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橋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10:01:2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建築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架橋。
背景技術:
高架橋,即跨線橋,一種橋梁,指擱在一系列狹窄鋼筋混凝土或圬工拱上,具有高支撐的塔或支柱,跨過山谷、河流、道路或其他低處障礙物的橋梁。高架橋的結構形式必須根據周邊環境,按照橋梁美學的理念,採用合理的線形和高寬比、高跨比。
如圖1所示,由於高架橋架設在路面上方,會阻擋陽光向高架橋下方的路面罩設,所以高架橋下方的路面經常需要利用路燈照亮,長此以往需要耗費較多的能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架橋下方光線較好的高架橋。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高架橋,包括橋梁本體,所述橋梁本體底部設置有一端與地面連接的支撐柱,所述橋梁本體向上斜向延伸有多根立柱,所述相鄰立柱之間設置有玻璃牆,所述支撐柱側面設置有沿橋梁本體長度方向延伸的折射面,所述折射面在寬度方向傾斜向外延伸,所述橋梁本體的底部設置有反射面,所述折射面的背面設置有沿橋梁本體長度方向延伸的燈帶。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斜向設置在橋梁本體上的立柱對行駛在橋梁本體上的車輛和行人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設置在相鄰立柱之間的玻璃牆起到隔絕噪音的效果,避免車輛在高架上行駛噪音過多而影響到高架橋周邊的居民休息;當陽光照射到玻璃牆上時,在玻璃牆上發生折射,折射後的光線照射到反射面上後,在反射面上發生反射,反射後的光線射到橋梁本體的下方,使橋梁下方的光線變好。
作為優選,所述反射面表面凹凸不平。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反射面表面設置成凹凸不平的,使射到反射面表面的光線發生的反射為漫反射,避免強光在反射面上反射後的光線太強,利用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將光線散開,可使橋梁本體下方均勻的接收到光線。
作為優選,所述折射面上均勻設置多個有沿玻璃牆高度方向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放置有綠色植物,所述反射面設置在相鄰的第一凹槽之間。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第一凹槽將折射面分割成多部分,在第一凹槽內種植綠色植物,儘可能為維持生態平衡,而第一凹槽也為折射面熱脹冷縮提供餘量;將玻璃牆放置在相鄰的第一凹槽之間,將較大的玻璃牆分割成多段,減少玻璃牆破裂的可能性。
作為優選,所述反射面上設置有反光片。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反射面上設置反光片,反光片在接收到光線時會發生,光線較暗時,反光片為行駛在橋梁本體上的起到導向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反射面和玻璃牆上塗覆有自清潔層。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反射面和玻璃牆上均塗覆有一層自清潔層,自清潔層是由納米疏水材料製成的,由於這種材料表面的接觸角較小,所以水分和髒汙等不會附著在反射面和玻璃牆上而印象光線的通過。
作為優選,所述反射面橫向設置有多道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與第一凹槽連通。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反射面上橫向設置有第二凹槽,當雨水等在反射面上流動時,流進第二凹槽中,順著第二凹槽流向第一凹槽,對種植在第一凹槽中的植物進行澆灌。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凹槽內設置有海綿層。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雨水順著反射面向下流入到第二凹槽中後,設置在第二凹槽中海綿層儲存一部分的水分,剩餘的水分順著第二凹槽流入到第一凹槽中對種植在第一凹槽內的植物進行澆灌;當第一凹槽中的土壤乾涸時,即土壤中土壤水散失後,可從海綿層中西區水分;另外,在溫度較高的夏天,海綿層中的水分吸熱蒸發避免玻璃牆受熱過多而乾裂。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斜向設置在橋梁本體上的立柱對行駛在橋梁本體上的車輛和行人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設置在相鄰立柱之間的玻璃牆起到隔絕噪音的效果,避免車輛在高架上行駛噪音過多而影響到高架橋周邊的居民休息;當陽光照射到玻璃牆上時,在玻璃牆上發生折射,折射後的光線照射到反射面上後,在反射面上發生反射,反射後的光線射到橋梁本體的下方,使橋梁下方的光線變好。
附圖說明
圖1是背景問題中的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中橋梁本體剖視圖,用於體現個結構之間的位置關係;
圖3是橋梁本體部分結構示意圖,用於體現設置在各立柱之間的玻璃牆;
圖4是實施例中折射面結構示意圖,用於體現粘附在表面的反射面;
圖5是實施例中折射面背面示意圖,用於體現設置在折射面背面的燈帶。
圖中,1、橋梁本體;2、支撐杆;31、立柱;32、玻璃牆;33、折射面;34、反射面;341、第一凹槽;342、海綿層;35、反光片;41、第一凹槽;5、自清潔層;6、燈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如圖2所示,一種高架橋,包括橋梁本體1,在橋梁本體1的底面上設置有支撐柱2,支撐柱2的另一端填埋在地面中;如圖3所示,在橋梁本體1上斜向延伸有多根立柱31,在相鄰立柱31之間均設置有一塊玻璃牆32,玻璃牆32對光線的折射率大於1,可採用鋼化玻璃或防噪玻璃,這種玻璃的折射率通常在1.5至1.9;在玻璃牆32的表面塗覆有一層自清潔層5,詳見申請公布號為「CN103468109A」的中國專利所公開的一種自清潔塗料和自清潔玻璃的製備方法。
如圖2和圖4所示,在相鄰支撐柱2之間設置有折射面33,折射面33是有混凝土修葺而成,折射面33斜向設置,由於折射面33是設置在支撐柱2上,所以可在折射面33下方行車,利用折射面33將人行道與高橋橋以及高架橋下方的道路隔離,在折射面33朝向橋梁本體1的一面上沿其高度方向設置有多道第一凹槽41,將第一凹槽41分割成多個子凹槽,在每一個子凹槽內均放置有土壤,並在內種植有綠色植物;在相鄰的第一凹槽41之間設置有反射面34,可在玻璃表面塗覆銀氨溶液和丙酮,使銀氨溶液與酮基發生反應生成的銀依附在玻璃表面,形成反射面34,將反射面34表面設置成凹凸不平的,使光線在射到反射面34上時發生漫反射;而後在反射面34表面上塗覆有一層自清潔層5。
如圖2所示,在反射面34上沿其寬度方向設置有多道相互平行的第二凹槽341,第二凹槽341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凹槽41連通,並且在第一凹槽41的內表面上貼附有一層海綿層342,海綿層342採用防護海綿,詳見公告號為「CN102774053A」的中國專利所公開的一種防護海綿的製作工藝。
如圖2所示,在反射面34避開第二凹槽341的位置上貼設有反光片35,詳見公開號為「CN1717318A」的中國專利所公開的一種反光片。
如圖5所示,在折射面33的背面設置有燈帶6,當光線不足時還能打開燈帶6,對摺射面33下方的路面進行照射。
使用方法:當陽光照射在玻璃牆32上時,在玻璃牆32表面發生折射,折射後的光線射向反射面34,在反射面34表面發生漫反射,反射過後的光線射到橋梁本體1的下方,使橋梁本體1下方光線增強;塗覆在反射面34和玻璃牆32上的自清潔層5可避免雨雪天氣將反射面34和玻璃牆32弄髒,從而降低光線的通過率;雨雪在反射面34上向下流淌進第二凹槽341,部分儲存進海綿層342中,剩餘的水分從第二凹槽341中流入到第一凹槽41中,而後對第一凹槽41中的綠色植物進行澆灌;當夜晚或光線較暗時,貼附在反射面34上的反光片35接受到外界光線時可對行駛的車輛起到導向的作用,避免車輛因看不清前方道路而發生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