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於配對的筷子組合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15:44:00 1

本實用新型屬於生活用品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便於配對的筷子組合。
背景技術:
筷子是每家每戶的必需品,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清潔衛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通常很多家庭會對每個家庭成員配備專屬的筷子,避免交叉使用導致汙染,但是筷子清洗完後很難進行區分配對。
當就餐中途需要離開時,通常將筷子擱置在餐桌上,由於其形狀的特殊性,筷子很容易滾落,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影響就餐心情。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擱置筷子於餐桌上時有效避免筷子滾落的便於配對的筷子組合。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於配對的筷子組合,包括第一筷體和第二筷體,所述第一筷體上設有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二筷體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彎折部限位配合的第二彎折部。第一彎折部可以與第二彎折部纏繞形成一體,避免筷子擱置時隨意散開甚至滾落,減少了反覆更換筷子的尷尬局面,方便配對使用,使用便捷,衛生性能更佳。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彎折部自下而上包括凸起形成的第一弧形段和凹陷形成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彎折部自下而上包括凹陷形成的第三弧形段和凸起形成的第四弧形段。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彎折部和第二彎折部呈麻花狀限位配合。不僅形狀美觀而且限位結構更加穩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筷體的端部呈圓錐臺形結構。在方便夾取食物的同時,將食物置入嘴部時更加舒適。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彎折部的長度為0.6-0.8cm。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彎折部距離第一筷體端部為17-19cm。使用筷子夾取食物時,第一彎折部剛好卡在手的虎口部位,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便於人們拿取筷子,特別適合使用筷子不熟練的人,避免筷子滑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美觀,兩根筷子可以方便快速地形成一體,便於筷子的配對,避免筷子散落丟失,使用便捷,衛生性能更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第一筷體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參照圖1-3所示,包括成對的第一筷體1和第二筷體2,第一筷體1上距離用於夾取食物的端部大約17-19cm的位置,即圖中H為17-19cm,設有第一彎折部,該第一彎折部沿第一筷體1的長度方向延伸0.6-0.8cm,即圖中h為0.6-0.8cm。第一筷體1用於夾取食物的端部呈圓錐臺形結構。
將第一筷體1豎直放置在水平面上時,第一彎折部自下而上包括向上彎折凸起的第一弧形段11、向右突出的第一拱形13及向下凹陷的第二弧形段12。當第一筷體1水平放置時,第一弧形段11和水平面之間存在空間。
將第二筷體2豎直放置在水平面上時,第二彎折部自下而上包括向下凹陷的第三弧形段21、向左突出的第二拱形23及向上彎折凸起的第四弧形段22。當第二筷體2水平放置時,第四弧形段22和水平面之間存在空間。且第二彎折部位於第二筷體2距離用於夾取食物的端部大約17-19cm的位置,該第二彎折部沿第二筷體2的長度方向延伸0.6-0.8cm,即第二彎折部相對於第二筷體2的位置與第一彎折部相對於第一筷體1的位置相同。
當人們使用筷子時,將第一拱形13和第二拱形23的開口朝向同一個方向握住,第一弧形段11和第三弧形段21剛好卡在手部的虎口位置,從而起到定位作用,為使用筷子不熟練的人提供了便捷,而且筷子不會輕易從手中滑落,手持更加穩固。
當第一筷體1和第二筷體2限位配合時,第一弧形段11剛好卡設在第三弧形段21的正上方,第二弧形段12剛好卡設在第四弧形段22的正下方位置,向右突出的第一拱形13和向左突出的第二拱形23剛好交叉扣合在一起,即第一彎折部和第二彎折部呈麻花狀限位配合,此時第一筷體1和第二筷體2配合放置在桌面上時,第一彎折部和第二彎折部配合段的下表面與桌面呈水平齊平放置,即筷子組合可以水平穩定地放置在桌面上,第一彎折部和第二彎折部配合段的上表面向上凸起。從而筷子不會隨意散開,甚至掉落桌面,使用方便,衛生性能大大提高。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用來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對本實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