾,氣管疾病,肺疾,麻臉,肝膽疾症,股疼,血光災,作手術。
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以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認為陰、陽兩種的相互作用是產生萬物的根源,乾、坤兩卦則在「八卦」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太極和八卦組合成了太極八卦圖,它又為以後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認為,太極八卦意為神通廣大,鎮懾邪惡。
【科學太極八卦圖與技能互相轉化原理】
科學太極八卦圖,描繪了《易經》陰陽理論中陰陽交感生萬物的道理;質能互相轉化原理闡述了能量平衡創生物質的原理。二者經過比照輝映確是驚人的契合乃至完全一致,也充分證明了同是真理必然產生殊途同歸的結果。在這裡,將《易經》中的陰陽兩儀與質能轉化原理中的基本高低能位相比較,可以這樣認為陰儀即是基本低能位,陽儀即是基本高能位,二者通稱為一個階能位。單一陰儀和陽儀的結合形式是少陽與少陰,也就是單個的基本高低能位只能構成基本能量系統,平衡後創生了基本物質粒子—質量子。因平衡旋向有正反,導致質量子有兩種形式,就是極性不同的正反質量子,如若視少陽為正質量子,少陰就是反質量子,它們是最簡單的第一層次物質,稱謂一重物質。假若宇宙間只有一階能位和一重物質,那麼宇宙的具體模式將是少陰和少陽構成的兩儀整體結構,上下為少陽,右左為少陰。
陰儀和陽儀的二重結合有四種形式,即《易經》中的四象。老陰和老陽不是物質是二階能位,少陰和少陽是一重物質。四象整體是二階能位一重物質的混合系統,平衡後創生了第二層次物質系統,稱謂二重物質系統。假若宇宙只有二重物質所構成,宇宙的具體模式圖象將是四象的整體結構圖示。
陰儀和陽儀的三重結合有八種形式,即《易經》中的八卦,八卦的整體圖示如前所描繪的科學八卦圖5所示。其中的乾和坤分別是三階高低能位,其餘六卦是具有三階能位一重物質的離子態物質,兌、離、巽是三種形式的三階一重陽離子,震、坎、艮是三階一重陰離子,其中兌與巽都是陽離子,震與艮都是陰離子,但它們的爻位不同互為同性反向的離子。八個卦對稱比較,乾和坤不是物質是兩種異性無形的三階能位,兌與艮,震與巽,離與坎都是異性反向的等離子。八卦的整體是十二塊陰和十二塊陽的三重結合,構成了三階能量系統,平衡後創生了第三層次物質系統,稱謂三重物質系統,如若構成宇宙,其具體模式將如科學八卦圖所示。當然,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等等,都可以與質能互相轉化原理一一對應,並且高層次物質系統是低層次物質系統經過高層次能位作用達到平衡而創生。例如太陽系就是太陽本身與行星系統之間的能位差構成了太陽系級的能量系統,它們的高低能位互相作用達到平衡創生了太陽系物質系統。
從兩儀、四象到八卦,其中的陰儀、陽儀、老陰、老陽、乾、坤都是不同階次的高低能位,分別可以構成由低階到高階的能量系統;少陰、少陽、整體兩儀、整體四象、整體八卦是由簡至繁的物質系統;兌、離、震、巽、坎、艮都是能量和物質相混合的陰陽離子態所構成。科學太極八卦圖,圖示了質能互相轉化原理,可以概括神秘玄奧科學太極圖圖示了質能互相轉化原理,是自然世界萬事萬物的總圖譜,是描繪微觀至宏觀所有物質創生的大統一模型。
前邊引言中提到,現代科學宏觀理論和微觀理論還未完全整合和統一,因此近年來不少學者都在探討大統一論、大統一力,大統一模型,以此求得適合兩者的統一答案,但時至今日還沒有最終的理想結果。筆者認為易經陰陽理論與質能轉化原理的融合體現了上述問題的統一性。
質能互相轉化原理中,能量平衡創生物質、物質失衡轉化為能量,這是《易經》中無極生太極、太極還無極的過程。特別是各階能量系統的平衡,創生了質量子到宇宙的所有系列的物質系統,這一過程密切符合了太極生萬物的道理。這種創生物質的陰陽論和能量平衡論,是創生微觀至宏觀所有物質的大統一論。兩種理論的結合更加完善了這一理論。
在科學太極八卦圖中,將陰儀視為基本低能位、陽儀視為基本高能位,因此陰陽魚描繪了能量平衡創生萬事萬物的總法則,八卦象則描繪了,能量平衡創生物質的具體結構的總規律,所以科學太極八卦圖是描繪微觀至宏觀所有物質創生的大統一模型。
