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發可吸收夾及採用其的施夾鉗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19:30:15
一種連發可吸收夾及採用其的施夾鉗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連發可吸收夾及採用其的施夾鉗,所述的連發可吸收夾,包括:夾身,上述夾身包括一側夾腿和另一側夾腿;鎖緊部件,上述鎖緊部件固定在上述一側夾腿的內側;鎖緊扣,上述鎖緊扣設置在上述另一側夾腿內,上述鎖緊扣包括第一孔和直徑大於上述第一孔的直徑的第二孔;當上述連發可吸收夾閉合時,上述鎖緊部件穿過上述第一孔,鎖緊在上述第二孔內。本發明提供的連發可吸收夾在實現連發功能的同時還可被吸收,並且在鎖緊的過程中,增加鎖緊端的穿透性。
【專利說明】一種連發可吸收夾及採用其的施夾鉗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連發可吸收夾及採用其的施夾鉗。
【背景技術】
[0002]在外科手術過程中,因出血而導致休克,甚至死亡是手術的主要風險之一。傳統外科手段以結紮、縫合或者壓迫血管來達到止血效果,近年來出現的鈦夾止血以及可吸收夾止血是新型的止血方式,其使手術速度較傳統方式大幅度提高,而手術速度的快慢直接關係到出血的多少。近期出現的連發鈦夾使得手術速度進一步提高,從而減少了手術中的出血量。
[0003]現有的可吸收夾部分因鎖緊端平滑,在其穿過與血管相鄰的組織達到鎖緊目的地時的穿透力較差,對血管周圍組織傷害較大;另一方面現有的可吸收夾因其外形構造不宜相互定位無法實現連發功能,同時部分可吸收夾相對體積較大而置夾器空間有限也使得連發功能無法實現。現有的連發鈦夾因其不可吸收性相對可吸收夾而言對人體存在一定的損害,並且無鎖緊結構,另外,不可吸收的連發鈦夾的材料為金屬鈦,閉合變形後不會恢復原狀,若將現有技術中的連發鈦夾的材料直接換成可吸收夾的材料,則閉合變形後會彈開恢復原狀,無法起到結紮止血的效果。
[0004]綜上,現有技術中,可吸收夾因其外形構造不宜相互定位無法實現連發功能,連發鈦夾因其外形構造不宜採用可吸收夾的材料實現可吸收功能。即現有技術中,可吸收夾不能連發,連髮夾不可吸收。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連發可吸收夾及採用其的施夾鉗,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可吸收夾不能連發,連髮夾不可吸收的技術問題。
[0006]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連發可吸收夾,包括:夾身,上述夾身包括一側夾腿和另一側夾腿;鎖緊部件,上述鎖緊部件固定在上述一側夾腿的內側;鎖緊扣,上述鎖緊扣設置在上述另一側夾腿內,上述鎖緊扣包括第一孔和直徑大於上述第一孔的直徑的第二孔;當上述連發可吸收夾閉合時,上述鎖緊部件穿過上述第一孔,鎖緊在上述第二孔內。
[0008]可選的,上述鎖緊部件的兩側內具有空心部分,當上述鎖緊部件穿過上述第一孔時,上述第一孔擠壓上述鎖緊部件的兩側,使上述鎖緊部件的兩側佔據上述空心部分。
[0009]可選的,上述鎖緊部件包括頭部,上述鎖緊部件的兩側位於上述頭部,上述第二孔具有限位位置,當上述頭部穿過上述第一孔後,上述頭部的上述兩側在上述第二孔內恢復自然狀態,上述頭部的上述兩側卡在上述限位位置,上述鎖緊部件鎖緊在上述第二孔內。
[0010]可選的,上述鎖緊部件為鎖緊釘,上述鎖緊釘的頭部設有凸起,用於穿透待夾緊組織。
[0011]可選的,上述鎖緊釘呈「傘」形,當上述鎖緊釘穿過上述第一孔時,上述鎖緊釘向內收,當上述鎖緊釘穿過上述第一孔後,上述鎖緊釘向外打開,倒扣鎖死在上述第二孔內。
[0012]可選的,上述鎖緊扣內設置倒角,上述倒角與上述第一孔相連。
[0013]可選的,上述鎖緊扣為鎖緊孔或鎖緊槽。
[0014]可選的,上述一側夾腿和上述另一側夾腿的開放端和封閉端分別設置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上述第一平面和另一個上述連發可吸收夾的上述第二平面配合排列。
[0015]可選的,在上述開放端不沿鉗夾方向的夾腿上設置倒圓角。
[0016]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施夾鉗,上述施夾鉗採用任一上述的連發可吸收夾。
[0017]本發明中,所述「自然狀態」是指所述連發可吸收夾處於未閉合的開口狀態,所述鎖緊部件與所述鎖緊扣處於非接觸的狀態,如圖1所示。
[0018]本發明中,所述一側夾腿和所述另一側夾腿的開放端和封閉端是指兩夾腿一端相互連接封閉具有一定的角度而形成封閉端,兩夾腿各自的另一端則分開形成開放端,如圖1所示。
[0019]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連發可吸收夾及採用其的施夾鉗,該連發可吸收夾在實現連發功能的同時還可被吸收,並且在鎖緊的過程中,增加鎖緊端的穿透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可選的連發可吸收夾的立體示意圖;
