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熱取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21:27:20 2

本發明屬於F24D13/02:只採用電阻加熱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取暖爐有燃氣取暖爐和電取暖爐兩種,燃氣取暖爐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增加了環境的碳排放,不符合環保要求,已經被逐步限制生產和使用,而現有電取暖爐的結構是在爐體中部設置一根大功率的發熱管,發熱管外的支架上設置防護罩,使用時其發熱管的熱輻射是向周圍360度範圍內發散。
當開啟時,隨著發熱管的持續工作,會產生大量熱氣,這些熱氣首先會對爐體內壁及爐體內的空氣進行預熱,然後才會通過防護罩散發至外部,因此人們取暖前需要等待很長時間,降低了消費者使用的效率,而且不利於節能環保,由於發熱管所需的功率非常大,容易使發熱管附近的配件在高熱作用下出現高溫高熱等安全隱患,而為了降低單位面積的受熱強度,通常會把產品做得比較大,避免熱量集中所帶來的高熱問題,必要時還需要對發熱管或周邊受熱零件進行額外的工藝或製作處理,從而加大了產品的製造難度以及工藝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電熱取暖裝置,以解決人們在使用取暖爐前需要等待較長時間的問題。
本方案中的電熱取暖裝置,包括底座和爐體,所述爐體轉動連接在底座上方,所述爐體的周向內部側壁纏繞有線圈,所述爐體內部設有電熱絲,所述爐體的周向內部側壁上設有螺旋葉片,所述爐體的側方設有若干個環形磁鐵,所述環形磁鐵間隔設置,所述爐體的上方設有與爐體相通的導氣盤,還包括旋轉接頭,所述導氣盤通過旋轉接頭連通有導氣管,所述導氣管上設有能使氣體自爐體流出外部的單向閥,所述導氣管遠離爐體的一端連通有水囊,所述水囊頂部設有開口。
上述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為:當對線圈通交流電後,產生渦流效應使爐體內部發熱,從而使電熱絲持續產熱,同時由於爐體側方設有環形磁鐵,爐體內產生磁場,從而促使爐體轉動,旋轉接頭使爐體能夠使爐體旋轉且避免導氣管旋轉,爐體轉動過程中,爐體內的螺旋葉片轉動形成氣流,推動爐體內的氣體流動併集中向上運動,由於爐體旋轉時促進空氣流動,迅速將熱分散開,加快爐體受熱的速度,而且還能使爐體均布受熱,供使用者取暖,再者螺旋葉片在旋轉時還能夠產生風力,此風力不僅能夠對爐體內部進行散熱,防止爐體內部溫度太高而損壞,從而提高爐體的使用壽命,而且在爐體旋轉過程中能夠加快熱氣流通,提高供暖效率。
螺旋葉片將熱氣推動至爐體上方後,熱氣進入導氣管,由於在導氣管上設有單向閥,導氣管僅供熱氣流出,而避免水囊中的水流入爐體內,因此熱氣通過導氣管後並流經水囊,然後通向外部,流經水囊的熱氣流出外部,對外部的空氣形成加溼的效果,在乾燥的冬天,極大提高人們取暖時的舒適性。採用此方案,不僅能夠促進爐體內的空氣流動,使爐體迅速預熱,而且能夠對外部空氣進行加溼。
優化方案一,作為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爐體與底座採用滾動軸承連接。爐體與底座之間採用滾動軸承連接,線圈通電時,爐體能夠自由轉動,而且爐體與軸承之間沒有相互轉動,防止爐體與軸承之間的摩擦過大而損壞,此連接能夠有效提高爐體的使用壽命。
優化方案二,作為對優化方案一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導氣盤內表面設有燈管。燈管能夠提供照明,供使用者在晚間使用。
優化方案三,作為對優化方案二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導氣盤的上方套有防護罩。防護罩能夠限制人體與爐體之間的最短距離,保證使用者的安全,同時此防護罩能夠用於烘乾衣服等物品。
優化方案四,作為對優化方案三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底座的側面設有腳撐架,所述腳撐架包括防滑踏板和防護杆。腳撐架用於供使用者的腳踏在防滑踏板上,防護杆能夠避免腳離爐體太近而受傷。
優化方案五,作為對優化方案四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爐體為圓柱形。圓柱形的爐體沒有稜角,在運輸過程中能夠避免與其他物體產生碰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電熱取暖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螺旋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底座1、爐體2、腳撐架3、線圈4、螺旋葉片5、環形磁鐵6、導氣盤7、導氣管8、單向閥9、水囊10、燈管11、防護罩12、電熱絲13。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圖2所示:電熱取暖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側面焊接有腳撐架13,腳撐架13包括防滑踏板和防護杆,防滑踏板表面設有若干凸起,底座1上方通過滾動軸承連接爐體2,爐體2由鐵製成且為圓柱形,爐體2的內壁上纏繞有線圈4,爐體2相當於轉子鐵芯,線圈4相當於轉子繞組,爐體2內部還設有電熱絲13,爐體2的周向內部側壁上安裝有螺旋葉片5,爐體2的側方設置有環形磁鐵6,環形磁鐵6間隔設置且均勻分布,爐體2的上方螺紋連接有導氣盤7,導氣盤7為環形,導氣盤7通過旋轉接頭連通導氣管8,導氣管8遠離爐體2的一端連接水囊10,水囊10上方設有開口,在導氣孔與水囊10之間設有單向閥9,導氣盤7的內表面安裝有六根燈管11,導氣盤7的上方套有防護罩12。
使用時,給線圈4通交流電,此時爐體2內產生渦流效應使爐體2內的電熱絲13發熱,由於在爐體2的側方設有環形磁鐵6,使爐體2內產生磁場,在磁場作用下,爐體2旋轉,旋轉時,爐體2內的螺旋葉片5隨著旋轉,爐體2內的螺旋葉片5轉動形成氣流,推動爐體2內的氣體流動併集中向上運動,由於爐體2旋轉時促進空氣流動,迅速將熱分散開,加快爐體2受熱的速度,而且還能使爐體2均布受熱,供使用者取暖,再者螺旋葉片5在旋轉時還能夠產生風力,此風力不僅能夠對爐體2內部進行散熱,提高爐體2的使用壽命,而且在爐體2旋轉過程中能夠加快熱氣流通,提高供暖效率。
螺旋葉片5推動熱氣進入爐體2上方後進入導氣盤7中,然後經過導氣管8流入水囊10中,流經水囊10後的熱氣向上運動,從氣囊的開口進入空氣中,達到對空氣加溼的目的。在夜晚使用此取暖裝置時,導氣盤7內表面的燈管11還能夠提供照明,同時防護罩12能夠限制人體與爐體2之間的最短距離,保證使用者的安全,同時此防護罩12能夠用於烘乾衣服等物品,腳撐架13用於供使用者的腳踏在防滑踏板上,防護杆能夠避免腳離爐體2太近而受傷。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