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的製造方法
2023-09-21 16:30:40 1
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包括背板以及設置在背板四周邊緣位置的框架,背板和框架圍合成一個上方開口且內部為空腔的腔體,一塊透明蓋板設置在腔體上方將整個腔體封閉,腔體內設置有吸熱板,吸熱板上鋪設安裝有換熱管,所述換熱管的外管壁上設置有三組以上的吸熱翅片,同一組的吸熱翅片在同一直線上且該直線與換熱管的中心軸線平行,至少兩組吸熱翅片設置在換熱管的下端且將換熱管支撐在吸熱板上,至少一組吸熱翅片設置在換熱管的上端且其吸熱翅片的頂端支撐在透明蓋板上,所述吸熱板與背板之間設置有保溫層。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吸收率高、空氣換熱能力強、光熱轉換效率高,便於加工、成本低、重量輕、易於安裝,維修少,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應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的熱利用中,關鍵是將太陽的輻射能轉換為熱能。由於太陽能比較分散,必須設法把它集中起來,所以,集熱器是各種利用太陽能裝置的關鍵部分。集熱器一般分為平板集熱器、聚光集熱器和平面反射鏡這幾種類型。
[0003]從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建築業,交通運輸和工業一直是三大耗能行業,特別是建築業,在發達國家中建築能耗己佔總能耗的25-40%。在建築能耗中,採暖、製冷、空調和生活熱水可佔75%。因此,利用太陽能空氣集熱器實現以合理成本滿足部分建築用能己變成強烈的需求,其作為一種建築節能技術會形成廣闊的市場。
[0004]目前國內的太陽能空氣集熱器發展相對緩慢,現有的太陽能空氣集熱器的結構一般分為平板集熱器、聚光集熱器和平面反射鏡這幾種類型。但大多也存在太陽能吸收率低、光熱轉換效率低、結構複雜、成本高、重量大、安裝不便、不能迅速推廣使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優化設計新型的太陽能空氣集熱器是十分必要的,這對整個社會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熱轉換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包括背板以及設置在背板四周邊緣位置的框架,所述背板和框架圍合成一個上方開口且內部為空腔的腔體,一塊透明蓋板設置在腔體上方將整個腔體封閉,所述腔體內設置有吸熱板,吸熱板上鋪設安裝有換熱管,所述吸熱板為一塊平板,所述換熱管的外管壁上設置有三組以上的吸熱翅片,同一組的吸熱翅片在同一直線上且該直線與換熱管的中心軸線平行,至少兩組吸熱翅片設置在換熱管的下端且將換熱管支撐在吸熱板上,至少一組吸熱翅片設置在換熱管的上端且其吸熱翅片的頂端支撐在透明蓋板上,所述吸熱板與背板之間設置有保溫層。
[0008]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吸熱翅片與換熱管是一體成型的整體結構,所述換熱管為銅管,吸熱翅片為銅板或者銅片。
[0009]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透明蓋板與框架的結合處採用粘接劑粘接密封。
[0010]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框架是四根邊框固定連接而成的長方形框架,邊框與邊框之間的連接處採用密封膠密封,所述框架為不鏽鋼或者鋁合金框架。
[0011]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透明蓋板為採用鋼化玻璃、聚丙烯酸類樹脂、氟化乙烯丙烯、透明聚酯或者透明聚碳酯製作而成的蓋板。
[0012]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背板為不鏽鋼或者鋁合金背板,所述背板與框架通過焊接、鉚接、螺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固定連接。
[0013]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換熱管的外管壁上設置有三組吸熱翅片,三組吸熱翅片等間距分布在換熱管的外管壁上,換熱管下端的左右兩側各分布一組吸熱翅片且該兩組換熱翅片將換熱管支撐在吸熱板上,換熱管的上端中部分布有一組吸熱翅片且該組吸熱翅片的頂端支撐在透明蓋板上。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0015]本實用新型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的太陽能吸收率高、空氣換熱能力強、光熱轉換效率高,結構簡單、便於加工、成本低、重量輕、易於安裝,維修少,使用壽命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9]一種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包括背板I以及設置在背板I四周邊緣位置的框架2,所述背板I和框架2圍合成一個上方開口且內部為空腔的腔體,一透明蓋板3設置在腔體上方將整個腔體封閉,所述腔體內設置有吸熱板4,吸熱板4上鋪設安裝有換熱管5,所述吸熱板4為一塊平板,所述換熱管5的外管壁上設置有三組以上的吸熱翅片6,同一組的吸熱翅片6在同一直線上且該直線與換熱管5的中心軸線平行,至少兩組吸熱翅片6設置在換熱管5的下端且將換熱管5支撐在吸熱板4上,至少一組吸熱翅片6設置在換熱管5的上端且其吸熱翅片6的頂端支撐在透明蓋板3上,所述吸熱板4與背板I之間設置有保溫層7。
