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椎間盤切割器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22:56:50 2
專利名稱:經皮椎間盤切割器組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醫用手術器械的改進。
椎間盤脫出症是青壯年的一種好發病、多發病,患者常因此而喪失勞動能力和正常生活能力,且十分痛苦,傳統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有兩種,保守治療(非手術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按保守療法,大部分患者難以痊癒,而傳統的外科手術切除,難度大,痛苦大,創傷大,需全身麻醉,且可出現大血管、神經等損傷,造成了出血、癱瘓等併發症,治療效果為百分之七十左右,術手可形成斑痕,脊柱不穩,術後復發、腰痛等症。經皮穿刺切割椎間盤,抽吸切割髓核是近來出現的一種治療椎間盤脫出症的新方法,這種方法只需局部麻醉,創傷小,痛苦輕,手術時間短,患者是在清醒狀態下行細針切割,可避免神經、血管的損傷,從而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有效率達百分之九十,然而,問題在於目前使用的用於治療椎間盤脫出症的經皮椎間盤切割器存在有設備複雜,造價高、操作不便、手術時間仍然較長、出血較多等不足,且只能限於3至4腰椎間盤的經皮切割術。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對現有的經皮椎間盤切割器組件加以改進,以克服上述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方案是,改進的經皮椎間盤切割器組件,包括定位針(1)、擴張器(2)、套針(3)、環鋸(4)、內切割刀(5)、外切割刀(6),以及一個在切割腰5一骶1椎間盤時為鑽穿髂骨所需的髂骨鑽(13),各組件均由不鏽鋼製成。定位針(1)由針套(7)和針芯(8)組成,針套(7)為圓管狀結構,定位針針芯(8)由圓形鋼針構成,它位於針套(7)的腔內,並能在其中移動(抽動)和能從中抽出,針芯(8)的長度與針套(7)的長度相等,擴張器(2)和套針(3)分別由各自的針頭和空心針管構成,擴張器(2)的針杆的內腔直徑應與定位針針套(7)的外徑相配合,擴張器(2)的針杆的長度較定位針針套(7)的長度短、較套針(3)的針杆長度長,擴張器(2)的刺入端為鈍頭圓形截面狀,套針(3)的刺入端為銳頭斜面狀,這種銳頭斜面狀刺入端的設計思想是使套針(3)能直接插入脊椎間盤的纖維環內固定,以減少出血和防止移動。
內切割刀(5)和外切割刀(6)均為圓管狀結構,內切割刀(5)位於外切割刀(6)的管腔內,內切割刀(5)的外徑與外切割刀(6)的管腔內徑相配合,外切割刀(6)的管外徑與套針(3)的管內徑相配合,內切割刀(5)的遠端(插入體內的一端)為開通狀態,該插入端處的圓形管口壁構成內切割刀的第一內切割刀口(9),內切割刀的第二內切割刀口(10)位於靠近其插入端的管壁上,由一孔狀結構構成,該孔前半部分為方形,後部呈半橢圓形,以增加強度,該孔的前緣及左右兩邊緣為切割刀刃。外切割刀(6)的前端有封閉和開通兩種開態,前端為封閉狀態的外切割刀適於腰部及腰5-骶1椎間盤的切割,前端為開通狀態的外切割刀適用於頸部椎間盤的切割。外切割刀上的外切割刀口(11)由位於其管壁上靠近插入端的長橢圓形小孔構成,該孔的整個周緣為開口的刀刃,外切割刀口(11)與第二內切和刀口的大小相同,位置相互對應(當內、外切割刀完全套合時)。環鋸(4)為切割椎間盤外面的纖維環時所用,為圓管狀結構,其前端管壁上開有6個齒,其齒頂角為30~40°,管狀結構的兩端均為開通狀,其有齒的一端對纖維環起切割作用,另一端則接至電動吸引器,抽吸切割下的組織碎片,由於該環鋸(4)是由套針內插入的,所以其外徑應與套針的內徑相配合。
為實現腰5-骶1椎間盤的切割,需鑽穿髂骨,為此,本實用新型設計了鑽穿髂骨所需的髂骨鑽(13),它由手柄(14)、與手柄相連的圓管狀結構的鑽杆(15)和由在鑽杆前端的管壁上開的數個環狀排列的鋸形狀齒構成的鑽頭(16)組成,手柄(14)的縱中主軸線部位為圓管狀通道,該通道與鑽杆(15)的圓管狀結構的通道相連續,整個髂骨鑽(13)的兩端均為開通狀態,這種結構便於從鑽中取出鑽下的碎骨殘片,如使用細針,從髂骨鑽的手柄端插入其中央通道,將碎骨片從另一端頂出,髂骨鑽的外徑也應與套針(3)的內徑相配合,以便從中插入。
所有的經皮椎間盤切割都是在電視透視下定位穿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也是如此,患者取側臥位,透視確定所穿刺的椎間盤平面,確定穿刺點,行皮下局麻後用小尖刀在進針點作2mm的小切口,在側位透視引導下,用定位針經腰部側後方穿過纖維環進入椎間盤,抽出定位針的活動針芯,在定位針上套上擴張器和套針,緩慢進至纖維環處,檢查有無神經根痛,如無根痛,可將套針銳頭直接插入纖維環0.3~0.5cm固定,抽出擴張器,沿定位針經套針內插入環鋸,切割纖維環,並同時接吸引器抽吸出纖維環碎片(吸引器之吸引管接至環鋸),插入內外切割器,再次雙相透視,確認切割器位於椎間盤內,當內切割刀連接電動吸引器連續抽吸時,同時用手順時針或逆時針或往復運動內切割刀,髓核便可切割出,一般需15-30分鐘,當無髓核切出除時,將切割器抽回套針內一同撥出。