[0021]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可選的連發可吸收夾的剖面示意圖;
[0022]圖2-A是圖2中上述鎖緊扣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3]圖2-B是圖2中上述鎖緊釘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4]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可選的上述鎖緊扣3內設置倒角33的連發可吸收夾的剖面示意圖;
[0025]圖3-C是圖3中上述鎖緊扣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6]圖3-D是圖3中上述倒圓角6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7]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可選的數個連發可吸收夾配合排列的示意圖。
[0028]下面【具體實施方式】用於進一步說明但不限於本發明,下面實施例僅為本發明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實施例1
[0030]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選的連發可吸收夾,如圖1所示,其包括夾身1,上述夾身I包括一側夾腿11和另一側夾腿12 ;鎖緊釘2,上述鎖緊釘2固定在上述一側夾腿11的內側;鎖緊扣3,上述鎖緊扣3設置在上述另一側夾腿12內,圖2-A是圖2中上述鎖緊扣3的局部放大圖,如圖2及圖2-A所示,上述鎖緊扣3包括第一孔31和直徑大於上述第一孔31的直徑的第二孔32 ;當上述連發可吸收夾閉合時,上述鎖緊釘2穿過上述第一孔31,鎖緊在上述第二孔32內。這樣,本實施例提供的可選的連發可吸收夾採用可吸收材料後,閉合後也不會彈開恢復原狀,能起到結紮止血的效果,結構簡便,易於規則排列,形成連發可吸收夾。
[0031]進一步的,圖2-B是圖2中上述鎖緊釘2的局部放大圖,如圖2及圖2_B所示,上述鎖緊釘2的兩側21,22內具有空心部分25,如圖2、圖2-A及圖2-B所示,當上述鎖緊釘2穿過上述第一孔31時,上述第一孔31擠壓上述鎖緊釘2的兩側21,22,使上述鎖緊釘2的兩側21,22佔據上述空心部分25。空心部分的設計使上述鎖緊釘穿過上述直徑較小的第一孔31時能收縮身體順利穿過上述第一孔,而到直徑相對較大的上述第二孔時,向外恢復成自然狀態而鎖緊在上述第二孔內。
[0032]進一步的,如圖2、圖2-A及圖2-B所示,上述鎖緊釘2包括頭部23,上述鎖緊釘2的兩側21,22位於上述頭部23,上述第二孔32具有限位位置321,當上述頭部23穿過上述第一孔31後,上述頭部23的上述兩側21,22在上述第二孔32內恢復自然狀態,上述頭部23的上述兩側21,22卡在上述限位位置321,上述鎖緊釘2鎖緊在上述第二孔32內。上述限位位置321的設計是由於上述第一孔與上述第二孔的直徑不同而形成的,這樣,當上述鎖緊釘穿過上述第一孔後,向外恢復成自然狀態而鎖緊卡在上述限位位置321。
[0033]進一步的,如圖2及圖2-B所示,上述鎖緊釘2的頭部設有凸起24,用於穿透待夾緊組織。上述鎖緊釘2尖銳的外形可在鎖緊過程提高鎖緊釘的穿透性。
[0034]進一步的,如圖2及圖2-A所示,上述鎖緊釘2呈「傘」形,當上述鎖緊釘2穿過上述第一孔31時,上述鎖緊釘2向內收,當上述鎖緊釘2穿過上述第一孔31後,上述鎖緊釘2向外打開,倒扣鎖死在上述第二孔32內。
[0035]進一步的,圖3-C是圖3中上述鎖緊扣3的局部放大圖,如圖3及圖3_C所示,上述鎖緊扣3內設置倒角33,上述倒角33與上述第一孔31相連。鎖緊扣內側設置倒角可使鎖緊釘順利的穿過鎖緊扣完成鎖緊。
[0036]進一步的,上述鎖緊扣3為鎖緊孔3或鎖緊槽3。鎖緊孔的結構為通孔,穿透上述夾腿,對上述鎖緊釘頭部的長度沒有限制,上述鎖緊釘頭部可以在上述鎖緊孔內,也可與上述鎖緊孔齊平,也可露出上述鎖緊孔少許;鎖緊槽為開口面向上述鎖緊釘的槽,槽的底部封死,上述鎖緊釘頭部可與上述鎖緊槽的底部接觸,也可不接觸。
[0037]進一步的,如圖2及圖3所示,上述一側夾腿11和上述另一側夾腿12的開放端和封閉端分別設置第一平面4和第二平面5,上述第一平面4和另一個上述連發可吸收夾的上述第二平面5配合排列,如圖4所示。開放端和封閉端均設置一平面,用來作為夾與夾之間的定位,且上述第二平面5可用來在夾鉗的鉗頭定位,上述第一平面4和另一個上述連發可吸收夾的上述第二平面5規則緊挨著排列,排成一排,依次打出夾鉗。
[0038]進一步的,如圖2、圖3及圖4所示,在上述開放端不沿鉗夾方向的夾腿上設置倒圓角6,上述倒圓角6的放大圖如圖3-D所示,圖2及圖4中上述倒圓角6的放大圖同圖3-D所示,如圖2、圖3及圖4所示,倒圓角6設置在上述一側夾腿11上,如果連發可吸收夾沿著上述一側夾腿11排列,則上述倒圓角6設置在上述另一側夾腿12上,上述倒圓角6可以保證夾緊過程順利進行而不會在夾鉗裡卡殼。
