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製造方法
2023-09-21 06:32:10 3
一種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它包括防雷保安器、採樣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防雷保安器與採樣裝置連接,採樣裝置與控制裝置連接;所述防雷保安器由第一彈片、第二彈片、底座、旋轉件、拉結件和外殼組成,所述底座位於外殼內,所述旋轉件固定在底座上,旋轉件的底部與拉結件連接,旋轉件的頭部頂緊第一彈片,所述第一彈片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通過防雷部件與底座上的固定件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的無漏流現象、實現遠程控制、防止雷擊事情發生。
【專利說明】一種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鐵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的設計有很多種,其主要防雷部件有限壓型、開關型、及組合型,限壓型器件的典型是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如壓敏電阻等,而開關型的典型代表是氣體放電管。
[0003]壓敏電阻有漏流的缺點、而氣體放電管則存在續流的缺點。對於電源來說,續流的危害比較大、因此不建議採用純放電管結構的防雷保安器。純壓敏電阻型的在防雷保安器中目前仍有一定的使用比例,主要是因為其漏流對電源的影響較小、不太受到關注,但因為電源波動及器件參數差異等因素的影響,純壓敏電阻的使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漏流日趨增大,影響防雷器的使用壽命。
[0004]但目前各種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只具備防雷功能,而在遭到雷擊後一旦超出防雷保安器的保護水平,則防雷保安器會劣化而失效,不能在第一時間通知用戶或被用戶發現,無法實現遠程控制,大部分防雷保安器因其失效狀態需要在用戶檢修後才能發現,因而防雷保安器在用戶檢修發現之前,由於防雷保安器失效後的對雷電的抑制能力就不存在了,雷電天氣極易導致雷擊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鑑於目前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漏流現象、實現遠程控制的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它包括防雷保安器、採樣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防雷保安器與採樣裝置連接,採樣裝置與控制裝置連接;所述防雷保安器由第一彈片、第二彈片、底座、旋轉件、拉結件和外殼組成,所述底座位於外殼內,所述旋轉件固定在底座上,旋轉件的底部與拉結件連接,旋轉件的頭部頂緊第一彈片,所述第一彈片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通過防雷部件與底座上的固定件連接。
[0008]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旋轉件的頭部對應的外殼處設有觀察窗口,所述旋轉件的頭部染成兩種不同顏色。
[0009]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防雷部件為壓敏電阻,所述壓敏電阻通過錫焊與底座上的固定件連接。
[0010]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採樣裝置包括輕觸開關和採樣電路,所述輕觸開關與採樣電路連接,所述旋轉件的下部設有尖角,所述尖角能帶動輕觸開關閉合。
[0011]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採樣裝置還包括GPRS裝置,所述採樣裝置通過GPRS裝置與網際網路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與網際網路連接。
[0012]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拉結件為彈簧。[0013]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控制裝置設有簡訊平臺。
[0014]本實用新型實施的優點:由於本實用新型的防雷保安器與採樣裝置連接,採樣裝置與控制裝置連接;防雷保安器由第一彈片、第二彈片、底座、旋轉件、拉結件和外殼組成,底座位於外殼內,旋轉件固定在底座上,旋轉件的底部與拉結件連接,旋轉件的頭部頂緊第一彈片,第一彈片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通過防雷部件與底座上的固定件連接,因此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的無漏流現象、防雷保安器失效後第一時間通知用戶、實現遠程控制,防止雷擊事情發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的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雷保安器的內部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旋轉件的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外殼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1]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它包括防雷保安器1、採樣裝置3和控制裝置7,防雷保安器I與採樣裝置3連接,採樣裝置3與控制裝置7連接;防雷保安器I由第一彈片12、第二彈片U、底座14、旋轉件10、拉結件8和外殼17組成,底座14位於外殼17內,旋轉件10固定在底座14上,旋轉件10的底部與拉結件8連接,旋轉件10的頭部9頂緊第一彈片12,第一彈片12的一端固定在底座14上,另一端通過防雷部件與底座14上的固定件13連接。