在頸椎椎間盤穿刺切割時,使用前端(插入體內的一端)呈開通狀態的外切割刀,便於抽吸切除向後突出的椎間盤。
如遇腰5-骶1間盤,則用髂骨鑽對準該間隙的前2/3與後1/3交點處鑽0.3~0.4cm小孔,然後經此小孔進行穿刺定位和抽吸切割。
圖1、圖2、圖3表明了該實用新型的結構1、定位針2、擴張器3、套針4、環鋸5、內切割刀6、外切割刀7、定位針針套8、定位針針芯9、內切割刀第一切割刀口10、內切割刀第二切割刀口11、外切割刀刀口12、套針的斜面刺入端13、髂骨鑽14、髂骨鑽手柄15、髂骨鑽鑽杆16、髂骨鑽鑽頭實施例1
以不鏽鋼按下述內容加工各件,定位針φ0.12cm,長度25cm;套針長13cm,外徑0.3cm,內徑0.27cm,其銳頭刺入端的斜面傾斜角為45°;擴張器長15cm,外徑0.25cm,內徑0.21cm,其前端為鈍頭,環鋸長18cm,外徑0.2cm,內徑0.16cm,6齒均布呈環狀排列,齒頂角35度,內切割刀長20cm,外徑0.2cm,內徑0.16cm,第二內切割刀口長0.65cm,寬0.20cm,第二內切割刀口中心點距內切割刀頂端(插入端)的距離為0.20cm,外切割刀長18cm,外徑0.25cm,內徑0.20cm,頂端呈封閉狀態,外切割刀口長0.65cm,寬0.30cm,外切割刀口中心點距外切割刀頂端的距離為0.20cm,,此組件適於腰部椎間盤的切割。
實施例2按實施例1實施後,再增加一個髂骨鑽,以實現對腰5-骶1椎間盤的切割,髂骨鑽鑽杆長18cm,外徑0.25cm,內徑0.1cm,手柄長5cm,其中央通道內徑0.1cm,並與鑽杆之中央管道相通,鑽杆頂端開4齒構成鑽頭,4齒環狀均布,齒頂角為65度。
實施例3依人體頸部解學特點,按實施例1相應縮小各組件的尺寸,並將其外切割刀的插入端製成開通狀態,則可實現對頸椎椎間盤的切割。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治療人體椎間盤脫出的經皮椎間盤切割器組件,包括有由針套(7)和針芯(8)組成的定位針(1)、擴張器(2)、套針(3)、環鋸(4)、由插入端圓形管口的管壁構成第一內切割刀口(9)的內切割刀(5)和套在內切割刀(5)外面的以管壁上的長橢圓形孔構成外切割刀口(11)的外切割刀(6),其特徵在於,在所說的內切割刀(5)上還有一個由位於內切割刀(5)的管壁上與外切割刀口(11)相對應位置上的孔構成的第二內切割刀口(10)。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皮椎間盤切割器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套針(3)的刺入端為銳角斜面狀。
3.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經皮椎間盤切割器組件,其特徵在於該組件還包括一個在切割腰5-骶1椎間盤時,為鑽穿髂骨所需的髂骨鑽(13),它由手柄(14)、與手柄相連的鑽杆(15)和由鑽杆前端的管壁上開的數個環狀排列的鋸齒狀齒構成的鑽頭(16)組成。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經皮椎間盤切割器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說的髂骨鑽鑽頭(16)的齒頂角為65±5度。
5.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經皮椎間盤切割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外切割刀(6)的前端呈開通狀,以實現對頸椎椎間盤的切割。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治療人體椎間盤脫出的經皮椎間盤切割器組件,包括有定位針(1),擴張器(2),套針(3),環鋸(4),內切割刀(5),外切割刀(6),其特徵在於它的內切割刀(5)具有兩個切割刀口,第一內切割刀口(9)和第二內切割刀口(10),它的套針(3)刺入端為銳角斜面狀,該組件還包括一個在切割腰5-骶1椎間盤時,為鑽穿髂骨所需的髂骨鑽(13),它由手柄(14),鑽杆(15)和鑽頭(16)組成,外切割刀(6)的前端呈開通狀時,則可實現對頸椎椎間盤的切割。
文檔編號A61B17/32GK2131473SQ9222733
公開日1993年5月5日 申請日期1992年7月8日 優先權日1992年7月8日
發明者周義成, 陳遠州 申請人: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同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