關於四種基本力,電磁力、弱作用力、強作用力和萬有引力。這四種力在科學太極八卦圖中的具體表現是除乾坤之外其餘六卦中都有一陰一陽組成的少陰或少陽。少陰或少陽都是單一的基本高低能位間的平衡力結合而成,這種基本平衡力,因平衡方向有正反,故而有極性,所以它是有極性的電磁力。八卦圖相鄰卦之間如乾兌、兌震、坎坤、坤艮、艮巽、離乾六對卦間都有單一的陰陽結合力,這個力是構成同一物質相鄰離子間的平衡力,因平衡範圍小,作用力度不大,應是弱作用力。弱作用力與電磁力都是單純的陰陽之間或者說基本高低能位之間的基本結合力,故性質相同,現代科學也已證明二者是統一的電弱作用力。八卦象中對稱卦間,如乾坤、兌艮、震巽、坎離四對卦之間,還有四陰卦與四陽卦之間,四陰儀卦與四陽儀卦之間,都是互有陰陽全部對應緊密結合的合力,或者說是構成物質正反離子間互有的全部基本高低能位平衡的合力。這個力平衡範圍較大,因是全部基本力的合力,力度強大應是強作用力。強作用力因是離子間互有陰陽的合力,故不顯示極性。另外兩儀整體物質之間,四象整體物質之間,八卦整體物質之間,還有兩儀、四象、八卦各層次物質之間都互有陰陽的結合力,這種自成系統相互獨立的所有物質間基本高低能位平衡的合力應是萬有引力。這個力的作用強度和作用範圍隨著物質增多而增大,又是物質間互有陰陽結合的合力,故而是長程的無極性的力。
以上四種基本力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是高低能位的平衡力,或者說是陰陽結合力,因此四種基本力的統一力應是高低能位的平衡力,歸根結底是不同形式的基本高低能位相互作用的平衡力。
當然,陰陽理論和質能互相轉化原理還可以解釋更多的科學難題以及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不明現象,例如測不準原理為什麼是自然法則;光速在物質世界中為什麼不可超越;黑洞是什麼;何為時空;宇宙的有限與無限等難題。還有人體特異功能、氣功、飛碟等不明現象。但由於篇幅所限也不是本文涉及及範圍,故不在此贅述。
【太極八卦與自然科學的相關論述】
「太極」是由紅黃藍三種基本粒子組成的統一場,是萬物所從一而出的「眾妙之門」,是終極的宇宙本源。雖內涵陰陽能量子,但總的本體、本質、本理是「○」。為了表示其「○」中涵陰陽正負能量,亦用「○」表示「○」,謂之「無極而太極」。
「八卦」是由紅黃藍粒子組成的太陽光子(即紅、橙、黃、綠、藍、靛、紫、紺八色光子),太陽光是八卦光。八卦光是組成電子、質子、中子、原子、分子、天體、人體的直接能量子。由八卦光組成的宇宙萬物皆分八卦。八卦光是八卦能量子。八卦能量和宇宙萬物通過e=m2公式互相轉代。
太極生八卦,八卦歸太極。宇宙就是這樣一個物質化、生命化、陰陽化、辯證化是太極八卦圖。
八色光子是太極八卦圖,由此組成的電子、原子、天體、人體是太極八卦圖。男女是太極八卦圖,人體之左右兩半是太極八卦圖,地球之東西兩半球和人體之左右兩半一樣,是一個典型而美麗的太極八卦圖。
【八卦數理與現代自然科學的聯繫】
男女的生理、心理、功能是相反的、互補的,地球東西兩半球的人類,其生理、心理、功能及由此產生的棈神文化亦是相反的、互補的。二者如同人的兩半身、兩半腦一樣,相反相成,缺一不可。
現代科學是西方科學。西方科學和東方文化一樣,都是局部的、地區性的、片面的、狹隘的、殘缺不全的半球文化,二者皆未包括對方,都不是包羅東西古今全部文化要素的地球文化、世界文化。
現代西方科學僅是西半球的地區文化、鄉土文化,是一種偏枯不全的局部真理。雖然這種文化以實驗的、數理邏輯的、技術的「科技型」面目出現,全身掛滿了「科學」的標籤,但是由於她具有嚴重的片面性、局限性和殘缺性,先天不足,因而,她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內在的、巨大的危機。
這種危機主要表現在
一、基本物理學
光學不知道光的本質是什麼,錯誤地把光的「陰陽八卦」本質解釋成了「波粒二象性」。「波粒」僅是外徵並非本質。
電學不知道電是什麼,不知道電的起源和本質,更不知道電為什麼分陰陽,會斥同引異。
熱學不知道熱是什麼,低溫物理學不知道寒是什麼,更不知道熱與寒的相反性。寒熱即陰陽二氧,它們是宇宙間最大量、最普遍的現象。
力學不知道力是什麼,不知道力的起源和本質,更不知道四種力、天體動力、生命力、意念力是什麼。
粒子物理學不知道最簡單的基本粒子是什麼,不是把目標選在光子上,而是把精力錢財白耗在「夸克」假說上。殊不知,即是「夸克」存在,正反「夸克」相遇,還是湮滅轉化成了純能量--光子,只有光子才是最接近的終極粒子,而由光子分解而來的紅黃藍粒子才是真正的基本粒子。
原子物理學不知道原子的色、香、味、溫、力等各種屬性和本質是什麼,把組成萬物和人體的有血有肉的原子描述成了一堆抽象的數學公式,對原子的實質一無所知。
二、理論物理學
相對論的e=m2公式把物質轉化成了能量,量子論的e=2公式則立即把能量轉化成了頻率。世界萬物最終歸於頻率。從相對論和量子論得出的基本結論是頻率創造世界(萬物和人)。這等於承認音樂創造樂器。這是由現代最先進的「科學」得出的總結論。這裡,宇宙間的一切物質的、生命的、精神的、社會的現象,都由振動頻率創造出來。至於「頻率」是什麼,它的起源和本質是什麼,它怎樣創造了萬物和人類,就不得而知了。
物理學主要是研究能量的科學,而至今不知道能量(熱、寒、光、電)的陰陽八卦本質,不知道負能量、負質量、負引力的存在,只講23,不分+0-,這種所謂的「精密科學」、「成熟科學」,其精密性、成熟性從何證明呢?
