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的製備方法及其入藥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4:48:35 1
專利名稱: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的製備方法及其入藥應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金銀花環稜褐孔菌 的製備方法及其入藥應用。
技術背景金銀花又名忍冬花、銀花、雙花等,屬多年生常綠、半常綠木質 藤本藥用植物,其未放開的乾燥花蕾入藥稱為金銀花,具有廣譜抗菌 等作用,被《中國藥典》標註為道地中藥材;金銀花藤又名忍冬藤、 忍冬草等,乾燥後可入藥。金銀花"環稜褐孔菌"又名忍冬藤菇,民 間俗稱金銀花蛾子或金銀花菌莪也叫銀花莪子(下同)。金銀花環稜褐孔菌,1996年經鑑定屬多孔菌科,定名為環稜褐 孑L菌xanthochrous ,nilgheriensis(Mont.)Teng。屬真菌門,牛旦子菌亞門, 層擔子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褐孔菌屬。其形態菌絲體乳白 色、絨狀。子實體無柄,菌蓋不規則形,常呈復瓦狀,木栓質,黃褐 色,近光滑,背面有環紋,菌肉淡黃色,幹後有香味。壁薄而完整, 孔口、淡黃色,環稜形,常伴有囊狀體。它是寄生在金銀花墩根莖基 部的一種真菌子實體,民間常作驗方用來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 痛、化濃性扁桃體炎、肺炎、百日咳、傷寒、溼病發熱等疾病,並取 得良好效果。該菌的藥用在歷史上僅限於民間採集珍稀的野生子實 體,國內也只有山東省沂蒙山區的平邑、費縣等地極少數民間應用, 由於它必需寄生在老齡的金銀花墩上,其成因條件又非常苛刻,且大 多生長在小氣候環境比較溼潤的隱蔽之處,因此即便有老齡金銀花墩 也未必分布生長子實體,現已日漸稀少,民眾偶有所得也各自珍藏備 用。因其稀缺難以採購。沒有人工培育或工業化生產的記載資料。金 銀花人工栽植約有300年的歷史。而金銀花環稜褐孔菌雖有上述效3能,但在《本一:綱Q》等中醫藥古籍屮均沒有.記載,沒有學名和圖像, 因此不清楚它是何種藥用真菌。fl前真菌入藥的品種約有三十種。徐大勇、石建華1997年《忍冬藤菇的成份測定與藥理研究》,有過報導, 但缺少圖像資料,而其它各有關藥用真菌著作,多因僅知其名,不知 其實,故避而不載,國外更無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的報導先例。藥用真菌除傳統的直接應用子實體入藥外,目前國內外較多應用 液體培養(發酵),它借鑑了抗生素的生產工藝,應用發酵罐,優點 是有較高程度的機械化與自動化,生產規模大,但因藥用真菌自身一 般不產生抗生素,不能對細菌等其它微生物產生對抗作用,因此在發 酵過程中易汙染雜菌而報廢,造成損失,並且它大多僅是培養應用菌 絲體,藥效受一定限制,生產設備投資大,耗能高。另外,還有一種 藥用真菌的固體發酵,多用常規方法如在PDA培養基上培養母種, 經搖瓶培養得種子(見1998年《食用菌生產大全》)。因它們生長在 甘蔗渣、麥麩等農副產品被稱為"培養料"的固體基物上,故稱為"固 體培養",其產品沒有正式名稱或稱為培養物,其特點是所生長的菌 絲體無法與其所生長的農副產品基物分開,只能共同提取成份,再用 以製藥,在1985年國家衛生部發布《新藥審批辦法》前,己有猴頭、 樹舌等幾種真菌,曾採用此工藝。中國菌物學會莊毅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起研究以藥用真菌"槐 耳"為發酵菌種,以農副產品為營養基質上進行固體發酵,其藥用菌 質稱"槐耳菌質",並根據真菌使藥材發酵會引起其組織成分變化, 導致性味功能改變的原理,在發酵基質中摻用一定量經特選的中藥材 作為藥性基質,在一定條件下發酵後,獲得稱為"槐芪菌質"的藥性 菌質,其有關各項免疫指標均明顯優於藥用菌質,從而提出了藥用真 菌新型雙向固體發酵工程的理論與方法(參見抗癌新藥槐耳衝劑的 研究 中國藥學雜誌 1998.33(5), P273~275)。不同種真菌分別去發酵同一種藥材,所產生的菌質的成分的性 質、效用不同,而用同一種真菌分別發酵不同中藥材的後果也會不同。因此,不同真菌與不同藥材可交叉組合形成大量"發酵組合",可得 到大最不同性質、效用的"藥性菌質"。藥川真菌新型(雙向性)固體發酵工程為中藥研究開發開闢了一 個新的領域,即菌物藥(參見莊毅 中藥的一個新領域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1992.3(2)49-51)。目前尚無文獻報導將藥用真菌新型(雙 向性)固體發酵工程技術用於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的製備及其入藥應 用。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通過科學合理的雙向性固體發酵得 到代替子實體的金銀花環稜褐孔菌質並達到入藥應用的方法。本發明所稱雙向性固體發酵是指真菌(發酵菌種)在含有特定中 藥材(忍冬藤粉)的固體藥性基質上發酵生長時一方面會接受中藥材 中特定成分對真菌本身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對特定中藥材的組織 成分產生影響,其作用表現為雙向。即藥性基質在提供真菌所需碳、 氮等營養物質促進菌體生長的同時,真菌的酶也可以分解藥材的組織成分,從而產生新的性味功效,因此稱為"雙向發酵"。