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霧濃度分析用採樣瓶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05:21:05 2
專利名稱:鹽霧濃度分析用採樣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鹽霧濃度分析用採樣瓶,是用於採集空氣樣本並與採樣液充分混合的器具,屬於化學檢測附屬器材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此領域,沒有專用的氣體採樣器具。如遇到空氣採樣問題,常常臨時拼湊某種器具,例如在大小合適的廣口瓶瓶塞上插入進、出口導管等。導致空氣樣本中含有不必要的顆粒狀雜質,不能與採樣液充分混合,檢測結果不穩定。
發明內容
鹽霧濃度分析用採樣瓶是根據空氣動力學的基本原理進行設計的,其特有的形狀和內部結構可確保通過採樣瓶的氣流均勻、穩定,便於採樣液傾倒和採樣瓶清洗;在氣體進口管端部加裝玻璃濾片,不僅起過濾作用,還可以使採樣空氣以小氣泡形式進入採樣液中,與採樣液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檢測數據的穩定性。
鹽霧濃度分析用採樣瓶的主要結構包括管芯組合體和外管組合體兩大部分。其中管芯組合體包括管芯、進氣接口和玻璃濾片;外管組合體包括外管、採樣液容器、穩壓腔和出氣接口。外管是一個圓柱狀簡體,下端與一個直徑稍大的筒狀採樣液容器相連,上端與一個直徑稍大的筒狀穩壓腔相連,三者的組合呈「啞鈴」狀;為了確保氣體在內部流動流暢,斷面突變處採用錐臺形殼體過渡;出氣接口通過穩壓腔上腔壁與外管組合體內部貫通。管芯為細長的直管,上端裝有進氣接口,下端固裝一片玻璃濾片。整個管芯組合體穿過穩壓腔上端面的開口插入外管組合體內,並使玻璃濾片接近採樣液容器的底部。
使用和工作過程如下。將採樣瓶本體直立放置,進氣接口與待採樣氣體管路密封連接,出氣接口與採樣泵密封連接,調節採樣泵流量。利用採樣泵的抽吸作用使採樣瓶內部產生負壓,使待採樣氣體向瓶內流動。氣體樣本先經過管芯流經玻璃濾片,以小氣泡形式進入盛有一定採樣液的採樣液容器。採樣液在氣體樣本的擾動下將空氣樣本中的待測物質充分吸收,而採樣瓶自身高度和出氣穩壓腔則保證了採樣液不會溢出。流經採樣液的空氣樣本經過外管與管芯之間的空間,在出氣穩壓腔內整流穩壓後,通過出氣接口被採樣泵抽到瓶外。採樣結束後,將採樣瓶取下,從出氣接口倒出採樣液,用於空氣鹽霧濃度分析。
本實用新型適用範圍廣、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使用及清洗方便、能為高精度、高效率的科研工作提供技術保證。
圖1鹽霧濃度分析用採樣瓶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並結合附圖加以說明。
如圖1所示,鹽霧濃度分析用採樣瓶的主要結構包括管芯組合體和外管組合體兩大部分。其中管芯組合體包括管芯1、進氣接口2和玻璃濾片3;外管組合體包括外管4、採樣液容器5、穩壓腔6和出氣接口7。外管4是一個圓柱狀筒體,下端與一個直徑稍大的筒狀採樣液容器5相連,上端與一個直徑稍大的筒狀穩壓腔6相連,三者的組合呈「啞鈴」狀;為了確保氣體在內部流動流暢,斷面突變處用錐臺形殼體過渡;出氣接口7通過穩壓腔6的上壁與外管組合體內部貫通。管芯1為細長的直管,上端裝有進氣接口2,下端固裝一片玻璃濾片3。整個管芯組合體穿過穩壓腔6上端面的開口插入外管組合體內,並使玻璃濾片3接近採樣液容器5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特有的形狀和內部結構可確保通過採樣瓶的氣流均勻、穩定,便於採樣液傾倒和採樣瓶清洗;在氣體進口管端部加裝玻璃濾片,不僅起過濾作用,還可以使採樣空氣以小氣泡形式進入採樣液中,與採樣液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檢測數據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適用範圍廣、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使用及清洗方便、能為高精度、高效率的科研工作提供技術保證。
權利要求1.一種鹽霧濃度分析用採樣瓶,其主要結構包括管芯組合體和外管組合體兩大部分;其特徵在於管芯組合體包括管芯(1)、進氣接口(2)和玻璃濾片(3);外管組合體包括外管(4)、採樣液容器(5)、穩壓腔(6)和出氣接口(7);其中,外管(4)是一個圓柱狀筒體,下端與一個直徑稍大的筒狀採樣液容器(5)相連,上端與一個直徑稍大的筒狀穩壓腔(6)相連,三者的組合呈「啞鈴」狀,斷面突變處採用錐臺形殼體過渡;出氣接口(7)通過穩壓腔(6)的上壁與外管組合體內部貫通;管芯(1)為細長的直管,上端裝有進氣接口(2),下端固裝一片玻璃濾片(3);整個管芯組合體穿過穩壓腔(6)上端面的開口插入外管組合體內,並使玻璃濾片(3)接近採樣液容器(5)的底部。
專利摘要一種鹽霧濃度分析用採樣瓶,是用於採集空氣樣本並與採樣液充分混合的器具,其特有的形狀和內部結構可確保通過採樣瓶的氣流均勻、穩定,便於採樣液傾倒和採樣瓶清洗;在氣體進口管端部加裝玻璃濾片,不僅起過濾作用,還可以使採樣空氣以小氣泡形式進入採樣液中,與採樣液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檢測數據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包括管芯組合體和外管組合體兩大部分,管芯組合體包括管芯、進氣接口和玻璃濾片;外管組合體包括外管、採樣液容器、穩壓腔和出氣接口。整個組合體外型呈「啞鈴」狀。本實用新型適用範圍廣、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使用及清洗方便、能為高精度、高效率的科研工作提供技術保證。
文檔編號G01N1/22GK2798077SQ200520021110
公開日2006年7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24日
發明者孫海鷗, 曲永磊, 王忠義, 欒一剛, 王松 申請人:哈爾濱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