由於基本的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對基本粒子、能量、力、電子、原子這些簡單的基本物理現象一個也未弄清楚,其理論是糊塗帳,完全鑽了牛角,因而,由此決定了宇宙學既不能解決宇宙的起源與本質問題,也不能解決宇宙的運動與演化問題,對空間和時間的實質,對宇宙的代表--人,更無基於真理的解釋。
三、化學、生物學及其他
物質由能量聚集而成。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科學。物理學不知道「能量」是什麼,化學必然不知道「物質」是什麼。現代化學只知道原子、分子的名稱和符號,並不知道原子、分子的屬性、本質、機制是什麼,既不知道是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
生物學並不知道生命是什麼,不知道生命的起源、本質和演化,更不知道生物為什麼分雌雄,有老少,人有感情,有思想,能創造,人這種物質為什麼有如此功能。
對中醫、氣功、心靈、人體特異功能,用現代生物學及任何理論均無法解釋,這是因為現代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存在著根本的問題。
綜上所述,現代科學的問題是全面的、根本的,其危機是深刻的、巨大的。
理論上的危機,導致了技術上的危機。
環境汙染,生態破壞,人口爆炸,資源枯竭,沙漠擴大,森林速減,糧食短缺,戰爭威脅,等等,正在把人類推向絕境。長此下去,人類必將從地球上消失。
人類至今不能控制自然,自主生命,不僅造不出一隻小小的螞蟻,連人類自身的許多疾病也治不了。各自然界本身的技術相比,人類的技術不僅十分落後,而且孕育著滅絕人類的極大危險性。
要解決人類的危機,必須首先解決技術上的危機;要解決技術上的危機,必須首先解決科學(主要是物理學)理論上的危機,這是根本。
現代科學的根本問題不在實驗和定量描述方面,而在對本源的思考和定性分析方面。只要解決了宇宙的本源和本質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中國文化的最高結晶--太極八卦圖,正好描述了宇宙的本源和本質,可解決現代科學的根本危機。
只有東方的太極八卦圖,才能解決西方科學的危機;只有東方文化,才能解決西方文化的危機;只有東西古今文化科學的大交流、大滲透、大綜合、大統一、大集中,才能解決人類的根本危機,從現在的低級文明走向更先進、更健全、更高級的文明。
原子核和電子不結合,則不能生成原子萬物;一旦結合,則可生成完美的原子,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
男女達到成熟,不結合則各呈危機,無出路;一旦結合,危機皆消,美滿幸福,繁衍萬代,前途無量。
東西文化各有片面,成熟後則各呈危機,二者交感、融合,則可消除各自的短處和危機,生成更高層次的新文化,造成新文明。
東方文化為|||,西方科學為:::。
不交--危機,否,兇,地獄;
交感--出路,泰,吉,天堂。
現代科學的危機在,在東西古今文化科學彼此隔離、彼此分割,陰陽不交,由此必然使人類陷入否、兇之困境,走向地獄。
現代科學的出路在,在東西古今文化科學彼此滲透、彼此融合,陰陽交感,由此必然使人類走向泰、吉之順境,走向更新更高的第三文明--人間天堂。
桓仁縣城形似「太極八卦圖」是中國唯一八卦城。
在遼寧東部的山水之間,一個形似「太極八卦圖」的古老縣城引起人們的興趣。這就是遼寧的桓仁縣城。
桓仁縣城是中國唯一的「八卦城」,這在全世界也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桓仁縣決定用二十年到五十年的時間,把現在的桓仁縣城建設成新的「八卦城」,目前「八卦城」的西門「朝京門」、南門「迎薰門」已經開始修建。
史料記載,一八七七年,遼東墾荒發展使得桓仁地方人口大為增加,當地的土匪又經常騷擾百姓、掠奪財物,清終於批准在桓仁建縣(當時稱懷仁)。
那麼縣城建在哪裡呢?負責修建的河南人章樾發現哈達河與渾江交匯處兩條河水形成了一個「S」走向的天然太極圖形,於是決定將縣城建在渾江東岸天然太極圖的陽極中(陰陽魚的陽魚眼睛上),並按照八卦圖形施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