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的製備方法及其入藥應用的具體方法是首先 將金銀花環稜褐孔菌在PDA培養基上進行培養、純化,得到母種, 取活化後的菌絲體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養液,經搖瓶培養得到金銀花 環稜褐孔菌液體菌種。同時將忍冬藤粉、玉米蕊粉、麥麩等基質混合 裝入固體發酵瓶,並加入按基質乾重1.5倍的水分後蓋瓶塞進行滅菌 處理。然後將金銀花環稜褐孔菌液體菌種接種於固體發酵瓶內的發酵基質中,在溫度範圍23"C 28'C環境下進行雙向固體發酵30天~60 天,即可得到可入藥應用的金銀花環稜褐孔菌藥性菌質。該菌質新鮮 時為不定形塊狀,淡黃色、略有腥味,乾燥後褐黃色,略有香味,呈 大小不等塊粒狀。最後將所獲得的藥性菌質分別用8(TC左右熱水提 取兩次,乙醇提取一次,再合併濾液,濃縮成清膏,或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提取多糖等活性物質獲得清膏再將清膏,配以輔料 即可做成藥用生物製品。根據抑制病毒試驗證實,金銀花環稜褐孔菌提取液(lg/ml)具 冇抑制病毒,抗菌、抗炎、抑制腫瘤等作用,藥物毒性低,動物 LD5o>200g/kg (生藥量),相當於人體用量(lg/kg)的200倍;試驗 表明,該菌還具有對急性鉛中毒所致的脂質過氧化損傷具有明顯的保 護作用,可直接消除氧自由基、螯合Fe++、形成氧化還原非活性復 合物、升高抗氧化酶類活性。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為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的人工培育或工業化生產開闢了一 條新路,為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可為更多的疾 病患者減少或解除痛苦,造福人類。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將忍冬藤、玉米蕊曬乾或烘乾切成段,然後用粉碎機粉碎成 米粒大的顆粒,再與麥麩混合後裝入固體發酵瓶,再加入按混合料幹 重約1.5倍的水後蓋上瓶塞在溫度12(TC條件下進行高溫滅菌處理 1~2小時。將金銀花環稜褐孔菌在PDA培養基上進行活化培養、純 化,得到母種,同時製作由葡萄糖、酵母粉、維生素B,及水等組成 的菌種培養液,然後取活化後的母種菌絲體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養 液,經5天至7天的搖瓶培養得到金銀花環稜褐 L菌液體菌種。然後 將金銀花環稜褐孔菌液體菌種接種於固體發酵瓶內的發酵基質中,在 溫度範圍23'C 28X:環境下進行雙向固體發酵30天 60天,即可得到 可入藥應用的金銀花環稜褐孔菌藥性菌質。最後將所獲得的藥性菌質 分別用8(TC左右熱水提取兩次,L醇提取一次,然後合併濾液,濃縮 成清膏,或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提取多糖等活性物質獲得 清膏,再將清膏配以輔料即可做成藥用生物製品。
權利要求
1、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的製備方法及其入藥應用,其特徵在於它由下述步驟完成,首先將金銀花環稜褐孔菌在PDA培養基上培養、純化,取活化後的菌絲體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養液,經搖瓶培養得到金銀花環稜褐孔菌液體菌種,同時將忍冬藤粉、玉米蕊粉、麥麩等基質混合裝入固體發酵瓶,並加入按基質乾重1.5倍的水分後蓋瓶塞進行滅菌處理,然後將金銀花環稜褐孔菌液體菌種接種於固體發酵瓶內的發酵基質中,在溫度23℃~28℃環境下進行雙向發酵30天~60天,即可得到可入藥應用的金銀花環稜褐孔菌藥性菌質,最後將所獲得的藥性菌質分別用80℃左右熱水提取兩次,乙醇提取一次,再合併濾液,濃縮成清膏,或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提取多糖等活性物質獲得清膏,再將清膏配以輔料即可做成藥用生物製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中藥生物技術領域。它通過雙向性固體發酵得到代替子實體的金銀花環稜褐孔菌質並達到入藥應用。其主要步驟是將金銀花環稜褐孔菌在培養基上進行培養、純化得到母種,經搖瓶培養得到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種子,接種於由忍冬藤粉、玉米蕊粉、麥麩構成的發酵基質,在23℃~28℃環境條件下進行雙向固體發酵30天~60天,得到可入藥應用的金銀花環稜褐孔菌藥性菌質。本發明為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的人工培育或工業化生產開闢了一條新路,為金銀花環稜褐孔菌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為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1245317SQ20081000696
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28日
發明者廉士文 申請人:廉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