[0020]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所述吸熱翅片6與換熱管5是一體成型的整體結構,所述換熱管5為銅管,吸熱翅片6為銅板或者銅片。
[0021]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所述透明蓋板3與框架2的結合處採用粘接劑粘接密封。
[0022]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所述框架2是四根邊框固定連接而成的長方形框架,邊框與邊框之間的連接處採用密封膠密封,所述框架2為不鏽鋼或者鋁合金框架。
[0023]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所述透明蓋板3為採用鋼化玻璃、聚丙烯酸類樹脂、氟化乙烯丙烯、透明聚酯或者透明聚碳酯製作而成的蓋板。
[0024]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所述背板I為不鏽鋼或者鋁合金背板,所述背板I與框架2通過焊接、鉚接、螺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固定連接。
[0025]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所述換熱管5的外管壁上設置有三組吸熱翅片6,三組吸熱翅片6等間距分布在換熱管5的外管壁上,換熱管5下端的左右兩側各分布一組吸熱翅片6且該兩組換熱翅片6將換熱管5支撐在吸熱板4上,換熱管5的上端中部分布有一組吸熱翅片6且該組吸熱翅片6的頂端支撐在透明蓋板3上。
[0026]參照圖1和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一種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包括背板I以及設置在背板I四周邊緣位置的框架2,所述框架2是四根邊框固定連接而成的長方形框架,邊框與邊框之間的連接處採用密封膠密封,所述框架2為不鏽鋼或者鋁合金框架。所述背板I和框架2圍合成一個上方開口且內部為空腔的腔體,一塊鋼化玻璃製成的透明蓋板3設置在腔體上方將整個腔體封閉,透明蓋板3與框架2的結合處採用粘接劑粘接密封。所述腔體內設置有吸熱板4,所述吸熱板4為一塊平板,吸熱板4上鋪設安裝有換熱管5,換熱管5的外管壁上設置有三組吸熱翅片6,同一組的吸熱翅片6在同一直線上且該直線與換熱管5的中心軸線平行,三組吸熱翅片6等間距分布在換熱管5的外管壁上,換熱管5下端的左右兩側各分布一組吸熱翅片6且該兩組換熱翅片6將換熱管5支撐在吸熱板4上,換熱管5的上端中部分布有一組吸熱翅片6且該組吸熱翅片6的頂端支撐在透明蓋板3上,所述吸熱板4與背板I之間設置有保溫層7。
[0027]本實施例中:換熱管5為一根以上的帶有吸熱翅片的直管,一根以上的換熱管可以呈縱向、橫向平行等距分布。在實際運用中,換熱管也可採用一根呈連續S形的彎管,彎管上同樣設置有吸熱翅片。
[0028]吸熱翅片的設置,使得換熱管的吸熱面積更大,散熱翅片能夠吸收更多的熱能,換熱效率更高;另外散熱翅片還具有支撐作用,使得本實用新型的抗壓能力更強,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同時換熱管能夠很好的定位,換熱管排布整齊、美觀。
[0029]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內的情況下,在其他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於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包括背板以及設置在背板四周邊緣位置的框架,所述背板和框架圍合成一個上方開口且內部為空腔的腔體,一透明蓋板設置在腔體上方將整個腔體封閉,其特徵在於:所述腔體內設置有吸熱板,吸熱板上鋪設安裝有換熱管,所述吸熱板為一塊平板,所述換熱管的外管壁上設置有三組以上的吸熱翅片,同一組的吸熱翅片在同一直線上且該直線與換熱管的中心軸線平行,至少兩組吸熱翅片設置在換熱管的下端且將換熱管支撐在吸熱板上,至少一組吸熱翅片設置在換熱管的上端且其吸熱翅片的頂端支撐在透明蓋板上,所述吸熱板與背板之間設置有保溫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吸熱翅片與換熱管是一體成型的整體結構,所述換熱管為銅管,吸熱翅片為銅板或者銅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蓋板與框架的結合處採用粘接劑粘接密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框架是四根邊框固定連接而成的長方形框架,邊框與邊框之間的連接處採用密封膠密封,所述框架為不鏽鋼或者招合金框架。
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蓋板為採用鋼化玻璃、聚丙烯酸類樹脂、氟化乙烯丙烯、透明聚酯或者透明聚碳酯製作而成的蓋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背板為不鏽鋼或者鋁合金背板,所述背板與框架通過焊接、鉚接、螺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固定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換熱管的外管壁上設置有三組吸熱翅片,三組吸熱翅片等間距分布在換熱管的外管壁上,換熱管下端的左右兩側各分布一組吸熱翅片且該兩組換熱翅片將換熱管支撐在吸熱板上,換熱管的上端中部分布有一組吸熱翅片且該組吸熱翅片的頂端支撐在透明蓋板上。
【文檔編號】F24J2/46GK203385218SQ201320435725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2日
【發明者】姜鑫, 宋力, 田瑞 申請人:內蒙古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