[0039]實施例2
[0040]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選的施夾鉗,上述施夾鉗採用任一上述的連發可吸收夾。上述第一平面和另一個上述連發可吸收夾的上述第二平面配合排列,用來作為夾與夾之間的定位,且上述第二平面可用來在上述施夾鉗的鉗頭定位,可以將一定數量的可吸收夾依次放入置夾器中,在工作過程中可吸收夾通過特定機構實現在置夾器中的運送,達到連發的目的。現有技術中可吸收夾都是無法規則定位的,只能一個一個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連發可吸收夾,其特徵在於,包括: 夾身(I),所述夾身(I)包括一側夾腿(11)和另一側夾腿(12); 鎖緊部件(2),所述鎖緊部件(2)固定在所述一側夾腿(11)的內側; 鎖緊扣(3),所述鎖緊扣(3)設置在所述另一側夾腿(12)內,所述鎖緊扣(3)包括第一孔(31)和直徑大於所述第一孔(31)的直徑的第二孔(32); 當所述連發可吸收夾閉合時,所述鎖緊部件(2)穿過所述第一孔(31),鎖緊在所述第二孔(32)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發可吸收夾,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部件(2)的兩側(21,22)內具有空心部分(25),當所述鎖緊部件(2)穿過所述第一孔(31)時,所述第一孔(31)擠壓所述鎖緊部件(2)的兩側(21,22),使所述鎖緊部件(2)的兩側(21,22)佔據所述空心部分(2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發可吸收夾,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部件(2)包括頭部(23),所述鎖緊部件(2)的兩側(21,22)位於所述頭部(23),所述第二孔(32)具有限位位置(321),當所述頭部(23)穿過所述第一孔(31)後,所述頭部(23)的所述兩側(21,22)在所述第二孔(32)內恢復自然狀態,所述頭部(23)的所述兩側(21,22)卡在所述限位位置(321),所述鎖緊部件(2)鎖緊在所述第二孔(32)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發可吸收夾,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部件(2)為鎖緊釘(2),所述鎖緊釘(2)的頭部設有凸起(24),用於穿透待夾緊組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發可吸收夾,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釘(2)呈「傘」形,當所述鎖緊釘(2)穿過所述第一孔(31)時,所述鎖緊釘(2)向內收,當所述鎖緊釘(2)穿過所述第一孔(31)後,所述鎖緊釘(2)向外打開,倒扣鎖死在所述第二孔(32)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發可吸收夾,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扣(3)內設置倒角(33),所述倒角(33)與所述第一孔(31)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發可吸收夾,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扣(3)為鎖緊孔(3)或鎖緊槽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發可吸收夾,其特徵在於,所述一側夾腿(11)和所述另一側夾腿(12)的開放端和封閉端分別設置第一平面(4)和第二平面(5),所述第一平面(4)和另一個所述連發可吸收夾的所述第二平面(5)配合排列。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發可吸收夾,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開放端不沿鉗夾方向的夾腿上設置倒圓角(6)。
10.一種施夾鉗,其特徵在於,所述施夾鉗採用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連發可吸收夾。
【文檔編號】A61B17/128GK104173090SQ201410462131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1日
【發明者】孫景榮 申請人:天津萬和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