[0022]在實際應用中,旋轉件10通過軸固定在底座14上,旋轉件10的頭部9對應的外殼17處設有觀察窗口 16,旋轉件10的頭部9染成兩種不同顏色,一般選用綠色和紅色,正常情況下,頭部9上的綠色部分對準觀察窗口 16,當雷擊時,防雷部件在吸收雷電波時產生熱量,該熱量通過膨脹、熔斷等方式導致防雷部件劣化,第一彈片12的尖端融化鬆動,尖端融化後不能頂住頭部9,旋轉件10的底部在拉結件8的拉動下,沿著底座14上軸旋轉,旋轉件10旋轉並靜止後,頭部9上的紅色部分剛好對準觀察窗口 16,讓用戶知道防雷保安器I已失效。
[0023]在實際應用中,防雷部件選用壓敏電阻,壓敏電阻通過錫焊與底座14上的固定件13連接,採樣裝置3包括輕觸開關2和採樣電路,輕觸開關2與採樣電路連接,旋轉件10的下部設有尖角15,尖角15能帶動輕觸開關2閉合,當雷擊時,防雷部件在吸收雷電波時產生熱量,該熱量通過膨脹、熔斷等方式導致壓敏電阻劣化,尖端融化後不能頂住頭部9,旋轉件10的底部在拉結件8的拉動下,沿著底座14上軸旋轉,由於旋轉件10旋轉,尖角15通過旋轉帶動輕觸開關2閉合,產生一個開關閉合信號,開關閉合信號輸送到採樣電路,採用電路將開關閉合信號解析後發送給控制裝置7。
[0024]在實際應用中,拉結件8選用彈簧,採樣裝置3還包括GPRS裝置5,控制裝置7設有簡訊平臺6,採樣裝置3通過GPRS裝置5與網際網路4連接,控制裝置7與網際網路4連接,當壓敏電阻劣化時,由於旋轉件10旋轉,尖角15通過旋轉帶動輕觸開關2閉合,產生一個開關閉合信號,開關閉合信號輸送到採樣裝置3,採用裝置3將開關閉合信號解析後通過GPRS裝置5發送到網際網路4,控制裝置7通過網際網路4獲得數據後,將防雷保安器I的狀態數據通過簡訊平臺6發送給相關的責任人,讓責任人第一時間了解到防雷保安器I的狀態,及時對防雷保安器I進行維修、更換。
[002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的防雷部件選用壓敏電阻,壓敏電阻通過錫焊與底座14上的固定件13連接,當雷擊時,防雷部件在吸收雷電波時產生熱量,該熱量通過膨脹、熔斷等方式導致壓敏電阻劣化,尖端融化後不能頂住頭部9,旋轉件10的底部在拉結件8的拉動下,沿著底座14上軸旋轉,此時頭部9上由原來的綠色部分變為紅色部分對準觀察窗口 16,讓用戶知道防雷保安器I已失效;另外,由於旋轉件10旋轉,尖角15通過旋轉帶動輕觸開關2閉合,產生一個開關閉合信號,開關閉合信號輸送到採樣裝置3,採用裝置3將開關閉合信號解析後通過GPRS裝置5發送到網際網路4,控制裝置7通過網際網路4獲得數據後,將防雷保安器I的狀態數據通過簡訊平臺6發送給相關的責任人,讓責任人第一時間了解到防雷保安器I的狀態。由此可知,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的無漏流現象、防雷保安器失效後第一時間通知用戶、實現遠程控制,防止雷擊事情發生。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領域技術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防雷保安器、採樣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防雷保安器與採樣裝置連接,採樣裝置與控制裝置連接;所述防雷保安器由第一彈片、第二彈片、底座、旋轉件、拉結件和外殼組成,所述底座位於外殼內,所述旋轉件固定在底座上,旋轉件的底部與拉結件連接,旋轉件的頭部頂緊第一彈片,所述第一彈片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通過防雷部件與底座上的固定件連接。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件的頭部對應的外殼處設有觀察窗口,所述旋轉件的頭部染成兩種不同顏色。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防雷部件為壓敏電阻,所述壓敏電阻通過錫焊與底座上的固定件連接。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採樣裝置包括輕觸開關和採樣電路,所述輕觸開關與採樣電路連接,所述旋轉件的下部設有尖角,所述尖角能帶動輕觸開關閉合。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採樣裝置還包括GPRS裝置,所述採樣裝置通過GPRS裝置與網際網路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與網際網路連接。
6.按照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拉結件為彈黃。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雷保安器遙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裝置設有簡訊T D ο
【文檔編號】G01R31/02GK203660522SQ201420011737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8日
【發明者】郭平, 王智博, 欒長文, 廖首文 申請人:上海同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