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10:21:55 3
專利名稱:一種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及汽車,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與所述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的底部且與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一體垂直連接的支架底板、所述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上設置有前懸置安裝孔、所述支架底板上設置有變速器安裝孔,所述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與支架底板的過渡處的厚度大於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其它區域的厚度。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及汽車的支架在整車Y向具有較高的強度及剛度,模態提升明顯,3WOT工況下車內某頻率噪聲共振峰值消失,滿足NVH性能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及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指用於一種汽車動力總成懸置支架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車領域中,動力總成懸置及支架是汽車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安裝在動力總成與車身或副車架之間,其主要起到如下功能:支撐動力總成重量並確定動力總成位置;隔離發動機傳遞到車身的振動;承受動力總成輸出的扭矩及動載荷;作為吸震器衰減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動。良好的懸置及支架結構設計有利於提高汽車NVH性能。
[0003]現有四點懸置系統中,前懸置支架局部(整車Y向)剛度不足,模態偏弱,導致3WOT工況下車內某頻率噪聲明顯,主觀評價不可接受,無法滿足NVH性能要求。
[0004]儘管原始支架存在前懸置原始支架的加強特徵:側板厚度為4mm,且有翻邊;側板之間有加強板;側板與支架底板之間有加強筋。但對於原始支架整體結構,側板類似於懸臂梁結構,懸臂(伸出)距離過長,且厚度不足,造成支架兩側板垂直連線方向(整車Y向)剛度不足,模態偏弱,導致車內噪聲無法接受。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及汽車,解決前懸置支架結構剛度不足的問題。
[0006]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出一種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與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的底部且與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一體垂直連接的支架底板、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上設置有前懸置安裝孔、所述支架底板上設置有變速器安裝孔,所述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與支架底板的過渡處的厚度大於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其他區域的厚度。
[0007]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的除過渡處之外的其他區域的最小厚度為 Ilmm0
[0008]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與所述支架底板的過渡處的厚度為20mmo
[0009]其中,所述支架底板的最大厚度為27mm。
[0010]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側板和第二支架側板上均設有多個減重空腔。
[0011 ] 其中,所述支架底板設有多個減重空腔。
[0012]其中,所述前懸置支架為鑄鋁件。
[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汽車,包括前述任一項所述的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
[001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5]上述方案中,支架側板為變截面結構,使得支架在整車Y向具有較高的強度及剛度,模態提升明顯,3WOT工況下車內某頻率噪聲共振峰值消失,因此,優化後的前懸置支架滿足NVH性能要求;同時,兩支架側板及支架底板均設有多處減重空腔,對鑄鋁支架減重,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前懸置支架結構的前側視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前懸置支架結構的後側視圖。
[0018]附圖中標記如下:
[0019]10 一前懸置優化支架,11 一前懸置安裝孔,121 一第一支架側板,122-第二支架側板,13 —支架底板,141、142 —減重空腔,15 —變速器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21]為解決前懸置支架局部(整車Y向)剛度不足,模態偏弱,導致3WOT工況下車內某頻率噪聲明顯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其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與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的底部且與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 —體垂直連接的支架底板13,在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上設置有前懸置安裝孔11,支架底板13上設置有變速器安裝孔15,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與支架底板13的過渡處的厚度大於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的其他區域的厚度。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與所述支架底板13的過渡處的厚度為20mm,其中,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的除過渡之外的其他區域的最小厚度為11mm,支架底板13的最大厚度為27mm。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前懸置支架10為鑄鋁件。上述結構使得前懸置支架10在整車Y向具有較高的強度及剛度,模態提升明顯,3WOT工況下車內某頻率噪聲共振峰值消失,滿足了 NVH性能要求。
[0022]優化地,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前懸置支架10的第一支架側板121、第二支架側板122和支架底板13均設有多處減重空腔141、142,該結構相比原始衝壓鋼支架,鑄鋁支架減重約為28 %,降低了成本。
[002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出一種汽車,包括上述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
[002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整車Y向具有較高的強度及剛度,模態提升明顯,3WOT工況下車內某頻率噪聲共振峰值消失,滿足NVH性能要求;同時,兩支架側板121、122及支架底板13均設有多處減重空腔141、142,相比原始衝壓鋼支架,對鑄鋁支架減重,降低了成本。
[0025]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與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的底部且與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 —體垂直連接的支架底板(13)、所述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上設置有前懸置安裝孔(11)、所述支架底板(13)上設置有變速器安裝孔(15),所述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與支架底板(13)的過渡處的厚度大於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其他區域的厚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的除過渡處之外的其他區域的最小厚度為11m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與所述支架底板(13)的過渡處的厚度為20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底板(13)的最大厚度為27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架側板(121)和第二支架側板(122)上均設有多個減重空腔(14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底板(13)設有多個減重空腔(142)。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懸置支架(10)為鑄鋁件。8.一種汽車,其特徵在於,包括權利要求1 一 7任一項所述的動力總成前懸置支架。
【文檔編號】B60K5-12GK204279031SQ201420746285
【發明者】牛浩龍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